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提高绳索取心钻具在海底钻机上应用的工作可靠性,依据海底环境的特殊性,从提高单动机构的单动性能和悬挂机构的工作可靠性两方面着手,对钻具的单动机构展开结构优化并利用ABAQUS仿真分析手段对悬挂机构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经改进后的单动机构能够抑制海水的腐蚀效应,改善芯轴的定心效果,提高运转灵活性;经改进后的悬挂机构能够降低在频繁使用过程中其关键零部件发生塑性变形的风险,提高悬挂机构的工作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钻具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李鑫淼  李宽  孙建华  梁健  尹浩 《探矿工程》2020,47(4):15-23,39
随着钻孔深度的不断增加,对绳索取心钻具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分析了国内外绳索取心钻具研发现状、结构设计特点及特深孔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整理了特深孔钻进绳索取心钻具使用存在的技术问题,定位机构打捞可靠性、到位报信提示可靠性、堵心报信机构工作稳定性、单动机构使用寿命均有待提高,并相应地分析了原因,为5000 m特深孔绳索取心钻具优化设计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单管钻具取心工艺方法在深部目的层/矿层等松散岩层取心中存在的取心质量差、取心效率低和操作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地浸砂岩型铀矿松散岩层单动双管钻具的研制和试验。通过设计和改进单动机构、断心结构、液力退心机构和快拆机构,研制了两类分别具有可直接液力退心和快速拆卸功能的SD型单动双管钻具。试验结果表明:SD110型双管钻具可在免拆内管的情况下实现地表快速液力退心,提高双管钻具退心效率;SDKC110型钻具可快速拆装更换内管,实现退心和钻进平行作业。与单管钻具相比,SD系列单动双管钻具在松散岩层的平均回次长度提高28.62%,平均机械钻速提高11.61%;与常规单动双管钻具相比,退心操作时间降低了32.69%。SD系列单动双管钻具适用于在松散破碎地层进行取心钻进应用,可有效提高岩心采取效率和岩心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九七九年从日本利根公司引进的V型绳索取心钻具结构及其特点。一、概 述V型绳索取心钻具用于垂直钻孔包括HQT和NQT(T表示利根)两种尺寸(见表1),绳索取心钻具由单动双管和打捞器两部分组成。1.单动双管:由内管总成和外管总成构成(图1):内管总成包括打捞接头①、弹卡机构②、悬挂定位装置③、调节机构④、单动装置⑤、内管⑥、岩心卡取机构⑦、报信装置⑧、缓冲装置⒄等组成;内管总成上部结构见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松软复杂地层岩矿心采取率和岩矿心的质量,弥补普通双管钻具取心功能的不足,特别研制了91单动三重半合管钻具。介绍了钻具的结构、工作原理、组装、维护保养及在3个不同矿区5个钻孔的野外生产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该钻具适宜松散地层钻进,岩矿心采取率达到了100%,同时防止了岩矿心被外界扰动,保持了岩矿心的原状性,提高了岩矿心的质量并利于岩矿心后期的运输与储藏。  相似文献   

6.
SD系列钻具是两级单动的双层岩心管钻具,具有导正、单向阀、双级单动和内外管机构。该钻具配合SM植物胶冲洗液在砂卵石覆盖层及其基岩复杂地层进行金刚石岩心钻探,提高了岩矿心采取率和取心质量,提高了钻进效率。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质分局三大队二分队设计一种单动双管喷射式孔底反循环钻具。用该钻具钻进酥、脆、易破碎呈“粉末状”地层时,不仅保证岩矿心采取率达90%以上,而且能取出结构较完整的柱状岩矿心。同时,机械钻速比其他喷射式孔底反循环钻具提高一倍多。本文是根据该队的经验总结报告扼要编写而成。  相似文献   

8.
随着绳索取心钻进方法的发展和推广,复杂地层钻进及岩矿心的采取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的普通绳索取心钻具从性质上说属单动双管钻具。尽管它具有对不同地层有较宽的适用范围和提取岩心方便等特点,但用一类钻具去取结构性质不同的各种岩矿心很明显是不合理的,实践也证明是不能奏效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硬岩及复杂地层取心钻进效率低、钻头寿命短的问题,依托“深海钻探技术与工程支撑”项目研制了?215.9 mm四牙轮取心钻头。通过合理布置牙轮角度与分布、优化取心结构,有效提高岩心采取率,保证钻头在硬岩中的钻进速度与可靠性。在之前进行了陆地试验和海洋试验并不断优化改进的基础上,本次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首次进行了实验性的地热勘探取心施工,全段地层均为高研磨性、高硬度花岗岩,取心困难。采用?215.9 mm牙轮取心钻头配合常规的取心钻具,钻进效率达1.2 m/h,岩心采取率为70%~90%,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海洋钻探硬岩取心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乡宁县十里铺一带地热资源可行性预查项目预查钻孔,由于深孔段复杂情况,被迫变更钻孔结构,原配置的φ152 mm石油系列单动双管取心钻具无法使用,因此研制了φ131/79 mm单动双管取心钻具,在分析取心钻柱组合力学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钻具使用与设备参数调整、钻具水路改进及深孔段取心钻进其它改进措施,使奥陶系及下伏寒武系层位全段不间断取心钻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还对该专用取心钻具在深孔段的实际取心效果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苏州马环连接线强风化安山玢岩地质勘察钻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风化岩体裂隙节理发育,风化程度不均,岩石强度软弱不均,为提高钻进效率,改常规的复合片钻头为孕镶金刚石钻头,使钻进时以研磨岩石方式改为切削岩石方式;为提高岩心采取率,保护取心钻具内强风化岩心及防止钻具内岩心段间相互研磨,改单管钻具为单动双管钻具,采用相对优质泥浆进行护壁,预防钻进及提下钻时的卡钻。  相似文献   

