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有关环境问题较多,诸如: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减少问题;土壤污染破坏了土地生产力问题;城乡建设中存在的用地问题;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问题等等。本文仅城乡建设时,砖瓦生产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与对策,谈谈笔者的看法。通过义乌市这一典型,以引起各级领导与环境保护工作者对此问题的重视。一、砖瓦生产出现的环境问题义乌原属县级建制,随着经济发展,1988年撤县设市。义乌市位于浙中金衢盆地东缘,面积1102.8平方公里,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属亚热带季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如下:笔者认为,我省今后基本建设所需要的墙体材料,必将长久地依靠乡镇砖厂提供为主,国营砖厂为次。那么各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就应加强对乡镇砖厂的管理,指导和支持,使其从数量飞跃发展为质量的飞跃。帮助那些有条件的乡镇砖厂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扩大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就地取材多用废渣废灰,节煤节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建议:1.乡镇砖厂与国营砖厂联营,是乡镇砖厂引进人才、改进设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国营砖瓦企业经几十年的发展,在企业管理、生产技术、设备管理和经济核算等方面,积累了丰  相似文献   

3.
土壤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作为植物生长介质、建筑物地基、水的源泉和污染物净化场所。在近几个世纪里,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土被维持了国民的生产活动而没有产生严重问题,但在最后40年,各种严重的问题开始出现,包括污染、侵蚀、酸化和硬化。这些问题使人们开始注意土被的重要性,认识到要较好地理解和保护土被。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横断山区土壤区划的历史,提出了该区土壤区划的原则和土壤区划单位系统(土壤地带—土区—土片)以及新的区划方案,并侧重论述了各土壤地带与土区的成土环境特点、土地利用方向及其代表性的山地土壤垂直带谱。  相似文献   

5.
现在正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它必然引起劳动地域分工和生产地域组织的变化。研究经济问题的所有学科的研究对象也因而随着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经济因素是。生产系统和非生产系统的形成;生产和非生产领域的高速发展;生产集中和地域集中;引用新工艺和新的劳动手段.  相似文献   

6.
鄂西当阳市是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对砖瓦用页岩有大量的需求。本文总结了玉泉砖瓦用页岩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开发经济意义。矿区地层主要为白垩系跑马岗组紫红色泥岩和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通过资源形势、资源远景分析、矿石加工性能、矿山开发外部条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采矿方案和规模的分析,认为矿床开发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土壤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青藏高原土壤区划的原则和土壤区划单位(土壤地带-土区)系统及新的区划方案,并简述了各土壤地带与代表性土区的成土环境特点、土地利用方向及代表性的山地土壤垂直带谱。  相似文献   

8.
参与式村域发展综合诊断的技术方法与实证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逐渐转型,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相关发展决策与规划提出了新的现实需求。村域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农村家庭联产、乡村企业生产、农民日常生活、农村社区发展等生产、生活行为。本文以“背景分析-机理剖析-水平评价-病症诊断-病因分析-路径谋划”为主线,构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等方法的参与式村域发展综合诊断技术方法体系,并以黄淮海传统农区一个典型村域为例开展实证应用。结果表明,研究构建的技术方法体系有助于实现村域发展水平评价、问题诊断、成因分析和路径谋划,可为村域发展战略决策及规划编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陈祥 《盐湖研究》2002,10(4):44-47
提出了青海盐湖钾肥公司据生产需要 ,开辟新的采卤区后 ,卤水组份发生变化问题。根据分析与试验探讨了CaCl2 在盐田生产中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土地城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李昕  文婧  林坚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42-1049
中国正经历着大规模的高速城镇化过程, 与人口城镇化相伴随的是土地的急速城镇化, 而关于“冒进土地城镇化”的提法和关注甚多但讲法不一。为了厘清土地城镇化的概念、内涵及度量方法, 本文回顾并评述了土地城镇化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对土地城镇化问题进行了再思考。现阶段中国土地城镇化不仅仅是农用地转换用途的非农化过程, 越来越被关注的是农村建设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以及建设用地的效率提升。本文认为土地城镇化应为土地从非城镇状态向城镇状态转变的过程, 并提出以城镇建设用地与城乡建设用地的比值作为土地城镇化率的衡量指标。以此出发, 土地城镇化问题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匹配研究、时空格局和驱动机制研究、城乡实体空间划分、城镇空间扩张研究和用地效率转变研究。  相似文献   

