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南膨胀土分布地区由于膨胀土地基的胀缩变形,常常导致建筑物开裂和毁坏。如何改良膨胀土,消除其胀缩性,加固膨胀土地基,确保工程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是膨胀上分布地区工程建设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结合陕南三种类型的膨胀土,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进行了加灰(石灰、粉煤灰)处理的试验研究,其效果较好,消除或减弱了膨胀土的胀缩性,达到了改良膨胀上不良工程地质性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安康盆地是我国典型膨胀土分布区。由于膨胀土的胀缩效应致使该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重点对安康盆地三种类型膨胀土的物质成分、微观结构和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安康盆地膨胀土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3.
研究胀缩土的成因,为地表建筑物防灾减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根据胀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平面和垂向分布规律,右江高阶地胀缩土为冲洪积成因。  相似文献   

4.
西乡盆地膨胀上分为三种类型:Ⅰ类为具有弱膨胀潜势的黄褐—褐黄色膨胀土;Ⅱ类为具有中等膨胀潜势的褐黄—浅棕红色膨胀土;Ⅲ类为具有强膨胀潜势的灰绿—灰白色膨胀土。根据西乡盆地膨胀土的基本常规指标(粘粒粒组含量、液限和塑性指数),与西多盆地膨胀土胀缩特性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多变量数学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式,来判别西乡盆地膨胀土。上述研究对西乡地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模糊数学方法,选用与膨胀土胀缩特性有关的指标:粘粒含量(m_(0.005))、液限(W_L)、液性指数(I_L)、线缩率(e_u)、自由膨胀率(δ_(ef)),对陕南地区膨胀土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其结果可分为3类:一类是灰白、灰绿色强膨胀潜势膨胀土;二类是三级以上阶地上黄褐-棕红色的中等膨胀潜势的膨胀土;三类是二级阶地上褐黄-黄褐色弱膨胀潜势的膨胀土。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膨胀土的分布、成因类型、成分和结构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分析 ,证实膨胀土并非是理想的持力层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南阳汉画馆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阐明了南阳汉画馆产生裂缝的根本原因是地基土的胀缩特性,其次是气候、气象、地形以及人为因素等外界条件的影响。据此提出有关建议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韦庄镇位于单县西南,地形较平缓,属黄河冲积平原,多年来连续发生地裂缝地质灾害,导致房屋开裂,土地失耕或减产,通过调查勘查,发现其地层12m以浅存在厚度分布不均的膨胀土,而当地地下水位受季节影响常常在膨胀土内或其顶底板上下波动,导致膨胀土不断发生涨缩变形,引发当地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发生。可以通过碎石充填、清除、筏板基础等的地基加固处理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膨胀土给建筑物带来的危害在近年来已逐渐为人所知。据美国统计,该国每年损失达20亿美元之多,已将其作为“危害性环境介质”对待。 我国幅员广大,已知有14个省、自治区发现了膨胀土,遍及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行政区。 广西膨胀土分布相当广泛,且已造成了地张口、房开裂、公路移位甚至房屋倒塌等事  相似文献   

10.
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防护方案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膨胀土路堑边坡的公路工程特点,总结以往膨胀土路堑边坡的防护措施,根据以往膨胀土路堑边坡的防护成败资料和经验。以保持边坡土体天然含水量状态的相对稳定,保持边坡土体结构的相对完整性。保持边坡土体足够的抗剪强度和防护工程应能适应边坡膨胀土体可能产生的膨胀变形与膨胀力不遭破坏。首先用DAH混合溶液改良膨胀土边坡的表层土,使DAH混合溶液与膨胀土产生离子交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表层膨胀土体改变性能,成为正常土,然后结合以往路堑边坡处理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实践证明,此方法不但充分利用了膨胀土.节约了工程投资,而且又绿化、美观了边坡,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从而为膨胀土地区公路路堑边坡处理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天然气成因机理和成藏机理两个方面对天然气类型进行划分,天然气成因机理分为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天然气成藏机理分为煤层气、页岩气、水溶气、根缘气(深盆气)、常规气以及气体水合物等。在天然气分类基础上,认为天然气在运聚过程中存在天然气成因机理和成藏机理两种序列关系,不同的天然气机理类型之间存在着过渡关系,两种机理分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具体运用到前陆盆地与裂谷盆地中,提出了前陆盆地与裂谷盆地的气藏可能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下关地形变台资料的分析和实验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台定点垂直形变的一种主要干扰机制——水干扰机制。岩层(土层)的胀缩特性和含水量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鲁豫交界的曹县黄河故道地区,地势较高的自然堤堤缘区是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地裂缝主要由地表厚粘土层干湿胀缩产生,有一定的隐蔽性,并受地形和大气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对地裂缝影响不大。地表裂隙张力的直接作用、建筑物的非均质土地基不均匀沉陷等因素的存在共同导致了该区民房开裂。可以采取加固地基和搬迁避让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膨胀岩(土)病害是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现象。文章通过对广西军体校膨胀岩山体滑坡的整治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其成因机理,提出对整治设计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史载记录和现场考察,对安徽省凤阳县明中都紫金城遗迹(主要指城墙、角楼)的变形和开裂进行了较详的研究:初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认为这种变形和开裂既非构造作用的影响,亦非地震破裂,而是由于建筑物中回填的多系膨胀土。在漫长的岁月中,这类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经反复作用造成古建筑物墙体的变形和开裂。  相似文献   

