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剑锋  徐昕  钱传俊 《现代测绘》2015,(2):33-34,37
为减少内业断面处理、成图的工作量,开发快速高效的断面处理软件是必须的。本文作者采用Borland Delphi语言进行AtuoCAD二次开发,利用CAD图形平台提供的ActiveX对象模型绘制图形,即将外业采集的平面坐标、高程数据投影或插补到预设断面线上,实现断面平面图形的自动绘制功能。本文主要介绍软件设计的过程及相关方法的使用。此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水文河道断面测量数据后处理,并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传统断面测量内业数据处理的不足,提出了在CASS环境中利用LISP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断面数据和断面图的自动化生成,极大地提高了断面测量内业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3.
张伟  孙伯娜 《北京测绘》2011,(4):75-76,11
简单介绍VBA语言的特点,阐述了水深断面测量的原理,根据AutoCAD软件的绘图特点,采用VBA语言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结合双线性内插法,有效的解决了水下工程设计时对断面水深的勘察测量.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河道测量工作量大、效率低、采样密度有限,其数据获取方式和数据处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河道信息化的需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空间三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以焦作市新河为试验区,采用Riegl VZ-1000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枯水期河道数据,首先对获取的河道激光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拼接、坐标转换、点云数据滤波分类处理等,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IDW)算法生成DEM和基于DEM自动获取断面的方法,实现了河道断面的提取,并对断面数据进行了精度分析,建立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河道水上地形信息提取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RTK测量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河道断面测量中的应用,应用实例表明,采用RTK测量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断面测量模式,对于提高断面测量效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消除传统河道测绘方法效率低、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等弊端,利用穿透性较强的机载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对某河道洲滩较多、环境复杂的盘山河段进行地形图及断面测绘作业。通过梳理机载LiDAR河道测绘技术流程,利用大疆智图和Terrasolid软件对外业高密度原始点云进行分析处理,提取项目需要的河道点云成果,与RTK实地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机载LiDAR技术获取的研究区河道点云数据成果精度相对较高,裸露地表、草地、林地点云成果均能够满足1∶5 000地形图平原地区精度要求,河道断面面积较差相对较小,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且测速快、覆盖面广,为大区域范围内河道基础数据测绘生产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遇到的河道整治改造问题,需要进行测量工作以使工程便于开展。本文以具体工程实例为背景,就河道整治工程中涉及的地形图测量、河道断面测量及桥梁测量进行了方案设计,并评价测量成果,进行工程效益分析,对河道整治工程中测量工作的开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道断面机助测量系统是使用电子手簿EFB-S控制激光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数字测深仪进行极坐标法断面测量的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实现了从数据采集、记录、处理到测量成果输出全过程的数字化、电子化。本文从系统组成,硬件结构、软件构成及功能等方面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方法,并结合断面测量的特点,介绍了该系统的野外工作模式和室内数据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9.
吴锦发 《测绘工程》2016,25(2):77-80
断面测量的成果一般采用CASS软件绘制成图,但无法输出不同格式的数据文件。以武夷新区崇阳溪保护性开发河道断面测量数据成果为例,对断面数据进行分析,进行技术方法研究,在AutoCAD平台上综合运用Visual LISP和Visual BASIC进行软件开发,编程解决断面成果不同数据格式的输出问题。软件简单实用,并具有批处理功能,具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获取水下及沿岸地形数据是河道整治工程的前提和基础.采用传统的测量技术效率低、精度差,而且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为解决此类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水下岸上一体化测量技术应用于河道整治工程进行了的探索,阐述了该测量模式的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案,并对该技术在宁波市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同步、高精度的水下和岸上地形测量及数据的无缝拼接,解决了传统测量"测不全"和"不好测"的难题,从而为河道整治工程方案设计、工程量核算及竣工验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