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游散电流、金属接地体、地下埋设的金属管道是地电观测的主要干扰源。分析了大型变电站的巨大金属接地体及其产生的游散电流、浅层埋设的金属管道对地电观测造成的影响、数据变化与干扰的关系,计算了游散电流,并给出了避开干扰的距离公式及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地电台站有干扰影响的实测资料的调查研究,得出人为改变台址环境,干扰引起的ρs变化无确定的形态。其变化特征主要与干扰物在测区内所处的位置、角度,干扰物的形状、大小、介质种类以及出现干扰后稳定性的快慢等多种因素有关。对引起的干扰变化,目前还无法排除。但是通过周密调查等方法可以识别出这类干扰。在查出干扰后,一般都要观测较长时间,等干扰条件稳定后继续观测ρs的相对值。如果干扰条件不稳定或干扰时间太长,可采用改变极距的大小、移动布极位置和方位,远离、清除干扰物或搬迁台址等办法,排除干扰。  相似文献   

3.
乌什地震台DSQ水管倾斜仪资料干扰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DSQ水管倾斜仪近2年的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现阶段影响DSQ水管倾斜仪资料的干扰因素。微气流及大风对水管倾斜仪存在较大干扰,造成数据曲线有较多的毛刺、台阶和抖动,但不会改变固体潮总体变化形态,采用细沙、苯板填埋堵塞电缆沟的方法后干扰有所减少。伸缩仪的检修工作、仪器自身工作状态不正常、人为进山洞也会对水管倾斜仪产生干扰。突然停电会对水管仪数据造成台阶状干扰;雷雨天气、气压突变会造成水管仪资料数据曲线发生畸变。  相似文献   

4.
埋设地下光缆对武都地电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着重探讨武都地电台测区埋设地下光缆后北西道地电阻率测值急剧上升的原因.通过实际观测、理论分析和实验,总结出了这种变化的机制,定量地解释了埋设地下光缆对地电观测的影响,从而为以后判断地电测值变化是干扰还是地震异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测量线埋入地下解决地电阻率观测风扰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把测量线埋入地下,使地电观测避开风摆干扰的问题,认为这一方法彻底消除了风摆干扰,避开了供电线与测量线的相互影响.台安站几年的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排除风扰,提高观测精度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延庆台地电阻率铁质干扰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多次出现因环境干扰而引起的较为显著的异常变化,尤其是观测环境中铁质干扰源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幅度和形态的影响.本文依据台站测区地下高密度电性结构剖面和电测深结果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几种铁质对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幅度和形态,结果表明,在扣除地电阻率基准值后,干扰幅度和形态与实际观测值的异常变化较吻合,从而从数值分析的角度确定了地下铁质对延庆地电阻率观测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针对丹东地震台数字形变DSQ水管仪、SS-Y伸缩仪观测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自然干扰现象进行整理研究,对其产生的机理和产出的数据形态分析,为快速、准确的判别自然干扰与前兆异常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数字形变观测过程中辽宁丹东地震台、营口地震台、抚顺地震台、朝阳地震台DSQ水管仪、SS-Y伸缩仪存在的自然干扰现象进行研究,对其机理和数据形态作了对比分析,为快速、准确地判别自然干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监控昆明地震台观测山洞附近蓄水池塘的放水过程,掌握放水对水管倾斜、洞体应变观测造成的干扰形态,计算观测数据的卸载响应比,根据干扰类型,选用合理方法处理数据,更好地提升水管倾斜、洞体应变潮汐观测质量;对于未来地震异常落实,可用于类似干扰因素的排除及干扰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球物理数据跟踪分析方法,对乾陵地震台DSQ型水管倾斜仪观测资料常见干扰进行分析,发现:观测数据主要受观测系统故障、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干扰影响,在曲线形态上表现为毛刺、高频扰动、趋势倾斜等;大风、降雨对水管倾斜仪NS分量干扰幅度明显较大,可能与NS、EW分量所在处洞顶覆盖层厚度不同有关。通过对以上干扰特征的认识,可为观测资料预处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日动态、年动态、各类干扰形态、异常特征、潮汐因子和同震响应等方面对山西离石台北武当水平摆倾斜和水管仪倾斜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摆抗干扰能力优于水管仪;两套仪器观测数据日变和年变形态较清晰、一致性较好;水平摆倾斜仪潮汐因子略大于水管倾斜仪;两套仪器观测数据同震响应形态与幅度基本相同,但在时间上水管仪滞后于水平摆。  相似文献   

