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阿拉善村滑坡地质灾害实地勘查的基础上,基本查明了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和形成原因,同时对阿拉善村滑坡稳定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滑坡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滑坡定性分析稳定性较差,在自重工况下稳定,在自重+暴雨工况下不稳定,在自重+地震工况下为基本稳定。研究结果为当地政府后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3)
在对庙尔沟乡泉州学校两处潜在滑坡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两处潜在滑坡的发育特征、稳定性及治理工程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5和H6滑体均由坡积角砾、砾砂、含砾粉土等组成,均为小型潜在滑坡隐患体;H5滑坡在天然自重工况下基本稳定,自重+暴雨工况下基本稳定-欠稳定,自重+地震工况则为欠稳定-不稳定;H6滑坡在天然自重工况下为稳定-基本稳定,自重+暴雨工况下为基本稳定,自重+地震工况则为欠稳定-不稳定;最后,提出了抗滑桩设计、重力式挡土墙、及排水沟设计等工程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3.
徐明  王涛 《地下水》2019,(1):150-152
通过对巩留县野生核桃沟自然保护区入口处滑坡灾害的实地勘查,基本查明研究区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滑坡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且根据三种情况对滑坡灾害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滑坡在天然(现状)工况条件下基本稳定;在自重+暴雨工况条件下处不稳定状态;在自重+地震工况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2)
以伊宁县卡拉亚尕奇乡移民搬迁新址东侧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区孕灾环境的角度出发,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工程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处滑坡在自重工况及自重+地震工况下整体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工况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HP5滑坡在三种工况下滑坡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提出了排水+格构锚固+刷方减载+排导槽综合防治方案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5.
焦赟  王国亚 《冰川冻土》2013,35(3):692-700
通过实现Druker-Prager屈服准则与Mohr-Coulomb理论等效原则, 采用ANSYS软件模拟, 分别就自重和暴雨状态下施加地震荷载构成不同工况组合, 分析评价了地震荷载对甘肃舟曲南桥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为基础, 分别在不同地震设防烈度等级下, 通过改变折减系数计算水平位移最大值和塑性区应变最大值, 以出现突变点、计算不收敛和塑性区贯通来判别土体破坏, 得到不同地震设防烈度下滑坡稳定系数.结果表明:在自重+地震与暴雨+地震工况条件下, 稳定系数差值为0.25~0.32, 为2种工况的相互校核和理论推算提供了参考.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极限平衡法的对比分析表明, 二者误差以小于5%为主, 考虑地震工况比不考虑地震工况的滑坡稳定系数下降13%~16%, 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的精准度和可靠性以及滑坡治理中抗震设防的重要性.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在科研和实际设计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在对庙尔沟村HP1滑坡详细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对滑坡的稳定性及治理工程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工况下稳定;暴雨工况下欠稳定;地震时基本稳定。潜在滑坡在暴雨、地震时稳定。根据分析,最后提出了截排水工程、抗滑桩板墙、重力式挡土墙及警示牌等防治方案。该方案既能消除滑坡地质灾害的危害,又能减少地质环境破坏,并且具有施工工艺成熟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杨锐  潘杰 《地下水》2022,(6):139-144
滑坡灾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滑坡稳定性分析对滑坡灾害发展趋势及治理至关重要。根据西安航天基地南侧滑坡成因、形态、物质组成等特征,定性、定量评价滑坡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定性分析认为1层滑坡处于蠕动变形阶段,稳定性定量计算认为1层滑坡在自重、暴雨及地震三种工况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2层滑坡在天然状态(自重工况)下及遭遇暴雨天气(自重+暴雨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均处于欠稳定状态。提出了防水工程、支挡工程和监测工程等防治方案建议,为研究区滑坡灾害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播阳镇是湖南通道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也是通道县地质灾害隐患数量最多、威胁人数最多的乡镇之一。本文在分析该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以楼团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滑坡的空间形态、物质组成和变形特征,采用极限平衡法,选择折线型滑动模型,在两种不同工况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计算,最后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得出在工况1条件下,为基本稳定状态,在工况2条件下,为欠稳定-不稳定的结论;提出了包括抗滑桩工程、地表截排水工程和坡面生态工程的楼团滑坡治理工程措施建议;研究成果将为该滑坡的治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伟楠  徐明 《地下水》2019,(1):135-138
在充分调查、收集前人工作成果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新疆沙湾县翠山公园不稳定斜坡灾害的实地勘查,基本查明研究区不稳定斜坡的地质环境条件、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且根据三种情况对滑坡灾害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在自重、地震工况下,该不稳定斜坡体均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该不稳定斜坡不稳定,综合评价,该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差。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4)
在查明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岩质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运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位于长江左岸,微地貌属枇杷坪滑坡的堆积地貌;该滑坡为一堆积层深层牵引式滑坡,后缘有拉裂缝,滑面基本贯通,滑坡处于强变形阶段;根据评价结果,该滑坡在工况7条件下,滑坡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而在8工况条件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对云南泸水县国门小学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滑坡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对该滑坡的公路段以及整个滑坡体,分3种工况进行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为干燥的条件下,各段滑坡体均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强降雨或是地震工况下,则表现为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为了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治理方案,建议实施支挡和排水工程。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陇南红土坡滑坡在地震期间局部发生崩塌并出现大量拉张裂缝,该滑坡一旦整体复活滑动,将堵塞北峪河形成堰塞湖,对北峪河下游陇南武都城区8万人以及红土坡上游村庄92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准确判断该滑坡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滑坡区地质环境,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等手段,对红土坡滑坡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表明,该滑坡具有显著的分级分块滑动特性,地震、降雨、河流冲刷及不良的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是形成该滑坡的主要因素。