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宁夏大武口区为例,采用谢高地等在《基于单位面积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中的研究结果,对大武口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分析,可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区划、环境经济核算和生态补偿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基础[1]。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的恶化愈加严重,生态系统服务是直接或间接源于生态系统功能,利用遥感手段计算生态服务价值成为重要一环。本文利用MODIS系列数据,通过选取合理的植被指数滤波算法,得到生长季以及年内最大增强型植被指数作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单价修正参数。进行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并计算生态补偿额度。结果显示2010-2016年间湿地的面积减少是使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空间集聚程度较高。湿地资源的生态补偿额最高,生态补偿优先级也排名较前,应较先得到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3.
孔令彦 《北京测绘》2017,(4):108-111,11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城市生态管理的重要依据,空间均衡性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服务价值。基于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和单位面积当量因子算法,计算不同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642.56亿元,其中供给服务总计438.09亿元,调节服务总计4573.53亿元,支持服务总计1355.65亿元,文化服务总计275.28亿元。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大致呈现由市区至郊区辐射递增的趋势。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应注意土地的潜在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的敏感区和脆弱区加以保护,对生态服务的关键带加以关注和维持。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研究发展的关键问题,特别是以定量的方式量化补偿金额.以浏阳河流域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法.该方法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动态评估,并将皮尔生长曲线模型和表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恩格尔系数相结合计算生态补偿系数,最终构建得到单位面积生态补偿标准额度模型,为浏阳河流域生态补偿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丰富了生态补偿内容,对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县域自然生态系统质量量化评估方法的选择和优化问题,该文以德清县为例,选择物种多样性、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化评估模型和方法对其2010年和2018年的自然生态系统质量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德清县林地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优于草地.2010-2018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能够有效评估地区自然资源的资本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物种多样性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进一步拓展了地理国情和国土数据的实践应用,研究结果可用于县域土地利用规划、自然资产统计和自然保护地监测和评估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子蒙  李广泳  周旭  程滔  姜广辉  白驹 《测绘学报》2018,47(10):1396-1405
生态系统服务直接关系人类的福祉,是当前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受数据源精准性、时序性等方面的限制,在全国尺度下开展的常态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尚存在缺失。本文首先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内容指标的概念语义构建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内容指标转换表达关系,并生产了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矢量化数据。然后,应用反映植被生理特征指标参数(EVI、NPP和生长季长度)优化的当量因子法模型,引入不同尺度下多粒度变换的地理格网空间化表达技术,设计和开展依托矢量化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生态服务价值数据集的生产,实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精准化、常态化,满足了多尺度下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监测的需求。本文按照上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计算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和供给、调节、支持、文化服务子功能价值量1 km×1 km格网数据,核算出2015年全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402 503.54亿元。通过与早期成果对比,该成果可以满足不同尺度对粒度变换的要求,核算结果可靠,可为当前全国尺度下的生态补偿政策和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界定生态产品概念、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是实现生态保护、生态补偿以及生态扶贫的重要举措。探索县域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资产核算,有助于利用良好的森林生态资源,开展林业生态扶贫。本文以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市城口县为例,初步研究了森林资源资产核算方法,结果表明:1)城口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总额达到577886.48万元,远超其年均GDP;2)城口县不同乡镇森林资源资产表现出极大的分布差异,现有树种的资产量分布也极不平衡,栎类总资产达到357133.1万元,占全县所有乔木资产的62.2%;3)城口县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总计487097.58万元,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是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中熟林与近熟林体现了主要生态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2005—2015年间徐州市的遥感影像数据制作徐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图,再结合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利用GIS空间统计的方法,计算出研究期间徐州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在此基础上以当量因子法的研究为基础,以研究区域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关修正系数,定量研究了徐州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化。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之间,研究其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徐州市主要用地类型以耕地为主,2005—2015年间,耕地、林地、水域和草地面积减少,未利用地小幅度增加,建设用地增加面积较大,同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化剧烈,耕地大面积向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转出,增加的建设用地面积主要是由耕地转化而来;(2)在二级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中,水文调节和废物处理服务价值最高,原料生产服务价值较低,研究期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进而导致徐州市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减少,10 a间共减少了2.9×10~9元,在一级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中,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1×10~9元,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1.43×10~9元,二者生态服务价值减少量占总生态服务价值减少量的80%以上;(3)不同时期各地类的生态系统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期间徐州市各地类生态价值系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一种缺乏弹性的关系,因此采用生态价值系数的计算方法是合理可靠的,计算结果具有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以1985年土地概查、1996年土地详查、2009年二次土地调查为数据源,参考Costanza和谢高地2007年修订的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系统分析了黑龙江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9年全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8110340.48万元,其中1985~1996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7369251.62万元,1996~2009年增加了741088.86万元,仅为1985~1996年间的10.06%。黑龙江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主要源于耕地、水域面积的扩大。在上述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强湿地、水域、林地等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较高地类的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不同区域实行差异化的土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程滔 《测绘通报》2018,(8):41-46