11.
侯慧粦 《地理研究》1988,7(4):32-39
湘湖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在宁绍平原湖泊变迁中为特例.湘湖的存亡和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密切相关,在历史时期作为农业灌溉的湘湖,由于职能转变,目前残剩为河流型的湖泊,但湖内粘土宜制砖瓦的功能,致使水域扩大.湘湖可能发展为风景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以政府驱动的大规模城镇土地开发为显著特征,新型城镇化强调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通过构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综合指数及协调度评价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期间长三角发展最快至转型时期的城市化协调特征,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整体低于人口城镇化但增长率更高,2008年后两者进入高协调耦合阶段,但不同城市不同阶段耦合协调度有所差异,高等级城市土地城镇化快速但总体与人口城镇化协调,而中低等级城市过度土地城镇化突出;良好的经济基础、就业环境及投资环境形成了较高的人口城镇化水平,而政府驱动开发政策刺激和经济增长需求旺盛导致土地城镇化增长高于人口城镇化增长;针对中心-边缘发展空间失衡及可持续问题,提出未来强化大城市辐射引领、调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城镇化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共建共治作为美丽长三角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地基加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中CFG桩在粘性土、粉土、砂土等地基加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在CFG桩中加入了一些工业废料,节省了工程造价,同时在强度上也满足设计的要求。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断桩、缩颈、扩径等工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成桩质量。本文基于一房地产工程实例,通过建立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的要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逐渐转型,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相关发展决策与规划提出了新的现实需求。村域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农村家庭联产、乡村企业生产、农民日常生活、农村社区发展等生产、生活行为。本文以“背景分析—机理剖析—水平评价—病症诊断—病因分析—路径谋划”为主线,构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等方法的参与式村域发展综合诊断技术方法体系,并以黄淮海传统农区一个典型村域为例开展实证应用。结果表明,研究构建的技术方法体系有助于实现村域发展水平评价、问题诊断、成因分析和路径谋划,可为村域发展战略决策及规划编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能源生产的生态环境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能源生产是能源发展领域的重大挑战,在解决新的替代能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着重论述了美国生物能源生产的生态环境问题。从经济、环境和战略方面考虑,生物能源有望提高国家安全,因而受政策驱动的美国生物能源生产技术备受注目。尽管生物能源具有诸多潜在效益,但是在北美,生物原料供应、高强度经营的土地上农药使用及其对陆地野生动物的潜在影响等令人担忧,我们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通常认为,未来生物能源的环境、经济效应是正面的;然而,谨慎地审视和发展生物能源经济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河套平原的生态环境整治与农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套平原地平土厚,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农业历史悠久,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灌溉农业区.为了建成粮.油、糖生产基地,在战略上:①以降低地下水为中心的盐碱地综合治理;②以农为主,农林牧结合,调整农业布局与结构;③建立科学的耕作制度,扩种绿肥、粮草轮作;④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建立新的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吴一凡  刘彦随  李裕瑞 《地理学报》2018,73(10):1865-1879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镇人口与土地利用的合理匹配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本文以中国636个建制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发展关系指数,据此划分其耦合类型。借助Kernel Density工具,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宏观格局、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变化态势,诠释了这些耦合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2006-2014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的1.65倍,土地城镇化远快于人口城镇化;② 市域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空间依赖性较强,人口向城市集聚的密度重心呈现逐渐西移的趋势;③ 城市建成区快速扩展,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普遍超标,其中42%的城市现状人均用地是标准值的5倍以上;④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失调类型的城市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且“同增失调”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城市群外围地区的失调问题较中心地区更为严重;⑤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发展程度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性质、人口规模、政府决策行为、地理区位条件和地区内部差距等要素的综合影响,不同要素的作用机理和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新时期城镇人口与土地利用管理应当注重新常态、新趋势的系统诊断和动能转化的综合分析,为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不仅要维持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食物,而且很多工业原料也要从中获得。随着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人类对土地索取日益加强,合理利用土地问题,成了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我国人均耕地少,十分珍惜每寸土地为我们的基本国策。新疆虽地广人稀,但可开垦利用的土地有限,而且气候极端干旱,生态非常脆弱。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问题,同样是至关子孙后代延续的大事。而且我国土地资源数据不清。为此,国家“六五”规划中,《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课题《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把土地利用列入研究重点。1:100万土  相似文献   

19.
徐德源 《干旱区地理》1989,12(2):41-49,13
本文以年湿润度0.6和≥0℃积温3000℃为界把我国牧区和农区分开。牧区集中了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地区,水、热、土的配合有较大缺陷,农业生产受到很大限制.草原畜牧业流动性大,牧草和家畜的适应性又比较广,并能利用多种多样的气候资源进行牧业生产。本文根据大量的草畜调研材料和气侯资料,论述了我国牧区形成的气候原因,草场类型、季节草场、产量和品质以及家畜活动、畜产品与气侯条件的关系,由此提出了我国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主要牧业气候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受国家计委国七局委托的国土规划试点项目——宁夏南部山区国土规划,于6月2日至4日在银川进和评审。以吴传钧先生为主任委员,由国家计委土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有关科研单位、生产部门、高等院校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评议审核,通过了评审意见书,对该项成果给予较高的评价。评审认为:本项国土规划工作在开展实地调查和总结大量既有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规划指导思想明确,经济发展方向确当,国土开发整治目标清楚,解决关键性问题的决策可取,为本区今后发展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规划在吸取并总结了有关调研成果,和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