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迄今我国科学家已经发现173个矿种, 形成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与科研成果。本文在全国潜力评价工作的基础上, 总结形成了矿床成矿系列综合信息预测理论方法体系, 该体系以矿床成矿系列、成矿分析、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为基础, 以区域综合信息编图、综合信息预测模型构建及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为主要内容, 通过构建地质空间数据库、圈定矿预测类型和工作区、编制专题预测底图-综合信息预测要素图、建立综合信息预测模型, 进而进行矿产资源的定位-定量预测, 开展矿产资源的潜力评价研究。最后本文以熊耳山金矿为例, 运用该理论方法开展区域矿产资源定量预测, 为矿产资源预测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源危机矿山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永良  裴效渤 《地质论评》1997,43(3):328-334
本文在阐明了资源危机矿山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基本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源危机矿山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基本方法问题,初步建立了资源危机矿山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的系统方法,并介绍了资源危机矿山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系列图件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综合分析沽源—围场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多源信息量法进行了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圈定出Ⅰ级远景区1片、Ⅱ级远景区3片、Ⅲ级远景区5片。对Ⅰ级预测靶区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并在2个预测矿靶区进行了异常查证,落实了1个铀钼多金属矿床和2个银多金属矿床,证明了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在本地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成矿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金矿综合信息成矿系列预测理论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金的区域成矿预测,系统地阐述了综合信息成矿系鲁预测的基本概念以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遥感地质基础,阐明了综合信息成矿系列找矿模型的特点和作用,针对目前找矿预测存在某些问题,提出了找矿预测应遵循的原则,并初步建立了综合信息成矿系列预测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杨佳佳  林楠 《地质学报》2016,90(10):2908-2918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复杂高维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评价过程,通过识别和提取地、物、化、遥等多源地学观测数据中的综合致矿地质异常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成矿预测。成矿预测是在科学预测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地质成矿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建立综合信息成矿模型并应用于成矿预测,从而圈定和评价成矿远景区,为区域找矿工作部署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将证据加权模型引入到成矿预测研究中,通过建立和评价地质信息、化探信息、遥感蚀变信息、遥感线环形构造密度信息与已知矿化点的关系,然后用贝叶斯公式计算成矿后验概率,推出研究区成矿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综合信息成矿模型预测结果符合研究区地质成矿规律,和已知成矿点吻合率达71.4%。  相似文献   

6.
综合信息成矿系列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主要论述了综合信息区域成矿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原理包括:成矿学原理、地球化学原理、地球物理和遥感地质原理。文章认为,地球化学信息对任何矿种都是直接找矿信息,其信息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矿产资源体的特征,从区域综合异常评价的角度,综合3住处成矿系列预测,实质上是运用数学模型对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产出的地质背景(地层、岩体和构造)的综合定量评价,从而提高了异常评价的有效性。基本方法主要包括综合信息成矿系列预测图的编制和综合信息成矿系列找矿模型建立。文中强调在成矿系列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异常及其产出地质背景的综合分析,以地质体或矿产资源体为单元,进行信息提取、关联和转换,最终建立综合信息成矿系列找矿模型,通过找矿模型这民矿系列的定量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7.
综合信息成矿系列预测系指在成矿系列理论指导下,研究成矿系列产出的地质背景特征、成矿作用特征和矿床共生组合规律,建立成矿系列的区域成矿模式;以成矿模式为基础,统计对比分析同一成矿系列已知矿床的地质标志、地球化学标志、地球物理和遥感地质标志,建立以成矿系列综合标志信息为特征的综合信息成矿系列找矿模型;运用找矿模型实现对矿化单元的成矿系列预测.  相似文献   

8.
矽卡岩型金矿床定位预测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地质方法,主要流程为:在野外中-大比例尺专项地质填图、岩体成矿专属性评价、深部矿产地质调查等基础上,开展室内成矿条件分析、控矿构造解析;进而按成矿理论、成矿系统、成矿规律、成矿模式以及综合信息预测模型进行定位预测。应用地质预测方法及初步总结提出的"成矿系统+异常"的综合信息定位预测模型进行矽卡岩型金矿床定位预测,圈定了若干地区的找矿靶区,并在新疆天山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9.
