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地球信息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地球信息科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地球信息科学是研究地球系统的有关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行星地球。具体来说,它是一门以全球变化与未来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信息为对象,研究利用机器来检测、变换、传输和控制地球系统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实现这些功能所需的设备和系统的原理,目标在扩展人类信息功能(尤其是智力)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地球信息科学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这次专程来参加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要是来学习。自己年龄大了,知识老化,看问题跟不上形势发展,有些想法提出来,望大家指教。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这一届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会,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会议在西安召开和换届表示祝贺。这次换届我们希望能保证1/3以上的青年科学家进专业委员会,正如廖克同志所说,此次专业委员会是新老交替的过程,我想就新老交替这个问题展开谈一些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同时,我向大家汇报一些最近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国际动态和国内“九五”期间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地球信息科学的新天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信息科学作为地球系统科学与信息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的一个新兴领域,与时俱进,正在逐步形成共识,崭露头角。由于我国航天科技的光辉成就与信息技术的长足进步,通过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实施五个统筹和自然灾害应急预警系统等战略需求,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与循环经济等紧迫任务,使人们对地球信息科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数字地球与地球信息科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从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地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CSDI)、地球空间数据网络集成、科学计算可视化出发,阐述了数字地球面向社会大众与面向地球科学研究的两种不同的功能性构造体系的建立,并结合对于地球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阐述,分析了数字地球与地球信息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将数字地球构造体系的建立与地球信息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必将极大地推动2l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球信息》已试办三年。《地球信息科学》是在此基础上于1999年经向巴黎ISSN国际中心申请批准正式创办的学术季刊(国际统一刊号:ISSN-1560-8999),重组编委会,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地球信息科学是近十多年新兴的学科。通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电脑辅助设计(CAD)与多媒体、虚拟技术及网络系统等高新技术集成融合,实现对地球系统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资源总量智能监测、环境综合整治、创造优化生物多样性和区域持续发展等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经验和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典礼。首先我代表国家科委国家遥感中心和国家科委基础研究高技术司向联合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祝贺!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具有时代的意义: 第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全球的互联网、数字卫星通讯等飞速发展,敲响了时代的钟声,地球信息科学也应运而生,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地球科学的研究前沿,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地球信息》已试办三年。《地球信息科学》是在此基础上于1999年经向巴黎ISSN国际中心申请批准正式创办的学术季刊(国际统一刊号:ISSN1560-8999) ,重组编委会,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地球信息科学是近十多年新兴的学科。通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电脑辅助设计(CAD)与多媒体、虚拟技术及网络系统等高新技术集成融合,实现对地球系统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资源总量智能监测、环境综合整治、创造优化生物多样性和区域持续发展等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球信息》已试办三年。《地球信息科学》是在此基础上于1999年经向巴黎ISSN国际中心申请批准正式创办的学术季刊(国际统一刊号:ISSN-1560-8999) ,重组编委会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地球信息科学是近十多年新兴的学科。通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电脑辅助设计(CAD)与多媒体、虚拟技术及网络系统等高新技术集成融合 ,实现对地球系统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资源总量智能监测、环境综合整治、创造优化生物多样性和区域持续发展等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经验和信息交流。这正是《地球信息科学》办刊的宗旨。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时代的地球信息科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扼要介绍近15年来,中国在空间数据采集和数据挖掘方面的新进展。提出地球信息科学面对知识创新,迎接新经济挑战与机遇的思路。特别探讨了有关地学信息图谱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0.
我今天来到清迈,荣幸地在有MahaChakriSirindhorn公主殿下出席的会议上作演讲。重点是要阐述地球信息科学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传统测量、摄影测量、遥感、制图、大地测量学、地理学和其他地学领域中.  相似文献   

11.
地球信息科学的推进与交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请允许我对中国地理信息系统海外专家委员会(CPGIS)和台湾资讯界的同仁们,测绘界的朋友们共同努力,筹备和组织这次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研讨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21世纪即将来临,我们面前即将出现一个崭新的空间时代和信息化社会。地球上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切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产、生活和交往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地球信息科学》是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 ,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1996年至今,已试刊20期,发表论文总计近400篇。200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ISSN中国国家中心批准,将于2002年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兴学科。它融合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新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与交叉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在香港回归以后不到2月的时间,前来参加这么一次重要的会议。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向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建立的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表示衷心的、热烈的祝贺! 我本人是一个地质学家,所以我愿意把地球信息科学看成是我们地学的一个前沿的、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但是我想也许更准确一点看,地球信息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