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999~2001·勘查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03,27(1):1-6,12
1999~2001年,勘查地球化学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成果,在中国西部以资源调查和评价为主推进区域化探,在中国东部以环境调查和评价为主启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填图,逐步形成新世纪勘查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并重的发展格局.与此相适应,提出了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与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为主导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奚小环 《第四纪研究》2005,25(3):269-274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是继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之后勘查地球化学的又一项重要进展。要点是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基础,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评估和预警。以第四纪地球化学巨量信息与生态环境研究相结合,吸纳与综合其他学科的思想、观点、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多学科延伸和社会经济多领域应用,是第四纪研究与应用的新方向,使地学立于21世纪环境科学之林。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化探若干基本问题研究:1999—2009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奚小环  李敏 《中国地质》2012,39(2):267-282
1999—2009年,中国区域化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主导思想是以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区域化探方法技术问题和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区域化探方法技术研究的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保持原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表生地球化学条件下采样物质问题是区域化探方法研究的核心,样品采集应以代表地质找矿信息的基岩物质成分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持采样物质的一致性。基于成矿地球化学理论建立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和实行地质找矿定量预测,使勘查地球化学从单纯方法手段上升到指导地质找矿的理论高度。主要标志是在全国建立完整的区域化探工作方法技术系统和实行样品分析质量全程监控。在区域化探高精度数据基础上绘制与出版精美的地球化学图集,使区域地球化学图精确地反映地质背景分布与异常特征,促进区域化探数据信息深度开发和利用,建立具有从区域、普查到详查进行全过程独立开展资源调查、评价和预测的方法技术体系和工作程序。区域化探长期支撑中国地质找矿工作,是整个地质找矿工作的先导。随着新一代地区和全国地球化学图的形成,将在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以及揭示重大地质事件等方面提供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观点,对于未来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和整个地质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岩矿测试》2007,26(4):346-346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全国各大岩矿测试中心按统一的步骤、原则历时多年对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进行系统总结所得集大成的成果,项目成果已通过全国分析专家的评审鉴定,获得很高的评价。准予出版;其应用范围涉及不同比例尺区域化探、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环境样品等诸多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继续推进区域化探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计划。在区域化探方面,完成调查面积82.93万km2(累计完成756.62万km2),发现异常4 708处,经验证发现各类矿产411处,其中有色金属矿产273处,占66.4%,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开展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通过建立典型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来圈定找矿靶区和进行资源潜力定量预测。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面,完成调查面积26.56万km2(累积完成165.66万km2),建立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体系,主要针对重金属元素成因来源、迁移转化、生态效应与变化趋势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表明,中国土地达到优质级占53%,优良级占33%,较差等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表明,全国表层土壤(0~0.2m)平均碳密度仅为3 186t/km2,且各地区碳密度变化幅度较大,说明中国土壤有机碳处于低水平和不稳定状态。"十一五"期间勘查地球化学针对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深化和延拓地质工作内涵,逐步形成矿产资源评价、生态地质科学研究、土地质量与生态评价、全球变化科学研究及基础地学研究等现代地质工作若干重要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6.
