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东秦岭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发现了一条强应变带(称之为回龙湾强应变带),呈NNW—SSE向延伸,面理置换强烈,韧性剪切变形特征明显,糜棱岩发育。该强应变带的发现表明,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既非不整合接触,也不是整合接触,而是断层接触关系。结合原岩建造、沉积环境和变质作用特征,作者认为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并非简单的地层学上的上下关系,而是两个近乎同时异地的变质地质体。  相似文献   

2.
从原二朗坪群中解体出来的石界河群主要为一套泥砂质沉积建造。根据矿物世代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可划分出绿泥石-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和红柱石-堇青石带四个变质带,其变质作用属低压相系,变质过程中温压演化趋势和变质作用PTt轨迹综合研究表明石界河群因秦岭群向北逆冲而被掩埋,在深部发生热松弛而升温,之后又因构造隆起和侵蚀,压力明显下降,但温度则继续保持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3.
晚元古—早古生代北秦岭以早元古宙秦岭群为中央隆链,其南北两侧对称地发育着两条裂陷槽。南裂陷槽沉积了以丹凤群(李子园群)为代表的火山-沉积岩系,北裂陷槽沉积了以斜峪关群(二郎坪群)为代表的火山-沉积岩系。本文主要讨论北裂陷槽的沉积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4.
熊耳群为玄武粗安岩-英安流纹岩组合,大红口组为粗面岩组合,属B类的过渡型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具以太华群为岩浆房的壳幔混染型成因;秦岭群和宽坪群为变拉斑玄武岩建造,属A类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具幔源型成因;二郎坪群和丹凤群属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C类石英角斑岩浆系列与A类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共存,具壳幔双层混合型成因。  相似文献   

5.
根据火山岩、沉积岩、变质作用与花岗岩成岩和形成环境的综合研究,本文确认熊耳群玄武粗安岩-英安流纹岩组合、大红口组粗面岩组合具低级壳幔热动力状态,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秦岭群、宽坪群变拉斑玄武岩建造具中级壳幔热动力状态,形成于海槽环境;二郎坪群、丹凤群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发育于高级壳幔热动力状态的海盆环境,具有下地幔岩石圈拆离导致的A型俯冲造山模式。  相似文献   

6.
东秦岭造山带的演化,经历了六个主要阶段。1.华北、扬子古陆块先后在19亿年和8.5亿年左右形成,均由零散的古陆核和覆盖其上的三个基底层构成,经历过四次构造运动,才由地槽转化为地台状态。2.由于秦岭古洋底的扩张,华北古陆块南缘成为古安底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先后形成了以宽坪群为代表的元古代增生带和以秦岭群、二郎坪蛇绿岩为代表的加里东增生带。3.海西晚期华北、扬子两陆块拼合,其间沉积的信阳群地槽型复理石建造和石炭系海陆交互相含煤磨拉石建造褶皱造山,中国陆块形成。4.印支末期,己对接的南北陆块发生A型俯冲,使造山带内产生以太华古陆核为砥柱,分别向南、北方向的大推覆。5.推覆构造形成东秦岭块段造山的格局,使燕山期在东秦岭形成三种不同的山间红盆沉积。6.喜山期发生喜马拉雅型碰撞造山作用,一些古俯冲带的主断面复活,使其上的推覆体破碎,展现了当今的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初期,笔者在西峡、卢氏一带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发现一套细碧—角斑岩系,划为下震旦统;经进一步工作后,命名为二郎坪群,时代归中元古代。近年,又取得一些新的资料,对解决北秦岭地层层序、构造演化,以及某些成矿作用提供更多依据,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认识,现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东秦岭铅锌银金钼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东段。该区是一典型的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交叉区,壳幔富含Pb,Zn,Au,Ag,W,Mo元素,为一元古宙一古生代裂陷槽,熊耳群、宽坪群、二郎坪群、耀岭河组火山岩系中的火山喷发Cu,Pb,Zn,Ag,Au矿(化)层;秦岭群、官道口群、栾川群、陶湾群滨海、浅海陆缘碎屑碳酸盐建造中强烈的火山喷(气)发活动形成的硅质条带(团块)硅质岩以及含Ag,Pb,Zn,Au矿化层状矽卡岩带,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使区内Pb,Zn,Ag,Au,W,Mo叠加富集体成矿,从而使东秦岭地区Pb,Zn,Ag,Au,W,Mo多金属矿床在区域分布、成矿空间、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信阳群龟山组横贯北秦岭南缘及桐柏山—大别山,西延入陕西,为地质结构上的关键层位,部分地段为重要赋矿层位,因其为一套罕见化石的碎屑岩,故对其地质时代看法颇异。近年我队在西峡八庙矿区工作时,在岩石薄片中见有多门类化石碎屑,并作了报道。作者在报道的基础上,吸收前人和近年某些有关信阳群和刘岭组(群)的工作成果,就龟山组的层位、层序及时代进行探讨,并与邻区、邻省的相关层位进行对比:认为含动物化石碎屑的龟山组(周进沟组)与陕西省的牛耳川组及桐柏山—大别山北坡的大部分龟山组及二郎坪群和部分苏家河群的时代大体相当,其时代归属暂置早奥陶世—早泥盆世  相似文献   

