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遥感和GIS的天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分维数和紧凑度作为城市形态指数,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相结合研究城市扩展的过程和特征。以天津市为例,利用遥感提取26年内9个时相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近26年内有2次快速城市扩展,但两阶段的特征不同,后期虽然扩展速率高于前期,但形态指数变化速率却低于前期,反映出后期城市扩展更趋于理性和有序。城市形态指数与土地利用变化指标有很好的互补性,两者结合可以更充分描述城市扩展的特征和过程。  相似文献   

2.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的目的是发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协调的中心内容是城市的用地规模和用地扩展方向;协调的重点是城市规模。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许多国家正面临着共同的土地问题,比如:城市扩展引发的农地保护问题,土地退化引发的土地生态问题,土地分配和土地市场建设引发的土地产权问题等。但因地域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国的土地问题也存在显著差异。西欧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提升土地生态环境水平,缓解由土地退化和城市扩展引起的土地生态问题。非洲和拉美国家等发展中国家主要关心如何通过土地改革和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省淄博市1981-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统计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研究该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特征和影响机制。1980年以来淄博市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平稳扩展、加速扩展和快速扩展3个时期。淄博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制度改革、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国家财税、土地等制度改革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根本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990、1995、2000、2005年的上海市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为基本数据源,分析了1990-2005年上海市城市空间扩展 的时空特征。同时利用SLEUTH模型对城市空间扩展进行了模拟和精度验证,并对未来30年上海市城市空间扩展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1990-2005年,上海市城市空间扩展明显,城市面积净增加81 278hm2,净增长10.14%;在扩展的时间过程上呈现先减缓后加剧的趋势,2000-2005年城市用地扩展最为剧烈,城市面积净增加40 668hm2,净增长5.08%,填海造陆是该时期城市扩展的典型特征。SLEUTH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预测上海市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过程,不同时期模拟与遥感监测结果的Kappa系数最高达到了0.8476;未来30年,上海市城市用地将以年平均增长率1.63%的速度扩展,2040年城市用地面积将达到152 685hm2。城市扩展将占用耕地41 824hm2,年平均占用耕地1200hm2。城市扩展的方式主要是边缘增长,东部的浦东新区沿五洲大道向海方向、南部的徐汇区沿沪闵高架路向南,以及西部的嘉定区和青浦区沿京沪高速两侧向西的地区 均是未来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生态安全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 IS)和元胞自动机(CA)为技术支持,集成宏观的生态经济学Tietenberg资源分配模型和微观的GEOMOD模型,构建一种生态约束性城市扩展优化模型(Ecological Re-straintUrban Expansion Model,ERUEM),进行了广西南宁市2005~2020年城市空间扩展情景模拟研究。通过Tietenberg模型完成未来各个时段内城市用地数量的最优分配;从满足局部土地生态适宜性、土地利用继承性和邻域影响的角度,利用GEOMOD模型结合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完成城市用地的空间分配,最终实现城市空间扩展优化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生态安全约束下,南宁城市空间扩展主要占用农村居民地、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园地,减少对林地、水田和旱地的占用,增加和保育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了城市空间的扩展;该模型方法可为南宁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地管理应有理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扩张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是城市化的起飞线。进入城市化的起飞阶段后,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量转移和城镇向外围的扩展,土地的非农化过程也会迅速加快,随之而来的土地非农化与农地竞用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农地保护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监测能够反映城市建设空间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城镇体系发展规划、优化以及城市空间开发集约利用等提供重要基础。该文选取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以全省17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为研究对象和统计分析单元,以2000-2017年7个时期高分辨率正射影像提取其城区边界和部分时期内部结构数据,采用城市扩展面积、城市扩展速度、城市扩展强度及紧凑度等指标,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城市空间格局发展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对城市扩展、城市用地等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地级以上城市空间格局演变整体呈现出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东西两极发展格局,整体发展较为均衡,但东西部差距依然较大。城市紧凑度较低,以粗放型土地增长模式扩展,面积扩张过快,占用耕地比例较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够。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镇高效、集约、节约、绿色发展等提供了合理的建议以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对耕地保护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城市的扩散与集聚效应体现的。城市外延扩展,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部分耕地;但城市化有利于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进而促进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0.
