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柱一旦发生裂缝,并且有新变化,安上的滑坡裂缝报警器就会发出刺耳的报警声,提醒这里险情正在加大,要赶紧采取措施躲开可能发生的危险。"谈到用上坡裂缝报警器的感受,鹤壁市浚县同山矿区的矿主杨强林异常兴奋。他说,从此再也不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激光拉曼光谱、包裹体充填度测定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富南3井、6井长8油层裂缝岩芯充填物中包裹体群进行分析,发现富南3井、6井与英旺油田英16井长8油层中油气沸腾包裹体群完全相同,密集分布的气泡不停晃动,证实油气沸腾包裹体群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地质现象。富南3井、6井和英16井长8油层裂缝岩芯的原始裂缝性质为滑动-剪切裂缝和剪切裂缝,在区域构造的作用下,反复发生拉张-挤压交替活动;在拉张发生的瞬间,与裂缝沟通的油层里的原油发生减压沸腾,原油中的轻质馏分和其他流体进入裂缝空间;在随后的挤压发生时,裂缝基本封闭,一部分流体返回原来的油层,一部分被挤到别的裂隙空间形成新的油藏;残留在裂缝里的碳酸钙,在较高的地层压力下逐渐结晶,并把残留的轻质馏分包裹,形成油气包裹体;这些油气包裹体形成压力较高,又包裹着成分类似液化气的轻质馏分,在常温常压下就处于沸腾状态;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在裂缝充填物中形成了沿着晶体生长线以及成片、成带分布的油气沸腾包裹体群。上述油气沸腾包裹体群的形成过程就是油气的地震泵运移机制,丰富了油气运移地震泵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3.
可降解纤维可以强制人工裂缝发生转向,促进复杂缝网的形成,目前还不清楚纤维强制裂缝转向规律。通过纤维滤失暂堵能力实验,评价纤维转向剂对人工裂缝的暂堵转向作用,分析纤维转向剂对不同裂缝宽度、不同流速时裂缝暂堵规律,确定形成暂堵的临界纤维质量分数。根据降解性能评价实验,纤维在少量水存在的情况下降解率能够达到85%以上,并在暂堵后依靠储层温度恢复而实现自动降解;根据真三轴压裂物模实验,验证纤维转向剂在裂缝存在条件下形成暂堵强制裂缝转向的可靠性,得出裂缝发生转向的水平主应力差上限为7.5 MPa,两次压裂产生裂缝间夹角与水平主应力差呈负相关关系。85口井次的现场纤维转向酸压工艺试验表明,转向压力最高达到40.0 MPa,增产效果明显。该研究结果对理解纤维暂堵裂缝转向机理与指导现场压裂施工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裂缝是断溶体油藏的重要渗流通道,随着地层流体的采出,裂缝将发生闭合,其在地应力作用下的闭合规律对于储层渗透率具有重要影响。采集碳酸盐岩岩样,通过巴西劈裂实验制备裂缝试件,构建基于CT扫描灰度图像的裂缝变形分析方法,通过加压和卸压试验,研究裂缝在被不同填充物填充条件下的闭合规律,裂缝的闭合情况采用岩心渗透率和裂缝开度综合表征,以此研究裂缝填充物性质对裂缝闭合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的增大,裂缝开度和试件渗透率均逐渐降低;填充物延展性越强,裂缝在压力作用下闭合越明显,渗透率降低幅度越大;对于同样被石英填充的裂缝,不同的填充方式下裂缝闭合规律不同,对于裂缝的支撑效果,单层细砂>厚层细砂>中砂细砂混合(结果)。研究成果可为认识不同矿物填充裂缝在地应力作用下的闭合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9月28日上午,记者在济源市王屋镇西门村遇到该市国土资源局勘查服务中心的崔继勇,他穿着雨衣,手拿测量仪器,正在对该村拐梁组因滑坡出现的地面裂缝进行监测。崔继勇介绍说,自灾情发生以来,他和同事们在裂缝警戒线外搭起了帐篷,每天24tJ,时对裂缝进行监测,并在第一时间上报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6.
7月初,汝州市地矿局地质环境科的同志冒着酷暑,将简易测量记录设备、报警器和生活用品等送到该市5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站。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致密砂岩气藏偏高的地层破裂压力及增加储层改造体积,设计小型水力压裂实验装置,通过鄂尔多斯致密砂岩气藏钻井取心,研究不同射孔数量﹑射孔间距﹑射孔深度及水平应力差条件下水力压裂裂缝起裂与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射孔可以有效地降低致密砂岩气藏的破裂压力;增加射孔数量可以增加裂缝条数,并且裂缝沿射孔的方向扩展,有利于均匀布缝,提高储层的改造体积;低水平应力差和较小的射孔间距产生的缝间干扰导致裂缝在扩展的过程中发生偏转,缝间干扰随着射孔间距的增加及水平应力差的增大而减弱;射孔深度对于裂缝起裂也有一定的影响,裂缝更容易从射孔较深的区域起裂,为致密砂岩气藏压裂井射孔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当日滦县又发生7.1级强余震。本文着重研究了这两次地震所产生的各种类型裂缝的力学特征,结合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地震区应力作用方式及地震成因。  相似文献   

