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化特征的分析研 究,总结了西藏春哲地区铁多金属矿的成 矿 规 律,认 为 研 究 区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中低温构造热液型铅锌银矿,还可能存在 斑 岩—矽卡岩型钨钼矿和热水沉积型铅锌矿,成矿受特定的地层、构造、侵入岩控制,成矿时代主要为喜山期。依据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建立了矽卡岩型和构造热液型矿床的找矿模型,并开展了成矿预测,圈定出9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了以往有关勘查和研究成果,总结浙江省江山—绍兴深断裂以南中生代火山岩区火山银矿床、点的时空分布、中型银矿床定位、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温度、矿石有用组分的垂直分带、矿物垂直分带、近矿围岩蚀变分带、矿体原生晕、稳定同位素、火山岩下的基本底物质组成差异与银矿的成矿关系等统计规律与成矿系列,认为浙东南火山岩区仍有良好的火山银(金、铅锌)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铍矿以荣成大疃刘家铍矿较典型,为一小型蚀变岩型铍矿床。该文在充分收集山东省铍矿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选取荣成大疃刘家铍矿作为典型矿床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机制,总结了找矿标志。通过详细的矿床解剖和试验测试工作,研究了山东省铍矿的分布规律,总结了区域成矿要素,划分了找矿远景区4处,并对远景区进行了找矿远景评价,提出了下一步勘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五台-吕梁地区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前寒武系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区。全面总结了研究区前人成果和现有资料,利用新的成矿学理论和固体矿产预测方法技术,使用GIS软件平台统计分析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多元信息,并以此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变质型铁矿找矿概念模型;结合网格单元法和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进行了铁矿资源预测,并依据计算得到的后验概率值和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圈定了2处A级成矿远景区(五台山远景区、袁家村远景区)和5处B级成矿远景区(桑干河-灵丘县远景区、武灵镇-神堂堡乡远景区、恒山铁矿远景区、轩岗镇-长梁沟镇远景区、关帝山-庞泉沟远景区)。预测结果对该区域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范庄银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准的研究认为,范庄银矿与铁炉坪大型银铅矿床同处于一条北东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上,属构造蚀变岩型脉状矿床。该区又受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两侧拆离断层的控制,显示地质成矿条件的复杂性。本文在综合分析矿床成因的基础上,根据矿区成矿特征,划出了三个具有找矿前景的成矿靶区,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东蒙阴地区金伯利岩管、岩带的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背景场的分析,建立了该区金伯利岩物化探找矿模式,并应用该找矿模式对鲁西地区41000km2范围进行了金伯利岩成矿远景区预测。对所选出的远景预测区,又用层次分析法经排序筛选出8处金伯利岩远景区,其中A类远景区3处、B类远景区4处、C类远景区1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豫西熊耳山西段的月亮沟铅锌银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该区成矿基本规律,认为该区矿体严格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属于典型的薄脉型矿床,且矿区深部及周边地区尚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几个金银矿点的新发现及区域上与成矿有利的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本区具有利于成岩成矿的构造(不同方向构造的迭加、改造及北西向断裂对银矿化的控制),具有利于金银矿化的岩浆活动(中酸性岩岩脉及隐伏岩体),可能的矿源层(寒武系浅变质炭质页岩等),提出了找矿远景地段。 本文论述了本区特有的化探找银效果;提出“重点突破、区域展开”的找矿方针及利用化探资料找银的方法,利用金“矿苗”追根索源,用化探扫面与矿产普查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找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总结全省已知铜矿床 (化 )时间、空间分布的特点 ,结合我省区域地质构造的演化 ,研究了西裘式 (细碧角斑岩型 )、岭后式 (热液<似层状>交代型 )、斑岩型及紫金山式 (斑岩—浅成热液型 )等几种主要铜矿床类型的成矿地质与地球化学条件及找矿方向 ,圈定了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矿源层、地层岩性、古构造、岩溶作用和古气候、地形地貌等方面,初步分析了桂西南地区岩溶堆积一水型铝土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地质特征,总结出找矿标志,并对该区此类型铝土矿的成矿远景区进行了粗浅的预测及评价。  相似文献   

11.
胶东金矿集区内已发现金矿床200余处,累计探明金矿资源储量近5 000t,是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国内外学者对胶东金矿进行了大量研究,分类方案也多种多样,总体上可以归纳为3类:应用分类、成因分类、自然分类(成矿系列)。分类研究的对象从单一矿床发展到矿床组合,分类方案综合化、系统化程度越来越高。该文回顾了胶东金矿床分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胶东金矿主要的分类方案,运用成矿系列思想对胶东金矿床分类的依据进行探讨,提出了胶东金矿床的自然分类方案,划分为1个成矿系列组合、2个成矿系列、3个成矿亚系列、9个矿床式。以期能为胶东金矿床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山东胶东金矿成矿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胶东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各种致矿地质-构造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金矿床点时空结构、内在成生联系及时空配置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厘定了胶东金矿的概念、特征及主要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了阐述,系统地提出了胶东地区金矿成矿的理论体系,即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构造叠置成矿背景、挤压-伸展手风琴式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方式和壳-幔流体多种来源的成矿物质,概括起来就是地质条件、定位方式和物质来源的有机耦合共同构成了胶东地区金矿成矿理论体系,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何在该区形成巨量金矿的原因,是对胶东地区金矿理论研究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苏旭亮 《山东国土资源》2014,30(2):20-23,28
文登市侯家地区处于牟乳成矿带东南侧,区内分布有数个小型"金牛山"式金矿床,矿体多受近EW向构造蚀变带控制,为充填在蚀变带中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属深熔浅成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总结金矿地质特征,依据成矿条件分析了找矿前景,指出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14.
