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地铁营运线路长度已近300 km,如何实时监测地铁结构的稳定性,保障地铁营运安全,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高精度全站仪构建开发了地铁隧道结构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利用VT检验法对基准点进行了稳定性判定,实现了远程无线控制全站仪对地铁结构进行自动化监测,通过三维一体化、高精度系统快速对地铁隧道进行了水平位移、垂直位移、隧道直径收敛等诸多变形量的监测,并通过试验对该系统的稳定性和监测成果精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地铁结构监测毫米级的精度要求,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路网结构对居民的便利性有不同的影响.城市地铁的建设和完善扩大了城市空间,为居民通勤提供了便利,同时,它也影响和改变着城市格局.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基于北京完备的地铁网络,采用空间句法对其现状和可达性进行评估.利用社会经济网络评价北京市各区的中心性指数,分析社会经济网络与各区可达性水平的联系.结果表明,北京的交通中心是西城区和东城区,而经济中心是海淀区和朝阳区.北京主城区呈现三核城市模式发展,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将在石景山区和大兴区.  相似文献   

3.
应用测量技术解决城市地铁与地下管线影响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铁和地下管线是城市设施的两个重要内容,二者同处地下空间,相互影响,测量是解决二者空间冲突和安全建设、运营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分析城市地铁与地下管线在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影响关系,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介绍了解决措施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地铁建设、运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等有关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全国各大城市在地铁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测量工作的三级管理模式,结合作者在广州、沈阳、南京等城市的工作实践及管理经验,总结地铁控制测量工作各阶段的实施及管理要点,对城市地铁建设单位的测量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地下工程,城市地铁建设安全隐患大,风险高。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采取何种措施和手段,保障地铁项目自身及周边建筑环境的安全,是地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介绍目前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结合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指出了目前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及安全风险管理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城市交通的需求日益高涨,运量大、准时、快速的城市地铁交通因此也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十五”计划期间,国家用于城市地铁建设中的投资就达到了至少两千亿元人民币。鉴于地铁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地铁事故所可能导致的重大后果,如何确保地铁在建设及运营期间的安全则成为地铁工程和运营部门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地铁构筑物的沉降变形监测是确保地铁建设和运营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传统的人工观测方法由于其观测时间长,观测时段和频率受限制,测量结束后…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激增,促使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特别是地铁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迫使工期急剧缩短。这对地铁工程的施工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几年来,在各地加快地铁建设的同时,期间出现的事故相应增多,随着地面塌落、冒顶、透水等问题的出现,给建设单位、施工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结合近年来地铁的施工监测工作,介绍一种新的平面位移监测方法,对带状工程(长基坑或者U型槽)的平面位移监测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尤其是地铁项目的建设,城市地区地表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大范围的沉降监测成为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获取的厦门岛16个时间序列InSAR影像数据,分析厦门岛的地面沉降率,从而提出厦门岛的筼筜外湖,地铁1号线的中山公园—将军祠—文灶—湖滨东路路段以北地区,以及湖边水库周边可能会持续产生地面沉降,应及早做好地质灾害预防。  相似文献   

9.
地铁盾构法施工的贯通控制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国有许多城市进行了或正在进行地铁建设,而地铁施工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横向贯通误差的控制。本文结合南京地铁盾构I标的地下控制测量部分,通过贯通误差分析,特别是测角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得出了贯通控制测量的有关技术要求。实际贯通结果表明,本文所论述的贯通控制测量技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城市地铁的顺利施工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从简析城市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入手,对于基于Web GIS的城市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GPS技术在成都市地铁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成都市地铁一号线GPS控制网的布设、精度设计、观测方法等,就GPS技术在城市地铁建设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城市地铁建设正迎来高潮。新建地铁与城市既有地下市政设施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尤其是对原有市政管网的互相扰动。对特殊管线的长时间、多手段的监测,为后续新建地铁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地铁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及地铁沿线的工程建设,工程施工将引起基坑附近土体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对地铁隧道结构造成影响,对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安全带来威胁。传统的人工监测受制于地铁运营的影响,只能在列车停运期间进行,无法满足实时监测的需要;高精度的自动化监测能够实现自动采集、远程传输、实时分析等功能,可以做到24h不间断监测,及时发现隧道结构和轨道变形,保证地铁结构安全,是地铁监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广州地铁网络为例,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结合GIS技术对城市地铁网络的发展趋势、拓扑特征和统计特性进行了量化评估;重点通过时空序列数据分析了1997-2016年广州市地铁网络拓扑形成的过程以及统计特性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期为城市地铁网络发展和规划布局提供科学参考,促进城市发展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地铁建设地面控制网为研究对象,结合某市地铁工程,就实施过程中坐标系统的选择、不同时期数据处理时坐标转换、不同时期各线路之间的公共控制点间的连接、对控制网的监理检查等问题,进行了技术要点分析、工作要点论述和探讨。并对地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提升进行了理论升华,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结合北京地铁16号线的工程实践,从地面控制测量、竖井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4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地铁暗挖区间的工程测量方法和贯通误差;并根据误差不等精度分配原则,对4个环节的贯通误差进行了合理配赋,有效保证了地铁隧道的准确贯通。  相似文献   

17.
邱冬炜  杨松林 《测绘科学》2007,32(4):175-176,95
城市地铁施工监测是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十分重要的措施,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涉及大量而复杂的计算、绘图、地理定位和制表等工作,本文阐述了利用GIS技术研究和开发城市地铁工程施工监测系统,自动对城市地铁施工监测的数据进行管理,并及时给出安全预警。应用该系统可以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及时的计算分析,信息反馈及实时定位查询,完成信息化安全施工管理,该系统在城市的地铁施工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全长约18.5km,全部为地下线,共设16座地下车站和车辆段及出入段线、OCC控制中心、国铁专用线以及与规划的5、6、4、2、3、7号线及6号线支线在相关7个站点的衔接。1号线一期工程于2005年12月开工,2009年12月建成,2010年开始试运营。在地铁建设期间,实行监理测量可以对地铁全线的测量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在地铁建设期间基础测量工作统一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而保证全线按设计要求准确贯通。监理工作有以下4个方面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地铁建设会引发城市地表形变灾害,而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难以实现城市地铁工程区域的精细测量。本文利用TerraSAR-X高分辨率数据,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方法对徐州地铁1号线东部工程场地进行了形变监测,获取了该区域2016年6月15日-2016年9月11日期间的形变时序图。通过与人工角反射器布设点的水准测量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利用两种时序InSAR测量方法得到的地表形变结果与水准测量结果非常一致,形变误差均在1 mm以内;而SBAS-InSAR探测地表形变的敏感性低于PS-InSAR。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率SAR影像监测城市地铁形变具有亚毫米级的测量精度和米级的定位能力,同时证明了时序InSAR分析技术在城市地铁工程形变监测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布设的城市地铁GPS复测控制网,提出了地铁控制网复测的必要性。并在复测网形优化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起算点与地铁控制网不兼容性对精度的影响和筛选方法,实例表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