东天山斑岩铜矿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肖克炎 《地质与勘探》2009,45(6):637-644
在对东天山斑岩铜矿进行资源潜力评价的过程中,引进和吸收了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成矿系列综合信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该方法以成矿系列理论、成矿动力学理论以及综合信息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为依托,充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卫星遥感等多元数据,将成矿作用与特定的成矿地质环境联系起来,结合综合信息在区域空间上的展布特点,开展不同矿化类型的成矿信息提取,最后使用GIS背景下开发的矿产资源评价系统(MRAS)圈定成矿靶区,预测资源潜力.作者在东天山地区运用此方法对斑岩铜矿进行了示范性预测,野外验证结果显示,预测效果较好,说明该方法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是矿产预测工作的核心,它是进行矿产预测的理论依据。文中介绍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概念和特点,建立模型的方法和金矿实例。建立方法包括成矿模式的研究,综合标志(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的确立,不同等级预测对象——矿化单元的综合信息模式化,建立了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1.
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贡献很多很大,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地构造成矿学派之一,地洼学说对成矿学最突击的贡献,是创造性地从地壳大地构造单元中划分出地洼成矿区,并与地槽区、地台区并列,成为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矿区。因而扩大了找矿领域,指明了研究的新动向,获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又一突击贡献,是提出多因复成成矿论及多因复成矿床。陈国达教授的著名论文《从地壳演化规律看多因复成矿床及其形成机理》,指出这类矿床具有多成矿阶段、多物质来源、多成因类型、多成矿作用及多控矿因素的五多特点,是多阶段多期次成矿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一理论已广泛运用于成因有争议的矿床研究。解决了多年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指明了新的找矿和研究方向。由于地洼学说在成矿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地洼成矿区的时代,已从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推延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洼成矿区的空间分布,由亚洲、欧洲、非洲,扩展到北美洲、南美洲和澳洲等世界各地。地洼学说使成矿学研究引向深入,有许多领域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地洼学说的理论结构和发展纲领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地洼学说(活化区理论)自1956年诞生以来,经受过35年的检验,已发展成为5个组成部分和2个衍生学科的理论体系。它的理论结构是以第一个组成部分,即大陆地壳中发生于地台阶段之后、特征与地槽区不同的一种新型活动区——活化区即地洼区概念为内核。保护层为其余的组成部分和衍生学科,即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递进(地洼)成矿理论、壳体概念和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以及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学。 地洼学说是属于作者倡议建立的“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范畴。它的发展纲领应是运用“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法”的研究方法;贯彻理论实践并重和切合生产需要的学术路线;采用充实和加固内核以及调整某些保护层的方式;按照自我完善与学百家之长相结合的原则,研究领域包括学说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它以解决实际问题。 内核的充实和加固包括两个方面:(1)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地洼区的鉴别依据、类型划分、形成时代、分布地区、地壳运动等方面的问题。(2)实用方面的研究,例如用于区域地质、地貌、新构造、地震等方面的问题。 关于保护层的加强和扩大,主要有如下的工作:(1)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在理论方面为适用范围的检验,地壳发展按照动定转化规律的原因、超越发展阶段问题、可逆发展问题及哲学思维方法等的?  相似文献   

13.
模糊数学在胶东西北部金矿带成矿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寻找隐伏矿床研究中所遇到的许多模糊现象、模糊行为,如地质表象多解性、含非确定量、信息残缺不全、数据非典型分布等既知之又不确知的两可态势,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此类问题的研究,以期使这类定性研究提高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轨道,揭示成矿系统内部结构的时空协调规律.文中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了矿化有利区的综合评价,预测了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隐伏金矿定位预测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隐伏金矿定位预测是一项科学系统工程,包括科学找矿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科学找矿理论主要有相似类比理论、地质异常理论、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及矿床成因模式理论等,科学找矿的技术有地球物理技术如CSAMT、TEM、浅层地震和伽玛能谱测量技术等,非常规地球化学技术如地电化学参数法、铊法、测汞法等,在理论指导下,这些技术与传统的方法相结合,是隐伏金矿定位预测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代成矿预测若干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成矿理论为支撑的现代成矿预测理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现代矿产勘查与评价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成矿预测理论近年来的进展,结合笔者等的研究工作体会,述评地质异常、矿床的成矿系列、矿床模型和超大型矿床勘查等成矿预测理论。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今后10年内成矿学的发展趋势在于成矿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成矿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将向多因素的综合性的定量模式发展;并指出地幔成矿理论和行星成矿学是新的发展方向和前沿科学。  相似文献   

17.
