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影响地基压缩层厚度的因素较多,如附加压力的大小,建(构)筑物基础的形状、大小、宽度,建(构)筑物的刚度,基础埋置深度,地基土的性质,土层的构造等。用一个简单的表达式来确定地基压缩层厚度是困难的。就上海地区二种地基情况(硬壳层十软粘土,软粘土十暗录色硬土)为例,用“自基础底面到附加压力等于土层自重压力的10%”来确定压缩层厚度往往超值。按TJ7—74规范中公式(21),在前一种地基情况下,也可能超估了地基的压缩层厚度,在第二种地基情况下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2.
地基压缩层厚度可视作基础沉降量的函数,其计算方法一般如下:设p_0=基底附加压力,则基底下p_0=0.2γ(D z)深处为地基压缩层底部界线(式中D为基底埋深,Z为地基压缩层厚度,γ为地基土容重),故需绘制附加压力曲线与地基自重压力曲线才可求得,求法颇为麻烦。笔者为简化求法,特绘制以下的求地基压缩层厚度的组合曲线组,可在图上简捷求出,提高工效,满足勘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振冲法处理淤泥土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层住宅楼建在天然地基中的含淤泥土层上, 地基采用振冲法处理。通过对各楼不同层位处的载荷试验和主体施工中的沉降观测得出: 较厚淤泥层上的高层建筑地基采用振冲法处理可以取得经济可靠的效果; 加大振冲器功率可使基础沉降效果明显减小; 振冲桩复合地基中附加应力扩散现象随软土层上部相对硬层强度增加而增加, 但以上部土层厚度影响为主; 对于筏板基础, 载荷试验曲线初段受深度影响不能真实反映复合地基的压缩性。  相似文献   

4.
李小勇 《岩土力学》2003,24(6):1060-1064
研究了一维向上渗流作用下多层地基有效应力的计算问题,推导了有效应力的计算公式,讨论了有效应力性状。定义了渗流有效应力的概念。渗流作用下土层有效应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重有效应力,它由重力引起,体现了静水压力的影响;另一部分是渗透有效应力,由土层水头差产生,体现超静水压力的影响。一维向上渗流作用使土层的有效应力减小。一维向上渗流作用下多层地基有效应力沿土层厚度呈线性分布,在土层层面处发生转折。多层地基有效应力计算的关键是确定土层层面处的有效应力,而确定土层层面处的有效应力的关键是计算各土层的水头差。文后给出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5.
孙君 《城市地质》2017,12(4):83-86
天然地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的关键,为下卧层顶面附加压力的计算。目前规范尚未明确1≤E_(S1)/E_(S2)3时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计算方法,本文分别采用附加应力系数法和地基压力扩散角法(含叶戈罗夫理论解法、高大钊建议方法及地方规范提供方法),同时考虑了压缩模量比和计算深度的变化,对各计算方法下卧层顶面附加压力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并给出1≤E_(S1)/E_(S2)3时软弱下卧层顶面附加压力的计算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基沉降计算中压缩层厚度确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基沉降计算中压缩层厚度确定方法主要有应变控制法和应力控制法两种.按这两种方法计算地基沉降,经比较可看出按应变控制法来确定压缩层厚度是不太合理的,其原因是由于按应变控制法确定的压缩层厚度与基底附加应力大小无关.最后给出了确定压缩层厚度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的几点改进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徐金明  汤永净 《岩土力学》2003,24(4):518-521
利用Matlab6.1平台,通过编制可视化应用程序,对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的传统方法作了较大的改进,地基中的附加应力采用原始积分公式,压缩曲线采用双曲线形式,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处理,压缩层计算深度与分层厚度不再受到限制,数据输入、输出及沉降计算过程均通过可视化界面进行操作,不再需要通过查表、查图计算基础底面的沉降,计算过程简单便利,计算结果重复性好,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于国内外不同的规范、手册中对于桩基软弱下卧层验算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下的一些建议:承台底面以上的原地基土自重在附加应力计算时可以扣除,在总应力计算时再加上;扣除的群桩实体基础四周的摩阻力应使用群桩四周地基土的摩阻力特征值,而不是极限值;对于地下室中的独立柱的桩基础和内墙的条形桩基础,应当从地下室地面而不是原地面起算进行验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湖沼平原一个6层建筑的短桩原位测试和数值分析,研究了短桩基础的荷载传递与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桩基的实际承载力大于计算值,而沉降远小于计算值。