10.
北秦岭的柿树园组是一套变质较浅的碎屑岩系。根据区域上横向及纵向延伸与对比,相当的地层为粉笔沟组和小寨组。其下界与寒武纪-早奥陶世的二郎坪群和中奥陶世-志留纪的云架山群为不整合接触;上覆为三叠系上统,呈不整合接触。通过柿树团组孢子化石的发现及与有关地层对比,将柿树园用时代归属泥盆纪。本组为北秦岭晚古生代早期裂陷槽沉积。  相似文献   

11.
二郎坪群的研究一直处于在不同认识的争论中,随着实际资料的积累,已逐步趋向一致。综合十多年来二郎坪群的不同认识,选择其中群的划分对比和大庙组的构造格局等两点再次提出商议。  相似文献   

12.
北秦岭孤山坪地区辉长岩的研究程度较低,而辉长岩通常是下地壳或上地幔玄武质岩浆结晶的产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特定地质时代壳幔演化格局。为了研究其成因和形成机制,对其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的侵位结晶年龄为(457.4±1.4)Ma,即形成于晚奥陶世;总体上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Zr,指示其可能形成于活动陆缘弧环境;锆石εHf(t)=6.4~9.1,一阶段模式年龄(tDM1=822~708 Ma)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 268~1 025 Ma)均大于锆石结晶年龄。综合研究认为,孤山坪地区辉长岩原始岩浆应来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作用改造的富集型地幔,可能形成于二郎坪群早期岛弧与秦岭地块之间的弧陆碰撞所导致的增生造山作用过程,代表了晚奥陶世二郎坪群由岛弧向弧后盆地转化的初始岩浆记录。本研究可以为北秦岭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厘定提供进一步的约束资料。   相似文献   

13.
北秦岭古生代断陷带是指夹持在瓦穴子—乔端—明港断裂带与朱阳关—大河—信阳断裂带之间的一个复杂的构造地质体,主要由二郎坪蛇绿岩建造和小寨复理石沉积组成。蛇绿岩中基性火山岩系在西峡一带以大庙组为核部组成向斜,二进沟组、火神庙组分别为向斜两翼,属同一层位;桐柏地区以张家大庄组为核部组成向斜,大栗树组、刘山岩组分别为向斜两翼,属同一层位。该向斜构造隔南阳中、新生界盆地相互对应,构成连续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带和贵金属矿床、金属硫化矿床、高铝矿物成矿带,为在南阳盆地以西的蛇绿岩建造中寻找金、银、钢矿床及在南阳盆地以东的小寨复理石沉积中寻找蓝晶石、红柱石矿床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4.
过渡带的南北界线大体为铁炉子—黑河断裂和石门—马超营断裂,称之为洛南—栾川过渡带。本文通过对熊耳群、栾川群大红口组和宽坪群下部火山岩的造岩元素、微量元素扣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表明,中晚元古时期,在华北地台南缘、洛南—栾川过渡带及北秦岭造山带上存在着三条不同性质的裂谷,它们分别为大陆内部裂谷、近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裂谷和弧后盆地拉张裂谷,从而也表明当时洛南—栾川过渡带所处大地构造环境及地壳性质就已介于南北两大构造单元之间。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地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由我院承担的地矿部秦巴攻关项目一级课题在东秦岭基础地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1993年5~8月,我院姜常义、杨志华、苏生瑞与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赵太平、郭文秀在野外调研中发现并经室内工作证实,前人确定的二郎坪群火神庙组、云架山...  相似文献   

16.
二郎坪群的含义、层序和构造格架、地层时代以及形成大地构造环境等方面是目前对二郎坪群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不同认识和看法,笔者从各方面资料分析,对上述几个问题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壳波浪运动的观点出发,运用沉积构造旋迥,参考岩石同位素年龄和古生物资料,将前震旦系碧口群划分为下部陆源碎屑岩建造,中部沉积岩—火山岩建造和上部类复理石建造;并将上覆震旦系划分为下部碎屑岩和上部碳酸盐岩建造。构造运动阶段有:草尖山运动、勉略运动(晋宁运动)、刘家坪运动。勉(县)—燕(子砭)—白(水街)断裂带,不应该作为碧口群的南界或四川地台和摩天岭褶皱带的界线。碧口群分布地区,应是四川地块西北边缘的摩天岭构造带(属于龙门—长白构造带)与天山—秦岭构造带相互交叉的地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构造—地层法”,在分析秦岭群构造变形和变质史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建造和同位素年龄,探讨秦岭群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可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孙家沟组,石盒子组又可分为小风口段、云盖山段和平顶山段。年代地层可分为12个阶,生物地层可分为10个连续组合带。岩石、生物及年代地层的对比表明,本溪组、太原组向南穿时,反映海侵由北向南;山西组上部和石盒子组向北穿时,揭示海水由南向北回泛。早二叠世前海水向南流注入北秦岭海槽,晚二叠世北秦岭褶皱,导致北秦岭海槽闭合,华北陆块南缘抬升、水体北流,成为内陆盆地。  相似文献   

20.
二郎坪群及其相关地层,自70年代以来,划分对比方案达十余种之多。笔者根据大量地质素材,将其划分为:上元古界歪头山组、下古生界二郎坪群、上古生界小寨组。这一方案不仅统一了河南境内和豫陕两省该地层的划分对比,更重要的是理顺了产于其中的(具层控和岩控型)金、银、铁、铜、硫等赋矿层的序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