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九八○年六月至七月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和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共同主持举办了一个冰川沉积学研究班.由上述两单位邀请的英国基尔大学E·德比希尔(E.Derbys-hire)博士主讲.研究班采取野外与室内相结合,报告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班全体成员与德比希尔博士,首先在庐山和天山地区进行了考查研究,而后集中在兰州进行  相似文献   

2.
李文华 《地理科学》2000,20(3):294-294
<中国沼泽志>的出版发行是我国沼泽湿地研究的重大事件,是对沼泽科学研究的重大贡献,我热烈祝贺中国第一部沼泽志问世. 湿地兼有水、陆特性,具有多种功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宝贵的生存环境之一.沼泽是湿地的基本组分,主要类型或核心部分.它同时包揽了湿地的三个基本要素.与其它湿地相比,沼泽湿地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自70年代以来,湿地研究成为国际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美国成立了湿地科学家协会(Societyfor Wetland Scientists),加拿大建立了湿地工作组(Wetlands Working Group).并先后出版<湿地>((Wetlands)和<加拿大湿地(Wetlands ofCanada)等专著.在湿地分类系统中,美国的Cowardin,LM.等人把美国湿地分为滨海湿地;河口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把沼泽作为湿地的主要类型之一.加拿大的Rubec,C.D.A.把加拿大湿地划分为藓类、草本、森林、河湖滨高草和浅水湿地,前苏联和北欧亦重点研究沼泽和泥炭地.1971年,加拿大、英国、前苏联等6国在伊朗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表明湿地已引起国际有关政府的重视.1980年,在印度首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在政治上受英国强烈影响,而在经济上受美国强烈影响。70年代后,英国地理学日益发展,于80年代进入鼎盛期,美国则地理系学生减少,有些大学撤消地理学系、科,地理学前途未卜。加拿大地理学现状和前途又如何呢?下面全面论述加拿大地理学的特色和动向、学会状况、学术刊物、课程、大学地理教育、就业等。一、加拿大地理学的历史 20世纪初以前大学不开地理课,仅中学有地理课程。1910年蒙特利尔大学第一次开设地理学课程,但并未列为独立的学科。1922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开设地理学学科,但是仅是地质地理的合并学科而且只开自然地理学课程,老师是地质学者。1936年多伦多大学成立正式的单独的地理学科,194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的性质》(The Propertis of Groundwater)是西德基尔大学普通应用地质学校教授G.马特斯所著。1973年发行德文版原著。1982年出版英国J.C.哈维等的英译本。全书共406员。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图协会(ICA)国家地图集委员会于1990年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了委员会和学术讨论会。该委员会主席B.Rystetd博士(瑞典)、副主席E.Ciekirska博士(加拿大)和来自美国、中国、西班牙、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印度的委员,以及苏联、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等国的代表和40多名中国的地图学家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1)国家报告(国家地图集的设计与生产);(2)电子地  相似文献   

6.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全球环境变迁)是一本国际性的学术季刊,1990年12月创刊。面对环境恶化对地球生物的生存所造成的严重威胁,该刊旨在探讨人类及其公共政策在全球环境变迁过程中所造成的影响及所起的作用。其研究课题包括:滥伐森林、(人为)沙漠化、土壤退化、物种灭绝、海平面升高、酸雨、臭氧层的破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核冬天、新技术灾害的发生、自然灾害的消极影响,等等。该刊由美国 Rutgers 大学与联合国大学联合主办,编委会成员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中国等18个国家,主编为美国 Rutgers 大学地理系 J.K.米切尔教授。该刊为英文,每年三、六、九、十二月在英国 Butterworth-Heinemann 出版公司出版。中科院地理所图资室订有此刊,欢迎地理学界、环境科学及关心地理环境保护与利用的各界人士阅读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在七十年代期间,生物地理学在英国、加拿大和美国大学地理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生物地理学在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之间所处的特殊位置,所以瓦茨(Watts)呼吁今后应该把生物地理学列为大学地理系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地理学文献当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地理学的题目。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9月1~6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施晓宇博士、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井亮博士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阿克苏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开展学术交流。施晓宇以"一氧化碳自屏蔽效应对早期太阳系氧、氮同位素进化的影响"为题,介绍了用超高  相似文献   