桩顶反力和基底土压力的观测结果显示:地基土所分担的荷载较小。对短桩基础的桩-土共同作用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了地基土层内的附加应力和分层沉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湖沼平原短桩基础的沉降以桩端以下土层的压缩变形为主。浅部硬土层既作为短桩的持力层,又有利于附加应力的扩散,从而减小了沉降。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6,(6)
对某水库的滨库地区建筑地基受地下水变化影响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水位变化后从自然状态到饱和状态,各土层的压缩模量都有一定幅度的降低,粘土层降幅最为明显,可见土层中黏土含量多少直接饱和后压缩模量降幅。在考虑滨库地区建筑受到水库水位变化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影响时,优先分析水位抬升对引起的地基形变,其中,水位变化产生的压缩模量附加形变是对建筑物地基安全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特别是当底层结构跨越出现在统一地基时,对建筑无安全影响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对《关于地下建筑物的地下水扬力问题分析》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拜读了黄志仑同志《关于地下建筑物的地下水扬力问题分析》[1] 一文 ,很有获益 ,但有两个问题提出与作者商榷。( 1 )水头差问题。原文提出当基础底面处于潜水位①层下h处时 (见原文图 1a) ,基础底面所受扬力为 p =γwh ,认为水头差为地下水位与基础底面的差值。下面分别就永久性建 (构 )筑物和临时性建 (构 )筑物作讨论。对于永久性建筑物 ,如高层楼房 ,假设其基础底面位于作者所说的潜水位①层下h处 ,即使基础底面不透水而且与土层紧密贴合 ,但由于水头差的存在 ,必然会有渗透。经过若干年 ,渗流将达到稳定。假定原地面水位不变 …  相似文献   

12.
胡秀青  蔡袁强 《岩土力学》2009,30(12):3739-3746
基于Biot提出的饱和土波动方程,研究了埋置于单层饱和地基中的有质量的刚性圆柱基础的竖向振动问题。运用Hankel积分变换求解饱和土基本动力方程,并考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的混合边值条件,求得了基础底面和基础侧面的动反力,结合基础振动的动力平衡方程,得到了基础竖向振动振幅和地基等效动力刚度的表达式。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下卧基岩饱和地基的等效动力刚度和基础振动振幅都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现象,土层厚度、基础埋深比、基础质量比对埋置基础的竖向振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前考虑土体非线性压缩及渗透特性的双层地基非线性固结解均假定土体固结系数保持不变,能反映固结系数变化的双层地基非线性固结解还很鲜见。本文引入经典的e-lgσ'和e-lgk_(v)非线性关系描述土体的非线性压缩、渗透特性,在假定双层地基上、下土层C_(c)_(i)/C_(k)_(i)值相等且不等于1的基础上,得到变荷载下考虑土体固结系数变化的双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近似解。该解答在C_(c)/C_(k)→1条件下可退化为已有的C_(c)/C_(k)=1时双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解。最后,基于本文解探讨了双层地基上、下土层参数的相对比值对非线性固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面排水条件下,C_(c)/C_(k)越小,下层土与上层土的相对压缩性越低、相对渗透性越高,则双层地基非线性固结速率越快;减小C_(c)/C_(k)值,增加双层地基中压缩性小、渗透性高的土层的厚度,会加快地基的固结速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多年堆积的填土层3个载荷试验点试验结果之间差异的分析,认为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时要考虑地基土层厚度,在设计时应对下卧层顶面附加应力验算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沉积厚度与时问平方根和沉积厚度与时间呈直线关系、底面不排水时沉积过程中固结的Gibson理论解答以及不考虑沉积时固结作用、底面不排水时沉积后自重固结的Terzaphi理论解答,据此分析了上述两种沉积模式不同沉积速率时目前仍处于沉积过程的土层的固结状态,求算出了停止沉积后土层固结所需的最长时问,指出业已停止沉积数百年以上的土层一般不应处于欠固结状态。  相似文献   

16.
