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超新星1987A里尚未发现脉冲星脉冲星是具有强磁场的旋转中子星,一般认为是大质量恒星演化成超新星爆发的遗迹。因此,天文学家热切地希望寻找到大麦云中一颗蓝超巨星fe.----."leak—69”202作为超新星1987A结束其生命时所发射的电磁辐射脉...  相似文献   

2.
魁力永存的超新星1987A温学诗10年以前(1987年2月23日)超新星1987A(简写为SN1987A)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因为它是人类近400年以来所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近的并且最亮的一颗超新星,最亮时达到6等。爆发所释放的能量高达3x105...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超新星SN1987A爆发六年多来的研究进展情况,分三个方面介绍,首先介绍关于热光变曲线演化的研究情况,其次,介绍超新星 SN1987A的光谱形成及其演化(重点介绍星云相期间)。最后,讨论X射线和γ射线的辐射,并展望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超新星1987A──仍显辉煌的十年李宗伟,瞿渊(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SN1987A:机遇和挑战大质量恒星的死亡是一件突然而剧烈的事件。这类恒星平稳地经历各个发展阶段的演化达数百万年之久,但当其核燃料耗尽之后,在其自身引力作用下不到1秒种就坍缩了。坍缩...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超新星完整样品的分类概况,依次转述了各类超新星光谱观测的新进展。两颗特殊Ia型超新星-SN1991T和SN1991bg一的发现对原先认为Ia型超新星是均质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对Ib/Ic型超新星应加以特别关注,II型超新星SN1993J和SN1987K由光极大时的II型演化星云类似于Ib/Ic的光谱,对传统的超新星I型和II型的区分提出了质疑,对某些特殊II型超新星也许列为“IIn”型,其Hα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中子星吸积模型较好的解释了超新星SN1987A晚期光度演化的基础上,本提出了SN1987A晚期X射线辐射的一种新的解释。利用模型计算邮的吸积光度以及SN1987A膨胀气体包层的化学组分及分布,计算了出射的软X射线(0.5-2keV)光度的演化,并与观测作了比较,我们认为SN1987A晚期由中央中子星吸积产生的软X射线光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将在4100天左右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中子星吸积模型较好地解释了超新星SN1987A晚期光度演化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SN1987A晚期X射线辐射的一种新的解释.利用模型计算出的吸积光度以及SN1987A膨胀气体包层的化学组分及分布,计算了出射的软X射线(0.52keV)光度的演化,并与观测作了比较.我们认为SN1987A晚期由中央中子星吸积产生的软X射线光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将在4100天左右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8.
林宣滨  尤峻汉 《天文学报》1995,36(2):127-137
本文介绍了超新星SN1987A爆发六年来关于其包层温度演化的研究情况。温度是研究超新星的各种物理过程的一个基本参量,然而目前对温度的各种估算十分弥散,结果相当不确定。本文利用辐射转移理论的逃逸几率方法,导出Ha线辐射理论光变曲线,通过与观测曲线的比较,可定量地导出超新气壳的温度演化行为。这一模型的结果与他人结果有较好的符合。同时,我们的结果表明,在爆发500天以后,温度反而随年龄上升,可能的解释在  相似文献   

9.
超新星SN1987A中央可能存在的致密天体(如中子星),通过吸积那些超新星爆发时抛射速度小于逃逸速度的物质而产生的吸积光度,对SN1987A晚期的热光度演化有重要的贡献.本文改进了以前的理论模型,给出了更为合理的定量计算,对所提出的特殊的吸积机制作出了仔细分析,特别强调,这种吸积是膨胀包层中的物质由于引力作用引起的长时期内的连续回落,它有别于其它的吸积模型,并给出直接的观测证据.假设致密天体是14M⊙,半径为106cm的中子星,我们的计算表明,它的吸积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来形成SN1987A热光度曲线在1050天左右时的鼓包,并且使热光度曲线从800天以后下降变缓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用北京天文台2.16m光学望远镜观测的超新星1994I的光球相光谱。这些光谱表现出类似于Ic型超新星1987M的特征。我们用蒙特卡罗光谱合成模型对4月10日的光谱做了拟合。采用Nomoto等人C+O模型的元素丰度及修改过的W7密度结构,计算的光谱与观测的光谱符合得相当好。计算得到4月10日,超新星的光球速度约为1000km/s,其黑体温度约为8000K。另外,我们的光谱拟合可以为C+O星作为Ic型超新星的前身星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利用Asiago 超新星星表对Ia 超新星作了统计分析。其次用具有精确测光的Ia 超新星对其均匀性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旋涡星系中Ia 超新星的产生率比椭圆星系的要高。最亮的Ia 超新星只出现于晚型旋涡星系中;而旋涡星系及早型的椭圆星系都是暗Ia 超新星的寄主星系。离星系中心越近Ia 超新星的光度弥散有增加的趋势,但这一趋势对蓝Ia 超新星不明显。利用色指数可将Ia 超新星划分为蓝超新星及红超新星。蓝Ia 超新星构成了相对均匀的Ia 超新星样本,是较好的距离指示器;而红Ia 超新星的存在则表明了Ia 超新星整体多样性的特点。最后,我们还探讨了Ia 超新星中碳点火的非线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超新星,特别是核塌缩超新星的研究现状。文中介绍了超新星的定义和分类,并特别关注核塌缩超新星,对其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简要介绍了超新星理论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超新星SN1987A爆发六年多来其热光度演化的研究情况。爆发后的前800天,观测的热光度曲线与由超新星爆发时合成的放射性元素的放射衰变加热模型符合得很好。但900天以后,观测的热光度曲线比考虑了所有放射性元素贡献后的理论曲线下降得还要缓慢。这可能表明有新的能源在起作用。我们认为这个新的能源可能是超新星爆发时产生的中子星的吸积。通过吸积超新星爆发时抛射气壳中小于逃逸速度的部分物质而增大SN  相似文献   

