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边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属于我国地热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基于区域地质资料和地热水资源调查等成果,对马边地区地热水资源成矿地质条件、地热场和成因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可知:马边地区地热水补、径、藏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地热水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马边向斜轴部是深循环地下热水的可能富集部位,预测马边地区的民建镇是地热水资源有利的勘查区,找矿潜力较大。可通过人工钻井的方式进行开采,有望在井深2 000 m附近嘉陵江组上部的碳酸盐岩中找到高温地热水。分析结论可支撑服务于该地区地热水资源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贵州省石阡县城区附近石阡断裂区域出露地热水资源地热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石阡断裂构造是控制区内地热水资源形成和富集的主要因素,总结了沿石阡断裂上下盘地热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和赋存等特征,提出了石阡断裂上盘是进行理疗矿泉水资源勘查和开发的理想构造部位,下盘是进行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构造部位,为后期区内地热水资源的勘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红艳  白洁 《地下水》2019,(3):30-32
应用AHP-SWOT分析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辽宁鞍山汤岗子地热储区地热产业进行分析,结合汤岗子地热储区的实际情况,分析汤岗子地热储区地热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不合理用水模式调整。结果表明:汤岗子地热储区当前产业发展处于较好的外部条件,其发展趋势是理想的,属于增长战略,因此,汤岗子自然保护区地热产业应不断克服自身的生存困境,抓住当前有利的发展形势,使较为理想的发展状态趋于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雄安新区建设低碳之城的“绿色理念”下,通过与慕尼黑地区地热产业发展的对比分析,形成对雄安新区地热高质量发展的启示。以雄安新区100余口地热井与慕尼黑57口地热井的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慕尼黑地热资源勘探和开发政策、利用技术、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分析,提出雄安新区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慕尼黑马尔姆热储层埋深1500~5000m,温度80~140℃,丰富的中深层地热资源是其进行积极能源转型规划的基础。近年来,在慕尼黑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得到快速发展。2021年,基于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的基础上,慕尼黑提出2035年实现气候中和的发展目标。雄安新区中深层地热资源条件与慕尼黑具有较强的可对比性,在政府支持下,地热资源勘探和利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地热供暖的“雄县模式”,供暖面积达700万平米。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应加大新区基础勘探工作投入,坚持科学可持续开发,实时引导建立地热发电示范项目,制定积极、可预期的地热管理政策,充分发挥地热在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不仅对雄安新区而且对我国地热产业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及时评估该区域的资源和环境限制性要素,对评价区域可持续性、促进该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目前对资源和环境限制性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的研究工作还比较缺乏,基于景观可持续科学概念框架,评估京津冀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限制性要素。选择了地形、地质环境、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大气环境5种限制性要素,利用单要素评价法和多要素综合评价法,对京津冀地区资源和环境限制性要素以及区域本底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大气严重污染区和耕地优先保护区。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北部地形限制性较高,中部地质环境限制性和水资源限制性较高,而南部以土地资源限制性和大气环境限制性为主。同时,水资源是该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主要限制因素。2010年,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区中,人口总量为3 959.27万,城镇人口比例为76.90%,国内生产总值为24 555.66亿元,均高于其他区域。在当前推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应从强可持续性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限制性要素,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利用优化工作,保持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多样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往往伴生诸多环境地质问题,人工回灌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和重要手段。影响人工回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回灌水源类型,热储厚度、渗透性能、储水能力,地热水头大小及溶气状况等。就东营市城区馆陶组、东营组地热水资源的人工回灌条件进行了论述,并利用综合方法开展了分区评价,划分出回灌条件好区、较好区、一般区和较差区。对该区地热水资源人工回灌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7,(4)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地热水资源较为丰富,地热水资源开发前景广阔,科学的开发利用好地热水资源对缓解能源压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江苏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文对江苏省178口地热井与温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收集大量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全省热储分布特征,微量元素的分布与区域地质背景之间关系以及其受水岩相互作用等条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可按构造及地层特征划分为四大地热资源区,区内地热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Cl-Ca、Cl-Na、SO_4-Ca、SO_4-Na,地热水的矿化度范围为297~2 1087 mg/L,pH值范围为6.59~9.17。地热水微量元素以氟化物、锶、偏硼酸、偏硅酸四种微量元素为主,主要富集在40℃~60℃的地热水之中。该研究结果对江苏省地热水长期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兴乐  曹真  何忠波  刘铁军 《地下水》2011,33(3):162-163
文章遵循水资源的自然规律,将"开源、节流、净化和预测"作为开发利用水资源达到供需平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客观分析了辽宁省"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的供需现状,指出该区域水资源供需形势的较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从开源和预测两方面提出了该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旅游引导下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基本模式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城市化的模式选择。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全面结合,并在产业上趋于融合,形成旅游产业导向下泛旅游产业聚合的区域经济与城镇化综合开发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农民的身份问题,无污染、美化城市,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论述了"大中型城镇化模式"、"旅游城镇建设模式"、"旅游综合体模式"和"旅游新农村社区模式"等四种模式的功能特征、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在海南城镇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与21世纪生态文明的城市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0.
