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该刊主要介绍理论研究成果在气象科学力面的实际应用.包括气象学、气候学、海洋气象学、水文气象学、海洋力学,气候的物理学基础与模式化等的研究应用于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气象测定,台风与风暴,城市气候,气象雷达观测,数值预报技术,卫星资料的利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仲书 《气象》1991,17(11):1-1
1991年10月16日,《气象》编辑委员会在北京气象学院召开了庆祝《气象》出版200期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家气象局马鹤年副局长,著名气象学家谢义炳教授和陶诗言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秀骥教授,北京气象学院院长丑纪范教授,北京大学王绍武教授,国家气象中心、卫星气象中心、气象出版社、中国气象报社以及国家气象局有关司局的专家和领导,《气象学  相似文献   

3.
以总结学会工作经验,报告学科发展进程,选举理事会领导成员为中心内容的中国气象学会全国会员代表会议,于1986年12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第二十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近四年来气象学会的工作富有成效,进入了兴旺发展的时期。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探测、动力气象、天气、气候、卫星气象、农业气象、航空气象、气象电子技术等十个专业委员会做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八十年代应用气象和农业气象科技文献题录和文摘,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整理分析了国内外农业气象学科技文献发展现状及其异同之处;并进一步讨论了我国和国外农业气象学的发展特点,为加强我国农业气象学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学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统计气象学研讨会于1991年8月26—29日在浙江省建德县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37人,其中学科委员会委员19人,学组成员7人,特邀代表7人。 会议听取了主任委员周家斌的工作报告,并就学科委员会的任务和今后四年的学术活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统计气象学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统计气象学进入了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代表们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鼓舞,大家一致认为学科委员会应通过组织学术活动,团结统计气象学界广大的科研、教学和业务人员,努力促进我国统计气象学的应用,促进气象业务预报和管理工作,促进我国统计气象学科的发展,促进统计气象学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6.
大气遥感与卫星气象学研究的进展与回顾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遥感作为大气科学中的重要基础与技术支柱,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年轻学科.中国大气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也紧密结合国家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理论研究,技术发展与实验研究,以及在气象、环境和国防应用等多方面开展了活跃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作者主要对中国科学界在大气遥感与卫星气象学发展方面作简要回顾,并着重介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大气遥感的基础与方法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以及对大气遥感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大气遥感的简要发展过程、卫星气象的早期发展、卫星红外遥感的基  相似文献   

7.
曹鸿兴 《气象》1994,20(1):55-56
全国统计气象、干旱气象、水文气象学术会议1993年11月15—18日由中国气象学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气象、地质、水文统计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学水文气象学委员会,杭州大学,浙江省气象学会联合发起在杭州召开了全...  相似文献   

8.
从六十年代初开始,由于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促使气象科学中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域——气象卫星与卫星气象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有效的空间气象观测系统,以及如何把这个系统所获得的观测  相似文献   

9.
省气象学会召开学术年会陕西省气象学会学术交流年会于1993年12月13—14日在陕西省气象局召开,这次综合学术年会是列入庆祝中国气象学会成立70周年活动年的重要纪念活动之一,共征集到学术论文20多篇,内容有天气、农业气象、大气物理、卫星遥感等学科,参...  相似文献   

10.
省气象学会挂靠省气象局,我是学会理事长,又是省局局长、党组书记。气象学会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气象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为此,我们在管理气象学会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六件事。  相似文献   

11.
农业气象学是在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中,根据农业的需要,研究和运用气象科学技术,促使农业高产稳产的一门边缘学科。在我国,它比之农业学科和气象学科都较落后,起伏很大,发展较慢。在国外,它与农业学科和气象学  相似文献   

