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掌握黄石市城市边缘区农用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在高密度表、深层土壤采样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规律和特征,对其进行了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并对重金属元素成因进行了溯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As、Pb、Hg、Cd、Zn、Ni、Cu和Cr含量范围分别为(5.2~155.9)×10~(-6)、(19.2~426.1)×10~(-6)、(0.012~1.823)×10~(-6)、(0.03~4.59)×10~(-6)、(34.8~529.6)×10~(-6)、(8.5~86.2)×10~(-6)、(16.52~104.39)×10~(-6)和(51.2~145.5)×10~(-6),平均含量均超过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且Cd超过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重金属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表层40 cm以上土壤中,土地类型中以水田和旱地污染为主,污染物中以Cd、As和Pb为主要特征。水田中As、Pb、Cu和Zn为轻度污染,Cd和Hg为中度污染,而Cr和Ni无污染;旱地和林地中As、Pb和Hg为轻度污染,Cd为中度污染,而Cr、Cu、Ni和Zn无污染。多元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r和Ni为自然源成因,与成土母质相关;Cd和Pb、As和Hg主要为人为源污染,与黄石市高强度工矿业生产和硫化物矿物酸化释放有关;而Cu和Zn为混合源成因,部分来源于土壤环境背景,部分来源于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排放。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济南市近地表大气降尘中元素的含量特征及污染来源,评价环境质量,在济南市城区范围内采集400件大气降尘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尘中As、F、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5×10-6、512×10-6、26.0×10-6,略低于济南市城市土壤背景值;而Cd、Cr、Hg、Pb、Se、Zn、Ca O含量均值分别为0.33×10-6、101×10-6、191×10-9、38.0×10-6、0.79×10-6、119.0×10-6、13.31%,明显高于城市土壤背景值。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说明,大气降尘中Cd、Pb、Zn、Se可能来源于燃煤,Cr、Ni来源于土壤粉尘,Ca O、As来源于建筑尘,F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Hg则受燃煤、冶炼及交通等因素影响。大气降尘中重金属Cd、Pb、Zn、Cr、Ni、As、Hg地累积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46~4.53、-1.81~2.75、-2.02~3.48、-2.38~3.48、-2.95~1.96、-3.45~2.58及-3.04~6.87,污染程度排序依次为HgCdZnPbCrAsNi。  相似文献   

3.
钦-杭成矿带是华南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丰村下园垌铅锌矿是区内典型的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通过系统采集不同位置处的围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Cu含量相对较低,其变化范围为1.164×10-6~33.8×10-6,且不同位置丰度相差不大,Cu元素未发生明显迁移;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较低;变化范围分别为4.73×10-6~35.7×10-6、4.06×10-6~521.1×10-6、23.04×10-6~320.6×10-6,Mn、V、Co、Ni等亲铁性元素中,Mn最为富集,V、Co、Ni相对亏损;∑REE较低,LREE/HREE较大,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围岩样品Eu中等负异常,Ce呈现微弱负异常。Sr/Ba、Sr/Cu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其沉积环境可能为一封闭还原的浅海海湾。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其微量元素可分为3类,各自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此外,La/Y-Sc/Cr图解对矿区构造环境进行了指示。围岩中较高的Pb、Zn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很可能是矿源层。  相似文献   

4.
