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第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研讨会”于1992年6月1~6日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由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大专院校、旅游管理、新闻出版等部门的近9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  相似文献   

2.
第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6月1日至6日在大庸市冶金宾馆举行。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共8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包括与旅游有关的大专院校、旅游管理、科研机构、新闻出版等部门。大会共分三个阶段,第一,就我国有关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等进行了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第二,对武陵源风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观看永定区端阳节龙舟比赛;第三,针对大庸市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问题进行专题性大会发言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地理学会,青岛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地图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6日至10日在青岛举行。与会代表来自全国有关高校、科研、新闻出版等近70个单位80多人。会议期间,代表们进行了广泛的学术讨论。在开幕式上,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代表中国地理学会和大会筹备组向会议作了关于这次会议的筹备过程与召开这次会议的意义的报告。陈先生指出,继  相似文献   

4.
关发兰 《地理研究》1990,9(1):99-100
中国地理学会、青岛大学旅游系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所联合筹备的全国首届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地图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6日至10日在青岛市召开。与会代表近百人,分别来自于全国科研、高校、旅游局、新闻及出版社等近70个单位。百余篇论文荟萃了当前我国有关区域旅游开发和旅游地图编制的最新成果。会议历时五天,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最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大会发始,由青岛大学旅游系主任张力果先生致开幕词。然后,北大地理系教授、大会主要负责人陈传康先生对1987年12月深圳人文地理学术讨论会成立“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旋游组”以来,区域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地图编制工作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作了全面的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5.
王兆峰  罗瑶 《地理科学》2015,35(11):1397-1403
构建旅游驱动下的张家界交通运输响应模型,提出交通运输通过增加投资响应旅游业发展,并引入旅游交通响应强度的概念,利用张家界1998~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从静态和动态分析了张家界旅游交通响应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998~2011年张家界旅游交通响应系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主要来源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建设基础、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旅游产业地位4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共同作用所生成地交通运输对旅游业发展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6.
王兆峰  罗瑶 《地理科学》2015,(11):1397-1403
构建旅游驱动下的张家界交通运输响应模型,提出交通运输通过增加投资响应旅游业发展,并引入旅游交通响应强度的概念,利用张家界1998~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从静态和动态分析了张家界旅游交通响应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998~2011年张家界旅游交通响应系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主要来源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建设基础、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旅游产业地位4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共同作用所生成地交通运输对旅游业发展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理学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韶关市旅游局、仁化县人民政府、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举办的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在韶关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于1991年12月9日至12日在仁化县丹霞山召开。这是我田特殊地貌的第一次旅游开发的专门学术论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及香港等33个单位41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和著作29篇,甘谷、齐云山、赤水市永康方岩等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因故未能派代表参加,特向会议发来贺电。贺信等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综述旅游地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旅游地貌学建立前后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源研究、类型研究、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资源研究主要有对旅游地貌资源的定义、调查、分类、评价、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及保护等。类型研究可以细分为对岩类风景地貌和营力风景地貌的研究。岩类风景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营力风景地貌包括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山崩地貌等。在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区域地貌研究逐渐向区域旅游地貌研究延伸。随着旅游地貌学研究内容的拓展,该学科逐渐向其他学科渗透。笔者讨论并构建中国旅游地貌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9.
陈朝辉 《热带地理》2005,25(4):330-330
由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主办、湖南省娄底市政府及新化县政府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于2005年9月20—24日在湖南省新化县举行。这是一次迄今为止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地质专业学术研究会议。与会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地理地质专业的专家学者、洞穴旅游部门和新闻工作者400多人,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朝辉、方国祥也应邀参加会议。会议就如何科学开发洞穴旅游资源和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6,61(10):F0002-F0002
“全国第十二届洞穴学术会议暨山东沂源溶洞群探秘”于2006年9月11-16日在山东省沂源县召开.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政府、淄博市旅游局承办;山东省沂源县旅游局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我国旅游洞穴开发的规划、设计、管理及资源保护.会议主要内容包括:(1)岩溶景观与洞穴调查研究;(2)洞穴旅游开发规划设计、管理及资源保护;(3)沂源洞穴资源及旅游开发.来自全国120余位洞穴考察、规划设计、开发管理方面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综述旅游地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旅游地貌学建立前后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源研究、类型研究、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资源研究主要有对旅游地貌资源的定义、调查、分类、评价、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及保护等。类型研究可以细分为对岩类风景地貌和营力风景地貌的研究。岩类风景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营力风景地貌包括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山崩地貌等。在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区域地貌研究逐渐向区域旅游地貌研究延伸。随着旅游地貌学研究内容的拓展,该学科逐渐向其他学科渗透。笔者讨论并构建中国旅游地貌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全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于1990年11月5-9日在黄山市召开。来自包括地理、旅游、地质、经济、地图、建筑、园林、企业、新闻、出版等行业的代表80多人出席,收到论文60篇,展出成果40多件,20人在大会发言。与会代表集体考察了齐云山风景名胜区和歙县历史文化名城,大家就区域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向中国旅  相似文献   

13.
全国应用旅游地理学旅游开发研讨会在广西资源县举行由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和广西资源县人民政府等六家单位联合召开的“全国应用旅游地理学旅游开发研讨会”于1995年8月8日-11日在广西资源县赞助下成功召开,来自大陆和港台的80多位旅游学者、...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理学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韶关市旅游局、仁化县人民政府和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举办的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2月9—12日在“丹霞地貌”名称的策源地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召开。来自各省市、香港地区和各丹霞风景名胜区的学者、旅游经营和管理干部40多人,带着30多篇论文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举行的第一次特殊地貌类型的旅游开发专门性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常德市举行@王群英中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常德市举行中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7月10日~14日在湖南常德市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地理学会、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  相似文献   

16.
张家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家界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开发给自然保护区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了实现张家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由传统的大众旅游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模式。在分析目前张家界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张家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给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明确功能分区、完善环保法规、控制旅游规模、增强群众环境意识以及扩展东西线、搞好城区环境建设等7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陆玉麒 《地理研究》1991,10(1):114-114
1990年11月5日至9日,来自地理、地质、建筑、风景、园林、经济、文化、地图、政府、新闻等多个部门61家单位81名代表云集黄山市屯溪镇,围绕区域旅游开发专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取得了单有成效的多方面成果。中国旅游协会为本次会议发来贺信。与会代表首先注意到我国旅游开发正处于十分重要的转轨变型时期。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经过十年左右的大规模旅游开发,各地旅游资源的普查与低层次的开发阶段已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理学会第二次全国喀斯特地貌与洞穴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21日至25日在四川省兴文县石林管理所召开。来自全国科学研究、生产部门、高等院校、旅游部门等51个单位的75位代表和6名通讯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和报告62篇。代表们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探讨了喀斯特地貌、水文、旅游资源和洞穴的研究前景及如何进行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协作研究。代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与洞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滇召开喀斯特与洞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8月22~26日在著名名胜风景区云南省石林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理学会喀斯特与洞穴专业、中国风景名胜协会、国家旅游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四川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关于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从四川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四川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四川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对多年来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略的综述。从古镇旅游、民族地区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地震旅游等7个方面对四川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与评估,并针对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应用性研究居多,其广泛性和理论创造的深入性方面有较大欠缺,也较少从市场需求、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区域协作开发方面展开研究。未来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应加强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RMP分析理论、文化生态理论等相关旅游理论与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结合,提高研究的系统性、深入性;从可持续发展、市场需求、管理机制构建、区域协作开发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