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Access control in multi-domain environmen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questions of building coalition between domains. On the basis of RBAC access control model, the concepts of role delegation and role mapping are proposed, which support the third-party authorization. Then, a distributed RBAC model is presented. Finally the implementation issu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测绘应用系统中权限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首都 《测绘科学》2010,35(1):156-158
测绘数据安全,尤其是权限控制在测绘应用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针对传统的RBAC模型所存在的问题,引入"用户组"进行了改进:除了RBAC模型的角色授权外,增加了用户组对数据资源进行授权,使用户所拥有的权限变成用户所属角色的功能权限和用户所属部门的资源权限之和。改进后的混合授权的扩展模型(E-RBAC)不仅有效解决了角色定义、用户职责、功能和资源等动态变化对权限管理所带来的问题,更增强了对用户授权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并且在实际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测绘系统开发与应用中测绘数据的复杂性,以及大部分测绘系统都包含业务流程等特点的基础上,除了RBAC模型的角色授权外,加入了任务对操作进行授权,对RBAC模型进行了有效的扩展,使其更具通用性。该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的RBAC模型在测绘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弊端,对其他应用系统建设同样具有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Grid computing is concerned with the sharing and coordinated use of diverse resources in distributed “virtual organizations”. The heterogeneous, dynamic and multi-domain nature of these environments makes challenging security issues that demand new technical approaches. Despite the recent advances in access control approaches applicable to Grid computing, there remain issues that impede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access control models for Grid applications. Among them there are the lack of context-based models for access control, and reliance on identity or capability-based access control schemes. An access control scheme that resolve these issues is presented, and a dynamically authorized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D-RBAC) model extending the RBAC with context constraints is proposed. The D-RABC mechanisms dynamically grant permissions to users based on a set of contextual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the system and user's environments, while retaining the advantages of RBAC model. The implementation architecture of D-RBAC for the Grid aplication is also described.  相似文献   

5.
IntroductionThe Grid security infrastructure ( GSI) hasbeen accepted as the pri mary authenticationmechanismfor the Grid computing. GSI devel-oped as part of the Globus project defines singlesign-on algorithms and protocols , cross-domainauthentication pr…  相似文献   

6.
空间目标信息系统(STIS)是基于空间信息实现重要目标信息采集、管理、显示、查询、分析等功能的一种面向多部门、多应用的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引入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从访问控制体系结构、RBAC数据库、用户访问控制流程3个不同的角度对STIS访问控制方案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该方案对于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明确用户职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先成  陈春  林丽 《测绘科学》2011,36(1):96-98
为了有效地管理复杂多样的地质矿产数据,提高地质矿产数据的安全性,本文对地质矿产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了综合地质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思想设计了综合地质数据的安全模型,并在ORACIE数据库和所开发的综合地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实现了该安全模型.  相似文献   