提出了一种基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等多源遥感信息的全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各遥感信息特征及大数据产生过程,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标准及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设计了数据计算算法,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研究区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研究区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968.20亿元,人均3.70万元;各覆盖类型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现森林水域草地农田荒漠的特点。研究表明: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栅格化结果等多源遥感信息为基础数据源,可计算得出高精度的量化及空间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成果;设计的数据计算算法解决了多源遥感信息一体化I/O及计算负载等问题,运行效率和性能满足计算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应用Costanza、谢高地等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确定湘乡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湘乡市规划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预测湘乡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前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评价规划实施后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引入弹性系数对生态价值的敏感性指数进行计算。实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对制定正确的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对其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参考Costanza等人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价值进行整体的估算和评价.研究表明:1)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约134.12千亿元,就保护地生态系统而言,自然保护区提...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服务和土地利用实质上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定量研究县域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为生态资源的合理定价与有效补偿、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基于遥感影像,在GIS、R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富锦市199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富锦市1990~2010年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持续降低,由1990年的2 919 713.47万元下降至2010年的1 671 722.54万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与其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当土地利用类型改变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也随之改变;人口和经济是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响应已被广泛关注。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结合已有研究,收集区域粮食产量、价格等数据计算得到云岩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评估了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岩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07.89×106元,其中调节服务占比较高,林地和水域是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地类,二者价值占比89.80%,应加强二者的保育和管护;云岩区生态系统服务高低值呈聚集性片状分布,黔灵山公园以北是典型的高值区,低值主要集中于已建成的城镇区域,城市与生态共建融合发展是云岩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沾化县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黄河三角洲沾化县1987年、1997年和2007年遥感影像数据,定量分析了1987年~2007年间沾化县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调整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评价了因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20年间沾化县城镇建设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大量增加,农田、草地、滩涂和盐碱荒地面积迅速减少,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水域面积的转入、农田和滩涂面积的转出分别是影响沾化县生态服务价值上升和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哈尔滨市1996、2002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服务价值系数,结合敏感度分析,探讨了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96~2008年,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变化中,林地面积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建设用地是增长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这一期间,哈尔滨市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6年的1123.63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1125.85亿元和2008年的1126.68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主要源于林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的扩大,其生态系统服务主要体现在水文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保持土壤上。因此,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对林地、水域等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也渗透在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体制和政策中。舍小家、顾大局的思想深入人心,往往习惯于牺牲资源丰富地区发展工商业的机会,把他们当成源源不绝的资源仓库,不停攫取而不思反哺。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以及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态补偿概念的关注。生态补偿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因为这说明人们已经开始把生态环境当做一个整体的系统来认识。随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生态补偿成为反映生态系统市场价值、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技术的吉林省生态资产定量评估与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M/ETM+卫星影像,在对生态参数测量的基础上,依据生态资产估算方法,对吉林省2000年和2008年的生态资产进行定量测量,得到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8年,吉林省生态资产总价值由4 385.61亿元增加到6 751.31亿元,单位面积价值增加了24.17万元/(km2.a)。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有林地生态资产总价值的变化最大,8 a间增加了1 193.60亿元;而未利用地生态价值增加得最少,只有15.75亿元。从生态资产总价值的空间分布上来看,2000年和2008年的吉林省生态资产总价值分布都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详细的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为数据源,分析了重庆市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根据谢高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评估,并进行了敏感性指数(CS)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97~2007年间,耕地、牧草地、湿地和未利用地均减少,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均增加;重庆市2007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1997年增加了58.95×108元,达到1002.25×108元,这主要是生态价值系数较高的林地面积增加所至;在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变化中,只有食物生产有所减少,其余均有所增加;敏感性系数分析表明,ESV对生态价值系数(Value Coefficient,VC)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20.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以1986~2000年的1∶100000Landsat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了1986~2000年该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动态变化特征,运用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对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在1986~2000年间,由于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而使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减少,松嫩平原西部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有所增加,其他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均减少。耕地面积增加的比例为9.80%、城乡建设用地增加0.66%;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的比例分别为1.10%、6.80%、1.20%和1.20%,15年的时间里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总价值减少7000.15×104美元,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9.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