地洼学说(活化区理论)自1956年诞生以来,经受过35年的实践检验,已发展成为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和两个衍生学科的理论体系。它的理论结构是以第一个组成部分,即大陆地壳中发生于地台阶段之后,与地槽区不同特征的一种新型活动区—活化区即地洼区概念为内核,保护层为其余的组成部分和衍生学科,即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递进(地洼)成矿理论、壳体概念和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以及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学。 地洼学说是属于作者建立的“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范畴,它的发展纲领应是运用“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法”的研究方法,贯彻理论实践并重和切合生产需要的学术路线,采用充实和加固内核以及调整某些保护层的方式,按照自我完善与学百家之长相结合的原则,研究领域包括学说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它以解决实际问题。 内核的充实和加固包括两个方面;(1)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地洼区的鉴别依据、类型划分、形成时代、分布地区、地壳运动等方面的问题。(2)实用方面的研究,例如运用区域地质、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地热、水文地质、地貌、新构造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矿床学发展到今天,许多地质学者都想在全球地学资料基础上建立一个成矿作用的“基础理论”,用以统帅各种成矿理论,充分揭示成矿的全过程。并应用这种“基础理论”卓有成效地指导找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综合成矿论”和“成矿系统论”,两者有许多异同之处。笔者将二者综合起来,以地壳运动为纲,地质年代为准绳,一维时间为线索,在“四维空间”中建立普遍适用的区域成矿系统模式,并对这个模式进行了分析。还根据湘西地区的实际地质矿产情况,建立了湘西地区的具体成矿系统模式,用以指导这一地区的成矿预测和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9.
郑之英 《矿产与地质》1992,6(5):337-341
试图用老矿区新的一轮找矿和新区找矿中的一些成功经验,阐明如何理解“以地质理论为指导,成矿环境为基础,整体勘查为手段,优质矿床为目的”的技术方针。相应的也简单地综述了新阶段的地质勘查理论和方法问题,这种综合性的论述,特别是其中引用的一些实例和有关论点,对开拓思路和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矿理论的预测能力及其改善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刘亮明 《地学前缘》2007,14(5):82-91
成矿理论预测能力决定了成矿理论的价值及其对找矿勘查的贡献。通过分析成矿理论预测能力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制约成矿理论预测能力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促使成矿理论预测能力提高的途径。成矿系统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使得应用成矿理论进行成矿预测时,既没有能完全把握成矿的本质过程及控制矿体定位的关键因素,也没能弄清勘查区域的地质特征与地质过程,还进行了条件并不充分的不严格推理,从而使得当前成矿理论的预测能力并不高。从历史的变化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成矿理论经过一段时间应用后,其预测能力是逐渐下降的;针对某一特定矿床建立的成矿模式的预测能力要比根据某一类矿床的共同特征而建立的成矿理论低得多,区域成矿的理论预测远比矿床(体)预测容易。针对创造和应用成矿理论的不足,提高成矿预测能力的途径主要有:(1)不盲目追求高新技术和新奇理论,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地质工作;(2)发展地球信息探测技术,在更大的范围更准确地探测地球信息;(3)创新地壳构造理论,更加准确推测地壳构造时空演化特征;(4)以整体论方法研究成矿理论系统,揭示成矿作用的复杂性规律;(5)去掉多余假设,使理论的内核尽可能简单化;(6)发展地质动力学计算模拟,通过计算模拟更深入了解成矿及相关地质系统;(7)发展多源信息三维空间集成技术,实现推理计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