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1]模型编写的监测网拟稳平差程序,可广泛应用于水准网、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平差。本程序为水准网部分。输入点号、近似高程、高差及以公里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输出权逆阵Q_(xx)(上三角阵)、高程改正数X_i、观测值改正数V_i、平差后高程H_i及单位权中误差m_h、各点高程中误差M_i。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自五十年代初期起开展精密水准测量工作(一等)。初始阶段,主要沿用原苏联作业规范,采用左右路线,2.2m高脚架往返观测程序(简称双路线)。六十年代中期,经大量的资料分析和实验后,改用传统的单路线往返观测程序至今,先后已完成近三十万公里的一等水准网(国家一等水准网及地震形变网),其中比较突出也是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不符值(往返测量高差之差)呈现负值积累(约占70%),国外亦有类似情况,且负值积累尤为严重(如恩津(苏)著《高  相似文献   

3.
一、绪 言用水准器读数的精密水准仪的发展在今天已经得出了一定的结果了。在水准测量中用这种仪器于1公里长的水准路线上作往返观测的高差中误差为0.2mm。这样的观测精度在实用上是完全足够的;何况尚受有仪器以外的各  相似文献   

4.
GNSS水准自适应联合平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准高差观测值与GNSS垂直运动速度作为观测值,利用联合平差方法实现GNSS水准自适应数据融合。均匀选取大地高变化与正常高变化一致的GNSS水准点作为约束点,实现GNSS垂直运动与水准垂直运动的有效匹配;利用方差分量估计方法自适应整体调整水准高差观测值权阵与GNSS垂直运动速度观测值权阵之间的比例关系;采用相关等价权函数抑制异常观测值的影响,提高联合平差的精度。以山东境内二等水准网及GNSS控制点数据为例,该方法能够实现GNSS与水准高程变化的有效融合,提高高程变化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三上嘉措拉     
张明 《中国测绘》2015,(1):64-65
在国测一大队承担施测的国家现代测绘基准工程西藏测区一等水准观测任务中,仵阳作业组正在西藏拉孜县查务乡境内执行翻越嘉措拉山,向珠峰方向约50公里的整区段一等水准观测任务。嘉措拉山顶峰海拔约为5600米。该条水准路线自拉孜县查务乡驻地Ⅰ萨拉83(13)水准点,转弯沿G318线向西南方一路开始上坡,中间翻越嘉措拉山顶,通往定日县境内的  相似文献   

6.
国家一等水准网复测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多年来国家一等水准测量和地方水准路线设计、踏勘、选埋、观测和资料整理的总结,提出了国家一等水准网复测中对尺桩垂直位移、山区或起伏较大地区观测方法、测段闭合差不符值和东西走向水准路线误差同号的积累现象,以及同一水准路线季节性观测的误差进一步研究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国内、外不同地区所作的三角高程、高程导线资料,通过分析说明,当竖角观测精度m_α≤±2.0″,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高程导线在2公里范围内完全可以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在700米范围内可代替三等水准测量;如果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坚角观测精度,当m_α≤±1.5″,则在3.5公里范围内可能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在1.2公里范围内可代替三等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软土地基高层建筑群沉降观测的讨论,提出了深埋水准点的要求与设计,并通过复测水准网计算出浅埋水准点的沉降,从而对高层建筑物对地表沉降影响范围的确定也提出了初步看法。为了验证设计及施工质跫,经常需要实测某些高层建筑物在施工中和建成后的实际沉降情况。讨论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的论文已不少,往往都是以研究某一幢高层建筑物为题。本文介绍沿海某大城市软土地基上的17幢高层建筑群的沉降观测情况。主要内容是:水准网及深埋水准点的设计;水准网及工作点高精度估计;水准网的观测,浅埋水准点高程数据的修正;高层建筑物对地表沉降影响范围探讨及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地面沉降水准网与城市高程控制网布设的区别,提出了沉降监测点设置必须有针对性布设的原则,并对沉降水准观测的等级精度要求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高程异常的测定精度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各种测量工作对高程异常的精度要求。我国已布测完成的高程异常值,可满足归算水平基线的精度要求。除完成水平基线归算外,超高精度导线、空间直角坐标的联测、精密求定地心坐标转换参数等工作,对高程异常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本文认为,需要在我国继续布设一级天文重力水准路线,完整的建立全国1米精度的高程异常传算点网,完成内插精度小于3米的全国高程异常图。  相似文献   

