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某地区白垩系中的冲积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冶 《地质科学》1976,11(4):337-353
整个白垩系为砂泥岩互层,M段、W段、L段下部及D段下部为砂岩及砂砾岩。前人对W段及L段曾提出湖相及河湖交替相的看法。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我们对W段和L段进行了研究,确定其为冲积相。本文是对该二段冲积相特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周中毅 《地质科学》1959,2(1):28-29
我们在太行山二十四个县进行了初步找磷工作,得到了一些认识,现在将它写出,供同志们参考。几乎各个时代的地层均含有磷矿,而以下震旦系中部、下寒武系及二迭系上部(石盒子系上部)为好。各含磷层的情况。大体如下: 1.前震旦系在夹有大理岩及钙质页岩的绿色页岩及角闪片麻岩中含有磷矿。此外在大理岩及钙质页岩中也含有一些磷矿。含磷厚度约达三十米,但它的品位均很低,分布则较广。 2.震旦系在山西平顺到昔阳一带的震旦纪地层中几乎全为白色及紫红色砂岩,在其中部的灰黑色、灰绿色泥质砂岩中含磷较富。  相似文献   

3.
稀土元素(钇及镧系)做为一组地质指示剂,国外已广泛用于矿物学及岩石学的研究。随着测试技术及分析精度的提高,国内有关报道也日渐增多。近三年来,笔者在五台山区从事前震旦纪变质沉积铁矿研究,曾按不同地层、不同岩石类型采集了一批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含量测试。本文就是对其结果的初步研究。主要目的试图探索五台山区变质岩系不同构造层、不同岩石类型中稀土元素丰度及分配型式的变化,以便为本区变质地层的划分、变质岩的原岩恢复提供某些信息。  相似文献   

4.
淮南、霍丘早寒武世沉积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坚 《地质科学》1960,3(4):182-188
前言淮南、霍丘-固始及豫西,是中朝地块上寒武系最发育的地区之一。豫西及本区全属淮阳地盾北緣,与华南寒武紀沉积仅有淮阳古陆之隔,所以在解决华北与华南寒武系对此問題上,本区及豫西、秦岭北坡应为关键地区。淮南、霍丘的寒武系,解放前,先后有謝家荣及孙殿卿作过描述,但未作詳細分层。解放后,叶連俊等在調查淮南凤台磷矿地貭时,曾对寒武系作过研究,提出了重要見解。  相似文献   

5.
《地质科学》1963,4(2):109-109
中国的前寒武系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前寒武纪地质及变质岩研究室著本书是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之一,是一本有关我国前寒武系的全面的初步研究总结报告。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三、四章将全国分为北部、南部及西部三大区,分论其研究历史,标准剖面,分层与对比,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以及存在问题。第五章又按地层分层及对比,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等做了全面总结。最后一章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基性岩、超基性岩的成矿专属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利仁 《地质科学》1963,4(1):29-41
引言基性岩、超基性岩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性;不同类型的岩体往往具有不同的矿床;基性岩及超基性岩浆的来源较深,且往往分异明显,对了解岩浆起源及演化提供一些线索,并对地球内部壳层的生成过程及地球的起源给予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7.
近三年来笔者曾在六盘山东西广大地区內进行过路綫考察及重点工作。在工作中发現六盘山东部及西部的黃土层有所不同,現敘述如下: 本文所述范围如图1所示(見图1)。文內所指黄土,是过去文献中所指的馬蓝黄土及紅色土。根据刘东生先生的考察,又划成新黄土(馬蓝黄土)及老黄土(紅色土)。現把六盘山东部及西部黃土层的分布、厚度、岩性、古地形、基岩分区概述如下: 一、六盘山以东的黄土层在晉西一带,新黄土Q111-分布很广,如在大宁、永和、石楼、中阻、离山,向北直到偏关。  相似文献   

