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明确指出,将主动调低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就是说,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我们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  相似文献   

2.
范毅 《地图》2004,(3):44-46
近年来.随着“入世”和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进一步融入到国际社会.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世界也越来越多地将目光对准中国.而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要素之一的地名.也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活动中起着举  相似文献   

3.
乔惠民 《今日国土》2013,(11):19-23
各位领导、专家、新闻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研究中心主持,  相似文献   

4.
东盟国家紧邻中国,地理位置特殊,多年来在经贸、能源等领域与中国往来频繁,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东盟国家油气资源丰富,油气产业发展迅速,双方在油气领域的合作历史悠久且极具潜力.近年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存在争议,且在域外大国的不断干扰下,纷争不断,但双方仍旧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合作水平和较为乐观的经济发展态势.如何在复杂的南海局势中保持冷静,继续推进合作,达成共赢,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应面对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历史文化的化石。中国少数民族语地名中也蕴藏了大量历史文化的内涵.很多少数民族语地名都反映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6.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19,44(6):256-262
通过最早出现文献记载的“中国”“中华”“华夏”名称及其文献释读和各种含义的考证,探索蕴含几千年文明化石底蕴的国名、族名--“中国”“中华”“华夏”名称的由来和含义,进而更全面地解读中国文化的脉络和内涵。认为夏部族原是古老的黄帝族的后裔,到了鲧和禹的时期,在今嵩山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族。夏有大而美好之意。认为“中国”有地理的中国之意,指“中央”“京师”“国中”“中原”;“中国”有民族的“中国”“华夏”之意;“中国”有文化的“中国”和“华夏”之意:即核心、权威、正统之意,具有睿智、高贵之意,具有中庸、适宜之意,具有光华、礼仪、文化、文明之意;“中国”有国号的“中国”之意,即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简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便成为人民当家做主新国家的名称。  相似文献   

7.
李庆新 《地图》2014,(5):74-79
在古代海外贸易中,书籍是一种常常被忽视的商品,与数量少而精的珍贵奢侈品和数量大又销路广的日用品相比,书籍无论在数量、销量乃至市价上都不占重要的位置.在中国书籍外销市场通常占最大份额的日本,书籍在唐船货物中所占比例也不高,常是被“捎带”出去的商品.在古代东亚和东南亚贸易圈中,中国的书籍虽然不是大宗商品,却因其所承载的政治、文化价值,以及中国文化在东亚的优势地位和巨大影响力,成为周边国家的文化阶层争相购置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文化地图集>的第一笔--图集的由来和样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敬仙 《地图》1999,(4):21-24
乍一见题目,内行的读者一定会想到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所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谭图).谭图以考证见长,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在表现中国疆域变迁、区域历史地理等方面,以中国全部民族的历史及聚居疆域为对象,考证严密,定位准确,在中国历史地理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但谭图在表现手法上却是普通地图的单一形式,即在棕色的现代地域要素上叠加古文化遗址、古都、古城邑、古河道、古王朝疆域,按时序从古到今陈列,也对重要的聚居地域予以详细化,这些艰深复杂的内容、内涵和相对单一的手法使其读者群仅限于较为专业的人士,难以扩展到普通群众,其"方块字"的障碍更阻碍了向国外传播.  相似文献   

9.
影戏与皮影     
霍建瀛 《地图》2010,(3):132-135
<正>光与影的艺术,以电影形式出现在中国,是一百年前的事。但国人对光与影的艺术追求,却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古时候人们一直把自然界,乃至天体中能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高雅瑰丽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远销世界各地,受到各国人民的赞扬和青睐。  相似文献   

11.
朱炳贵 《地图》1999,(1):39-43
地图是一种古老的人类语言,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产生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人类智慧结晶的知识、行为和物质存在,以及凝结在这些存在中的思想意识、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地图,凝结着人类的价值观念、创造精神、审美意识;同时,地图作为人类用图形方式表达对世界认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手段、文化工具,它对文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一、地图文化发展历程掠影地图的发展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一样悠久,它是与文化共同发展起来的。自从人猿揖别,人类便开…  相似文献   

12.
胡玉姣 《地图》2014,(3):52-59
新市镇,顾名思义是指在市区之外兴建的新的城市区,中国内地一般称其为“卫星城”。香港新市镇最初是在港英当局行政力量的引导下,作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有目标有规划地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2月15日,中国国土书画研究院在第七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上亮相。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柳忠勤宣布中国国土书画研究院正式成立。柳忠勤表示.书画院将把美丽中国国土主题创作和研究放在主导位置。他向大家推介了书画院领导集体:由全国第十届政协副主席张怀西担任第一名誉院长.柳忠勤兼任院长.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惠民兼任执行院长.著名书法家王殿奎与著名作家、评论家甄城任副院长。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  相似文献   

15.
弘扬生态文化 共建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慧 《今日国土》2008,(10):15-18,14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在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成立之际,我很高兴以《弘扬生态文化,共建生态文明》为题,围绕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的"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办会宗旨,谈谈我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与大家一道讨论交流。一、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据新华社报道1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天津出席2010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中国将按照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把立足国内开发与加强国际合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7.
孙果消 《地图》2005,(3):107-110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文化典籍极为丰富的国家.无论文学、艺术、哲学、医学、测绘学、地图学等无一不深受海外学者的重视,对其研究可以说是成绩斐然。然而与海外相比.国内的中国古地图文化.尤其在古地图的收藏方面.却长久以来受到忽视,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为了迎接国家测绘局成立50周年,向全国展示测绘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测绘服务和保障,国家测绘局拟在2006年10月份在北京举办全国测绘成果成就展,并在《中国测绘报》、《中国测绘》杂志上开展宣传,内蒙古测绘事业局接到通知后,立即行动,成立了相关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收集  相似文献   

19.
黄振中 《今日国土》2008,(10):23-25
伴随着时代的脚步,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向我们走来。她在世界生态面临严峻形势时问世;在我国向生态文明目标进军中诞生!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贺信所说,"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的成立,符合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受到中央的关怀和人民的支持,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生态宣传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在感动之余自然会萌生出许多想法。  相似文献   

20.
孟祥舟 《今日国土》2008,(10):31-33
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矛盾和困难。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破坏污染生态环境;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突出矛盾。事实鲜明地摆在我们面前:一方面,我国资源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现在所处发展阶段又在资源能源消耗比较多的工业化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