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持召开的1992年度海冰年会于1992年10月2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海上救捞局招待所举行。国家海洋局监测管理司、指挥中心、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信息中心、天津大学、渤海石油公司、海军司令部气象室、秦皇岛海上安全监督局、青岛海洋区台等24个单位的4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海洋学会海冰专业委员会主任徐继祖教授及大部份委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内容是南通洋口港海洋气象几种环境要素的分析和预报。选取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为预报因子,采用0,1回归方法,建立了四个关于海洋表面上的风力等级预报方程;采用三个简明的数学表达式反映海水表层温度的变化规律;采用投票法作出近海最大波高预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做出全年逐日、逐月高(低)潮时客观预报;采用误差分析法预测潮水到达紫菜养殖区或港口施工区的时间;实现了洋口港海洋气象4个要素的定量预报,并投入到紫菜养殖生产和洋口港海上施工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应用,其预报可信度受到了用户和海事等相关部门的认可与肯定。  相似文献   

3.
系统主要采用ArcGIS Server和基于js的WebGIS技术,对海洋气象服务所需的数据资源和预报业务流程进行了充分融合,实现不同功能区用户对信息的叠加分析。主要功能包括风情雨情以及能见度等实况天气的实时显示监测、精细化数值预报、预报质量检验评估、雷达图的动态显示等。提高了青岛海洋的气象服务能力,为各用户提供了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4.
海洋科学考察受海洋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密切相关,气象人员现场提供中短期水文气象预报,是安全航行和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因此,认真分析天气,提高预报质量,随时掌握有利时机,使考察工作收到明显效果。正是本文提供的预报实践。  相似文献   

5.
应用验潮记录研究由气象因素所引起的海洋水位变化时,必须考虑天文潮的预报精度。目前,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潮汐预报,多采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其中大都采用一百多个分潮进行预报。正如Munk和Cartwright(1966))所指出的,在调和分析方法中,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协同理论研究的背景下,基于对黄渤海海洋气象现代化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SWOT分析),利用"新五力模型"研究黄渤海海洋气象现代化协同发展机制。研究表明,黄渤海海洋气象现代化的优势主要包括海洋气象观测系统、海洋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和建立海洋气象中心,劣势主要包括海洋气象立体观测能力不足、精准海洋气象技术发展不足和海洋气象工作协同发展不足,机会主要包括"一带一路"建设、新技术发展和新型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威胁主要包括主要影响天气系统、重要致灾因子和潜在的社会竞争;应充分有效利用吸引力、凝聚力、辐射力、排斥力和亲和力5种作用力的不同功能和组合创新,促进黄渤海海洋气象现代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通过海气能量交换,即海气相互作用左右着气象。而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海洋岛国,因此,海洋气象、海洋状况更是和日本经济息息相关。为此,如何迅速收集、及时分析处理高速传送海洋状况资料数据乃是进行日常天气、反常气候,长、短期气候变动及海底地震海啸、波浪预报、预测、警报所必不可少的,也是保  相似文献   

8.
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成立于1977年,2000年7月加挂广东省海洋预报台牌,持有国家颂发的《海洋环境预报甲级证书》,是国家海洋局设在广州专门从事南海及周围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评估、海洋环境评价的事业单位,其宗旨是为华南沿海地区的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由美华海洋大气协会(Chinese-AmericanOceanicAtmosphericAssociation,简称COAA)和海下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华人海洋及大气会议”于2000年7月10日至12日在台湾台北市举行,有150多位科技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设海洋和气象两个会场,除联合议题外,两个会场分别进行报告。海洋部分有海洋生地化、东海与南海、海洋遥测、波浪测报、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近海预报、海洋技术、海洋工程、近海持续发展共9个专题。有力余篇论文在会上报告。气象部分有大气观测与分析、数值模拟、大气物理与化学、热带气象、气候、防灾共6个专题…  相似文献   

10.
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预报台(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山东省海洋预报台),始建于1965年,是国家授权发布北海地区(渤海、黄海、东海北部)海洋环境预报的职能部门,具有国家海洋局颁发的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评估、海洋环境评价甲级资质证书,海域使用测绘乙级证书。  相似文献   