8.
对于铬矿床,特别是对“非层状”超基性岩体内的铬矿床的成因和成矿规律,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地质问题。笔者在学习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1975—1977年的野外观察及室内鉴定分析,结合附生及造矿铬尖晶石类型、成矿与岩相及构造的关系,对西藏某铬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声波技术在工程岩体测试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尽管地震法用于工程地质勘测已有相当年代的历史,但一般仅局限于风化层及松散覆盖层的探查。近年来,在工程岩体稳定的研究中,根据弹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特征,进行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及状态的测试和评价,有相当的进展,弹性波测试技术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岩体弹性波测试技术包括在岩体中激发弹性波,以及进行波速及波幅检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甘肃龙首山区及马衔山区前震旦纪地层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前震旦系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及阿拉善区,可分南北两带。北带分布于龙首山及北大山一带,前人称“阿拉善群”,1967年,我队在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其改为龙首山群,向西出露在三危山至东巴兔山一带的前震旦系称“敦煌群”;南带分布于阿尔金山及中祁连山一带,向东出露在兰州马衔山一带的前震旦系称“马衔山群”。此外,在北山区的洪格尔吉山及雅布赖西山等地尚有零星出露。  相似文献   

11.
吴熙纯 《古地理学报》2009,11(2):125-142
川西北晚三叠世卡尼期生物礁-鲕滩组合属于马鞍塘组(汉旺组),分布于现今龙门山边缘的绵竹、安县、江油辖区,是作者于1975年带领地质填图小组发现的。文中通过对研究区生物礁进行微相分析,以及与世界同类生物礁对比,认为研究区的生物礁是以六射海绵为主的硅质海绵障积作用与以蓝细菌为主形成的凝块石粘结作用共同造礁,是一种深水粘结-障积型生物礁丘,也是灰泥基质支撑的生物礁。通过微相分析,尤其与世界镶边陆架模式及缓坡模式的标准微相对比,确定了研究区生物礁群的生长基底(鲕粒滩及生屑滩)不仅是形成于缓坡,而且是形成于同斜缓坡。川西北卡尼期同斜缓坡的推论、生物礁窗模式的建立及沉积相古地理图的编制,是认识川西北晚三叠世早期大地构造格局和沉积环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重庆开县上二叠统长兴组红花生物礁成礁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红花生物礁露头的精细解剖和微相分析,研究了礁的内部构成和成礁模式。红花生物礁发育3期礁体旋回:礁A、礁B和礁C。礁A由生屑泥晶灰岩和骨架岩构成;礁B由生屑泥晶灰岩、粘结岩、骨架岩和生屑灰岩构成;礁C由粘结岩、骨架岩和生屑灰岩构成。红花生物礁造礁生物有钙质海绵、钙藻类、苔藓虫和水螅类,附礁生物为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和棘皮动物等。单个礁体内,由下往上的生物演化为:腕足类+双壳类+有孔虫组合→钙藻类→钙质海绵+水螅类+钙藻类+苔藓虫组合→生物碎屑;岩性演化为:生屑泥晶灰岩→粘结岩→骨架岩→生屑灰岩。礁B的生屑滩内生屑间为泥晶充填,生屑分选、磨圆较好,是由相邻的高能生屑滩侵蚀搬运到礁B侧翼低能区沉积形成。3期礁都发育在碎屑滩上,礁A为低能环境下形成的礁,礁B和礁C在礁A形成的高地上成礁,为高能环境礁;单个礁体的完整成礁模式为:在浅滩之上,钙藻类大量生长、粘结吸附颗粒固结基底,钙质海绵和钙藻类在硬质基底上繁茂生长,形成具有抗浪格架的生物礁,礁体暴露水面死亡后遭波浪、水流改造形成生屑滩。  相似文献   

13.
贵州玉屏彰寨奥陶纪红花园期障积岩隆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障积岩隆礁的造礁生物主要为海绵和藻,岩石类型有海绵灰岩、藻席岩、核形石凝决石灰岩、生物屑灰岩等。本文系统介绍其造礁生物的生态特征、岩石组合并分析其沉积相和礁的生长发育阶段,最后运用马尔柯夫概型分析研究期旋回沉积发育较好的礁核相地层的学积特征。  相似文献   