9.
黑暗、潮湿、常温的岩溶地下洞穴,使生活其中的动物构成特殊的群落,表现出特殊的行为和体征,根据其生活习性,洞穴动物可分为真洞穴动物(Troglobites)、半洞穴动物(Troglophiles)和洞栖动物(Trogloxenes);中国岩溶洞穴动物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先后发现洞穴动物新种131个,在洞穴动物行为及特征方面,开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考虑到中国岩溶洞穴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中国洞穴动物调查研究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EMD),对贵州省董哥洞全新世石笋δ~(18)O、δ~(13)C记录进行多尺度分解,分别获得8、9个本征模分量。在254 a以下尺度上,石笋δ~(13)C和δ~(18)O的本征模分量基本一致,其中254 a和116 a两个周期都类似于大气Δ~(14)C表征的太阳活动周期,表明植被生产力和低纬水汽都受控于太阳活动。同一周期对应的δ~(13)C振幅几乎是δ~(18)O的2倍,说明洞穴地点的土壤生产率放大了太阳活动的初始信号。526 a周期对石笋δ~(13)C贡献最大(~20%),与北大西洋深层水体550 a周期一致,可能的机制是北半球高纬气候通过西风带影响了东亚大陆的环境变化。石笋δ~(13)C的趋势分量变化平稳,明显不同于δ~(18)O的趋势分量,表明洞穴地点的土壤生产率并不直接响应于轨道尺度的太阳辐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Geoffrey,Wall教授和多伦多Humber高等理工学院饭店、休闲和旅游学院院长Alister Mathieson撰著,国内学者肖贵蓉博士翻译的<旅游:变化、影响与机遇>一书,2007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在两位作者的经典名著<旅游--经济、自然和社会影响>(1982年出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但这一部作品比其前身作品内容更为丰富,涵盖更为综合的全新文献和案例,并增加了框架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最新章节,从而形成了一部旅游影响研究的系统之作.  相似文献   

12.
洞穴次生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古气候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物因其有着湖泊沉积物、泥炭等无法比拟的测年优势,日渐成为陆地古气候重建的良好研究材料.通过铀系定年,可以获得过去60万年来精确的日历年时间序列,突破了其他陆地沉积物14C定年(5万年)的瓶颈.氧碳同位素作为洞穴石笋的古气候待用指标具有全球对比性,由于其高精度独立的时间标尺和无需校正同位素信号日渐成为其他气候记录对比的基石.在同位素平衡分馏条件下,石笋δ18O反映了当地气候的变化,在季风区一般反映降雨的变化,在欧洲则更多反映温度的变化.通过石笋1δ8O与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以及甲烷的对比关系,可以将海洋钻孔和两极冰芯的记录调谐到独立时间标尺的石笋记录上,进而可以探讨全球联系及其驱动机制.影响石笋1δ3C变化的因素比较复杂,一般在轨道尺度上指示了植被类型C3/C4比率的变化,而在更短时间尺度内主要受到土壤CO2活力的影响,进而可以反映当地降水和温度的变化.尽管洞穴石笋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然有诸多机理问题尚未解决,在介绍洞穴沉积物稳定同位素古气候重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广泛争议的话题——中国季风区岩溶洞穴沉积氧同位素组成(δ~(18)O)的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梳理,简要介绍了有关争议各方的主要观点。同时针对中国季风区洞穴沉积δ~(18)O的研究提出了几个重要问题:同位素平衡分馏的检验问题、洞穴沉积δ~(18)O记录的相似性(重复性)与差异性,以及洞穴通风可能对洞穴沉积δ~(18)O记录的影响等。这些问题涉及到洞穴沉积δ~(18)O记录与气候指标之间的联系机制,对其探讨可能有助于解决有关争议。因此,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些问题,因为洞穴沉积δ~(18)O与气候环境指标之间的联系机制是中国季风区内应用洞穴沉积δ~(18)O进行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地貌调查与制图已成为许多国家地貌研究的主要方法,它不仅涉及地貌学本身的发展,而且促进地貌学的实际应用。国际地理学会(IGU—下同)自1960年成立有关组织以来,已进行了积极的活动,并已取得可喜的成果。组织简介为推动各国地貌调查与制图的发展,IGU 在第19届(1960)会议上,正式在应用地貌委员会之下,建立地貌制图分会。分会由波兰 D.M.克利马舍夫斯基任主席,其成员来自波兰、法国、瑞士、苏联、捷克、加拿大、比利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英国、匈牙利、罗马尼亚和美国。1969年分会又晋升为 IGU 的直属委员会,并取名  相似文献   