西藏南部冈底斯带晚白垩世岩浆作用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仍存在不同看法。为进一步约束冈底斯带晚白垩世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本文报道了南冈底斯东段朗县至米林一带晚白垩世花岗岩类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数据。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侵位于84~78Ma,以高Al2O3(15.69%~17.65%),低MgO(0.47%~1.24%),极低相容元素(Cr=1.34×10-6~3.27×10-6、Ni=0.69×10-6~3.32×10-6)含量和高Sr(542×10-6~774×10-6)以及高Sr/Y比值(48~397)为特征,显示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中钾钙碱性偏铝质岩石(A/CNK=0.95~1.0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部分样品具显著的正铕异常(δEu=1.16~2.26)和中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大(+0.2~+15.1)。这些晚白垩世埃达克岩可能是先期底侵的镁铁质下地壳在含水角闪岩相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通过与冈底斯带110Ma和50Ma左右大规模带状岩浆作用的对比,本文赞成洋脊俯冲模式是用来解释南冈底斯带晚白垩世大规模带状岩浆作用成因的一种最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锆石LA-ICP-MS U-Pb年龄(225±1.5 Ma)表明,研究区煌斑岩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化学组成上,煌斑岩的SiO2含量为49.31%~52.87%,w(K2O)=0.86%~1.34%,Na2O>K2O,属钙碱性系列。MgO含量高,变化范围较大(13.11%~15.88%),Mg#=77.74~80.4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Th、U和Sr)、LREE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和Hf)为特征。同位素组成上,岩石具有高的(87Sr/86Sr)i(0.714697~0.716534)和负的εNd(t)(-8.55~‐9.09),表明研究区煌斑岩源区可能为EM2型地幔。此外,煌斑岩具有较高的相容元素,Cr(1161×10-6~1597×10-6),Co(60.3×10-6~77.2×10-6)和Ni(220×10-6~366×10-6)含量。综合证据表明,张家河煌斑岩来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且源区受到了来自俯冲大洋(古勉略洋)沉积物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影响。原始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存在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但没有明显的地壳混染影响。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表明,研究区煌斑岩为扬子板块和南秦岭微板块碰撞后伸展拉张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金川铜镍矿南延地区出露基性-超基性小岩体(群)近百处,主要分布在塔马子沟附近的下元古界及白儿泉沟附近的震旦系中。小岩体规模小,形态多为脉状、岩株状、岩墙状,产状总体倾向南西,倾角70°左右。根据镜下特征及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结果,将这些岩体分为基性的变辉绿岩类和超基性的变辉橄岩类两大类。岩石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岩体Ni含量为58×10-6~1900.8×10-6,Cr含量为65.1×10-6~4518.2×10-6,ΣREE含量变化于22.57×10-6~308.20×10-6,具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分异较弱的特征。与含矿岩体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出露的变辉橄岩与金川矿区含矿岩体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形式,AFM图上投影点都落入镁铁-超镁铁堆积岩区,且同具高Cr富Ni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们为同源岩浆异地侵入形成。  相似文献   

7.