14.
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台缘颗粒滩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礁滩复合体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通过钻井、录井、岩芯、薄片及测井等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塔中I号坡折带上奥陶统颗粒滩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台缘颗粒滩包括内碎屑滩、生屑滩、核形石滩、鲕粒滩等类型,具有类型多、发育旋回多以及厚度大的特点。颗粒滩在纵横向上并非是孤立存在的,通常与生物礁伴生,形成纵向叠置,横向指状交叉的礁滩复合体,属油气储集的有利相带。台缘颗粒滩亚相沿塔中I号坡折带呈带状展布,自西向东分布范围逐渐变窄,表现出以(藻)砂屑滩为背景,其他类型颗粒滩呈条带状、块状、点状分布于其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是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勘探层系之一。通过12条露头和10口取心井的岩石学特征分析,结合480口钻井测井相分析和2500km二维地震测线解释,系统探讨了其沉积相类型、分布、相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由南向北依次发育礁滩相、潟湖相、潮坪相和三角洲相。礁滩相主要沿着盆地西部龙门山造山带分布,潮坪相和潟湖相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而三角洲相主要分布于盆地西北部和中部。3大因素控制着马鞍塘组沉积相的形成,即古地形平缓、碳酸盐生产率低和古基准面变化速率低。马鞍塘组发育鲕粒滩、生屑滩、生物礁和三角洲砂体4类储集层和澙湖相烃源岩,储集层与烃源岩纵向上有效配套,构成有效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6.
以成像测井资料为基础,开展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中部的中上侏罗统卡洛夫阶—牛津阶台缘斜坡礁滩沉积微相研究。首先利用岩心、薄片等资料对成像测井进行标定,在成像测井上识别出障积礁、粘结丘、高能生物碎屑滩、低能生物碎屑滩、低能砂屑滩、礁(滩)间和斜坡泥等7种沉积微相。然后通过对不同类型沉积微相的成像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成像测井相模式,主要包括亮斑相、暗斑相、低阻交错层状相、低阻变形层状相、互层相、块状相等6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连续的单井成像测井相划分与沉积微相解释。最后对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卡洛夫阶—牛津阶储层主要为裂缝-孔隙型礁滩储层,有利于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为高能生物碎屑滩、低能砂屑滩、障积礁、低能生物碎屑滩和粘结丘,礁(滩)间和斜坡泥微相的岩性相对较致密,储层一般不发育。  相似文献   

17.
广泛分布在黔南晚石炭世礁相地层中,具有多样的生物形态。其造礁作用以粘结方式为主,可以集中密集形成粘结岩礁块,也可以与其它造礁生物共同建造礁体。其建造的礁体分布局限,礁体一般规模不大。Tubiphytes在工作区除形成礁体外,还通过包覆其它生物碎屑和粘连灰泥和碎屑颗粒形成粘结岩,构成珊瑚礁体的基底,起到固结基底的作用;也可以在其它礁体内部粘结充填在礁骨架中的灰泥和碎屑颗粒形成块状粘结岩,起到加固礁体的作用。Tubiphytes与其它生物碎屑一起作为碳酸盐岩造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礁相地层中也广泛存在。Tubiphytes在黔南晚石炭世礁相地层中是一类具有特色的生物。  相似文献   

18.
四川会理 会东及邻区中元古界昆阳群 ,由下而上可分为力马河组、凤山营组和天宝山组 ,与古元古界河口群为不整合接触 ,其代表年龄值为 1 70 0± 1 0 0Ma~ 1 2 0 0± 1 0 0Ma。对这套地层的沉积学研究 ,前人涉及甚少。笔者在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 ,对其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初步认为研究区的中元古界昆阳群可分为 7种沉积相 ,进而探讨了该区的沉积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9.
鄂西利川见天坝长兴组生物礁内部构成及成礁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西利川见天坝位于川东碳酸盐岩台地与鄂西海槽之间的台地边缘相带,晚二叠世长兴期该区水体逐渐由深变浅,发育了一套规模巨大的加积—进积型台地边缘生物礁沉积。通过野外露头剖面精细地质写实研究,对该区生物礁内部构成特征进行了深入解剖,探讨了该区生物礁发育模式。研究表明利川见天坝生物礁礁体位于长兴组层序1的高位体系域,其内部由4...  相似文献   

20.
塔中I号坡折带上奥陶统台缘礁滩复合体建造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中Ⅰ号坡折带的台缘高能区发育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主要包括生物礁丘、灰泥丘、粒屑滩、滩间海等沉积类型,纵向上表现为粒屑滩、灰泥丘、礁丘的多旋回组合。单个礁滩复合体下部发育粒屑滩,上部为灰泥丘和(或)礁丘,之上为下一旋回的粒屑滩亚相所覆盖。横穿宽3~10km的区域,特别是台地边缘向陡坡转折的高地为礁生长相对集中区,而向内侧则更多出现滩相。不同沉积期礁滩单元分布范围不同,从良三段到良一段沉积期间内呈现逐步向塔中Ⅰ号坡折带迁移的缩减趋势。经后期多次成岩作用和构造破裂的改造,形成沿台缘分布且具有非均质性变化的礁滩型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