8.
GIS中基于RBAC的空间信息安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空间信息安全目前主要依赖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支撑环境固有的安全保护机制,,但GIS中空间信息的复杂性使得这些固有的安全保护机制在管理上不便、工作量大,并且不能满足安全需要。该文把RBAC(RoleBasedAccessControl)访问控制技术引用到GIS软件框架内,引入角色的概念,使得用户、权限管理条理化,并且结合PKI/PMI体系解决空间信息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Windows 2003 Server活动目录技术的基础上,基于传统的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RBAC)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目录角色的访问控制(Active Directory Based Kole Access Control,ADBRAC)模型。该模型在权限管理以及实现系统安全的策略中,通过对主体、客体和操作同时进行抽象,引入了用户组、视图及动作的概念,实现了细粒度的权限定义和功能权限管理,降低了管理复杂度。该模型已在资源与环境遥感项目成果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中得到实现。实践证明,模型简单实用,安全稳定,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表现现实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于G IS的行政界线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权限管理的需要,引入了角色访问控制(R BAC)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邢汉发 《测绘学报》2014,43(8):880-880
变化发现是地理信息更新的重要环节之一,以纸质地图、汇总表为依托的地理空间信息标报是目前空间变化发现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其采用手工标绘,存在效率低、上报汇总周期长、互动性差、无法调度各级专业人员以及广大公众参与等问题,难以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地理信息动态更新对变化发现的高时效性要求。将网络化手段用于变化标报能有效克服传统标报方式的缺点,是信息化条件下地理信息变化快速发现的一条可行途径。为此本文研究了面向标报的变化轮廓线分类与重构方法、顾及标报信息有序传递的发布订/阅模型、用户参与的多级互动标报技术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如下: (1)提出了一种变化轮廓线分类与目标重构方法。首先在目标快照差分类的基础上,将面目标差降维与线目标快照差一同进行细化,分析归纳出地形要素变化轮廓线类型;继而以目标标识动态性、拓扑关系、维数、形状、位置、方位等参数为基础,建立了六元组空间变化描述模型;最后,发展了基于变化轮廓线的目标重构算法,包括目标正负差计算、更新操作算子设计和更新融合规则归纳等。 (2)提出了一种顾及标报信息有序传递的时空发布/订阅模型。将空间变化和标报层级纳入发布内容中,提出了基于变化轮廓线及参数、标报层级的标报事件形式化描述及其构建方法;通过对订阅表达式中的属性变量、取值、操作符进行时空扩展,表达了空间变化的订阅条件;构建了顾及层级的事件代理网络,基于多维索引计数思想完成了发布信息与订阅条件的匹配,从而提出了一种顾及层级和时空特征的发布订阅模型。 (3)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型博客的多级互动标报模型。空间型博客模型的基本实体包括对象、用户、角色、用户组、空间型博客、检测器等,实体间的关系包括概括关系、组成关系、协作关系和拥有关系等;针对传统RBAC模型不能满足博客用户互动标报中多级访问控制需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组和角色的混合多级访问控制方法。 (4)开发了原型系统,对论文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以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工具,集成Google Maps API开发,采用Mashup技术实现了博客与地图服务的交互与聚合;并用实际与模拟数据验证文中提出的关键技术方法,包括:更新标报中的变化轮廓线分类与目标重构,发布/订阅模式下的标报信息有序传递,以及基于空间型博客的互动标报。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变化轮廓线分类和目标重构方法,顾及标报信息有序传递的发布/订阅模型,用户参与的多级互动标报技术等有效地解决了网络化空间标报面临的“标什么”、“怎么标”和“怎么传” 等难题,为网络化空间标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地图物体选取的定额模型和结构模型对机助制图综合和地图数据库专家系统中是缺一不可的。结构模型是在选取定额数量的控制下,解决具体选取那些物体,而研究某物体的选取须考虑的因素甚多,並且其间关系是隐会的,普遍存在模糊性。因而采用传统的二值逻辑来处理会既麻烦又损失较多的制图信息。本文以河流选取为例,用模糊集合理论对其建立结构模型进行初步探讨,并用简单样图说明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虚拟地理环境缺乏有效组织、规划、管理群体协同的问题,研究并构建角色模型及角色支持下的虚拟地理环境群体协同方法。构建了包含角色扮演、角色权限、角色感知、角色思维、角色行为和角色表达等模块的角色模型,设计了基于角色的虚拟地理环境群体协同框架,提出了多角色群体协同规划方法,建立了角色支撑下的群体协同冲突检测与消除策略。针对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相互影响问题,构建多领域人员参与下虚拟地理环境群体协同模拟与评估原型系统。经系统测试发现,通过角色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协同参与者与虚拟地理环境之间的耦合,同时能够为虚拟地理环境的群体协同提供系统性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4.
SARS预测的SI模型和分段SI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及建立了对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临床诊断累计病例预测的非线性增长模型:SI(Susceptible and infective)模型和分段SI模型,并对北京SARS累计病例进行了预测。分段SI模型转变点的95%的置信区间在4月21日、22日和23日内,表明我国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后,4月24日以后,SARS病例的增长率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信息系统中常见的权限管理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从数据库角度和应用系统角度对权限进行双重控制的管理方案,并且在应用系统中综合使用“用户/角色/权限”和“用户/权限”两种授权模型,使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提高,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实际应用中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Users of GIS are faced with the ongoing and difficult problem of estimating the validity of a GIS output given the uncertainty of the quality of digital mapped data. This research project examines the manner in which error from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results in error in an estimate of a viewshed. The data set includes two DEMs for the same study area. A 10-metre DEM serves as the control model to test a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DEM. The amount and spatial pattern of the error in the test DEM i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it to the control DEM. A viewshed analysis is then performed at a set of 61 sites. After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accuracy of the viewsheds thus estimated, a causal model of viewshed error is developed, which links the sources of the DEM error with the error in the viewshed.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DEM error is terrain roughness. The error in the viewsheds is a result of the error being propagated from the DEM, with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ewpoinr playing a role due to their effect on the error in the DEM. The conceptual path model developed sets the stage for a quancitative approach that will attempt to predict viewshed error from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without direct knowledge of the error in the DEM.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als with position estimation and path control for Autonomous Guided Vehicles (AGV). To enable a vehicle or a mobile robot in following a continuous virtual path without human control, these techniqu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hicle's motion in 3-dimensional space and the shape of a curved surface is described. In particular, the introduction of a digital terrain model in dead reckoning is considered. Moreover, a possible nonlinear control is developed based on curvilinear path coordinates, and the proof for global stability is given. To achieve general validity, these topics are treated here independently of the cart's special mechanization (the configuration of steered wheels and driven wheels). Simulation studie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18.
在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生产中,无人机平台与载荷的选择及像控点布设十分重要,对航摄效率、模型精度、效果均有影响。本文以我国北部某城镇村为研究区域,利用不同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设备分别获取同分辨率倾斜影像,并结合不同的像控点布设方案重建实景三维模型。通过同等分辨率原始影像的不同装备及像控点布设的组合方案构建对照试验组,对比验证并分析飞行效率、模型精度及模型效果,选取满足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重建要求的设备类型及经济合理的像控点布设方案,为实际的生产作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二级检查一级验收”作为测绘单位质量控制的基本制度,在成果质量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单位因整改质量不高,造成在最终检查环节上执行不顺畅。通过质检实践,总结了常规最终检查模式下整改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基础测绘项目中整改效果不明显的实际情况,在常规检查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检查信息分层的粗反馈最终检查模式,并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式在提升整改质量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无人机(UAV)倾斜摄影技术以其低成本、高效率、高精度等优点成为实景三维模型构建的主流. 实景三维模型的精度受很多因素影响,研究主要从控制点分布均匀性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对实景三维模型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较为普适的控制点均匀性衡量指标. 研究中设计了两种不同数目的控制点实验,每种实验各包含3种不同均匀性分布方案. 使用UAV获取实验区航空影像,分别采用6种方案参与模型构建. 通过分析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控制点均匀性较低时实景三维模型精度较差,高程精度比平面精度差;增加控制点的均匀性会提升模型的整体精度;控制点均匀性的提升对均匀性较低时模型精度的改善较高;控制点均匀性可作为一种评价指标应用于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