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主要研究利用GNSS无约束平差控制网数据和三角高程进行跨河高程测量,结合电子水准仪运用常规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得高差,通过对比三种跨河水准测量,分析GNSS跨河高程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数据精度,从而依实际工作环境选择最优的跨河方式。  相似文献   

2.
与普通水准测量相比,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在特殊环境下的作业效率更高,为推广该测量方法的使用,开发一个功能完善的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软件是必要的。本文在Android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软件基础上,结合Android程序设计和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系统的作业需求,开发了Android平台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系统。在中国某长江大桥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应用中,通过将测量结果与普通二等水准测量数据进行检核与对比,证实该系统能够满足普通跨江水准测量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海岛开发,测绘先行.为了将高程基准由大陆传递至上川岛和下川岛,该文联合改进的三角高程法、GNSS静态测量、二等水准测量进行了跨海高程传递,测量路线形成了9个闭合环,并将跨海网纳入江门市二等水准网中进行整体平差.结果 表明,采用上述组合测量方法,该次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的环闭合差、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都远小于二等水准测量对限差的要求.该次跨海高程传递对上川岛和下川岛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河流两岸GPS水准点之间的大地高高差及水准测量高差来拟合跨河点之间正常高高差的方法,并对高差拟合的几种数学模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该方法只关心GPS水准点间的高差而不必考虑其高程系统,避免了通常的高程拟合方法中河流两岸的水准高程系统必须相同且只能利用已知高程点进行外推计算的缺点,为解决高山峡谷、海岛及其他困难地区的跨河水准测量提供了一种简便而又实效的新方法,与常规跨河水准测量方法相比,成果精度及工效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最后采用该方法对四川南充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表明GPS水准测量方法完全可以达到并优于常规跨河水准测量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测绘》2016,(5)
根据某高速铁路隧道贯通后二等水准测量数据,分别对正常水准面不平行、重力异常未改正及改正后的数据进行闭合差统计、平差计算对比,提出了在纬差较大的高海拔山区进行两项改正的必要性。以后续的CPⅢ高程建网测量为例,验证了进行两项改正之后二等水准测量控制点高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种新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变形监测,该方法可以使全站仪在任意点设站,减少了工作量,在测量中,不用量取仪器高、棱镜高,减少了三角高程测量中的误差来源,提高了精度。通过分析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验证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几何水准测量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结合基坑监测实例,将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与几何水准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显示,该三角测量方法结合精密全站仪可以替代几何水准测量,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水准测量在高程测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水准测量的工作效率一直以来都是测绘从业人员关心的问题。传统的水准测量方法是内外业分离进行的,作业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均很低,不能自动生成专题图件和测量报告。本文基于UWP平台,采用C#语言实现了水准测量工作的外业数据采集及计算、内业数据整理及融合、水准测量数据自动平差、专题图件和测量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本文方法提高了水准测量的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实现了水准测量高精度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系统研发的现状,结合Android程序设计和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系统的作业需求,完成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系统。系统完成后与普通二等水准测量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二等水准测量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基坑监测中,几何水准测量工作效率低,任务量大。针对这些不足,本文采用一种新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变形监测,该方法可以使全站仪在任意点设站,减少了工作量,在测量中,不用量取仪器高、棱镜高,减少了三角高程测量中的误差来源,提高了精度。通过分析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验证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几何水准测量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结合基坑监测实例,将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与几何水准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显示,该三角测量方法结合精密全站仪可以替代几何水准测量,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顾赟 《东北测绘》2013,(2):157-158,162
传统水准测量是高精度水准测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基于DiNi电子水准仪测量数据,针对长距离、高精度水准测量高程的多值性,对水准面不平行改正和重力异常改正的原理进行详述。将其应用于某城市二等水准网平差计算中,证明了精密水准改正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的技术特点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1950~1976年间,我国完成了国家第一期一等水准测量,路线总长约5万公里,分别于1957年对我国东南部地区、1959年对我国东北和内蒙地区的第一期一等水准进行了平差。这些平差均以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高程基准,以青岛水准原点为该期水准的起算点(该点高程当时定为72.289m)。采用正常高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利用GPS和两岸水准观测资料统一大跨度桥梁工程高程系统的方法,通过引入两岸高程系统差参数,改进了经典的多项式拟合模型,并且对解算的高程系统差参数进行了显著性检验。文中以苏通大桥GPS控制网与水准测量数据为例进行了验算,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在水准测量作业过程中,为减小视距差引起的系统误差,相关规范对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及视距累积差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前后视距差的控制又极大地限制了水准测量的应用领域以及工作效率。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将i角当作系统参数进行平差的方法,平差结束即可得到i角值以及经过i角误差改化后的高程平差值。对比分析了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与条件函数法,实例表明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具有更好的高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4.
在水准测量作业过程中,为减小视距差引起的系统误差,相关规范对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及视距累积差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前后视距差的控制又极大地限制了水准测量的应用领域以及工作效率。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将i角当作系统参数进行平差的方法,平差结束即可得到i角值以及经过i角误差改化后的高程平差值。对比分析了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与条件函数法,实例表明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具有更好的高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5.
在水准测量作业过程中,为减小视距差引起的系统误差,相关规范对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及视距累积差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前后视距差的控制又极大地限制了水准测量的应用领域以及工作效率。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将i角当作系统参数进行平差的方法,平差结束即可得到i角值以及经过i角误差改化后的高程平差值。对比分析了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与条件函数法,实例表明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具有更好的高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6.
在水准测量作业过程中,为减小视距差引起的系统误差,相关规范对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及视距累积差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前后视距差的控制又极大地限制了水准测量的应用领域以及工作效率。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将i角当作系统参数进行平差的方法,平差结束即可得到i角值以及经过i角误差改化后的高程平差值。对比分析了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与条件函数法,实例表明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具有更好的高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7.
GPS水准的拟合基准面高程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线路工程提出利用若干个GPS和水准高程点建立一个拟合面作为高程基准面,这样GPS高程经拟合后可获得相对于拟合基准面的准确高程,水准测量附合于GPS点进行闭合差的调整,充分利用了GPS的高程信息,有益于在线路工程中用GPS替代常规基平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18.
在采用GPS进行大型桥梁控制网测量时,需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得到控制点的高程,同时还需要利用跨河水准测量联测两岸的高程点。结合黄河某大型桥梁的高程控制网的实例,对含有跨河水准测量的大型桥梁高程控制网进行平差计算,并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9.
在测区内选取实验点,采用GPS-RTK技术获取点位的高程数据。将该数据与四等水准测量结果相比较,分析在地形复杂的山区采用GPS-RTK技术获取高程数据的精度以及替代水准测量的可行性。通过实验分析认为,采用GPS-RTK技术获取点位高程数据,距基准站3km以内可满足四等及等外水准限差要求。  相似文献   

20.
水准测量作业简单、精度高,成为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但在高山地区因高差大,精度难以保证。现在用三角高程测量代替水准测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三角高程的测量原理出发,根据误差传播定律,推导出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的中误差。最后以云南曲靖市某路段为例,将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和水准测量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完全可以达到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