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在人工增雨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普勒天气雷达对捕捉可降水云体具有很好的探测作用,在指导人工增雨作业的时间、地点上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对多普勒雷达资料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深层次应用有待进一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
太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安装运行至今已有4a。在此期间,我们在运用多普勒雷达天气资料指导人工增雨作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将多普勒雷达在探测降水系统的常用方法作了总结并举例说明了多普勒雷达在人工增雨作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多普勒雷达产品和常规天气图对2009年4月19日菏泽市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将多普勒雷达的众多产品结合常规天气图分析,可提高人工增雨作业和效果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2)人工增雨作业取得明显效果,平均增雨13.4mm,可见,人工增雨作业是开发空中水资源增加降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洪门水库区域人工增雨试验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抚州市气象局与洪门水库实施人工增雨双方关注的焦点入手。针对洪门水库区域不同季节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试验的情况进行了探讨。认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系统和不同的地形,其选择作业的时机、地点、弹量、部位也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系统影响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近几年来多普勒雷达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使用情况,认为多普勒雷达可以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根据库区人工增雨作业试验的结果.提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人工增雨效益检验公式。并得出库区人工增雨的效益比为1:24。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铜仁市的抗旱能力和人工增雨作业效率,该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2013年铜仁市夏季人工增雨作业78次记录(样本)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常用产品作业前后其特征变化,得出适合铜仁市人工增雨条件的雷达回波特征:反射率因子(0.5°仰角)≥25 d Bz,回波顶高≥6 km,垂直液态水含量≥10 kg/m2,径向速度场有辐合特征,回波移动缓慢或者稳定少动时,人工作业增雨作业效果较好,同时综合应用各种雷达产品建立人工增雨作业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6.
根据人工增雨作业对预报精细化的需求,结合辽宁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和多普勒雷达回波实时资料,研究确定了沈阳市乡级人工增雨作业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业务运行及发布系统,分别以文本和图形的形式定时或不定时地发布人工增雨作业指标预报信息,可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更准确、更精细的指导预报,提高了人工增雨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7.
使用VIL选择人工增雨作业区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李薇  李永振  汤达章 《气象科学》2006,26(4):432-435
本文利用长春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层状云降水整体VIL及0℃层上、下VIL的分布特点,指出VIL较雷达强度回波更适用于人工增雨作业区域的选择,0℃层上部VIL对北方人工增雨作业区域的选择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的雷达回波参数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江西省2007-2008年人工增雨作业记录和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选取了621个人工增雨作业样本,运用统计和对比的方法对样本进行分析,获得江西省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的低层反射率、组合反射率、回波顶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等参数指标,并建立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判别方程。  相似文献   

9.
2004年江苏火箭人工增雨降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卡娃  王佳  宋娟  王啸华 《气象科学》2008,28(6):663-667
为缓解夏季高温,减轻用电负荷,2004年江苏省实施了火箭人工增雨降温作业.本文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各项观测资料,对2004年11 d 27次火箭增雨降温作业前后降水与降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8月5日常州市的火箭人工增雨降温作业过程,分析了这次作业的效果,讨论了强对流云催化降温的机理和火箭增雨降温作业的着眼点,为以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3 ~1998 年河南省春秋季31 例人工增雨天气过程54 个降水日的郑州714CD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降水回波的特征及作业效果,确定了有利于河南省春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回波判据和最佳作业时机及最佳作业区域。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多普勒雷达图像作业前后的变化,分析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的物理响应。运用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建立的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系统,采用活动区域对比方法,对一次聊城市莘县高炮、火箭增雨作业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次作业相对增雨量17.16%,影响区面积622.92km^2,总增雨量940609.2m^2。  相似文献   