江留慧  李传勋  杨怡青  张锐 《岩土力学》2020,41(5):1583-1590
目前考虑土体非线性压缩及渗透特性的双层地基非线性固结解均假定土体固结系数保持不变,能反映固结系数变化的双层地基非线性固结解还很鲜见。引入经典的e- 和e- 非线性关系描述土体的非线性压缩、渗透特性,在假定双层地基上、下土层压缩指数与渗透指数比值 相等且不等于1的基础上,得到变荷载下考虑土体固结系数变化的双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近似解。该解答在 1条件下可退化为已有的 1时双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解。基于此解探讨了双层地基上、下土层参数的相对比值对非线性固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面排水条件下 越小,下层土与上层土的相对压缩性越低、相对渗透性越高,则双层地基非线性固结速率越快;减小 值,增加双层地基中压缩性小、渗透性高的土层的厚度,会加快地基的固结速率。  相似文献   

17.
王新志  谌民  魏厚振  孟庆山  余克服 《岩土力学》2018,39(11):4093-4101
钙质土颗粒因形状不规则而产生咬合嵌固效应,导致土压力传递特性不同于一般黏性土。为研究不同工况下钙质土地基及挡土墙土压力的分布与响应特征,在某珊瑚礁场地对在建的护岸和道路路基在填土和车辆动荷载作用下的土压力进行了动态监测,重点对填土自重、车辆移动荷载及压路机振动碾压荷载下钙质土中土压力的传递与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填土过程中钙质土中的侧压力系数为0.2~0.3,平均值为0.25;实际观测到的路基竖向土压力远高于按照理论公式计算的土压力;经过碾压的路基在深度为3.28 m处,重型车辆的附加荷载很小。22 t振动压路机在振动碾压时,地基在深度为2.73 m处附加应力增量极小,因此难以提高该深度处土体的密实度;而浅层土体的土压力增量较大,可有效得到压实。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实际工程中软黏土地基的成层特性及竖井有时并未打穿软土层情况,采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和巴伦固结理论的基本假定,利用固结度联系孔压与变形,提出一种简化成层软黏土地基的固结沉降计算方法,对竖向排水地基的固结度及沉降等进行预测。对计算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如固结系数的反演选择、竖井未打穿土层时,竖井底部成层地基固结度计算、压缩土层厚度选取等问题。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用FORTRAN语言编写排水竖井固结程序CONSOL,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外荷作用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浸水产生的总湿陷中, 包括外荷湿陷和自重湿陷两部分。 外荷湿陷与土性、荷载、基础大小及型式有关, 它发生在压缩层范围内。若充分湿陷, 均匀土中形似土应力的分布规律, 最大分层湿陷量发生在基底下相当一倍基宽左右的深度处, 总量的80多发生在相当两倍左右基宽的深度内, 基础越大影响越深, 可以产生的外荷湿陷量也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周各土层界面处埋设应变式钢筋计的静载荷试验,研究软土地基PHC管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分析了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的分布规律。认为:(1)当第一层土为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的土层时,其土层范围内桩侧阻力值非常小;(2)桩身轴力自上而下传递,土层提供的桩侧阻力存在深度效应;(3)试桩表现为典型的端承摩擦桩性状,桩端阻力占荷载比重不超过5%,考虑桩顶相对位移对桩端阻力的发挥作用,引入桩顶位移修正系数后,利用规范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