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矿山开采地表沉陷的几种监测方法并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对矿山开采地表沉陷监测方法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CORS的网络RTK矿山开采沉陷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提出基于CORS的网络RTK技术在矿山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在矿山沉陷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及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网络RTK与静态GPS观测相结合的空间修正模型用以提高网络RTK技术在矿山沉陷监测中的精度。应用此种方法对网络RTK的定位精度进行探讨分析,其结果表明:在技术措施制定合理和外业观测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基于CORS的网络RTK技术使用此种空间修正模型用于提高矿山沉陷监测的精度是可行的,能够极大地拓展工作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矿山开采沉陷直接影响地面建筑物的安全性评价。以预测矿山开采沉陷量为目的,并结合矿山开采沉陷监测非等时间间隔的特点,以相邻监测时间间隔为权,建立灰色系统非等间隔GM(1,1)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矿山开采沉陷量预测中。由后验差检验结果和预测分析说明该模型应用于矿山开采沉陷量预测中具有可靠性。实践证明,在矿山开采前期阶段用该模型预测的矿山开采沉陷量与实际沉降量符合较好,能较好地预测矿山开采沉陷对地表建筑物的损害程度,减少开采沉陷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目前矿山地面沉降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进行矿山开采沉陷监测的数据处理流程与误差来源,丰富发展了矿山开采沉陷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山西省阳城地区煤矿采空区影响范围和地表历史形变过程,为工程建设提供避让依据,采用SBAS-InSAR技术对该地区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间的地表形变进行监测,分析地表沉陷的原因,利用同期水准监测结果验证了InSAR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SBAS-InSAR技术能及时监测到黄土地区采空沉陷区的动态变化过程,开采深度、停采时间和掘进位置是影响该地区地表沉陷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的开采沉陷监测理论和方法是矿山变形监测领域研究的热点,当前已有学者融合单视线向D-InSAR技术和开采沉陷规律成功构建了开采沉陷三维监测模型,然而由于该模型仅融合了水平煤层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其并不适用于倾斜煤层开采地表沉陷监测。针对上述问题,根据D-InSAR监测的视线向变形与三维变形的关系,融合倾斜煤层开采地表沉陷规律,提出了基于单视线向D-InSAR技术的倾斜煤层开采地表沉陷监测方法。模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下沉监测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9.53%,平均为1.31%,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水平移动监测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9.78%,平均为3.71%,满足开采沉陷监测精度要求。并利用该方法成功监测了中国山东省兖州矿区南屯煤矿9310工作面在2012-01-27—2012-02-07期间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  相似文献   