9.
新疆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奥陶系一间房组灰岩为主力储层,其内部发育大量的裂缝,影响地层的应力场 与油藏分布.通过开展裂缝在成像测井曲线与地震剖面中的识别与提取,对裂缝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出裂缝的发 育特征,建立了裂缝的平面与空间分布图,对裂缝系统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①本区裂缝主要为高角度裂 缝、低角度裂缝、共轭裂缝与诱导裂缝4类;②裂缝走向主要集中在 NEE70°~80°与 NW300°~330°区间内,以大 角度裂缝为主,倾角为70°~90°;③测井识别出的裂缝以小裂缝为主,其长度小于6m,地震识别出的裂缝规模较 大,在300~800m 范Χ为主;④构造作用对裂缝的控制明显,在北部构造高部λ,裂缝相对发育,南部地区裂缝发 育较少;⑤裂缝走向基本上与断层走向保持一致,受断层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裂缝是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致密油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和主要的渗流通道,影响油气富集和单井产能。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成像测井资料,对川中地区致密储层裂缝成因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地质成因上,该区中下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致密砂岩和大安寨组致密灰岩储层的裂缝可以分为构造裂缝与成岩裂缝两种类型,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按照裂缝倾角,构造裂缝可以进一步分为低角度裂缝(0°~30°)、斜交裂缝(30°~60°)和高角度裂缝(大于60°)。由于低角度裂缝的直井钻遇率高,而斜交裂缝与高角度裂缝的直井钻遇率依次降低,所以对其裂缝密度统计时需要进行校正。根据裂缝与岩芯的空间几何关系,采用裂缝面法线方向上单位长度的裂缝条数进行校正。结果表明,该区沙溪庙组一段和大安寨组高角度裂缝线密度远大于低角度裂缝,反映该区致密油储层具有以高角度裂缝为主的特点,修正了过去长期以低角度裂缝为主的认识,对深入认识该区裂缝发育规律和指导致密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6日,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接到伊川县国土资源局打来的求助电话称:"半坡镇鲁沟村发生地质灾害,请派技术人员前来指导抢险!"10月6日17时40分,位于豫西山区的伊川县半坡镇鲁沟村小学后面山坡出现裂缝,且有部分地段开始坍塌,而裂缝和坍塌地段紧邻村小学三层学生宿舍楼和两户居民住宅。随着持续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致密低渗透储层的油气资源量巨大,但储层基质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天然裂缝发育,勘探与开发难度大。天然裂缝是致密低渗透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控制了这类油气藏的成藏、单井产能及开发效果,天然裂缝分布规律研究对致密低渗透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至关重要。在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综述了致密低渗透储层裂缝研究中涉及的储层裂缝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储层裂缝参数表征方法、裂缝有效性影响因素与评价方法、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的耦合关系等研究现状,探讨了现阶段储层裂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需要开展的工作。非常规储层裂缝的形成机理与主控因素、多学科相结合的高精度裂缝井间预测及裂缝三维地质建模、裂缝的分级评价及有效性评价将是近期裂缝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井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煤岩压裂后裂缝导流能力的变化特征,进行煤层气井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分别考虑裂缝闭合压力、时间、铺砂浓度、煤岩天然裂缝及煤岩性质对煤岩压裂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闭合压力是影响煤岩裂缝导流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一定闭合压力下,裂缝导流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下降的趋势;高铺砂浓度下的导流能力明显高于低铺砂浓度下的;煤岩中天然裂缝对导流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较高闭合压力作用下,支撑剂的嵌入和煤粉的产生对质软的煤岩裂缝导流能力伤害更为严重.煤岩裂缝导流能力表现出与砂岩裂缝不同的一些特征,在煤层气开发中需要考虑煤岩裂缝的特性,从而获得较高导流能力的煤层气井压裂裂缝.  相似文献   

14.
沾车地区沙三下亚段与沙一段泥岩裂缝发育,但是裂缝分布规律复杂多变制约了勘探进展。对裂缝成因及主控因素进
行深入分析后,将泥岩裂缝按成因划分为成岩裂缝(溶蚀裂缝、矿物收缩裂缝、油气演化裂缝)、构造裂缝(扩张裂缝、拉张裂缝、剪
切裂缝)和变质收缩裂缝共3大类7种类型。泥岩裂缝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活动的影响。半干旱半湿
润气候、半咸水湖泊中的深湖-半深湖环境最有利于泥岩裂缝的形成和发育;早成岩阶段A期成烃作用和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有利
于成岩裂缝的形成;在大断层和岩浆侵入带附近构造裂缝发育。物源不太发育的缓坡带和洼陷带沙三下亚段是泥岩裂缝的集中
发育的区带和层系。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南召县国土资源局快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对一处地灾隐患进行治理,消除地灾隐患。5月中旬,白土岗国土资源所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时,发现该镇鑫岩大理石矿金海矿区郭某矿口处所堆放的废弃矿渣发生几条裂缝,其中最大一条裂缝长约110余米,宽7厘米,裂缝与矿渣体边沿跨度11米,矿渣体高差约87米,且矿渣体下方住着7户群众,29口人,还有当地群众20余公顷农用地和林地。该所工作人员不敢怠慢,当即将这一重大情况  相似文献   

