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文、大气和海洋对钱德勒摆动的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计算了由陆地上土壤湿度和积雪水当量变化引起的水文变化对钱德勒摆动的激发作用,并将其和大气、海洋激发一起与天文观测激发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虽然水文激发在钱德勒频带上的激发能量很小,只能解释观测激发的平均能量约10%,但是在大气激发的基础上增加水文变化的激发作用,显著提高了与观测激发的相干系数和置信度水平.因此,水文变化对钱德勒摆动的激发作用是值得重视的激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全球地表水储量再分布对周年极移的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全球降水和蒸发观测同化资料以及国际大气模式比较计划和国际大气海洋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的陆面过程数值模式,计算比较了地表水储量角动量变化对周年极移的激发,分析结果表明基于3种资料的地表水储量角动量变化对极移周年正向频率的激发约占大气周年正向激发的10%至25%,研究结果尽管显示大气,海洋和地表水的综合周年正向激发与极移测地周年正向激发十分相近,鉴于海洋角动量数值分析的差异和目前对全球水循环观测的水准以及对水循环平衡问题有限的理解,仍然期待更为客观的全球海洋,陆面动力过程和数值分析方法用于完善全球地表水储量变化对周年极移激发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周旭华  吴斌 《天文学报》2002,43(3):327-332
大气、固体地球及海洋组成了一个复杂、变化的地球动力学系统,这一系统中的任一质量分布变化都将产生地球引力场变化。采用全球7000多个地面气象台站的月平均降水及温度资料、NCEP提供气压月均值、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和WOA98海水温度及盐度模型计算了大气、陆地水储量和海水质量分布变化引起地球低阶引力场系数变化。比较综合大气、陆地水储量和海水质量分布变化对带谐项J2,J3,J4影响的计算结果和人卫激光卫星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大气、陆地水储量和海水质量分布变化是引起地球低阶引力场系数周年变化的重要激发源。  相似文献   

4.
大气对地球自转参数(ERP)的高频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伯全  郑大伟 《天文学报》1996,37(2):113-123
本文采用1983—1992年期间由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观测和归算的地球自转参数(ERP)序列,以及由全球气象资料归算的大气角动量(AAM)序列,分析和研究了大气对地球自转参数的日长变化(LOD)和极移(x和y)在一个月时间尺度以内的高频激发作用,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大气对LOD分量高频潮汐的估计值存在着影响,但是,潮汐形变参数k/c随时间和频率的变化却是受非大气因素的扰动引起的.2.大气可以解释30天以下LOD非潮汐的大部分变化.3.极移分量30天以内的高频变化也主要由大气激发.x分量与大气的相关性要强于y分量,而且更为稳定,主要表现为平均时间尺度约为27天的波动,大气对这个波动的贡献可达70%.  相似文献   

5.
利用GRACE 数据监测中亚地区陆地水储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10 yr 间的GRAC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重力场恢复与气候实验重力卫星数据,辅以 TRMM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CMAP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s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降水量数、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等多种数据源及诸多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手段,分析了121个月内研究区陆地水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⑴自东向西研究区陆地水储量变化程度由微弱逐步变化为非常剧烈;⑵巴尔喀什湖域外流区、鄂毕河流域以及部分叶尼塞河中下游地区的陆地水储量持续增长趋势显著;⑶锡尔河流域、阿姆河流域的交界处、幼发拉底-底格里斯河流域和里海西南海岸交界范围内,陆地水储量呈现了急剧降低的趋势;⑷降水量、蒸散发、地表植被的覆盖变化、地形因素等自然因素均对陆地水储量产生影响作用;⑸陆地水储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滞后于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利用GRACE时变重力位模型反演了2004年至2008年共60个月的全球陆地水存储量变化,并采用滑动年平均,对全球陆地水储量的长期性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推求了全球陆地水储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使用滑动年平均对GRACE重力位模型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较好地揭示全球陆地水储量的长期和季节性变化情况,其监测能力足以揭示几cm的等效水高变化。  相似文献   