奚小环  李敏 《地学前缘》2013,20(3):161-169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继续推进区域化探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计划。在区域化探方面,完成调查面积82.93万km2(累计完成756.62万km2),发现异常4 708处,经验证发现各类矿产411处,其中有色金属矿产273处,占66.4%,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开展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通过建立典型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来圈定找矿靶区和进行资源潜力定量预测。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面,完成调查面积26.56万km2(累积完成165.66万km2),建立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体系,主要针对重金属元素成因来源、迁移转化、生态效应与变化趋势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表明,中国土地达到优质级占53%,优良级占33%,较差等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表明,全国表层土壤(0~0.2 m)平均碳密度仅为3 186 t/km2,且各地区碳密度变化幅度较大,说明中国土壤有机碳处于低水平和不稳定状态。“十一五”期间勘查地球化学针对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深化和延拓地质工作内涵,逐步形成矿产资源评价、生态地质科学研究、土地质量与生态评价、全球变化科学研究及基础地学研究等现代地质工作若干重要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地球化学勘查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思想层面都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包括:解决了几种特殊景观区普遍存在的有机质和风成砂等因素对异常的干扰问题;电地球化学、地气溶胶地球化学、金属元素活动态地球化学等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寻找隐伏矿的理论和应用上逐渐趋于成熟;构造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成为隐伏矿定位预测评价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勘查技术流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等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新方法不断发展;建立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体系,实现了资源调查与环境调查并举。未来,地球化学勘查将在农业、土地利用规划、坏境预警和保护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区域成矿地球化学理论以成矿物质为主体,以成矿地质条件为背景,主要研究大型超大型矿床在成壳、成岩、成矿与成晕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规律。区域成矿地球化学理论体系是基于成矿地质过程与成矿级次建立的研究框架,包括成矿地球化学块体理论、成矿地球化学异常系列理论、成矿地球化学次级分带理论和成矿地球化学原生分带理论,主要研究成矿省(域)、成矿区带、成矿亚带和矿床等各级次成矿地球化学问题。在区域成矿地球化学理论指导下,结合我国长期形成的区域、普查与详查化探工作程序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区域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体系和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体系,系统研究不同层级的成矿与找矿地球化学问题。各体系之间既密切相关地联系在一起,又具有独立的研究内涵与范畴。本文结合西南三江北段成矿带沱沱河区域化探异常集群的重大发现,主要讨论区域成矿地球化学理论体系及相关的评价体系与方法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划分为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普查、地球化学详查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工作特点。但我国化探工作习惯以区域化探的思维来开展地球化学普查、地球化学详查工作,导致部分工作不到位,出现地球化学信息获取不足等情况。笔者通过对矿产地球化学勘查不同阶段的目的任务与性质、野外工作方法、室内资料整理、异常分类与异常查证、分析测试等五个方面的梳理与分析,提出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普查→地球化学详查,是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采样介质从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样品密度逐步加密,与地质体联系趋于紧密,不断逼近找矿目标体的一个系统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本质特征是大数据信息与地球系统科学。勘查地球化学的全面发展坚持资源与环境并重方针,真实生动地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在科学技术领域具有典型意义。自然资源时期地质工作关于资源内涵从矿产资源、国土资源到一切自然资源,关于环境内涵从地质环境、国土环境到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在内的一切自然环境。本文继2008年对此有所评述后,在国家自然资源部成立之际,地质工作面临深刻转型之时,从大数据信息科学与自然资源地球化学调查、建立地球系统科学指导的自然资源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自然资源地球化学评价体系,以及针对自然资源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深化地球化学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科学体系等若干值得注意的方面再次就此议题加以评论。勘查地球化学的长期目标是通过大数据信息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揭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状况,实现对地球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整体保护,创造人类与地球和谐共处的生存环境。由此,转型和升级贯穿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发展的全过程。地球化学将以形态和内涵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作用,以及应用实践的多目标全方位面貌出现在国家行业部门与科技领域,极大地拓展和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勘查地球化学以方法技术优势实行大调查、大数据、大应用战略,建立大环境、大生态、大地球观,向大地质、大资源、大科学转变,为解决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地球化学方案,将全面发展时期的勘查地球化学从大数据信息应用优势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高度提升到"大地球化学"境界。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领域、取样技术、数据处理等方面评述了区域化探的新进展,并指出了区域化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40多年来,浙江省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领域到多领域,从单一的地质找矿的目标到为全社会服务的多目标的历程。20世纪60~70年代,化探作为一种找矿手段。自1963年开始的第一代区域勘查地球化学调查,以普查找矿为目的。1980~1994年进行了第二轮区域化探扫面,在找金矿方面取得较大突破。90年代初起,我省环境地球化学、农业地球化学、生态地球化学逐渐兴起,勘查地球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多目标拓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多目标的地质大调查 ——21世纪勘查地球化学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07,31(4):283-288
