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北京地下水资源持续超采,已出现水资源枯竭和浅层地下水大面积污染问题,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是保护地下水水源的有效手段。本文应用数值模拟法和公式法,对北京大兴新城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划分。考虑大兴水厂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分别对第四系和基岩进行保护区划分,对不同分区进行叠加,得出水源地保护区范围。通过两种方法计算出的保护区面积相差不大,但是数值模拟法计算出的二级保护区面积比公式法计算的结果小5.5km2,主要因为公式法计算时没有考虑地下水含水层边界条件和岩溶地下水富水性不均一等因素,而数值模拟模型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比较符合水源地所在区域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划分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可以看出,公式法划分水源保护区的方法简便易行,但是概化结果与实际地质条件差异较大。数值模拟法对含水层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相对客观、详尽,但是该法应用过程较复杂。在实际划分水源保护区的工作中,应将公式法和数值模拟法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抽水试验是获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常用方法。参数计算结果精度直接关系到地下水资源评价精度和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程度。以秦皇岛某水源地抽水试验为例,通过传统公式法和Aquifer Test专业软件对比分析发现:由于对水文地质条件认识的差异性,传统公式法与软件所计算的参数有一定误差,利用软件计算的结果基本符合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可见,Aquifer Test软件用来计算水文地质参数方便快捷,计算结果直观精确,可比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解析法是水文地质计算的主要方法之一。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用于单个或多个试验井抽水试验时计算水文参数和降深、流量。利用叠加原理,把传统的解析公式设计为群孔开采地下水的叠加公式,通过计算机编程使其得以实际应用。群孔开采的叠加公式,具有算式结构直观,计算结果可靠的特点。本文以山西省原平县滹沱河畔水源地资源计算为例,较详细地介绍了应用解析法叠加井流公式进行大型水源地资源计算的过程步骤。  相似文献   

4.
在月河川道傍河大口井开采量评价中 ,应根据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大口井的结构选用适合条件的公式进行计算评价 ,可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的精度直接关系到地下水资源评价精度和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程度。基于野外抽水试验数据,通过裘布依稳定井流公式法和含水层试验软件Aquifer test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将计算结果作比较,以期得到更加精确的水文地质参数。虽然裘布依稳定井流法计算简便,但对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处理,使得参数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而Aquifer test软件基于严谨的非稳定流理论数学模型,求参准确性相对较高,操作方法简捷。  相似文献   

6.
作者根据研究区内剖分获得429个结点的原始资料,分别计算出K,T,u,U,t等5个水文地质参数各429个,利用计算结果,编制K值和T值分区图及地下水循环条件图,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定量评价,该方法为其它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定量评价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永乐  钱昂  张向兵 《中国岩溶》1990,9(2):139-148
本文运用水均衡方法,对密县盆地地下岩溶水资源及允许开采量等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下水长观资料及水文地质资料,对其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裂隙岩溶水数学模型,同时用有限单元法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进一步评价,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陇东盆地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近年来探明白垩系洛河组地层赋存巨厚深层地下淡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求解是深层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关键,用抽水试验确定深层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是水文地质勘查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根据单孔、多孔、干扰抽水试验资料,采用稳定流、非稳定流多种方法求解陇东盆地深层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避免了单一方法的偶然性、随意性,计算结果可信。最后探讨了抽水试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与所选取公式理论条件的差异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数值法应用于水文地质计算是一种新方法。它以地下水非稳定流理论为基础,从整个计算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出发,建立能表明计算区域的地下水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用计算机求出数值解。数值法作为一种新的地下水计算方法,就要有新的水文地质勘探方法相适应,提出相应的水文地质资料。稳定流抽水试验是以裘布依公式为基础进行地下水计算、评价,而不计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研究区各断面地下水侧向径流量常规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已有钻孔、物探成果,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达西公式各计算参数沿断面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成计算断面参数栅格,并基于GIS采用栅格空间叠加分析计算各计算断面上的地下水侧向径流量,结果表明前人计算结果与栅格叠加分析法计算结果大体上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常规的分段计算方法,常用一个参数来表征较大尺度断面,人为因素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基于GIS的栅格叠加分析法充分考虑了各计算参数在二维空间上的各向异性,参数选取更符合实际,结果也更为可靠,计算值可直接耦合为地下水数值模型中的二类边界(定流量边界),避免流量边界上的人为分配情况,提高模型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方案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河北省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11个重要城市的的13处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方案建议,分别给出了具体的应急开采约束条件。对13处拟选应急水源地,平原区采用干扰井群法、山区岩溶水采用大井法、山丘区及盆地区采用补给法与排泄法,评价出最大应急开采总量为155.03×104m3/d。最后分析了应急水源地的恢复能力,提出了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阳光港湾建筑群高层建筑采用筏板基础,多层建筑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在基础施工时,均需进行相应的降水工作。