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最新的卫星激光测距资料给出的地球二阶力学形状因子长期变化J2和月球平均运动的变化率nm,计算了地球自转变化中的非潮汐影响,并与有关作者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代空间观测技术能很有效地检测到地球自烨中的非潮汐因素的影响。本文还对地球最大主转动惯量C的长期变化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2.
天体测量学是天文学中的基本研究领域之一,可以定义为空间和时间的测量科学。这门分支学科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特别在新的测量技术不断出现,测量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把它和地球运动的深入研究分割开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测量精度已提高到与地  相似文献   

3.
基于冰期后地壳反弹理论,采用地球上4个最大冰帽的参数,计算了最近21000年以来冰帽的融化对地球惯性张量的影响,得到理论和长期极移方向为西经74°2。现代空间测地技术的观测结果表明,关美板块不存在明显的北向运动,所以国际上9个纬度观测序列的平纬近80年的长期变化存在着随经度的系统性分布尚不能得到很好解释.,变化研究给出3-4mas/a的长期极移结果有等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现代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四个分支学科:天文学史、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天文学起始于天体的观测和测量,如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月相的变化、行星的运动和星空的四季变化等。总结出天体运行规律,建立时间规律和历法,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5.
新参考系的引入对天体测量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观测、参考架、模型、时间尺度精度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国际天球参考系(ICRS)被引入使用,IAU2000年大会决定从2003年起采用新的天球中介极(CIP)、新的天球中介原点(CIO)、新的岁差一章动模型和新的UTI定义等,并定义了新的中介的运动参考架,由此给天体测量学带来很大的影响,天体测量学的内容和实践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据此,对天体测量学的术语、概念和定义的变化作了描述,并讨论了变化的原因和对天体测量学的影响。新的一套天体测量理论和方法正在变更之中,我们应及时跟上这个领域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6.
漫谈地球受撞及影响韩忠林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碰撞是一种自然现象目睹苏梅克一利维9号彗星分21块与木星相撞,我们不得不想到地球和人类的安危。人们已经知道,水星、金星、火星及月球、火卫、木卫上星罗棋布的环形山是受撞形成的,地球处在与它们相似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基本天体测量的主要任务和目前发展趋势的要求 ,以及低纬子午环配备CCD后的观测精度、效率和极限星等 ,提出了该仪器长期观测的课题目标 ,包括建立实用的准惯性天球参考架和动力学参考架 ,为太阳系动力学研究 ,为银河系结构和运动学研究 ,为某些天体物理课题研究的需要 ,提供有用的观测数据 ,为本地的地震预报和天文地震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在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技术和空间测量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 ,地面光学天体测量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 ,只要能高精度地测定仪器的各种误差 ,消除仪器重力变形和热变形的影响 ,并尽可能消除由地球大气因素引起的系统误差影响 ,取得与空间测量平均而言可比的观测精度 ,两者相互配合 ,取长补短 ,就能更好地为上述诸多课题目标开展观测和研究 ,促进天体测量学和有关学科的发展 ,文中对这些要求的实现作了必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1.关于地球自转参数的测定;2.关于参考坐标系的建立;3.关于某些地球物理问题;4.关于太阳系天体的定位观测等方面论述了天体测量经典仪器的当前任务与展望。认为观测精度比较好的仪器,例如PZT,子午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天体测量学以及地球物理学领域内,空间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经典手段。  相似文献   

9.
人卫激光测距技术是国际上用于天文学与地学的先进技术之一,可以精确测定地球自转和大范围的地壳运动。为了开展地球动力学和卫星大地测量等课题研究,在中国科学院组织领导下,利用我院多学科优势,由上海天文台负责总体设计,并与长春光机所、沈阳自动化所、上海光机所、长春人卫站、安徽光机所协作,于1978年开始了60cm人卫激光测距仪(第二代)的研制任务。 第二代人卫激光测距仪由一台60cm口径的跟踪望远镜、一套方位和高度伺服系统、一台毫微秒倍频激光器、一套高分辨率的时间间隔计数器和一整套高精度光电接收、转换等设备组成。整台测距仪可以在一台微机控制下自动跟踪飞行中的卫星,并精确测量卫星的距离。经过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第一台60cm人卫激光测距仪于1983年春在上海天文台金山观测站安装调试,同年11月7日首次测  相似文献   

10.
太阳观测的意义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唯一可以作为面源观测的恒星。对太阳上各种物理现象的观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物理实验室,用以检验各种物理理论的适用性。同时,太阳又是唯一一颗与地球生命直接相关的恒星。太阳风和日冕物质抛射(CME)带来的日地空间电离层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地球大气外层空间,甚至可能带来地球大气的许多变化。因此,充分理解太阳以及太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有意义的。 为什么要进行空间观测 要想把握太阳活  相似文献   