12.
张磊  宋哲  徐铖  黄旋旋 《干旱气象》2022,(5):888-896
为指导地市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基于2018—2020年夏秋季浙江人工增雨作业记录、多普勒雷达数据、MICAPS数据、自动站小时雨量及探空数据,在对增雨作业效果分析后利用逆推法对浙江省夏秋季人工增雨作业雷达指标进行研究。浙江有利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切变线、高空槽和台风,占比分别为28.6%、21.4%和21.4%。根据雷达回波和降水特征,作业云系可分为层状云、积状云、层状云为主和积状云为主的混合云,其中混合云是最常见的作业云系,占比高达82.5%。在日常增雨作业中,增雨效果明显的作业比例较低,占比仅13.4%。回波强度、回波顶高、负温层厚度、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为增雨作业条件判别的有效指标,不同季节和不同云系对应的雷达指标有所不同。统计发现未能合理开展作业是无法获取正增雨效果的主要原因,占比高达49.2%,其他常见原因还包括作业时机不合适、作业部位不合适和作业对象不合适。本文所建立的雷达指标在临近作业指挥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雷达资料量化人工增雨作业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利用多普勒雷达的VIL(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ETP(回波顶)产品,确定人工增雨作业的最佳发射时间,根据以往人工增雨作业的经验,建立适合当地数学模式,定量计算作业中发射的炮弹用弹量、方位角及发射仰角。并通过2005年2月17日的人工增雨作业检测计算参数的可用性,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式可以实现人工增雨作业定量化,且作业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利用多普勒雷达回波和天气形势等资料,对2006-06-28人工增雨作业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6次增雨作业效果明显,在中、低纬度地区,低空有弱切变,高空温度≤-3℃时进行人工催化能有效增加降雨量。  相似文献   

15.
单多普勒雷达在山区火箭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单多普勒雷达资料产品对2003年8月3日和8月9日鄂西山区两次火箭增雨的作业条件和效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依据多普勒雷达资料,利用山区迎风坡地形对云系的抬升作用,适时开展火箭作业进行人工催化,可以达到显著的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渭南市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指标与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渭南市1997—2006年10a 46次人工增雨过程的711雷达回波、天气形势、地面观测、实况等资料,结合近2a的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出渭南市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指标和判据。西风槽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增雨时段2—9月,以3—7月为主;作业主要云系为层状云、对流云和混合云;首次分析出层状云0oC层亮带变化规律,强度20~35dB z,厚度0.3~0.5km,亮带高度随季节变化;根据不同云系的回波判据确定作业时机、部位、方式及用弹量;回波的移向移速也是确定作业时机的重要判据;得出多普勒雷达产品在人工增雨应用中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场特征及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连2003-2005年降水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速度场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几种雷达回波速度场特征对降水变化及人工增雨作业的影响,总结了雷达回波速度场的零速度线呈"S"型、"弓"型和速度不对称型几种常见的分布特征对人工增雨潜力分析和作业条件判别的辅助判据指标.并结合EVAD技术和变分法定量计算大气平均散度和垂直速度方法,对大连2006年夏季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回波速度场特征与计算的平均散度和垂直速度的较好的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8.
唐林  魏鸣  王治平 《气象科学》2007,27(1):95-100
对湖南主要人工增雨对象——积云和积层混合云作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分析与判别,发现对流云在不同发展阶段回波特征有明显差异,而积层混合云持续时间长,回波特征变化小。综合分析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含水量、云顶温度、回波移速、回波面积等参数,得出湖南的人工增雨指标和评分规则,并依此建立地面人工增雨多普勒天气雷达指挥系统。它可实现实时指挥,发布作业预警信息以及作业方位角、仰角、用弹量等作业参数指令,结合作业点GPS信息及GIS地理信息将指导产品通过网络分发到各作业炮点。试验表明,它能有效提高对作业时机的预判能力、对作业对象的选择能力以及对实时作业的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结合人工影响天气原理,引用人工影响天气数值实验的人工冰核浓度等有关参数,将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及回波顶高度(ET)等导出产品合理地应用于火箭增雨防雹作业用弹量计算公式中,解决了以前人为或间接估计对流云作业区体积及其含水量的难题,提出客观定量计算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用弹量的初步方案,并以其计算的用弹量为主要参数设计火箭作业参数指挥界面.经2005年一次增雨作业应用检验,证明结果切实可行,对节约人工影响天气成本,有效指导对流云火箭增雨防雹作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普勒雷达速度场特征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判据指标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大连市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43次降水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速度场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给出了几种常见的雷达回波零速度线特征分别呈"S"型、"弓"型和速度不对称型等分布特征时对人工增雨作业潜力分析和作业条件判别的几个判据指标,作为增雨作业决策的辅助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