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倩 《福建地理》2006,21(2):138-141
在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在实训的重复阶段都会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兴趣,但随着重复练习量的增加,学习兴趣会随之递减。本文在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的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肖鼎平 《地理教学》2010,(4):31-31,24
地理学科有理科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这常常令学生学习地理心生畏惧,部分学生从而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导致班级地理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我曾经也因为这一现象而苦闷,后来,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我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地理问题,探索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并产生了良好效果,学生兴趣上来了,地理成绩也慢慢好转了。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确保教学目标完成的重要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提问已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自觉行为。然而,有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问题的情景,或以自己的逻辑思维起点代替学生的现实思维起点,或只是机械地重复教材的问题,或只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的问题。具体表现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要重视对“问题情景”的创设。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决的疑问。所谓“情景”是指。问题”提出后学生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愿望的景象。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开路,设法“制造”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具体课题的问题情景。要使学生对地理课发生兴趣,只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考任务”,使学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唤起学生自行探究的激情,才能激发其兴趣。创设问题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讲授“经纬网”这一课题时,我用语言为学生“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茫茫的大海中,有艘遇难的海轮,无法自救,欲向邻近国家发出“呼救”请求快速救护。  相似文献   

5.
程雅 《地理教学》2008,(4):45-45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注重学习主体的主观情绪、意志品质、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情感价值的问题。尤其是注重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主体精神,使教与学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节教学中,始终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胡卫平教授是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的著名学者,其团队总结了近20年来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利用脑科学、行为学、教育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教学的本质及规律,提出了思维型教学理论,并为了有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出版了一套《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师专业能力实训丛书》.《课堂提问能力实训》便是其中之一,作者韩琴针对课堂提问展开深入的研究,探索提问的力量.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问题提出研究基础上,结合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及大量课堂教学实例撰写而成,既能反应国内外课堂提问的研究现状,又能体现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下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与提问策略,为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能力提供指导.全书以专题形式展开,共分为五个专题.  相似文献   

7.
地球表面的大地貌是内外力辩证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和过程,由这一认识出发,有关世界上山地和高地形成的三组问题,在纽续地貌学的研究和讨论上,是具有特别兴趣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观点下的夷平面——梯级山地——单斜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表面的大地貌是内外力辩证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和过程,由这一认识出发,有关世界上山地和高地形成的三组问题,在纽续地貌学的研究和讨论上,是具有特别兴趣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报1961年12月第27卷发表了任美鳄和杨纫章先生合写的“中国自然区划问题”一文,引起我很大的兴趣,曾对这篇文章进行过反复的学习,并有所启发。现就几个有关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报1961年12月第27卷发表了任美鳄和杨纫章先生合写的“中国自然区划问题”一文,引起我很大的兴趣,曾对这篇文章进行过反复的学习,并有所启发。现就几个有关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