昭关地热田研究区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地热地质系统平面分布范围大,为一北东向的狭长地带。通过运用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建立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对多年地热流量动态监测资料和流场对模型进行识别和验证,并对区域地热资源储量进行计算评价,结果显示:昭关地热田的分布以及地热的补给、储存、运移、排泄等都明显受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控制,地热温度为38℃~42℃,属低温地热中的温热水资源。采用热储法、解析法、数值法和统计分析进行了地热资源量计算得出,地热田热储中蕴藏的总资源量为3.639×1016J。研究结果为该研究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热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东阳美、四会、平洲三个翡翠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的研究,揭示该区域翡翠产业的形成及发展机理。研究结果认为,可以将该区域翡翠产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并且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主导因素、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初步形成阶段的主导因素是政府政策和当地的经济能人,发展方式是模仿和技术扩散,发展动力是攀比效应和信息优势;快速发展阶段的主导因素是市场规律和集群引起的外部效应,发展方式是与集群相关的产业的快速集聚,发展动力是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地热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宗军  曹红  王敏  赵俐红 《地下水》2009,31(1):78-83
作为巨大的清洁能源,地热水资源已被大量开发及利用。但是清洁能源并不清洁,其由地下深处带到地表的一些化学物质等对地面环境势必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即危害。在介绍了地热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对地热水资源开发及利用所带来的环境及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特别是地面沉降、热污染及地热水资源衰减等,并分析了这些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机理。对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总结,并为地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出加强勘查评价工作,提高利用效率等五余个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珠宝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如何提高我国不同区域珠宝产业竞争力已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珠宝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运用改进后的竞争力评价模式对我国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大珠宝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三大区域珠宝产业集群在内部和外部六个竞争力因素中各有优势,其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内部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珠三角地区在产业集聚的内部因素方面上的优势应该是其珠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据此,我们建议国家产业职能部门在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应根据珠宝产业集群(区)各自的外部要素条件,强化引导作用,进行战略整合,通过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内部因素的培养,促使三大产业集群(区)发挥出各自的竞争力优势,形成良性互动,推动我国珠宝产业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山西娘子关泉域水资源管理保护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维亮 《中国岩溶》1996,15(4):346-350
本文从岩溶水资源科学管理的观点出发,根据娘子关泉域岩溶水贮存、循环条件及由于人类活动带来的水环境影响的不同,以区域水环境自净能力、覆盖层的隔污能力及岩溶含水层的环境容量为依据,综合考虑泉域区的工业布局、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多种因素,将娘子关泉域划为三级水资源管理保护区,使泉域水资源管理更科学化、合理化,使有限的泉域水资源创造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最佳生态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王彩会 《地质学刊》2009,33(1):101-101
2009年1月,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地热中心承担的“东海县西北部丘陵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通过了由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项目组充分收集利用已有地质资料,结合遥感、重、磁数据解译成果,初步查明区域水文地质和地热地质背景条件,对全区地下(热)水资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山西神头泉域水资源管理保护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出发,深入分析了神头泉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根据神头泉域岩溶水贮存、循环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的不同,以区域水环境自净能力、覆盖层的隔污能力及岩溶含水层的环境容量为依据,综合考虑泉域区的工业布局、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多种因素,将神头泉域划分为三级水资源管理保护区,并提出了保护泉域水资源的管理对策,以保证有限的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周斌 《地下水》2011,(1):54-57,126
甘肃省地处祖国西部内陆,地处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构造运动复杂.区内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对区内地下水地热资源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在省内寻找及开发地热水资源提供依据与参考,亦是促进甘肃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各项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地热产业也发展壮大。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环境保护、推进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一些重要规划和政策的实施、一批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大量地热能开发利用新技术的推广,又给地热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不同形式、不同利用方式的地热能都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更高的产业增长态势。为顺应新时代行业发展,地热产业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突破,成就未来。本文将从上位决策、项目建设、技术创新、管理等方面,分析当下地热行业发展的形势、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共同探讨,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区域发展目标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承载力研究的根本性问题出发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探讨,认为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再是一个客观内在的值,而是受区域发展目标所影响,随区域发展目标不同而变化,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必须置于具体的区域发展目标下进行.据此选取目标规划法作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量化方法,并以北京市为实例进行论证,分析了北京市在预定发展目标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及目标实现状况.  相似文献   

20.
柳金杰 《地下水》2014,(6):108-110
通过分析临城县地质构造、水资源补给方式、水资源供需能力及水资源污染方式,利用经验法和水质模型法计算分析出临城县水源准保护区、一级保护区等划分范围、水资源监测频次等,并对水源保护区提出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