16.
裂缝对碳酸盐岩储层油气产能有重要的影响。在总结碳酸盐岩裂缝的分类、成因、主控因素、识别与预测等方面的基础上,认为对非构造缝的分类、命名及其含义仍存在较大争议。裂缝成因主要包括构造作用、成岩作用、异常高压作用、剥蚀作用和风化作用。粒度和孔隙度对构造缝发育的影响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沉积相对构造缝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但同一沉积相内岩性组成复杂,难以准确揭示裂缝发育的影响机理。直接研究岩性对裂缝发育影响更利于揭示裂缝形成机理。基于成岩演化序列对裂缝进行研究可明确裂缝形成时的岩石特征,为深入讨论构造缝发育的主控因素提供了基础。层间缝、缝合线、异常高压缝和溶蚀缝等非构造缝发育的主控因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近几年地震技术识别裂缝突破不大,非常规测井识别裂缝领域以声波远探测技术发展最快。常规测井识别裂缝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同学者提出了40余种裂缝识别方法。测井、地震信息裂缝预测法预测结果可靠性高,是目前主流的裂缝预测技术。规范裂缝分类、梳理裂缝成因、深化构造缝发育机理研究、加强非构造缝主控因素探讨、提高常规测井裂缝识别率、综合现有不同裂缝预测技术预测裂缝是下一步裂缝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裂缝特征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为低孔、特低渗透细喉型碎屑岩储层。根据地面相似露头裂缝观测、岩心裂缝描述、镜下薄片裂缝观测、地层倾角裂缝解释及注水开发生产动态表明,长6油层是地面以东西和南北向宏观构造裂缝发育为主、地下主要以东西向为主的微裂缝。这种裂缝在地下大部分呈孤立、闭合状,在现今北东向80°的最大水平主应力背景下,油井压裂投产使东西向微裂缝连通并优先开启,其次为北西向裂缝。南北向微裂缝始终处于挤压状态而闭合,因此,造成油田注水开发注入水沿东西向裂缝油井水串,南北向油井见效差。  相似文献   

18.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油藏的数值模拟需要处理几何形态较为复杂的裂缝,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还须处理形状各异的溶蚀孔洞。采用传统的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时,需要将复杂裂缝划分为细密的网格,计算量较大,且难以准确处理溶洞。建立一种裂缝/溶洞嵌入式计算模型,对基质系统进行结构化网格剖分以形成基质单元,根据需要把单个裂缝或一组裂缝划分为一个裂缝单元,将大型溶洞根据几何形状划分为一个或数个连通的溶洞单元;采用推导的半解析方法计算裂缝或溶洞单元同基质单元的传导率,实现裂缝或溶洞在结构化基质网格中的嵌入。交叉裂缝、含洞储层和三维复杂缝网算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裂缝/溶洞嵌入式方法计算效率较高,对于形态较为复杂的裂缝和溶洞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发育大面积的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构造裂缝是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重要的储层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但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其分布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目前无一套有效的技术方法解决储层多尺度裂缝定量化表征的难题。利用数字露头技术,建立露头区三维数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露头裂缝识别及裂缝参数的定量描述。基于露头裂缝研究成果,对于不同尺度裂缝的发育特点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针对大、中尺度裂缝,分别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和基于分维理论的优化融合建模方法;面对小尺度裂缝建模复杂的难题,利用多元信息融合方法融合断层走向模型、距断层距离模型以及地层构造曲率模型建立小尺度裂缝综合发育概率体,以裂缝综合发育概率体为约束,多元数据协同模拟构建小尺度裂缝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在同一网格体系下,将多尺度裂缝模型及构造模型叠加获得露头原型地质模型。将露头原型地质模型研究成果应用于塔里木盆地跃满地区地下储层裂缝建模中,分尺度描述了裂缝产状、密度等主要建模参数,确定了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并结合井点裂缝分析成果,构建了储层多尺度裂缝网络模型,与单井裂缝解释、生产资料吻合度较好。实例研究表明露头原型地质模型研究成果可以为地...  相似文献   

20.
天然裂缝是深层致密砂岩储层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对库车坳陷博孜区块油气产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以及实际生产资料,在明确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区块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厘定了天然裂缝对油气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博孜区块超深层储层构造裂缝发育,其中主要发育未充填-半充填的高角度剪切缝,局部发育半充填-全充填张性缝,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区内主要发育N-S向和NW-SE向天然裂缝,部分呈近EW向;裂缝是研究区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通过成像测井资料和试油资料构建了裂缝发育系数和裂缝有效系数用以定量表征裂缝对油气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这两项表征参数和油气产能的定量评价图版,通过验证说明裂缝发育系数和裂缝有效系数可以较好地评价研究区裂缝的有效性,实现了通过裂缝参数对裂缝性储层品质的分类预测。研究成果不仅为研究区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同时提供了一个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对油气产能影响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