采用了分期降水的施工方法,首期降水施工是在分析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稳定流"大井法"预算基坑的涌水量,布置了9口井,使基坑周边的1#、2#、3#、4#观测孔水位均下降至5.11m,基本上达到了首期的降水的目的;第二期降水是利用首期降水观测的水位资料,采用稳定流干扰井群计算公式对场区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报,重新设计了3口井。12口井全部投放使用后,测得稳定排水量为43 000m3/d,并形成了以基坑为中心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降水效果明显。此经验值得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抽水或涌水试验管道流中,管损是普遍存在的,管损的研究对水文地质试验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黑河流域勘探孔HQ2自流井开展多落程涌水试验,并首次应用地调局水环中心自研发的九恒探头技术对不同流量自流井内长158 175 m、内径160 mm钢管的管损值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涌水量为31 44 L/s、25 72 L/s、16 84 L/s时两探头间距长度管损值分别为2 67 m、1 70 m、0 81 m,分别占近出水口测得降深值的50 85%、48 29%、42 85%。将测试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经验公式可利用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1996-2012年期间抗旱打井实例,总结了找水技术方法、勘查工作流程,提出了滇东南高原斜坡地带岩溶区找水要点:分水岭弱径流带,主要目标是在古溶蚀台面上接近区域分水岭的地段、规模较大的溶蚀洼地中的扬起端寻找浅层岩溶水;缓坡区较强径流带,主要目标是寻找面积较大、产状较平缓的悬托弱透水层之上的滞水型岩溶水;斜坡区强径流带,主要应寻找暗河天窗、竖井中的岩溶水。确定井位应遵循区域调查分析+井位附近详细调查分析的工作程序,必要时配合开展物探准确定位;不宜在排泄区、强径流区、峰丛洼地区、大泉、地下河附近、负地形最低部位布井,物探成果应用须与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抽水试验中,动水位数据采集记录及处理分析对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自动水位计被广泛用于抽水试验,通过传感器压强水头变化值获取水位降深。因井管内水流动会产生水头损失,自动水位计安放位置不同会导致获取的井水位降深不同,不同于传统方法测得的井水面降深,对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如何合理放置自动水位计以及在参数计算中如何应用其获取的水位降深都亟待开展试验研究。在黑河流域第四系大厚度含水层地区,选择典型单层试验孔和利用分层封隔技术实现的一孔同径多层抽水孔开展试验研究,在动水位以下抽水试验层段上部、中部、下部以及潜水泵上部和下部分别放置自动水位计进行了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结果表明:抽水试验中因井管内水流沿程水头损失及速度水头差异导致不同位置自动水位计获得压强水头变化值不同,本次试验实测到井筒内不同部位井损值;井损值在潜水泵进水口处最大,随距潜水泵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为避开井筒内较大水头损失对参数计算的影响,自动水位计宜优选安放在潜水泵上部接近动水位位置;在单孔抽水试验中利用稳定流公式计算水文地质参数时,自动水位计获取水位降深含井损不可忽略,需通过多落程抽水试验数据分析扣除后使用。同时,抽水试验中自动水位计不同位置获取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为更好地理解井中水头损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泉  屈卉 《陕西地质》2006,24(2):50-56
本文在分析陈仓区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选用了承压水二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进行描述,采用无越流的无界承压含水层干扰井群法求解该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朱家沟组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坳陷盆地边缘地带,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的灰质砾岩。以汶口盆地、新汶盆地朱家沟组为研究对象,通过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抽水试验、水质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其水文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朱家沟组裂隙岩溶形态以溶蚀裂隙、溶孔、溶洞为主,主要发育在150 m以浅;富水性受断裂控制明显,裂隙岩溶发育段单井涌水量可超过300 m3/d,具有显著实际供水意义;朱家沟组富水模式为断裂型灰质砾岩裂隙岩溶蓄水构造模式,以断裂构造为主控因素,该模式在鲁中南地区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对于寻找新的供水目标含水层及找水定井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Uludag (Nilufer River catchment, Bursa, Turkey) were assessed, using time-domain electromagnetic sounding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induced polarisation tomography, to detect the most promising zones for new water-well siting,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water for bottling. The hydrogeological model is quite complex: deep mineral and thermal water rises from a main vertical fault which separates two lithological complexes. The highly mineralised (deep) water is naturally mixed with low mineralised water at a shallow depth, 30–40 m; the mixed mineral water is found in some surface springs and shallow wells, while the highly mineralised water is found at depth in some unused deep wells located close to the main fault. All the water points (springs and wells) are located inside a “mineral water belt”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Nilufer River. The geophysical survey confirmed the hydrogeological model and highlighted four promising zones for well siting (zones with very low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high induced polarisation anomal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main water-bearing faults). One of the geophysical anomalies, the furthest from the exploited sources, was verified by means of a test well; the drilling results have confirmed the water mixing model.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既环保又节能地利用地下水中热(冷)资源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同井回灌循环水方法的新思路,使砂土、粉土地层中地下水在中央地温空调中的应用实现突破,并成功地投入使用。同时与异井回灌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同井回灌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