15.
应英国牛津大学地理系主任斯维廷(M.M.sweeting)博土的邀请,陈治平同志和我于一九八三年九月十六日至三十日参加了在牛津大学召开的英法喀斯特学术讨论会,考察了孟迭泼、威尔斯南部和英格兰西北部的喀斯特,访问了英国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秘书长兼司库曼斯哈德(Walther Manshard)教授(西德弗赖堡大学地理系主任、东京联合国大学副校长)、主席怀斯(Michael Wise)教授(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地理系主任、前任英国地理协会主席、英国地理学家会社主席、英国皇家地理  相似文献   

17.
重庆雪玉洞CO_2浓度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重庆雪玉洞洞穴CO2浓度、地下河CO2分压及地下河水、滴水次生沉积物稳定碳同位素δ13C等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的完整水文年监测,并结合该洞以往的CO2短期观测记录,发现洞内与CO2相关的环境因子均存在显著的季变性,其总体特征是:CO2浓度夏高冬低,δ13C夏轻冬重。对比每月游客量变化,发现人为因素对洞穴CO2环境的改变远弱于自然因素,洞内发育的常年地下河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地下河的存在使不同相态的碳在洞内快速流动交换以达到平衡,从而在"质"上(同位素比)和"量"上(浓度)反映外部环境的季节变化,又使得各项地球化学指标在每年的4月和11月换季时呈现突变特征。可推断雪玉洞CO2的改变来源于地下河对洞穴上部土壤CO2的传递,最终归因于土壤层生物活动对季节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而雪玉洞地下河在CO2变化过程中的传递作用十分突出,可作为同类型洞穴的借鉴,为旅游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8.
应保加利亚洞穴联合会主席贝龙(P.Beron)教授邀请,由云南省地理研究所环境资源室主任宋林华副研究员率领,由地理所、省科委、省国土办六人组成的云南洞穴组,于1989年秋赴保进行了一个月的考察与合作研究。此次重点考察与合作研究内容是喀斯特地貌、水文与洞穴领域。访保期间受到保共中央委员、全  相似文献   

19.
<正>不久前,在京举行的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招待晚宴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和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分别为获得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终身成就奖和青年奖的科学家颁奖。本届大会终身成就奖获奖者为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约翰·瑞普米斯特博士、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李宣博士和阿姆斯特丹壳牌技术中心阿尔法特·科隆坡博士,青年奖获得者为韩国地球科学与矿产资源研究院李珠永博士(女)。经过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国际科学委员会两轮投票,美国击败了竞争对手韩  相似文献   

20.
张捷 《地理研究》1995,14(2):108-108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及南斯拉夫和英国多种样品进行了生物喀斯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在生物喀斯特溶蚀侵蚀方面,对地表及地下(洞穴、土下)生物(藻类、地衣、真菌等)喀斯特溶蚀侵蚀机制及其微形态,以及海岸各种生物(藻类及软件动物等)喀斯特侵蚀微形态特别是钻孔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沉积方面,总结了各种喀斯特沉积与生物的关系,对各种生物(细菌、真菌、藻类、苔藓类等)的喀斯特沉积及其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对生物喀斯特微形态与非生物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微形态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讨论了生物喀斯特微形态研究的方法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