7.
大气对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南华  郑大伟 《天文学报》2000,41(2):148-152
采用1979-1995年期间新的大气角动量资料,研究了大气在季节性时间尺度上对日长变化和极移的贡献。结果表明,考虑了风和大气压的贡献后,大气在周年和半年时间尺度上对日长变化的贡献分别可达95%和88%。同时还给出了大气对极移激发的定量结果,其中,大气的周年尺度上对极移X分同的贡献为16%,对Y分量的贡献为43%;在半年尺度上海洋的贡献,才能进上步解决地球自转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气角动量资料源的变化对研究日长变化激发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虞南华  郑大伟 《天文学报》1998,39(2):122-130
本文采用1979—1995年间由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观测和归算的日长变化(△LOD)序列,以及由美国国家气象中心(NMC)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利用全球气象资料各自归算的大气角动量(AAM)序列,重新分析、研究和估计了大气对△LOD的激发作用,比较了上述各个大气角动量序列对△LOD激发贡献,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NCEP/NCAR用同化后的全球气象资料重新归算的AAM序列比原来NMC的序列具有系统均匀化、噪声小和分辨率高的特点,以及和日长变化的符合度更好.2.采用NCEP/NCAR重新归算的AAM来研究大气在从亚季节性到年际时间尺度上对非潮汐△LOD的激发贡献,得到进一步改善的结果,尤其是在准两年时间尺度上.但是大气仍不能解释全部△LOD化,可能存在其它激发源.3.大气对△LOD高频潮汐项的估计值影响较小,并从△LOD中解算出周年和半年潮汐参数估计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
钟敏  高布锡 《天文学报》1996,37(4):361-367
本文利用小波变换这一新的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球自转极移近120天准周期变化的时频特征,证实了在极移序列中存在显著的近120天准周期振荡,得到了极移准周期变化的周期与振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地球自转动力学为基础,在时域内分析了大气变化对自转极移季节内变化的激发.表明大气激发在本文所研究的频段内是极移短周期变化的主要激发源。并发现在极移近120天准周期振荡平静时期,发生ELNino事件,同时日长变化近120天准周期变化增强.  相似文献   

