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澤慶 《地质论评》1957,17(2):183-192
本文主要是从或然率的理論出發,研究一般樣品的縮分問題。由于文献缺乏,因此無法了解过去对这問題研究的確切情况。但根据有關參考書及書后的文献目錄知,过去曾有人从理論方面來研究砂礦樣品的縮分問題,但是關于一般樣品縮分問題的著  相似文献   

2.
简讯     
《水文》1964,(3)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根据水利电力部的指示,于1964年3月1日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泥沙培訓班。該班于7月15日胜利結业,历时共四个半月。泥沙培訓班学員包括全国水利水电系統的勘測設計、工程管理、水文及科研部門的在职干部、有关大专学校的教师、以及航运部門和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有关工作同志共102人。在学习期間共讲授河流及港湾水力学、泥沙运动理論两門基础課,以及河流地貌及野外調查、河床演变、河口港湾泥沙問題、泥沙測驗、水庫泥沙問題、渠首渠系泥沙問題、模型試驗、河床变形計算、航道整治等九門专业課。同时还开展了經驗交流讨论会和参观实习等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收获。  相似文献   

3.
关于地质勘探工作性质問題的討論,到目前为止已經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这个問題的探討不仅在研究国民經济部門特征方面具有經济理論上的意义,而且通过討論,明确工作性质,掌握工作特点,对合理組織管理地质勘探工作更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因此,为了求得进一步的認識,在这里也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4.
关于河流供水量的多年变化問題,很多研究者都做过研究。而且,由于沒有估量年徑流量变化的成因分析方法,而几乎迫使所有研究者不得不应用概率理論来解决这一問題。但是这个理論只可能估算徑流量变化范圍及不同数值的流量出现的概率,而并沒有提供定出被研究现象在年序中的情况的可能性。为了对于河流年徑流量变化的特点,这种变化按年代次序演变的情况以及几条河流供水量变化过程同时发生的情况等等問題,获得比較明确的概念,到目  相似文献   

5.
一、震旦系及寒武系的关系在历史传统上的认识震旦系和寒武系的关系,是地貭基础理論中的重要問題。由于传統上的概念,代替了科学上的結論,虽已經过五十余年的工作但还沒有彻底解决,因此在地貭工作的实践和思想领域中长期存在着这个疑难問題,成为划分地层和了解构造的阻碍。在地貭研究史上  相似文献   

6.
常子文 《地质科学》1959,2(9):280-280
前言关于花崗岩的成因問題,爭論了将近150余年,至今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問題。現在的情况是,火成論与变成諭的势力几乎不相上下,有各具其理、互不相让之势。本文是介紹变成論者牛来正夫用斜长石双晶法研究花崗岩問題的一种新方法。据輿論与实践的反映,此方法有其一定的意义及价值,因此介紹,以供参考。二、斜长石的分类牛来正夫把斜长石的双晶分为三个类型: 1.A 双晶常見于火成岩与变貭岩中,包括鈉长石,肖鈉长石,阿庫林(Acline)等双晶。  相似文献   

7.
自从本刊1957年第9期展开了关于鑽粒鑽进剋取原理問題的討论以后,我們先后收到了許多鑽探工作者的来稿。到目前为止,虽然由于本刊篇幅所限,仅先后发表了10篇討論稿件,但通过此次討論,不仅为我們进一步研究鑽粒鑽进剋取原理問題提供了許多宝贵資料,而且对鑽粒鑽进理論以及鑽探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目前由于技术条件所限,我們对鑽进剋取原理的討論还局限于技术理論和实际操作经驗方面,还不能根据科学的試驗数据,做出相应地結論。为此,我們除于本期再发表楊春发、徐庆善兩同志的文章外,决定將此項討論暫告一段落,待將来有关研究部門对鑽粒鑽进的剋取原理問題得出科学地試驗研究成果后,本刊再予介紹。  相似文献   

8.
关于鑽粒鑽进之原理問題,目前还沒有一个完整論点。苏联也正在进行討論。几年來,虽然我們在鑽探效率上、質量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在理论上仍然是落后的。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有必要在鑽粒鑽进的理論研究上,进行一番較長时間的細緻研究工作,以便用技术理論去指导实际工作,进一步提高鑽探工作的技术水平。目前鑽粒鑽进理論,虽然还沒有获得統一的論点,然而基本上是在下边三种说法中进行爭論: 第一种主張是:未被破碎的鑽粒,在軸心压力的参助下对岩石压碎和碾磨; 第二种主張是:已被破碎之鑽粒在軸心压力的作  相似文献   