11.
章动与极移 地球的自转实质上是地球作为一个天体绕质心作“定点转动”,地球又与它的卫星月球一起绕太阳公转,绕地月的共同质心作旋转运动。因为地一月系统的质心在地球本体内,故使地球自转轴的方向既在空间变化,又在地球的本体内变化;空间变化表现为“章动”和“岁差”;本体变化表现为地极的迁移(如周年极移、钱德勒摆动等)。举例来说,  相似文献   

12.
吴斌  彭碧波 《天文学报》1999,40(4):360-363
用高精度的日长资料和由人卫激光测距(SLR) 解算出的地球引力场系数J2 的变化序列ΔJ2 ,证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迁移对日长10 年尺度变化贡献仅占日长10 年尺度变化的4 % ,可以忽略;认为10 年尺度变化主要来源于地球各圈层的内力矩或相对角动量部分,其优点是可以不顾及地球各圈层物质迁移复杂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极移的地震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震年 《天文学报》1997,38(1):97-104
本文采用Harvard目录中1977-1994年间的地震有关参数,及Dahlen计算的地震引起地球惯量矩的变化有关公式,得到由地震引起的极移要比观测值小2个量级.单个地震引起的极漂移呈现随机特性,但它的累积效应却表现出长期的变化,地震引起激发极的运动方向趋向于130—150°E,它与观测极漂移的方向相反.本文这一分析结果将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及观测精度的提高而得到证实.当考虑地球液核效应时,地震也可能对地球液核自由章动产生影响.我们的分析表明,大地震的这一影响与VLBI检测出的结果相比较,它在观测精度以下.  相似文献   

14.
远在两世纪以前,地球自转的均匀性,已经开始被怀疑了。问题的答案,在最近十余年间纔逐渐得到明确。如所周知,时间的单位——平太阳秒—即以地球自转周期作为基础来确定的。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也就影响到各门与时间有关的科学,特别是天文学和物理学。一.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十八世纪中叶,由于天文观测精确度的提高,月球运动的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发现了不符合的现象。即观测所得的月黄经常较根据天体力学计算所得的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水分布和气压变化对固体地球质心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旭华 《天文学报》1998,39(1):61-66
根据IERS决议,国际地球参考系的原点是地球固体部分、海洋和大气的共同质量中心因此,地球上流体部分质量分布变化会改变固体地球质心相对于国际地球参考系原点的位置变化.空间技术如SLR和GPS的观测结果表明,固体地球质心可能有幅度达10毫米的位置变化,所以给出固体地球质心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物理原因已成为重要问题.本文采用了全球4000多个地面气象台站从1949到1982年的月平均降水、温度和气压值,对水和大气的分布变化引起的固体地球质心位置变化进行了计算,得出水储量分布变化对固体地球质心运动比气压分布变化有更大的贡献,固体地球质心位置变化的最大值可达4毫米.  相似文献   

16.
地球自转速率对海平面纬向变化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大伟  萧耐园 《天文学报》1996,37(1):97-104
本文用了太平洋地区内近300个验潮站的海平面观测资料,计算了不同纬度带平均海症状贩 年际变化与地球自转速率年际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利用简化的地球海洋模型,从理论上定性地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影响海洋纬向运动的可能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地球同步轨道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碎片的运动特征。针对地球同步轨道暗弱空间碎片进行观测的搜索方案,考虑目标的预报误差以及视场的大小,用数学方法分别计算了同心圆搜索与爬楼梯搜索的成功概率,并由计算结果分析了两者的特征,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同心圆搜索方案具有更高的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球自转表征了固体地球与大气、海洋、地幔和地核在各种时空尺度上的耦合过程,地球的自转运动可以用地球定向参数(EOP)(主要包括极移两个分量和日长变化)来描述.EOP是地球参考系和天球参考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在深空探测、卫星精密定轨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由于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获取的EOP存在几天至两个星期的延迟.现代空间导航等对EOP预报值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寻求高精度EOP预报方法成为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  相似文献   

19.
地球自转变化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天文观测的日长变化时间序列和我国地震资料,统计分析了地球自转十年尺度变化、年限变化和季节性变化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全局性联系,地球自转变化引起的附加应力可能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起一定的触发作用,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在空间尺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地区性联系,以东西向的天山地震带与日长变化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南北向的中轴地震带和东西向的燕山地震带次之,而北北东向的山西地震带跟日长变化则没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天文观测的地球自转资料可以为我国大陆地震预测提供一种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受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星表与天文常数专业委员会之托,由上海天文台具体组织的1985年度学术讨论班于5月22日至30日在上海天文台举行。各天文台站、人卫站,有关大学的天文系,以及部分测绘工作者共七十多名代表参加。讨论班以讲课形式为主,结合报告进行讨论。主题是用新技术测定地球自转参数ERP。 会上介绍了测定ERP的各种新技术:包括观测原理、仪器和台网分布、观测结果的分析处理方法以及国际地球自转联测期间所得的结果。首先介绍人卫激光测距技术SLR。报告除涉及一般原理外,还谈及我国在SLR实测方面的经验和体会。SLR资料分析原理报告不仅把国外大程序融会贯通吸收为己所用,还有所改进和创新,利用全球资料求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