7.
刘玉成 《测绘科学》2010,35(2):40-42,12
分析了现有的开采沉陷预计的剖面函数模型如负指数函数、双曲正切函数等模型具有表达式过于复杂,坐标原点、参数在实际使用时较难确定等缺点,研究了矩形采空区上方地表沉陷观测数据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开采沉陷预计的主断面拟合函数。这种新的拟合函数表达式简单,在实际工作中容易确定相关参数。某矿山的实测资料验证说明,提出的该拟合函数与实测资料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能源发展以煤炭为主,其中,95%以上的煤炭产量来自井工开采,井工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会造成建(构)筑物和土地等的破坏;为此,本文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工程的实际需求,利用VC++编程研发了矿山数据库管理与沉陷预警系统;系统包括矿山数据库管理模块和沉陷预警模块,包含矿区采空区上方建(构)筑物、土地等的移动变形分析,并为损坏等级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助力健全自然资源监测体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要求、提供优质高效的用地保障服务,采煤沉陷区调查监测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结合传统测量和现代遥感技术,构建了山西省采煤沉陷区调查监测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基本摸清了山西省采煤沉陷区分布情况,其总面积为6500 km^(2),与山西省矿区及采空区分布高度重叠;土地利用以林地、耕地及草地为主;土地损毁以轻、中度为主。受采煤沉陷的影响,拟搬迁村庄1221个,仍有400多个村庄未搬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保油气管网运输安全性,国内油气管网公司建立了多种安全监测手段。基于此,对监测系统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每种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实现功能,在此基础上了分析了独立监测系统的不足;然后提出了管道安全综合预警平台,详细说明了平台主要功能,以及实现技术框架;最后介绍了该平台在国家管网某公司管道上进行实践的情况,通过该系统建立实现了该公司管道多手段综合监测预警,提高了预警效率,并实现预警信息闭环管理,确保预警信息早发现和早处置。该系统的建立将为国内油气管道安全监测平台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陆上第三大能源通道,该项目的建设将改变其沿线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同时对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取中缅油气管道沿线的国内11个重要节点和缅甸境内4个重要节点作为研究区,以2012年和2015年2期Landsat7 ETM+和Landsat8 OLI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决策树分类算法提取2012年和2015年2期中缅油气管道沿线重要节点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分析2012年和2015年2个时期的中缅油气管道沿线15个重要节点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15个节点中,除德宏芒市、保山隆阳区、缅甸若开邦外,其他11个节点的土地覆被变化均在20%左右;②15个节点中,最主要的土地覆被变化为植被和裸土的相互转换,其次为其他土地覆被类型向建筑的转换;③由于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辐射作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变当地的经济作物结构,因此造成大量的植被和裸土的相互转换,并造成建筑用地需求增加,出现大量的其他地表覆被类型向建筑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建设油气输送管道需依据一定比例尺的带状地形图进行施工图设计,本文以WorldView-Ⅲ卫星0.31 m分辨率的遥感立体像对为数据源,利用MapMatrix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平台进行立体数据采集,采用AutoCAD和南方CASS软件进行数据编辑,输出满足需要的DLG(数字线划图)。通过比对地面检查点与DLG成果来研究所得DLG的平面和高程精度,为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油气输送管道行业探索了新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3.
唐广鸣  任立生  何义斌 《测绘科学》2010,35(5):123-125,108
为便于石油和天然气运输,人们在海底布设了大量的管道,为了监测管线的稳定性,需要利用多波束、GPS定位、侧扫声纳和浅地层剖面等系统等对管线及其周围水域的水深、地貌、地质情况进行定期测量,这些信息对于分析管线的稳定性、管线的维护、维修、更新以及后续的开发监测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信息,本文从多源数据库的构建、海底地形的可视化、管线时空分析模型的构建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研制了海底管线GIS管理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在中国某海域的海底输油管线管理中得到了实际应用,成功实现了海量海底管线调查数据的高效管理和三维可视化,为海底管线数据安全状况的科学评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采用常规地面探测方式探测地下输油管道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等问题,该文论证利用无人机搭载热红外遥感探测地下输油管道的可行性。具有较高温度的石油在地下管道运行时不断向周围扩散热量,可在地表形成温度明显高于背景温度的热扩散异常带,根据这一原理,采用红外热成像法探测地下输油管道,实现其位置的定位;随着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将无人机和热红外遥感技术结合,通过数据后处理和影像解译,实现快速较大面积的输油管道探测。选择天津市大港油田某一区域作为试验区,制定完整的技术流程,共发现地下输油管道134条,补充完善了已有管线资料,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石油天然气管线信息可视化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GIS以其强大的分析功能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中。本文论述了怎样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陕京津石油天然气输配气二期工程管线信息的可视化,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图纸标绘方法,并通过运用直观形象、颜色逼真的立体地貌效果,提高了用户对石油天然气管线信息的了解与掌握,有助于决策者正确合理地进行管线维修、管理、设计等方面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
"数字管道"技术研究与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时期长输油气管道具有口径大、距离长、压力高、参建单位众多、环境复杂、用户数以亿计等特点,从管道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方面的实际出发,按照"数字地球"的构想,2003年,国内油气储运与工程建设专家、地理信息技术专家联合提出了"数字管道"新理念,即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3维仿真模拟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将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成功应用于油区工业管网探测,在油田管线专业化机助制图方面针对油田生产特殊要求,在CAD环境中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管线探测、地面测绘、CAD成图相配套的成熟技术.  相似文献   

18.
烃类微渗漏造成的油气藏上方红层褪色是遥感间接找油气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在油气遥感勘探中,含铁矿物的分布制图和铁异常信息的提取至关重要。作为新一代的多光谱图像,ALI(Advanced Land Imager)和ETM+图像相比,光谱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它在0.4~1.3 μm波长范围内有7个波段,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不同含铁矿物在此波长范围内独特的光谱特征,可以用于含铁矿物制图和铁异常信息提取。本文选取有天然气分布的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为研究区,对ALI图像运用光谱角度制图方法进行含铁矿物分布制图。  相似文献   

19.
燃气管网及附属设施的统计分析,离不开行政区界数据,目前市区级的行政区界可通过网络地图获取,但街道级的行政区界数据大多数的网络地图并不提供。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行政区范围在不断调整变化中,如果能获取时效性较高的街道级行政区界,会给燃气行业的科学管理带来较大的帮助。结合我公司现有纸质规划图,通过图像增强、去噪及图像分类技术提取市区及街道级行政区界数据,建立街道级燃气管网及附属设施的GIS数据库,运用克里金插值研究燃气低压管网的分布,探索GIS在燃气管网预测性分析方面的应用,为构建智慧燃气信息管理体系,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地表变形预计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是路基路面及桥梁工程的严重隐患。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在探测、排查的基础上,进行采空区稳定性评价,需对其地表各种变形值进行预计。本文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区地表移动与变形值进行预计,计算并绘制出采空区主断面上的变形曲线;进而根据预计后的变形曲线,对采空区的稳定性做出准确的评价。实例预计结果表明,水平变形、地表倾斜和曲率均超过变形控制指标,采空区欠稳定,并以预计结果作为设计经济可行、技术可行的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