河南舞阳赵案庄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赋存于新早古元古界太华杂岩赵案庄组中,是舞阳铁矿的一部分。赵案庄铁矿在时空上与变质的超基性岩关系密切,矿石中的脉石矿物与其寄主岩石的主矿物一致,指示其成因方面的亲缘性。赵案庄铁矿石具有典型的海绵陨铁结构,其中的磁铁矿具有高V(1458×10-6~2524×10-6)、稍高Mg(2502×10-6~4674×10-6)和低Ti(395×10-6~3186×10-6)、Cr(3.30×10-6~66.1×10-6)、Ni(93.0×10-6~176×10-6)、Mn(259×10-6~937×10-6)的特征。磷灰石以粗粒(0.3~1.5mm)、等粒状分散在磁铁矿的粒间,具有高REE总量(4983×10-6~7038×10-6)、高F(2.69%~3.52%)、高F/Cl比值(21.5~78.8)和低Sr(215×10-6~241×10-6)的特征。磁铁矿和磷灰石的化学组成均指示岩浆成因,并携带热液信息。利用磷灰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反演成矿岩浆的微量元素组成,表明成矿岩浆受到了地层物质的混染。橄榄石低Cr、Ni高Mg的特征也指示岩浆中富挥发分的特征。此外,矿石中大量的碳酸盐矿物指示岩浆中有来自地层的CO2加入,导致岩浆的氧逸度升高,促进了磁铁矿的结晶,并抑制了钛铁矿结晶,是磁铁矿低Ti的一个原因。此外,源区低Ti也是导致磁铁矿低Ti的原因。因此,本文认为赵案庄铁矿属与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矿床但受到富CO2流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赣州盆地位于钦杭(钦州—杭州)结合带南侧华夏陆块西部,由晚白垩世早期红色碎屑沉积岩系组成,其底部夹有一套玄武岩,全岩Si O_2含量为46.50%~48.13%,具有钠质高镁特征(Mg O=15.47%~18.24%,Mg~#=74~77,K_2O/Na_2O=0.22~0.39)。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现出轻稀土富集右倾,没有明显的Eu异常的特点,表明岩浆没有明显的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微量元素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特别是Ta、Nb、Ti亏损不明显,Cr、Ni的含量分别为235×10~(-6)~617×10~(-6)、157×10~(-6)~493×10~(-6),与原生岩浆的Cr、Ni含量接近,Ba/Nb值(13.51~23.18)和La/Nb值(0.82~1.03)表明源区有富集地幔组分;Sr—Nd—Pb—O同位素显示出源区性质具有EMⅡ型富集地幔特征。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玄武岩具有原生岩浆性质,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同时为中生代华夏陆块EMⅡ型岩石圈地幔提供了准确的证据。由赣州盆地晚白垩世构造背景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可知,本区玄武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可能与古太平洋俯冲条件的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皖东的滁州、上腰铺岩体位于扬子地块东缘、毗邻郯庐断裂带东侧,与之伴生有一些铜(金或铁)矿化。它们的黑云母的~(40)Ar-~(39)Ar 定年结果分别为127.17±0.40Ma,129.90±0.23 Ma。滁州、上腰铺侵入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与埃达克岩基本一致:如 SiO_2>56%,高 Al_2O_3(14.84%~16.38%)、Sr(369×10~(-6)~1335×10~(-6))、Sr/Y(43~185)与 La/Yb(22~44),但低 Y(5.51×10~(-6)~11.0×10~(-6)),Yb(0.51×10~(-6)~1.09×10~(-6)),无明显 Eu 异常-正的 Eu 异常(δEu=0.75~1.28)。另外,岩体中部分样品具有较高的 MgO(2.23%~5.25%)、Mg~#(53~68)和 Cr(89.6×10~(-6)~206×10~(-6))、Ni(43.0×10~(-6)~72.0×10~(-6)),类似于高镁安山岩。这两个岩体的 Nd-Sr 同位素特征为:(~(87)Sr/~(86)Sr)_i=0.7060~0.7067,ε_(Nd)(t)=-11.53~-14.07,说明其由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可能性较小。我们认为,滁州、上腰铺埃达克质侵入岩可能由拆沉下地壳熔融形成,熔融产生的岩浆在穿过上覆地幔的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发生强烈相互作用,一方面,由于地幔橄榄岩的混染而使得埃达克质岩浆的MgO、Cr 和 Ni 含量显著增高;另一方面,岩浆中的 Fe_2O_3可能加入到地幔中,导致地幔的氧逸度(f_(o_2))增高,地幔中金属硫化物被氧化,地幔中亲铜元素则以硫酸盐的形式进入熔体中。富含 Cu、Au 等成矿物质的熔体在快速上升到地壳浅处时,可能由于温度、压力或氧逸度(f(o_2))的降低,释放出 Cu、Au 等成矿物质,导致矿化。  相似文献   

10.
糜梅  陈衍景  孙亚莉  王焰  江合中 《岩石学报》2009,25(11):2769-2775
河南周庵超基性岩体蕴含大型Ni-Cu-(PGE)硫化物矿床,矿化带位于超基性岩体边缘与围岩的接触带.周庵超基性岩体轻稀土富集,其La/Sm_N比值为1.3~4.7,Sm/Yb_N比值为1.9~4.4,显示一定程度的LREE/HREE分异.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配分型显示弱的负Nb异常.岩体的M含量为70×10~(-60~2120×10~(-6),Cu含量为15×10~(-6)~1056×10~(-6);矿石的Ni含量为2592×10~(-6)~6549×10~(-6),Cu含量为1147×10~(-6)~3239×10`(-6).矿石的Ni/Cu比值(2.0~2.3)低于岩石样品(5-83).强蚀变矿化样品的PGE元素含量高于弱蚀变样品约一个数量级,所有样品的Pd/Ir和Pt/Ir比值高,Pd/Ir=1.4~21,Pt/Ir=2.4~22,表明PPGE相对IPGE富集.上述特征显示周庵岩体是构造侵位的地幔岩,岩体与围岩发生了较强烈的物质交换,含水流体交代作用导致了岩体-围岩物质交换和岩体边缘矿化.  相似文献   

11.
