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次站02时地面温度若用(08时地面最低温度+前一日20时地面温度)÷2求得,其数据比较接近实测值。选用开平站1995~2004年资料计算02时地温,与相距不足17 km的基本站台山站对比发现:用08时最低地温代替日最低地温计算02时地温,精度提高约0.9℃。  相似文献   

2.
规范第十六章,三次观测站2时温度(气温、地面温度)在无自记仪器,用1/2[当日最低气温(地面温度) 前一天20时气温(地面温度)]求得。通过实际工作中发现有冷空气活动降温时,温度的日变化规律被破坏,这时用当日温度或地面温度最低值进行计算2时气温或地面温度记录有失真现象。  相似文献   

3.
《规范》107页规定:“三次站02时地面温度用1/2(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前一日20时地面温度)求得”。在正常情况下,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前一天20时至当日08时之间,用前面公式所求得02时地面温度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但有时地面最低温度则出现在08时至20时之间(多见于夜间是阴天而08时后转晴的天气及冷空气活动的大气),在这种情况下,用前面公式所  相似文献   

4.
采用南海区气象站2010年1、2和12月有冷空气影响和无冷空气影响的天气条件下,对地温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地温的日变化及垂直结构的日变化分析。结果发现:在冬季没有冷空气影响的各天气条件下,地面温度及浅层地温均呈正弦曲线变化,只是振幅不同、位相不同、周期不同。浅层地温在有冷空气影响下的阴天或雨天不呈正弦曲线变化。有冷空气影响下的阴天和雨天,地温的日变化特征较相似。在各天气条件下80 cm以下土壤深度的地温日变化很小。在晴天或阴天的天气条件下,40 cm以下的深层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在雨天的情况下,清晨时段深层地温不再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是在80 cm土壤深度处有一个低值区。  相似文献   

5.
一次曲管地温被误读1℃的判断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气象资料的收集过程中 ,仪器示度误读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有自记资料对比的气象要素 ,误读较容易及时发现 ;而地温误读则较难发现 ,要通过与前后几天相似天气特点的地温资料比较 ,误读才能发现。下面对一次曲管地温被误读 1℃的情况进行判断与分析。1 资 料南雄站 9月 1 6日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表 1 )及前后几天的 2 0时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表 2 )。表 1 南雄站 9月 16日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 )2时 8时 14时 2 0时地面温度 2 1.5 2 5 .45 3 .12 7.4地面最高温度 5 6.85 6.35cm 2 5 .5 2 4.3 40 .13 1.810cm…  相似文献   

6.
在气象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仪器示度被误读的情况时有发生口对有自记资料对比的气压、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误读往往较容易及时发现,对没有自记资料对比的地温等要素,在误读5℃,10℃时尚易发现,但在误读1℃,2℃时则较难被发现,往往要通过与前后几天相似天气特点的地温资料相比较,误读才能被发现。下面对一次曲管地温表被误读1℃的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1资料某站9月16日地面温度及各层曲管地温资料(表1),某站9月16日前后几天20时地面温度及各层曲管地温资料(表2)。表1某站9月16日地面温度及各层曲管地温资料(℃)2时8时14时20时地面温度21.525.4…  相似文献   

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3次站 0 2时地面温度用 1 / 2 (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前 1天 2 0时地面温度 )求得。一般情况下 ,该公式毫无疑问 ,但 0 8时观测后气温下降 ,用上述公式求算就会存在一定误差。一般来说 ,0 2时地温不会比 0 8时观测的地面最低值低。但在 0 8时观测后 ,测站若受强冷空气或强降水等降温因素的影响 ,温度会急剧下降 ,2 0时观测的最低值就会低于当日 0 8时的极值。也就是说 ,当地温最低值出现在 0 8时至 2 0时之间而不在 2 0时 (前 1日 )至 0 8时之间时 ,用该公式求算 0 2时地面温度值 ,与实际温度就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8.
AHDM 4 .1 1程序投入业务使用以来 ,对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业务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 ,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软件。但是 ,AHDM4 .1 1程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夜间不守班的 3次观测站 ,在特殊情况下容易挑错日最低地面温度。规范规定 3次观测站 0 2时地面温度由前一日 2 0时地面温度和当日最低地面温度平均而得 ;同时还规定用加权平均法求得的定时温度值不参加日极值的挑取。通常情况下 ,当日观测到的最低地面温度低于前一天 2 0时的地面温度 ,相应计算出的 0 2时地面温度高于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程序在挑取日极值时…  相似文献   