在分析滑坡成因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等手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该滑坡在天然、暴雨和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并提出了预应力锚索框架+拦挡坝+排水+护岸墙等综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开展循化县查汗都斯水库滑坡野外调查及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简述了滑坡的发育特征、探讨了滑坡的形成条件, 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震活动及降水是该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毕肖普法对该滑坡按天然状态和饱水状态两种工况进行稳定性计算, 采用ANSYS软件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分析, 所有结果均显示该滑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建议对滑坡进行必要的监测或群测群防。   相似文献   

14.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是仅次于地震和洪水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云南省西部的滑坡尤为严重,本文依托云南省泸水县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对泸水县境内七棵树滑坡做了整体全面的分析。在实地勘察、打钻的基础上,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折线型滑面、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由于影响滑坡的因素较多,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本文选取了3条剖面且同时通过3种不同的工况进行计算。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七棵树滑坡在天然状态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暴雨状态下Ⅰ剖面处于欠稳定状态,地震状态Ⅰ剖面、Ⅲ剖面处于欠稳定状态。综合相关结论及该地区人文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李文文  杨志鹏 《地下水》2023,(6):151-154
通过对天水麦积山国际露营中心斜坡的野外调查,结合岩土工程勘查技术手段,探讨了国际中心滑坡的成灾机理;利用传递系数法定量分析坡脚人工边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天水麦积山国际中心老滑坡由地震作用诱发,属地震-降雨耦合型滑坡;坡脚不稳定斜坡在天然状态下相对稳定,在降雨以及地震+降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建议采用“锚索框架+坡脚挡土墙+外围排水渠”对坡脚不稳定斜坡斜坡进行整治。研究成果可为天水麦积区地震滑坡的变形机理及防灾减灾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2)
以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滑坡地质灾害为例,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从定性和半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共发育有2处为滑坡,主要分布在葡萄沟西侧Ⅰ—Ⅱ号重点勘查区民房旁,滑坡规模均为小型;经过定性和半定量的综合评价分析,区内H1、H2滑坡在天然工况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或者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因此,需要在暴雨和地震状态下注意监测滑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甘肃武都马槽沟滑坡特征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武都地区新构造和地震活跃,降雨集中且多为暴雨,加之地形复杂,人地矛盾紧张,因而生态环境恶劣,这为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条件。为了有效地防灾减灾,本文以马槽沟滑坡为典型实例,从滑坡形态特征、形成条件、触发因素等角度入手,阐述了该区滑坡发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滑坡所处的稳定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滑坡工程治理的具体方案,以期对该地区滑坡防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重庆西山坪西园建材厂滑坡应急抢险治理工程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山坪西园建材厂滑坡体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滑坡体的岩土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以及造成滑坡的原因。认为影响山体滑坡的因素除与边坡地层岩性、微地貌特征、气象及水文条件有关外,修建厂房开挖与切割边坡坡脚则是重要的诱发原因。定性得出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和类型为牵引式、浅层、小型土质新型滑坡。在此基础上,应用规范所推荐的极限平衡法,对该滑坡体的3个主要地质剖面(A—A’、B—B’、C—C’)进行了稳定性计算与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滑坡体稳定系数值。其中,在最不利组合工况(自重 暴雨 地震)下,滑坡体稳定系数仅为0.99~1.03,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计算结果,按照《长江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防治规范》要求及“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简单易实施”的设计原则,对该滑坡的应急抢险方案进行了设计,提出以抗滑桩拦挡工程为主、坡顶修筑截排水沟、地表裂缝回填夯实等综合治理方案。抗滑桩设置1排,分3段,根据每段不同的剩余下滑力设计抗滑桩的断面尺寸和埋设深度,使该滑坡体治理后,其安全系数分别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规范要求。该方案已通过了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防治专家组的审核,目前,正处于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9.
威信县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质灾害破坏严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及地裂缝五种。其中以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为主,灾害点分布较广且个体规模小,稳定性较差。调查显示,威信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时多种致灾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威信县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得出: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地形地貌、生态植被等因素是滑坡、泥石流、崩塌及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基本条件;降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是形成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及不稳定斜坡的主导因素。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采用以群测群防为基本手段,与搬迁避让、工程防治、生物防治、清除危岩(土)体及排水为主的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现场调查、综合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对不稳定斜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不稳定斜坡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降水条件、地震活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采用区域类比法对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运用理正软件对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不稳定斜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地震+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