12.
硬岩钻进用石油钻头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谭松成 《地质与勘探》2013,49(2):373-378
能源与矿产的持续安全供给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保证,而中硬岩层钻进一直限制着油气钻井向深部发展。针对硬岩地层钻进,地质行业主要采用金刚石钻头钻进,而油气钻井行业除按传统方法采用牙轮钻头和金刚石钻头钻进之外,也逐渐开展了PDC钻头钻进硬岩的研究。本文分别介绍了牙轮钻头、金刚石钻头和PDC钻头在油气勘探硬岩钻进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其中,牙轮钻头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强轴承密封性能、改进布齿结构和提高切削齿强度三个方面,而金刚石钻头研究则集中在碎岩机理、金刚石参数和胎体性能,以及钻头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了三类钻头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硬岩钻探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深部地层岩石坚硬、研磨性强,运用常规手段钻进,单只钻头进尺少、寿命短且机械钻速较低。应用液力衡扭矩提速工具,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显著提高了机械钻速和单只钻头的进尺。通过达深16井的现场试验证明,该工具能够使钻头的破岩方式在剪切的基础上附加机械冲击和高压水力脉冲,有效提高PDC钻头剪切岩层的效率,为深井提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旋挖钻机在硬岩地层中施工困难的问题,借鉴地质钻探领域成熟的工艺方法,研制了适用于旋挖钻机用的空气潜孔锤反循环钻进工艺方法及设备。该工艺方法在不改变旋挖钻机任何结构的情况下,配套空气潜孔锤反循环钻具即可实现硬岩的快速钻进,解决了大口径钻探排渣困难的难题,且能够达到环保的要求。气动潜孔锤反循环钻具的设计全面考虑了大口径桩基施工及潜孔锤应用特点,气水龙头的双通道、大通孔设计满足进气排渣要求,反循环双壁钻杆为同心式,密封可靠,钻具的连接采用六方快速连接。通过在厦门地铁施工试验,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HC-15型大直径环状取心潜孔锤配风盒存在结构复杂、难以加工、密封性能差、局部维修困难的问题,设计采用配气罐来代替配风盒,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不但密封性能好,强度可靠,而且易于拆卸,局部维修方便,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金鑫  杨忠  冯武宏 《探矿工程》2015,42(5):77-79,84
为了提高煤矿井下硬岩定向钻进的效率,在分析硬岩定向钻进PDC钻头的结构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了3种不同类型的PDC钻头进行煤矿井下硬岩定向钻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平底型PDC钻头不适用于定向钻进硬岩,而三翼抛物线型钻头和四翼平角型钻头在定向钻进硬岩时,表现出长寿命、高效率等特点,适合于定向钻进硬岩地层,大大提高了煤矿井下定向钻进硬岩地层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任良治  余姝 《探矿工程》2016,43(10):100-102,107
巫山望霞危岩加剧变形崩塌,严重威胁当地居民及长江航运的安全,引起重庆市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部的高度重视。危岩应急抢险勘查的钻探施工是查清危岩裂隙发育程度和延伸方向、获得岩土力学参数的重要手段。通过现场踏勘后进行难点预测并制订对策措施。采用金刚石单动双管钻进取心,成功采取了危岩基座软弱带样品;采用井中成像技术,直观地反映了危岩裂隙发育状态。在施工组织管理、设备选型、钻探工艺、井中成像技术以及安全措施等方面,为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勘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为克服新疆油田重点探井二叠系地层岩石可钻性差、含砾地层严重粘滑振动,石炭系地层岩性致密、硬度高、研磨性强等难点,利用多维冲击振动结构实现大体积破岩、有效控制扭矩波动、抑制钻头粘滑振动,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事故发生率。现场应用表明,多维冲击钻井技术能在可钻性差、深部硬岩地层实现高效破岩、钻井提速,有效地控制了钻井成本,值得在适宜地层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