11.
精密测距三角水准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T2000测距三角高程的各项误差,提出了按跳点法观测的垂线偏差影响公式和精度达0.2毫米的量高方法,讨论了减弱大气垂直折光影响的措施。通过150公里的比较试验,得出了S≤500米,α≤10°按跳点法观测或S≤1公里、α≤8°按对向测距三角高程均能达到二等水准精度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变形观测水准网(即自由水准网)平差方法的文章发表较多,大多采用广义逆矩阵、伪观测值等方法来解决误差方程和法方程系数秩亏的求逆问题。虽然分析网中各控  相似文献   

13.
在1978~1980年全国一等水准网84、85、86环的施测中,使用西德OPTON NI1自动安平水准仪2台,进行一等水准测量约1300公里。其中No:115837约800公里,No:115812约500公里。所取得的成果,测段、区段、路线闭合差及1公里偶然中误差均符合规范规定的一等精度要求,优良品率在85%以上。但在1981年的拼环工作中,出现三个环闭合差均超限的情况。经过1982~1984年用其他仪器对NI1 No:115837自动安平水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国家测绘局在华北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中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论述GPS和水准路线布测和观测精度以及GPS、水准数据处理和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确定所采用的方案。评述该项成果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浙江测绘》1994,(3):F0003-F0003,F0004
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完成了覆盖全省陆域和海岛10万多平方公里面积的1:1万基本地形图4063幅。 完成全国一、二等水准网(华东地区)3826公里的施测工作,並正在继续完成全国一,二等水准网3292公里的复测工作。布设全省三等水准网3418公里,已完成2115公里。  相似文献   

16.
GPS水准测量在大型带状测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GPS水准在大型带状测区的应用,讨论了GPS水准测量的有关观测技术要求,介绍了二种基线检验方法,并通过对GPS网高程拟合,分析了GPS水准的平差精度。  相似文献   

17.
2-1 概述在大地测量应用中,观测人造地球卫星比观测月亮优越得多。首先,人造地球卫星距地球比月亮近很多。地月距离平均为384400公里。月亮位置1"的观测误差,在地球上引起的点位误差为1800米。而观测1000公里高的人造卫星,1"的观测误差引起的点位误差只有5米。其次,观测月亮的主要误差源是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天文大地网中各大地点的大地经纬度的精度是比较高的,用天文重力水准求定大地高中的高程异常的精度是相当低的,它有3~5米的误差。用本文方法求定大地高,不但精度高,而且计算方法也简单,这就大大减少了内外业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用脚步走遍了8544平方公里的江海大地,我们用一、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精确监测着南通地面的细微变化,我们是南通市地面沉降监测小组. 连续三年监测,前后历时260天,完成13700KM观测路线,那是我们的一次长征.水准路上我们有欢声笑语,曾经也有烦恼困惑.一万多公里的路程是我们用每站不到60米或是100米的距离累积而成,零点几毫米的精度,是把握在近十七万次的测量按键中.漫漫水准路,那是寂寞的行程.千万次的重复,重复再重复.三年里重复着相同的路线.或许有那么一点点枯燥,但我们能发现身边的快乐,看到不同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垂直折光对大地水准测量的影响,已作为水准测量中最重要的误差来源之一,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折光误差是系统累积的,它与测量路线的坡度、垂直温度梯度和视距的平方成比例。因此,如果沿路线的地形断面不对称,则垂直折光会使系统误差大大增加。由折光影响产生的系统闭合差可能超过随机观测误差,所以,在沿相同水准路线作重复观测的一切情况下,会出现同符号(或正或负)闭合差。在日本,自19世纪末以来,国土地理院曾数次进行一等重复水准测量。本文研究了本州岛东北地区的18个水准环,其中第6和第10两环总是出现负闭合差,在只有偶然误差存在的情况下,总是出现负闭合差的概率分别为0.007和0.047。本文研究了第6环和第10环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和采用简单模型模拟的折光误差积累而产生的环闭合差。现将折光误差积累的模拟情况详述如下:(1)水准点间每段距离为2公里;(2)水准点间各测段的坡度相同;(3)所有测站观测的高差都不大于2米;(4)在水平面上方0.5米和2.5米之间的温差为1.0℃,它与倾斜面上单位面积的太阳幅射成正比。(5)太阳总是从南方照射过来;(6)各个模型中太阳的高度分别定为10°,30°和55°。两环有相似的地形不对称,即沿西线为山区,而东线相当平缓。因此在模拟计算前即预期到顺时针方向观测的闭合差为负。然而在模拟计算中,按照每对参数发现第6环的闭合差为正,第10环的为负。另一方面,考虑自由重力异常影响,在第6环会得到一个大的负闭合差。最后,我们可以把第6环观测的负闭合差解释为主要是由于重力异常的影响,而第10环观测的负闭合差被认为是由于折光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