10.
钟敏  闫昊明 《天文学报》2007,48(3):302-310
目前海洋对极移季节变化的激发尚未得到合理的定量结果.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大气运动是极移季节变化最大的激发源,海洋运动是剩余部分最主要的激发源之一.利用新一代SODA海洋同化资料(SODA_1.4.2和SODA_1.4.3)以及ECCO海洋同化资料,深入研究了1992—2004年全球海洋对极移周年变化的激发以及激发随纬度的分布.结果表明,SODA海洋激发的季节变化与从测地激发函数中扣除大气、陆地水作用剩余部分的季节变化在所研究的大部分时段非常接近,二者的周年振幅和位相结果基本相当.此外,与早期SODA_Beta 7的结果比较,新一代的SODA海洋激发有了明显改善.SODA和ECCO海洋对极移周年激发的纬度分布,在格林威治方向上比较一致;在东经90°方向上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水分布和气压变化对固体地球质心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旭华 《天文学报》1998,39(1):61-66
根据IERS决议,国际地球参考系的原点是地球固体部分、海洋和大气的共同质量中心因此,地球上流体部分质量分布变化会改变固体地球质心相对于国际地球参考系原点的位置变化.空间技术如SLR和GPS的观测结果表明,固体地球质心可能有幅度达10毫米的位置变化,所以给出固体地球质心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物理原因已成为重要问题.本文采用了全球4000多个地面气象台站从1949到1982年的月平均降水、温度和气压值,对水和大气的分布变化引起的固体地球质心位置变化进行了计算,得出水储量分布变化对固体地球质心运动比气压分布变化有更大的贡献,固体地球质心位置变化的最大值可达4毫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用美国NRAO,GreenBank43m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13.7m射电望远镜,对新近发现的水616—523脉泽相隔约1年的三次观测结果作了本地静止标准速度时变的研究,在分析实测结果时采用了参量LSR速度延展(Vspd),相继两历元观测的谱征峰值速度极差(DV)和速度位移(DV).结果表明可将分析样本归纳为两类:A类,微弱多数样本的速度时变给出的谱征位移显示脉泽结的替代效应.这种情况是在观测波束内存在若干未分解的脉泽斑引起的,主要受制于共同激发源的简单运动;B类,余下的样本给出较大的速度极差,呈现脉泽结整体的运动,涉及激发源的加速和减速以及抽运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引力常数变化对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和估计了各种引力常数变化理论对地球角速度和日长变化的影响。各种引力常数变化理论包括了引力常数G随时间、空间以及速度变化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另外也估计了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日长变化产生的效应。其中有些研究对探讨地球自转变化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NNR-NUVEL-1A地球板块运动模型和ITRF2000地球参考架的三维VLBI站速度矢量,采用实测的VLBI基线长度变化率作为约束,重新估计了部分国际VLBI站的局部或区域性地壳的垂直形变,并与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s解和VLBI全球解GLB2003,VTRF2003和VTRF2005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欧亚板块的URUMQI站和太平洋板块的KWAJAL26站,南极OHIGGINS站的垂直形变率、ITRFs解和VLBI全球解存在6-15mm/a的差异,北美YUMA站可能有15-31mm/a 的垂直形变率,而美国西部太平洋板块的San Francisco(PRESIDIO)站的垂直形变率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此外,SC-VLBA,CRIMEA和EFLSBERG站的垂直形变率、ITRFs解和VLBI全球解的差约为1-6mm/a。用不同方法得到的VLBI站的水平形变率解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人卫精密定轨中受摄星历(或称精密星历,即状态转移),可由分析解或数值解提供,相应的定轨方法亦有分析法定轨与数值法定轨之称。对于后者,在一般情况下,现有的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或称积分器)已能满足精度要求,除长弧定轨外,有一定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即地影“间断”问题的处理,这关系到如何在保证星历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并通过数值验证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光线的狭义相对论性偏折、光行时间差和磁场拖曳对脉冲到达相位的综合影响。在辐射束中的核、内锥以及外锥的辐射高度有差别时,观测得到的平均脉冲中的各个成份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导致平均脉冲的不对称。分析了脉冲星PSR145168 和PSRJ04374715 资料,发现它们的平均脉冲属于两种不同的不对称性。用相位综合漂移理论解释了这两种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扩展的Skyrme作用可从Hartree-Fock多体理论中给出一种新的状态方程。本文在这个状态方程的基础上研究了静态中子星的性质。对于SKM和SG2这两个较好的Skyrme相互作用模型计算得到中子星的最大质量分别为Mmax=1.7M。,Max=1.67M。,此外,本文还研究了中子星的其它性质,如引力红移、惯量矩等,计算结果与观测以及Glitch模型符合。最后还发现在这种状态方程下,中子星冷却仅能通过冷却速度相对较慢的修正的Urca过程来实现。为便于比较,文中还计算了AV14+TBF和Paris TBF这两种三体相互作用模型下的中子星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编制了在GivensGentlemen正交变换算法下的多级复弧协方差分析软件.运用到引力常数GM解算的情形中,并计算了未参加估计的台站坐标的误差对产生解算结果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直接后果是降低了解算的精度.对产生解算内符精度和真实外符精度之间差别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钱德勒摆动椭率及长轴方向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布锡 《天文学报》1999,40(2):139-141
证明地球的三轴性对钱德勒摆动椭率的影响只有1.8E5,,可以被忽略.假定极潮为平衡潮,求出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将使钱德勒摆动有0.013的椭率,主轴方向大约指向东经6°.采用傅里叶反卷积方法对SPACE92和BIH的极移资料进行分析,求出逐年的长期极移、周年极移和钱德勒摆动的参数,然后将钱德勒摆动归算到同一历元,证明钱德摆动椭率约为0.011,长轴方向约为东经9°,与理论结果十分符合.  相似文献   

20.
王家骥  武振宇 《天文学报》1999,40(3):335-336
王家骥等[1]曾得到球状星团NGC4147的绝对自行为(-2.82±0.49,2.37±0.43)mas/yr.但是,其中所用的参考星表是Brosche等[2]1985年发表的结果,含有AGK3星表的系统误差.在Dauphole等[3]给出的26个球状星团轨道远银心距(apogalacticdistance)与金属度[Fe/H]的关系图上,NGC4147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即按照它的远银距(52kpc),它的金属度[Fe/H]应该大于-2.0,但实际上只有-1.83[4].类似的问题在文[1]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