胶东金矿“热隆伸展”成矿理论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胶东地区近年来深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新探明金资源储量1 500多吨,发现了千吨级金矿田。研究指出:胶东不同类型金矿形成于同一地质时代,具有一致的物质来源,主要有2类赋矿围岩,受3种成矿构造带控制,有4种主要蚀变类型。"岩浆热隆、流体活动、伸展拆离"是导致胶东大规模金矿形成的三大关键要素,早白垩世地幔隆起引起壳幔同熔型伟德山花岗岩强烈活动,诱发大范围流体活化和广泛的伸展拆离构造,为金矿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此,创建了胶东金矿"热隆-伸展"成矿理论,提出焦家式金矿不同于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其他类型金矿。认为金矿在倾斜方向上主要沿控矿断裂倾角变化的平缓部位和陡、缓转折部位富集,构成"阶梯式"分布型式,在胶东地区已探明和开采的浅部金矿(第一台阶)之下还会有第二、第三个成矿台阶,胶东主要成矿区深部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胶东阎家疃金矿地处胶东牟乳成矿带北段,矿体受金牛山主断裂西侧的次级断裂控制,赋存于玉林店单元岩体中。通过对矿区内矿化蚀变带和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等方面的总结和研究,认为区内矿石类型以含金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蚀变岩为主,局部夹少量黄铁矿化石英脉,并划分出成矿阶段。类比邻区金矿蚀变岩形成时代,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该区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型金矿床。该矿床的研究,对牟乳成矿带内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东金矿深部勘查进展与成矿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面搜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山东省金矿勘查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系统总结了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近十年来,山东省金矿勘查取得重大进展,仅在胶东地区,就累计发现大中型及以上金矿70多处,其中超百吨的特大型金矿床6处,均分布在招远-莱州整装勘查区内。此外,在牟乳成矿带发现了新类型的辽上式大型金矿——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资源储量70 t;发现笏山-西陡崖金矿,资源储量超过30 t,极大地扩展了胶东地区的金矿找矿范围。同时,在鲁西地区归来庄矿田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深部600 m以下发现新矿体,新增资源储量超过20 t;在鲁西莱芜地区发现三岔河矽卡岩型铁金矿床,资源储量近7 t;在泰安新泰市化马湾附近发现了泉河金矿床,这显示着鲁西地区同样具有广阔的深部找矿前景。在成矿作用研究方面,针对成矿作用机制、成矿模式及矿床类型等不同方面,地质学家们也提出了诸多理论学说,对促进山东金矿找矿突破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山东金矿理论创新和找矿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东天山觉罗塔格金矿带构造变形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东天山觉罗塔格金矿带构造变形特征明显,横向分带可分为3个变形子带,组构差异显示走向分段韧性剪切带发展演化过程中相伴的脆-韧性变形转换带较为普遍。脆-韧性变形转换过程受多种动力作用方式控制,造成多种变形方式同存互竞,常见微破裂、碎裂流和晶内滑移。有两种转换过程,宏观上各圈层的变形连通和微观上主要地质体内的变形开合使脆-韧性变形转换带内流体强烈对流,并富集成矿。近年来在该区带发现的一系列金矿床(点),约85%都分布于脆-韧性变形转换带中,数值模拟显示脆-韧性变形带控制金矿床,其中的张性扩容构造控制金矿体。此已成为该区剪切变形带内控矿的重要特征和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乳山市于家圈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牟乳成矿带西侧,矿区内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通过地物化综合找矿方法,在矿区内发现8条金矿化蚀变带,圈定4个金矿化体、1个银矿化体、1个铅矿化体、4个金矿体、1个铅矿体,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于家圈金矿地质特征,总结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探讨了找矿前景,认为该区找金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豫西金银矿床的成矿时代问题目前尚有许多不同认识。本文通过对砂金分布、岩矿脉体穿插关系以及矿石同位素测年结果等实际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证明本区金银矿床的主成矿期应为燕山晚期;同时归纳出区内各类金属矿产在时间演化上具有长期性、多期性、阶段性、序列性、继承性诸项规律。  相似文献   

20.
胶西北NNE向断裂构造带弧形控矿断裂系统,直接控制了胶东特大型、大型金矿床及大部分中小型金矿床。张家断裂为胶东东北部NNE向弧形控矿断裂的伴生构造,断裂沿走向、倾向具波状变化,发育有倾斜擦痕,并有厚度0.3~0.5m灰色、灰绿色断层泥。已发现中型金矿张家金矿、小型金矿汪家沟金矿即赋存于该断裂之中。研究发现张家断裂弧形构造沿走向、倾向变化较大的区域为“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有利区域,矿床沿断裂走向大体以2~3km等距分布;在弧形断裂弧顶西侧300~500m为“河西式破碎带石英网脉带型金矿”成矿有利区域,与东侧“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对应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