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层次、分尺度地定性分析了天山地形对乌鲁木齐东南大风的作用,给出了天山地形对乌鲁木齐东南大风影响的气流二维概念模型,从而以另一个角度认识地形对乌鲁木齐东南大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7-1991年间乌鲁木齐地区14个东南大风个例,从平均状态、季节特征、不同类型及其强度,分析了气压场与东南大风的关系,从中得出一些新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利用ECMWF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和区域自动站、风廓线雷达等常规观测资料,对乌鲁木齐2013年春季南郊发生的一次东南大风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预报释用,揭示了乌鲁木齐东南大风发生和维持的物理机制,发现细网格资料在预报时空分辨率和预报性能等方面均有提高,对东南大风预报具有指示意义,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分析表明:达坂城至南郊一带东南风频发是由于春季地面蒙古高压部分南掉,形成东西间气压梯度力同乌鲁木齐南郊地形狭管方向一致时,并在“慢坡”重力下滑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回流型东南大风;细网格850hPa风矢量、10m高度上的风、海平面气压场、2m高度上的温度等要素预报,对乌鲁木齐南郊东南大风的起止时间、风速量级及落区的预报有较好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2年3月30日发生在乌鲁木齐市区及南郊的一次破坏性很大的强东南大风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海平面气压场呈现出标准的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形势,具备了产生东南大风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850 h Pa上空,乌鲁木齐上游的暖平流和下游的冷平流分别造成地面较强减压和加压,有利于东南大风出现;(3)本次东南大风可以划分为"锋前减压加回流型";(4)本次东南大风风力很强的原因是达坂城与乌鲁木齐较大的气压差及低层存在明显的动量下传;(5)风廓线雷达1 000~1500 m高度的风向风速变化对乌鲁木齐市区东南大风起风与停止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能否成为指标因子,则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运用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乌鲁木齐自动站逐时常规观测资料、微波辐射计及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比分析了发生在乌鲁木齐春季的两次接地型东南风和一次低空型东南大风过程。结果表明:无论是接地型还是低空型,峡谷两端南高北低的海平面气压场是必要的地面形势;地面蒙古冷高越强,东南风不一定越强,乌鲁木齐与达坂城的气压梯度也不一定越大;东南大风很大程度上受温度平流影响,水平方向乌鲁木齐与其以东或以南形成较大温度梯度、垂直方向乌鲁木齐上空对流层中下层暖气团越深厚、温度越高,越利于地面东南大风的发生;进一步分析发现地面乌鲁木齐东南大风较大时刻都伴随着高空的动量下传,一方面动量下传为地面风提供动量,另一方面向下输送的暖平流利于乌鲁木齐局地升温减压,确保乌鲁木齐与峡谷南端气压差和温度差的维持。  相似文献   

6.
从天气学角度,分析了1998年4月17-18日鲺鲁木齐东南大风天气过程,从地形、高、中、低层的影响系统特征以及本站要素的变化等,探讨地面气压场的演变,地面锋前减压幅度等与乌鲁木齐东南大风的起始时间、强度、维持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2004年11月24日乌鲁木齐市两座电网瑶线铁塔倒塌事故的气象原因,通过实地调查,并对高低空环流形势场、加密气象站信息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区不同地理位置风速差异很大,红雁池和头屯河区瞬间极大风速分别比市区大12.8m/s和18.4m/s。纠正了过去认为东南大风的强中心只出现在红雁池附近的说法,为今后制作大风分区预报提供了参考,也可为城区高层建筑及相关设计规范的修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杨洪儒  王楠 《干旱气象》2014,(3):393-398
按照民航系统气象行业标准要求,结合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具体情况,给出乌鲁木齐机场东南大风的定义,并应用乌鲁木齐机场1978~2012年间逐时观测的风速风向对机场东南大风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再引入水跃理论和Froude数,对机场东南大风发生时的大气结构做解析。结果表明:(1)1980年代与2000年代至今,为东南大风的兴盛期,1990年代为东南大风的低值期;(2)东南大风主要集中出现在春秋季,其中尤以4月出现次数最多,占总出现次数的36.4%;(3)早晨至中午期间,东南大风多发且风速较大;午后至夜间,东南大风发生次数少,且风速也相对较小;(4)东南大风的持续时间以低于5 h为主,其次为持续11 h以上的大风,而持续时间在5~11 h之间的大风出现最少;(5)对于4月和11月而言,大风发生时达坂城与本场的气压差与同时次本场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一、项目背景由于新疆"三山夹两盆"特殊的地形特点,在一些山口地区容易形成大风风区,破坏力很强,特别是对于铁路沿线地区,在乌鲁木齐至哈密的"三十里"和"百里"风区,自兰新线和南疆铁路通车以来,大风引起的列车脱轨和颠覆事故30余次,而且每年大风季节的时常中断已成为新疆陆地交通大动脉的痼疾,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气象保障服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与地形作用有关的乌鲁木齐东南大风,作为局地性大风早已闻名于全国。近30年来,先后有人从动力学和天气学方面做过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强调了地形、天气系统、冷暖平流和气压的分布对东南风形成的作用,并给出了几个预报指标。然而由于资料和计算手段的限制,这些研究都是定性的,对东南风的物理过程也尚未得到较合理全面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印证和认识以前在动力学、天气学方面对东南风所做的定性研究,并揭示目前尚不清楚的物理过程,本文利用一个一层σ坐标原始方程次天气尺度模式从天气尺度系统,地形动力和加热场作用等方面模拟研究了东南大风的形成及物理成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风集中程度及气候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博  张录军  谭慧慧 《气象科学》2013,33(5):543-548
利用1961—2010年中国553个地面气象站大风资料,并且定义和采用大风集中度和大风集中期的方法,讨论了大风日数年内分布形态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大风日数呈现出西多东少的空间分布特点。近50 a来全国范围内,大风日数都具有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减少趋势最显著。在大风天气的年内分布形态上,青藏高原地区出现的大风天气较为集中;而内蒙古地区的大风天气较为分散。青藏高原地区大风集中期最早;而东南沿海地区大风集中期最晚。近50 a来中国大风集中度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增加最显著;内蒙古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大风集中期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北半球极涡强度和欧亚经向环流型与中国大风集中度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乌鲁木齐、达坂城、红雁池气象哨三站的大风资料知:红雁池与乌鲁木齐风速之间的线性关系较好,因此用乌鲁木齐气象站大风资料,订正红雁池气象哨大风序列。又根据风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及极值I型分布函数,计算出红雁池气象哨10m、15m高度处不同重现期10min平均最大风速和瞬间极大风速,从而进一步推出工程区构筑物所能承受的设计风速。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一次强东南大风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乌鲁木齐国际机场2003年11月12日出现的强东南大风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AWOS)采集的实时观测资料,对机场东南大风天气形势、机场跑道附近气象要素和水平风切变演变特征、高空风垂直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东南大风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民航机场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戈壁绿洲之中.机场东约80公里处有终年积雪的博格达山峰,东南面是自达坂城向机场沿伸的柴窝堡山谷谷口.机场200°方向、距离15公里处有海拔1400米左右的妖魔山.整个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渐向其它方向平展.机场周围10公里左右范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春季东南大风的统计规律及环流特点,提出了春季东南大风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地区的天气特点是秋末、冬季的低云雾,春季东南风,春、夏、秋冷空气入侵产生的大风、沙尘暴,强降水等天气现象,都影响正常飞行甚至影响飞行安全.偏西路径冷锋是影响乌鲁木齐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过境又是具体要素预报的重要环节,若锋面过境的时间预报准确,再从锋  相似文献   