THE DECOLLEMENT IN THE QIANGTANG BASIN, TIBET  相似文献   

12.
13.
徐州大北望寒武系地层中的风暴岩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研究了徐州大北望寒武系地层剖面和室内整理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该剖面上风暴岩类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甘肃礼县王河金矿地电提取找矿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河金矿地电提取找矿方法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已知矿体上方,地电提取Au、Ag、CuPb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且提取时加玉水的异常循环与矿体的赋存位置的吻合程度比不加王水的好,说明在黄土覆盖地区用该方法寻找隐伏矿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安徽泗县山头地区第四系松散层中发现了较多的金刚石和金刚石原生矿找矿指示矿物.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和含金刚石松散层的特征,以及对金刚石表面特征及其伴生的指示矿物特征研究,认为泗县山头地区金刚石为金伯利岩型来源,且属于近源砂矿,极有可能来自砂矿点的附近地区.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中梁山长兴组的腕足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重庆中梁山长兴组中腕足动物的分布规律,建立了下部的Spinomarginifera chengyoayenensis-Qinglongia acutangulum组合和上部的Perigeyerella costellata-Enteletina transversa组合,阐述了各组合的面貌和特征。还对中梁山长兴组腕足动物的时代特征进行了讨论,并与邻区同期的腕足动物群进行了比较。为中梁山、华山各矿井寻找断失翼煤层提供了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经重新研究,将原登封群分为3套岩石序列:(1)新太古代构造地层单位登封岩群,为变质表壳岩系,代表绿岩建造;(2)新太古代构造岩石单位,为变质侵入岩系;(3)古元古代侵入岩系。它们共同构成嵩山花岗岩—绿岩地体。新太古代岩石经历了嵩阳运动第一幕(约2.5Ga)、第二幕(约2.2Ga)和中岳运动(约1.9Ga)3个重要变质变形期,据此建立的p—T—t—D轨迹显示花岗岩—绿岩地体变质变形与陆壳碰撞隆升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西藏八宿怒江桥—邦达一带嘉玉桥群中发现较丰富的化石,其中腕足类有:Neospirifer,Syringothyris?Asyrinxia,Spirifer;牙形石:Palmatodeladelicutula,Palmatolepisgracilissigmoidalis,Spathognathoduscf.Stabilis,Polygnathuspurus;孢子:Leigatosporitisvulgaris,Crasisporatrychera,Sulcatisporitesovatus,Limitisporites,Leiotriletes等。据此对嘉玉桥群的划分和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德令哈坳陷是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具有勘探前景的地区。综合区域调查、平衡剖面反演、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获取了柴达木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期次,并结合盆地模拟技术,重建了石炭系埋藏史;结合石炭系烃源岩油气地化指标,研究了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德令哈坳陷内石炭系烃源岩广泛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埋深较大,但未发生变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埋藏史主要表现为晚石炭世、中侏罗世早期-晚白垩世、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为快速埋藏期,早二叠世-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始新世为稳定期,晚三叠世末-晚侏罗世、始新世末-中新世、中新世末以来为强烈抬升剥蚀期,沉降史与抬升剥蚀史新生代以来存在着差异;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主要表现为"二次生烃、晚期生烃为主"的特点,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运动。晚古生代以来柴达木盆地热演化总体表现为缓慢降低的特征,主要受控于柴达木盆地岩浆热事件与构造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云南寻甸地区最近八千年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寻甸白石岩仙人洞1号石笋进行高精度TIM S-U系测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8. 0ka 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石笋剖面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揭示,云南寻甸地区自8. 0kaB. P.以来的气候演化可以分为三个气候期: (1) 8000~6000aB. P.为温暖湿润期,夏季风强盛,气温较高,降水丰沛,石笋的氧碳同位素偏负; ( 2) 6000~5200 a B. P.为季风气候衰退期,在这期间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石笋氧碳同位素持续偏正; ( 3) 5200~2100aB. P.凉干气候期,这一时期气候基本稳定,东亚季风对气候影响较大,但气温和降水都低于第一个气候稳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