12.
双阳地震台DSQ型水管倾斜仪NS分量自2019年10月以来出现加速S倾打破年变形态的异常变化情况.为此对该测项仪器观测状态、观测环境变化、观测台站附近干扰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综合分析认为双阳台水管倾斜仪NS分量S倾加速变化为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3.
水管仪毛刺干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SQ型水管倾斜仪能记录到清晰的倾斜固体潮,根据其观测结果可以考察区域地倾斜状态的变化。鹤岗台水管仪自2006年投入使用以来,为地壳应力应变场研究及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对水管仪倾斜潮汐观测资料进行质量评定,确定仪器的稳定状况和M2波γ因子,M1噪声水平指标。并通过功率谱、小波等方法分析影响水管仪的毛刺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与生命线,开展管线探测是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探地雷达正演有助于掌握雷达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加深对管线回波的认识.由于真实的地下介质分布不均匀、测区环境充斥着多种干扰,导致实际的探地雷达剖面中回波信号成分复杂、目标双曲线形态不完整,难以直接进行地质解释,而数值模拟常不考虑杂波干扰,模拟结果相对理想化.因此,本文聚焦于管线模型的物理模拟实验,在室内实验室和野外现场构建了一系列不同材质、不同埋深、不同管径的管线模型,利用不同中心频率的天线开展探测实验;分析了地下管线的雷达波传播规律及特征;结合管线材质、大小和埋深等信息,进一步验证雷达资料解释的准确度.结果表明:在背景介质均匀的沙池实验中,原始雷达剖面中背景噪声较小、目标双曲线形态完整,金属管线的反射波能量最强,含水管线会引起明显的多次波.而在野外现场采集到的雷达数据中存在较多的噪声干扰,不同管线引起的雷达回波呈双曲线或“类双曲线”;与背景介电常数的差异越大,反射波能量越强;相较于深埋管线,浅埋管线的双曲线特征更明显、振幅能量更强.由此可见,不同管线具有不同的双曲线特征、相位和振幅特征,可为地...  相似文献   

15.
屈曼  侯晓真  马栋  陈建国  高晨 《山西地震》2019,(3):17-20,50
在分析研究地倾斜观测资料时,为反映观测曲线的真实变化,需要剔除干扰因素的影响。该文通过整理分析河北省水平摆、垂直摆、水管仪等地倾斜观测资料,将河北省地倾斜干扰因素主要分为观测系统类干扰、观测环境类干扰以及气象因素类干扰。其干扰形态主要表现为变化趋势转折、变化速率改变、固体潮畸变、台阶、毛刺和突跳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中的最佳布极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东  赵家骝  庞丽娜 《地震》2004,24(2):17-24
对如何确定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中的最佳布极方式, 包括极距个数和各极距长度的确定进行了研究。 确定最佳布极方式的主要依据是地下各层介质的响应系数随观测极距的变化规律以及采用不同观测极距对反演精度的影响。 以宝坻台为例, 讨论了在电性剖面参数已知的情况下, 如何确定多极距观测中各极距长度。 最后, 利用提出的最佳布极方式确定的装置系统对宝坻台模拟多极距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 结果表明, 用最佳布极方式确定的多极距观测系统可精确计算出地下各层介质的真电阻率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明甘孜台地电阻率的趋势变化是水管干扰。干扰影响是个变量,其大小同水管与装置的几何尺寸和相对位置、地电断面结构、气候、以及水管的受蚀情况等因素有关。通过对水管的绝缘处理,干扰可以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8.
2016年5月浚县地震台地电阻率EW向测值出现明显变化,为正确评价该变化,依据浚县地震台地质资料、岩层电性资料和EW向电测深曲线,将该台地下介质电性分布简化为二维电性结构,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测区内地表铁轨干扰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形态和幅度。结果表明,由数值模拟所得干扰幅度、形态与实际测值的异常变化较吻合,因此从数值分析的角度确定了铁轨对浚县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討論了几种干扰因素(包括地形、地表和地下的局部不均勻以及围岩的非各向同性等)对地下直流电場的影响規律及如何避免这种影响的問題。根据作者初步研究的結果,对克服干扰影响和确定矿体产状要素等提出了某些方法及其理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复杂山地是地震勘探的难点区域,地表和地下都复杂,从而导致地表激发困难,地震资料干扰严重、信噪比低。地下构造形态复杂,导致反射点分散严重,前人尝试过弯线采集,但很少考虑地下实际构造特征。本文章提出基于CRP的不规则采集设计方法,使地表避开难以激发的区域,地下考虑构造特征及CRP点分布位置,优化地表接收线位置,通过地表有目的布置接收点位置,最大程度的保证地下CRP点不分散,从而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并以四川盆地某工地的实际资料通过模型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复杂地区地震采集存在的部分难题,为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采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