17.
黄海波  陈阳权  王清平 《气象科技》2014,42(6):1064-1068
利用WRF模式和GFS资料对乌鲁木齐机场一次东南大风天气进行了预报和地形敏感性试验。模式预报的结果表明:WRF模式对东南大风的起风时间、持续时间、风速大小等方面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地形敏感性试验表明:1乌鲁木齐市区与机场300m左右的高度差对机场风速的影响很大;2机场上空下沉运动的强弱与东南大风的强弱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机场东南大风的风速变化并不总是与峡谷两端气压梯度力的变化同步。此次东南大风天气的产生是低空动量下传、狭管效应和下坡风共同作用的结果。动量下传主要出现在海拔2000m以下的高度,下坡风主要出现在海拔935m以下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唐洁 《广东气象》2018,(4):31-34
采用2010—2015年肇庆市146个自动站3—10月的时雨量和最大风速资料,统计分析肇庆市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肇庆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发生的高峰期是5—8月,峰值位于5月。(2)肇庆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日变化都有日强、夜弱的特征,高发期在白天的午后。短时强降水的峰值出现在17:00前后,雷暴大风的峰值则在15:00。3—6月的短时强降水在凌晨07:00前后有一个小高峰,雷暴大风在凌晨05:00有小高峰。(3)肇庆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明显,3—10月多发于山区与平原过渡的地区。3—6月短时强降水多发范围远大于7—10月。3—6月有呈南北向的弱(西部偏西)、强(中东部)两带,小中心分布与地形山脉间的山谷走向接近;7—10月的多发区在肇庆东部,小中心主要位于东部的东南迎风坡。(4)肇庆雷暴大风多发地多处于平原、盆地、西江沿岸等地形较为开阔处,在封开县江口附近有一个高频的多发中心。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的回顾 1.从失败中认识天气过程区气象台建立于1956年3月1日,是由乌鲁木齐民航气象台和喀什民航气象台抽人组建的.最初预报员只有4人,全疆地面站不到30个.由于人员少,没有经验;站少得不到较多的信息,预报中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如1956年3月18日乌鲁木齐东南大风;早些时候如1955年10月1日自治区成立大会时的大雪天气等都难以报出,可以说对任何一个天气过程的认识,都是从失败开始  相似文献   

20.
张利平  王春红 《气象科技》2007,35(5):719-722
针对乌鲁木齐机场2002~2005年出现的典型东南大风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采集的实时观测资料,分析了东南大风天气机场跑道附近气象要素及水平风切变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东南大风天气时气象要素场特征变化明显,起始和维持阶段具有升温、降压和降湿的特征,结束前具有降温、升压和升湿的特征,气温、场压和湿度变化转折的时间基本一致,这一时间也正是东南大风开始减弱的时间;②同一时刻机场跑道两端会出现风向和风速的不连续,在跑道上形成较强的水平风切变,尤其在起始和结束阶段跑道风切变强度表现得更明显。跑道两端风速差大小及其变化是影响风切变强弱和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