9.
一、林成荣同志来信(綜合摘要) 近年来我們在野外地质实际生产工作中,特别是在工程原始編录过程中,常常因对节理和裂隙的认识問題发生激烈的爭論。对于这个問題,历来就有不同的論述,因而在使用上造成了混乱。同一条裂縫就有不同的两种图例表示,如用——表示裂隙,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什么方法和标准合理地評价化学分析质量,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中国地质》1964年第11期刊載了韓心鑑同志論述这一問題的文章,引起許多地质勘探工作者对检查化驗质量工作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自新中国建国十三年以来,水文預报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現在,我国“水文情报預报暫行規范”正在編訂,笔者去年有机会参加了两次討論会,初步了解到当前水文預报誤差和評定方法上的一些問題和爭論。本文拟对这类問題进行一些分析,并談談今后研究途徑上的淺見。由于对水文预报知識的欠缺,文中只能提供少許偏于理論上的认識,不当之处,請同志們指正。 下面对現行方法中的变幅法、定值法、比值法和相关此法进行評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生物标誌普查矿床的可能性問題和地球化学問題有直接联系。В.Н.維尔那茨基和А.П.維那格拉德夫关于在生物圈內,化学元素遷移中有机体的作用的学說,是我們在这方面研究的理論基础。大家知道:生物完成著遷移原子,并把它構成新的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13.
地质部于9月4日到15日在兰州召开了鉑系金属和黄金的化学分析、岩矿鑑定专业經驗交流会。会上共提出40余篇技术报告。这次会議是将經驗交流和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疑难問題紧密地結合起来进行的,既重視理論問題的探討,又重視操作技术的学习与观摩,因而收效較大,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秦岭地区“柞水系”地层的时代問題是地质界长期以来爭論的重大問題之一。由于这套地层褶皺剧烈、变质較深、长期无化石依据以及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不清,其时代問題长期未得解决。而这个問題的解决对于解释秦岭及其邻区大地构造特征和研究該区地质发育史以及进一步指导普查找矿  相似文献   

15.
張干 《水文》1965,(11)
本刊自今年第一期起,开辟了問題討論一栏,先后对水文资料“在站整理”及水情站网布設革命化等問題开展了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自本期起拟陆續刊登有关“站网規划”及“規范改革”等問題的封論意見。欢迎各級水文領导、广大水文职工以及水利水电勘测設計、科学研究部門同志,以毛澤东思想为指导,积极参加討論,踊跃投稿。本刊本期发表长办水文处張干同志写的“水文战略布局問題”及本刊1965年第7期刊登华土乾同志写的“学习《矛盾論》后对站网工作的粗浅认識”两篇文章都是屬于站网規划方面的討論意見。  相似文献   

16.
孫鼐 《地质论评》1957,17(1):100-107
花崗岩問題,也就是花崗岩類的成因問題,由來爭論已久,其間存着不同的,而且是相反的觀點。但是不管這些概念中存在着的分歧以及色彩的不同,我們可以把花崗岩的研究者們分為兩極端派別:(1)花崗岩的岩漿起源論的保衛者;(2)大型花崗岩侵  相似文献   

17.
大家知道,在进行农田灌溉規划設計、灌溉管理和計划用水的过程中,对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水貭、土壤蒸发和叶面散发等农业水文因素,都必須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在貫彻水文工作“以全面服务为綱”及大力开展羣众水文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針下,如何去研究这些农业水文因素的規律,从而掌握灌溉时机,防止土壤盐漬化,及合理地控制地下水位使适合作物生长等問題,并加以运用到生产中去,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了。这一系列問題的研究,无論从理論上和实用上都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根据几年来的观測資料对淮北区的农业水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地球化学探矿是一門新的找矿方法。它是利用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在矿床周围的岩石、疏松物質、水和植物中生成的分散晕和分散流来寻找矿床。它將成为綜合地質测量、普查和勘探工作不可缺乏的組成部份,并可以显著地提高这些工作的效果。兩年来我們通过实际工作的摸索,取得了一些初步經驗,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对地球化学探矿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不够了解,有的在技术措施及方法擺佈上还不够十分恰当,以致减低了它的实际效用,特別是还存在許多急待研究解决的技术問題。因此,共同学习了解化探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应用条件,交流实际經驗,提高化探工作質量,乃是化探、地質及其他有关技术人员的共同任务。为此,请欧阳宗圻同志將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的基本理論,着重从岩石化学方法方面做比较系統的介紹。其內容大体包括:緒論,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分佈,原生暈,机械分散暈,复杂暈,分散流,工作方法,水化学方法和生物地球化学方法等部份。对于一些理論性的問題及有关公式不做詳細的探討。对某些目前尚在爭論的学术問題只簡要提及,亦不做詳細論述。該文將由本刊自本期起連續刊載发表,大家有什么意見和要求,請及时函告本刊。  相似文献   

19.
練好基本功的問題已經引起广大地质人員的重視。不少同志在地质勘探各項实际工作中,坚持有目的、有計划的严格的鍛炼,从基本理論和操作方法着手,千百次磨炼自己的本領,因而在提高业务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我国工农业建設迅速发  相似文献   

20.
本次会議共收到論文及經驗总結43篇,其中在大会上报告的共16篇,內容包括有关洪水频率計算,大面積及小面積設計洪水計算等三方面的問題,在分組討論会上对上述問題都進行了此較詳細的补充、分析和討論。并对有重大分歧意見的問題進行了大会辯論。茲就各項問題分別总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