12.
前言有些气象学家把六十年代初期看成是热带气象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在那以前是所谓“古典的”热带气象学,以后则是“卫星时代的”或“现代的”热带气象学。其标志主要是由于气象卫星的投入使用、大气环流模拟的出现和不同尺度间相互作用的发现,引起了大量人力物力投放到这个领域,从而导致近20年来热带气象的研究取得大量成果。国内的热带气象研究,是在七十年代初期先后开始的台风科研协作和热带天气协作的推动下蓬勃开展的。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不少气象工作者就注意研究大气环流与台风生成的关系。章基嘉(1958)指出在中高纬盛行纬向环流的年份,西风急流和副热带高压脊位置都偏北,有利于台风生成。陶诗言和董克勤(1963)研究了台风活动多或少月份的大气环流特征,也得出类似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地空基GPS探测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GPS大气探测(GPS气象学)目前已成为国际GPS应用的热点问题,可分为地基和空基应用两个方向。目前,地基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已基本成熟,并从技术研究走向业务应用;在空基探测方面,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施并发射了GPS应用气象小卫星,美国国家极轨环境卫星(NPOES)和欧盟极轨气象卫星系列(METOP)也都将搭载星载的GPS接收机,用于对地的掩星探测。GPS气象学已成为卫星气象学的一部分,它所获得的稳定的覆盖全球的对流层和平流层温度、气压、水汽和空间电子浓度的廓线资料,对气象预报、气候变化和空间天气的研究业务应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气象学会于1924年10月10日在青岛观象台成立,宗旨是"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随着中国政局的变化,气象学会几经迁址,直到1949年以后形成在海峡两岸平行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前,两岸气象学者几乎没有直接交流,只能通过广播等形式隔空喊话,或者从对方气象刊物、学者在海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等有限方式感知对方的存在。1982年,两岸气象部门负责人在菲律宾马尼拉会议上会面,慢慢拉开了两岸气象交流与合作的序幕。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过程中,已经有90年历史的气象学会这一专业团体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肩负了打通和融合两岸气象的使命,在大陆和台湾学者的气象科学和业务交流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国际广播气象事业发展迅速,广播气象学专业被认为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技术的提高推动着广播气象事业的发展,对行业标准化起重要作用的国际气象传播协会(IABM)已经建立,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机构建立前的国际广播气象事业发展情况以及与该机构建立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上     
《Engineering meteorology》(工程气象学)Erich J.Plate编,Amsterdam, 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1982年,740页。工程气象学是气象学和工程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阐述气象过程和工程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过去在工程设计中遇到的许多气象效应问题可以借助气象学基础知识得到更好地解决,这一点尚未被人们认识,同样气象学家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科学对工程技术是有用的。但是,近年来气象学家和工程师之间的接触得到了发展,本书的出版就在于提供一部以气象为背景材料来研究工程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八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三日下午在甘肃省博物馆礼堂,中国气象学会甘肃省分会特邀中国科学院大气研究所研究员叶笃正、陶诗言等同志分别作了题为《青藏高原冷热源及垂直环流的研究》、《从气象卫星看高原上的天气系统》、《卫星资料在气象上的应用》等学术报告。甘肃省气象学会所属在兰会员一百余人到会听了报告。  相似文献   

18.
论证“熵气象学”就是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动力气象,是不足是统计出来的规律,所以它是气象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统计气象学研讨会”于1995年10月23—25日在北京气象学院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气象学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气象、地震、水文统计专业委员会、北京气象学院三家联合召开的。会议共收多11论文30余篇,会上交流发言20篇。并对学科的发展问题作了一些讨论。统计气象学这一名称是在近几年由统计气候学名称扩展而来的,这一扩展使它包含的领域大大拓宽了。目前,统计气象学还处于发展初期。作为学科来讲.它还不够成熟,还有待于形成自己的理论,它不应该是数学方法的堆砌、因此在学科发展上,应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及其紧邻地区夏季环流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笃正  高由禧  陈乾 《大气科学》1977,1(4):289-299
解放前,青藏高原的气象学基本上是个谜,解放以后由于党对气象事业的关怀,青藏高原地区和全国各地一样,气象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五十年代末期“西藏高原气象学”一书总结了解放后头十年的成果。六十年代以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广大气象工作者对于这个世界屋脊——青藏大高原上的气象、气候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