9.
在气象观测规范107页和新规范111页规定无自记仪器的项目,三次观测站02时地面温度应用(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前一日20时地面温度)÷2求得。在以往的工作中,发现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利用规范规定计算出的02时地面温度低于当日夜间地面最低温度,有些还低的很多,通过对乌伊岭气象站和铁力气象站历年资料的统计,发现这种情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0.
《规范》对三次观测站2时无自记仪器项目的记录统计方法中规定,2时地面温度用1/2(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前一天20时地面温度)求得。用这个方法统计2时地面温度,在大多数正常情况下是适用的。但在某些不规律的特殊情况下用此方法来统计,就会产生一些误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湟源县气象站2014年1月—2016年12月草面温度观测资料,运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湟源地区草面温度的变化特征、草面温度与气温、地面温度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面温度呈一高一低的日变化特征,草面温度日最低出现在6时,14、15时达到日最高值,说明太阳辐射是影响草面温度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月平均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7.8℃,月平均最高值为18.5℃,出现在7月。最大变温出现在11月和3月,其主要原因是由于11月至次年3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气候特征。湟源地区草面温度与气温、地面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水平。各层积雪深度下草面温度与气温、地温均呈正相关,差值的大小与天空状况有关,说明天空状况的变化,也是造成两者差值大小的原因之一。当地面被积雪覆盖时,各层均表现为地面温度草面温度气温的特征,且积雪深度越厚,草面温度、气温和地面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3次观测站02时地面温度用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和前一天20时地面温度的和之半求得。在正常天气时,用这个公式求得的02时地面温度是比较接近实测值的。但是当冷锋、低槽等天气系统在白天移过测站,使测站日最低温度出现在08时以后时,用上述公式求取的02时地面温度,与实测相差较大。例如,高要站1988年3月16日,地面最低温度13.3℃,08时的地面最低温度为22.8℃,实测当日02时地面温度为24.0℃,前一天20时地面温度25.8℃。按《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和龙市气象局2005-2011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各层地温随时间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进行研究,并根据气候倾向率对各层地温的月、季、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温度日变化的最大值在13时左右,最小值在5时左右。地面温度的年变化:月平均最高温度出现在7-8月份,月平均最低温度出现在1-2月份,平均地温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3次站02时地面温度用1/2(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前1天20时地面温度)求得.一般情况下,该公式毫无疑问,但08时观测后气温下降,用上述公式求算就会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15.
利用连云港赣榆区气象观测站2014年逐时的草面温度、0 cm地面温度和气温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三要素的月平均值、月极端最高、最低值特征以及草面温度与0 cm地面温度、气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年变化来看,逐月平均值0 cm地温草温气温;逐月极端最高值0 cm地温草温气温;逐月极端最低值草温0 cm地温气温。在晴天和阴天多云状况下草温与0 cm地温、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阴天较晴天变化幅度小;阴雨天气时白天草温与气温明显下降,而0 cm地面温度降幅平缓且温度较高;有降雪时0 cm地面温度高于草温和气温,且变化较为平缓。用草温比用0 cm地温和气温能更好地判定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草地不同盖度条件下地温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生长季4个不同盖度地段地温平行观测资料的分析,揭示不同盖度地温变化的规律,制定出盖度对地温影响的2个阈值指标是25%和55%,建立不同盖度草地地面温度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讲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应高于14时地面温度,然而在实际观测中常出现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14时地面温度的现象,尤其晴天时更为突出.测量气温和地温的温度表结构是一样的,既然在气温观测中没有类似情况,那么就不是温度表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造成地温误差的几种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面温度差值的特有属性,总结分析了造成14时0cm与20时地面最高温度值相关的3个原因是(1)观测时误读;(2)地温场板结;(3)温度表性能差。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们使用的《AHDM4 .1》版比《AHDM4 .0》版有许多优点 ,但对于 3次站来说 ,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① 3次站 0 2时 0cm地温是通过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和前天 2 0时 0cm地温加权平均求得的。使用《AHDM 4 .1》版后 ,3次定时观测记录通过《YCZE》程序输入结束后 ,进入“[Q]数据整理和校改”后 0 2时 0cm地温数据自动生成。此时若接班员或预审员发现该班的当日地面最低温度或前天 2 0时 0cm地温有误读 ,不仅要改正误读数据还要通过人工计算改正该班的 0 2时 0cm地温数据 ,如果仅改正误读数据而不改正 0 2时 0cm…  相似文献   

20.
1961—2010年德州市地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研究大气下垫面的地表面温度及深层地温的变化,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利用1961—2010年德州市0 cm地面温度,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4,0 cm和80 cm地温;1980—2010年160 cm和320 cm地温观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德州市地面及各深层地温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地面温度及各深层地温均有增温趋势,明显增温主要出现在冬季,夏季多为降温。地面最低温度增温最显著,倾向率为0.47℃/10 a,冬季倾向率最大为0.74℃/10 a;地面最高温度增温最不显著,倾向率为0.15℃/10 a。0 cm地面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27℃/10 a,夏季降温为-0.04℃/10 a,冬季升温明显为0.51℃/10 a。40 cm和80 cm地温变化倾向率基本一致,明显小于地面温度升温幅度,也小于160 cm和320cm地温升温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