14.
超新星和中子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们对超新星的认识是跳跃式地发展的,近来突破性的进展是:Ⅰ型超新星的光变曲线的观测与1M的Ni~(50)的衰变模型符合得较好:Ⅱ型超新星的观测可描述为在超巨星壳层底部有10~(50)尔格能量沉积而产性爆发,形成中子星。本文探讨了超新星和中子星的关系,以及在超新星研究中的某些观点,介绍了超新星的观测特性、前身星的特点以及超新星模型。Ⅱ型超新星释放能量很可能与内部收缩成中子星和产生脉冲星联系在一起,而Ⅰ型超新星爆发将整个恒星毁掉不留下致密天体。某些脉冲星(中子星)可能是失去外层的大质量星爆发而产生的,这些事件并不伴随着明亮的超新星出现。超新星等于中子星形成的观念似乎应当解除.  相似文献   

15.
超新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尘埃来源之一。对超新星遗迹尘埃的研究,能增进人们对恒星演化、大质量恒星的核合成和抛射物的物理和化学演化等的了解。SN1987A是1604年以来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最亮的超新星,因此也是研究超新星和超新星遗迹物理独一无二的对象。综述了SN1987A遗迹的抛射物和内赤道环中尘埃的种类、质量、尺寸等特性,以及这些尘埃特性随时间的演变。如果SN1987A遗迹中的大部分尘埃能够存活在不被激波破坏,而且SN1987A具有典型性,那么可以认为超新星是宇宙尘埃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1993年3月28日之前发现的899颗超新星(SNe)的样本.其中277颗SNe被用来研究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的径向分布.我们研究了四个星系样本中超新星在产生单个超新星(称为一般超新星)的星系及在产生多个超新星(称为多重超新星)的星系中的径向分布.这四个星系样本为:总旋涡星系样本,Sb~SbC星系样本,SC星系样本,Sc~Sd星系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一多重超新星比一般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具有更集中于星系核心(大多数恒星形成发生的地方)的倾向,说明星系中心的恒星形成活动会影响多重超新星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超新星的频率分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1993年3月28日之前发现的899颗超新星(SNe)的样本。其中277颗SNe被用来研究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的径向分布。我们研究了四个星系样本中超新星在产生单个超新星(称为一般超新星)的星系及在产生多个超新星(称为多重超新星)的星系中的径向分布。这四个星系样本为:总旋涡星系样本,Sb ̄Sbc星系样本,Sc星系样本,Sc ̄Sd星系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多重超新星比一般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具  相似文献   

18.
1996年4月10日,使用北京天台兴隆观测站60cm望远镜及其主焦上的TI215CCD照相机,在NGC4027天区发现了一颗超新星,这是今年开始的超新星巡天计划的第一个结果,这颗超新星已被McDonald天台的王力帆证实,并被分类为II型超新星,国际天学会中央电报局已将它列为SN1996W^(2)。  相似文献   

19.
1996年4月10日,使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60cm望远镜及其主焦上的TI215CCD照相机[1],在NGC4027天区发现了一颗超新星.这是今年开始的超新星巡天计划的第一个结果.这颗超新星已被McDonald天文台的王力帆证实,并被分类为Ⅱ型超新星.国际天文学会中央电报局已将它列为SN1996W[2].  相似文献   

20.
谈谈超新星     
谈谈超新星李恩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以及国外天文机构,接连发布观测到超新星的消息。据有人统计,去年全世界共发现了81颗超新星,创历史最高记录。日本一位名叫青木昌胜的业余爱好者,在一夜之间竟发现了两颗超新星,这些发现报告,在国内外的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