11.
海洋预报是进行海上活动的安全保障,海洋预报系统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海洋气象业务的技术支撑。海洋观测、数据同化、数值模拟和高性能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着海洋业务化预报的发展。采用大气数值模式(WRF)、海洋数值模式(CROCO)和海浪数值模式(SWAN)的多模式高分辨率离线耦合方式,添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数值模拟与观测实验室”团队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海洋模式参数化方案,包括浪致混合参数化方案、亚中尺度参数化方案、海山诱导混合参数化方案以及涡旋诱导的沿等密度面和跨等密度面混合参数化方案,并通过同化技术和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观测资料相结合,构建一种面向中国边缘海的风浪流多参数耦合预报系统,用于海上风电功率的预报和其他海洋灾害预警。实际观测资料的验证表明,该预报系统能较准确地模拟海上风场、海流、海温、波浪、潮汐等海洋气象要素。同时实现了按需实时可视化全景展示。  相似文献   

12.
9914号台风风暴潮、巨浪特点分析及其预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介绍了1999年14号台凤造成闽南沿海地区灾害概况,分析了台风、暴潮、巨浪的特点,阐述了本台对台风暴潮巨浪监测预报服务情况,说明加强海洋灾害预报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虑一种处理海洋、气象等要素场的正交变换方法及其对于建立预报模型工作的应用,还给出一个有关台风客观预报研究中资料处理中的数值例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计算了台风气象要索的观测与预报的误差对台风暴潮数值预报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台风气压场分布形势、中心气压、风速、最大风速半径诸因子的观测与预报的误差可造成台风暴潮在 24小时的数值预报中出现0.51米的平均绝对误差。  相似文献   

15.
出版消息     
〈台风海浪与增水年鉴〉系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整编。该年鉴原由天津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出版发行,现改为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行。 本年鉴主要整编西北太平洋台风期间海浪与增水以及有关气象方面的资料。其主要内容有:水位测站分布图;台风路径图;巨浪区域演变图;最大增水剖面图;增水曲线图;台风纪要表;增水简表;台风中心位置资料;巨浪区域内海浪、气象资料以及台风期间我国沿海测站增水资料。上述资料以图表结合形式,使用户一目了然地看出台风期间海洋水文,气象  相似文献   

16.
李凯 《海洋预报》2011,28(5):82-88
利用第25次南极考察队获取的中山站海洋、气象考察资料,结合中山站过去20年的历史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2009年中山站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同时围绕互联网络带来的预报手段的进步、预报能力的提高等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在天气预报领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海洋数值模式对海洋环流、潮汐、温盐场等进行模拟,是目前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点方向。覆盖渤海、黄海、东海的中国近海广阔海域是海-气相互作用的显著作用区,气象场对数值模式的驱动对该海域模拟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在不同时间频率气象强迫场条件下,利用ROMS模式对中国近海海域的数值模拟研究进行对比分析,为中国近海海域高分辨率海洋再分析和数值预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海洋通报》2012,31(1):120
《海洋通报》是由国家海洋局主管,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和南海分局协办的海洋科技综合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我国海洋科学的最新成果,包括海洋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海洋工程、资源开发、水产养殖、环境预报、环境保护、仪器设备等方面调查、  相似文献   

19.
国家海洋局上海海洋预报中心于1999年8月在原上海海洋预报台、东海浮标队、东海信息中心、东海标准计量中心的基础上合建而成,隶属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其前身是上海海洋预报台。中心设有海洋预报室、技术保障室、信息集成室、海洋环境研究室(总工办)、海洋标准计量站、综合业务管理科、组织人事科、办公室八个部门,有各类专业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149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15名、工程师48名、一般技术人员52名。沿海还设有连云港、滨海(共建)、吕泗、余山、大(?)山、小洋山、芦潮港、滩浒岛等海洋站和大型海洋自动观测浮标、船舶测报管理站,有海洋观测监测人员74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滨海旅游和航运交通安全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根据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应急指挥需求,开发了基于WebGIS的海洋观测预报集成服务系统,包含日常海洋预报发布、海洋灾害发布、实时数据显示及海洋功能区视频监视共享平台等功能区块,为海洋渔业部门的应急指挥工作提供了有力、有序、有效的技术支持。描述了海洋观测预报集成服务系统的建设及其应用,为海洋渔业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