21世纪勘查地球化学面临发展问题.2001~2005年勘查地球化学以国家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为主导,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动力,以资源与环境并重为方针,实施多目标的地质大调查,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标志勘查地球化学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这是勘查地球化学的战略选择.在现代科学技术取得最新成就起点上,构建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质量体系,在各项工作中采取科学态度和积极有效措施,推动勘查地球化学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沿海经济带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才浩 《福建地质》2005,24(1):1-11
福建省沿海经济带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为全国多目标生态农业地球化学调查计划的一部分,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引入新的领域。介绍了该项目的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异常分布特征及初步评价结果,对今后在农业、环境评价、矿产勘查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筛选与评价之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一直是矿产勘查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章回顾了近十几年来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筛选的方法与思路以及评价异常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的一些进展,并根据不同的覆盖条件和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应用条件,把它们分为厚覆盖区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基岩区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和生物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加以评述,最后提出多种地学信息综合集成,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等互相协作较准确的筛选异常,多学科结合的立体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是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以预测隐伏矿床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土壤环境质量污染指数与勘查地球化学参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环境质量污染指数与勘查地球化学参数关系何乱水(兰州地安矿产勘查发展有限公司,兰州730000)关键词上壤环境质量,污染指数,勘查地球化学参数,关系式在评价上壤污染程度时,对于重金属等元素采用“污染指数”。我国区域化探工作中有部分是进行环境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7.
<正>矿产勘查地球化学的理论核心是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技术核心是发现和识别矿致异常的手段。金属矿地球化学勘查理论、技术和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主要表现为,元素横向迁移机理认识的逐步深入使得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或填图理论更加完善,元素垂向迁移机理的突破使得覆盖区地球化学找矿获得蓬勃发展,地球化学勘查能力的提升将有效矿种从过去的贵金属和有色金属扩展到稀土和铀矿。1元素的横向迁移与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勘查地球化学80年来重大事件回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学求 《中国地质》2013,40(1):322-330
勘查地球化学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经历了8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地球化学分支科学,为矿产勘查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对勘查地球化学过去80年发展历程的标志性事件进行了回顾;对勘查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和对矿产发现做出的贡献进行了概括总结;对近年勘查地球化学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进行了简要介绍。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勘查地球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形成,它的标志性事件是经典教科书的出版、勘查地球化学专业设立、勘查地球化学杂志的创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家协会成立和勘查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定期召开。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体现在局部地球化学分散模型和区域分布模式的建立。一些国家大规模区域或国家地球化学调查或填图计划的实施,为全球3次批量矿床发现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些年勘查地球化学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集中在:(1)在微观尺度上,从纳米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化学元素的分散和迁移机理,发展覆盖区找矿的地球化学技术;(2)在区域尺度上,继续开展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或填图理论与技术研究,为成矿带地球化学评价和靶区圈定提供高质量数据和图件;(3)在全球尺度上,致力于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建立,为了解全球化学元素分布背景、过去地球化学演化和预测未来全球化学变化提供定量评价标尺。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在环境和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康明 《物探与化探》2004,28(2):99-101
勘查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及农业地球化学研究在实验区选择、布点、样品采集、项目分析等方面有所不同,对于如何将勘查地球化学的优势和区域化探资料应用于环境及农业领域中,起到指导环境治理和农业生产的作用,笔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以来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以来,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主要围绕地质工作需求,完善了区域化探扫面方法技术,充实了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体系,开展了1∶5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研究,建立了76种元素测试方法技术体系,编制出版了世界上首份76元素地球化学图集;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与异常形成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油气化探方法技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化探数据处理与制图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技术研究取得明显进展,深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环境并重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研究与调查的新格局,使中国化探总体上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为走向世界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