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在迅速增长.而农业用地则急剧减少,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城市土地必须走集约利用的道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合理地投入劳动、资本和技术,充分挖掘城市土地潜力,获得土地最佳的综合利用效益的过程.我国实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优化土地评估环境规范土地评估市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但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粗放经营,土地利用强度小,土地利用效率低,据抽样调查,全国城市平均容积率只有0.3。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将给城市土地供应及落实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带来很大压力,仅靠新增用地发展城市建设难度很大。因此,改变我国目前城市土地粗放开发经营管理模式,促进城市由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是解决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对建设用地需求及土地供应不足矛盾的基本途径。开…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必须以土地作为载体,而我国的城市土地利用面临着世界上少有的严峻环境。一方面,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市用地扩展是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与土地证券化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需要和为解决当前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用地制度的创新,体现了城市土地统一收购、统一储备、统一供应的市场新机制。基本程序是:由城市政府委托或设立的专门机构(如城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通过征用、收购、置换、到期回收、土地整理等方式,将分散的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宝贵而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利用问题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发展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每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过程都是土地资源利用的具体呈现。因此,城市规划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当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还存在着一些利用不合理和资源浪费的情况,让城市土地资源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文章首先浅析了我国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再尝试提出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的措施,旨在为解决当前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微观层次上正确地描述各土地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次研究引入基于地理特征CA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仿真模型(CFCA-Urban),以城市生态机制理论为基础,结合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具体情况,首先在城市土地利用演化仿真模型(CFCA-Urban)思想的基础上,引入蒙特卡罗随机方法,借助"元胞单元生命值"和"元胞状态突变"等概念,利用可行方法获取元胞单元的交通属性,充分考虑城市生态景观、自组织机制和人为干预等宏观因素对原有模型思想进行了扩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运用GIS技术将模型思想进行了软件实现,最后以深圳特区作为研究区域对2000~2010年土地利用时空演化进行了仿真和模拟。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演化仿真模型(CFCA-Urban)对于我们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发展规律和特征,指导城市决策者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客观而言,实证预测结果并不能作为深圳特区城市发展的精确预测,而是提供了一种大致的可能性。模型思想虽做扩展,但CFCA-Urban模型也还处于尝试性研究阶段,模型的精度和真实性尚待提高,留下了巨大的后续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城市郊区土地非农开发及合理利用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郊区是城市规模扩张的承压区,对郊区土地的非农开发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我国大城市郊区土地非农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指出在大城市郊区土地的非农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的观点,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土地的经济效益潜力、社会效应和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郊区是城市规模扩张的承压区,对郊区土地的非农开发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我国大城市郊区土地非农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指出在大城市郊区土地的非农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的观点,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土地的经济效益潜力、社会效应和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项新型的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历史地图、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等多源空间数据提取1911年以来太原城区边界和城市范围,建立了现代"3S"技术与历史资料之间的联系,反映了城市扩张的时空变换过程,从城市土地利用扩张特征及驱动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太原城区土地利用扩张过程。研究表明:1949年之前城区面积以极低的速率增加;1949-1982年,太原城区呈现缓慢波动增长趋势;1982-2011年城市用地急速扩张;太原城区的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2011年的城区面积分别为1911年和1949年的36.21倍和13.50倍,2011年的城区人口分别为1911年和1949年的36.83倍和18.09倍,工业总产值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量到巨大的过程,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城区扩张的最主要驱动力。太原城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理性扩展城市空间,以集约和节约用地的理念指导城市发展,提高用地效率,实现城市空间的可持续扩张。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下空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活动不断增多,地下车库、地下商业街道、地铁轨道、地下防灾等开发利用形式不断出现,城市土地从扁平化扩展向立体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13.3亿平方米,其中,根据《2021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广西新增地下空间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