16.
南宁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正处于城市地铁修建及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南宁位于复杂地质水文条件的南宁盆地中西部,地铁施工及运行有可能引发地表沉降等潜在风险,但关于南宁地铁修建区的沉降规律系统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利用永久性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Permanent Scatterers InSAR,PS-InSAR)处理54景Sentinel-1A影像,监测了2017年4月-2018年12月南宁市区地表沉降信息。结果表明,监测期内南宁地表形变速率为-23.8~9.0 mm/a,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稳定,沉降点分布零星;4个重点沉降区位于蒲庙镇、九曲湾农场、江南地铁站及北湖-万秀村-虎丘一带;重点沉降区形变曲线总体上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均匀下降;沉降成因可能与膨胀土膨胀特性、弃土滑坡、施工作业、列车流量过大及地下水位下降有关。5条地铁沉降值均属于安全范围。研究表明,南宁雨季降水丰富,地铁修建区表土以松散的第四系覆盖层为主,下伏基岩以工程力学性质存在一定不稳定性的第三系膨胀土为主,建议利用PS-InSAR技术对沉降重点区域及地铁沿线开展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7.
北秦岭存在A、B、C三类火山岩系列,对应着幔源型、壳幔混染型和壳幔混合型成因类型。火山岩系列和成因类型的系统变化,反映了多旋回壳幔物质迁移特证。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详细阐述了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组成、金红石产出特征及钛的赋存状态并对大量样品分析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查明统计总体包含三个成因总体,反映了金红石的两种物质来源,并主要经历了两次地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此外,还对矿石中金红石TiO_2与全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基本查明二者为直线型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高岭土已被建议列入国家15种战略性非金属矿产之中,因此,对高岭土矿产资源类型及其成因研究刻不容缓。依据高岭土(岩)矿床成因相关研究成果,采用母岩类型(或成矿原始物质来源)+形成作用+矿石类型的复合命名原则,提出了我国高岭土(岩)矿床新的成因分类方案。高岭土(岩)矿床可以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8个成因亚型和12种矿床类型。在现有的6个矿床类型基础上增加了6个新的矿床类型,其中3个为风化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即风化残积亚型木节土矿床、富长石砂(岩)风化残积亚型砂质高岭土矿床、变高岭岩风化残积亚型水铝英石-埃洛石-高岭土矿床。将耐火黏土矿床的硬质黏土、软质黏土和半软质黏土的成因归属于陆源碎屑及胶体化学沉积成岩亚型高岭岩(土)矿床。华北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岩系中部分煤层夹矸和煤层顶、底板高岭岩是由降落火山碎屑沉积成岩形成的,该类型是一种独特的高岭岩资源,将其单独列为降落火山碎屑沉积成岩亚型。此外,变高岭岩亚型矿床是一种特殊矿床类型,(热)流体蚀变亚型砂岩型高岭土矿床较为罕见,但是一种有潜在经济价值的高岭土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20.
高寒、高海拔地区由于反复冻融导致的岩体变形破坏,对区内工程建设有重大影响。为研究不同裂隙条件下岩体循环冻融特性,在汶马高速沿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千枚岩和砂岩,制备了不同裂隙条件(长度、张开度、裂隙组数)试样,在干燥和饱水两种状态下分别进行大温差(-20℃到20℃)循环冻融(50次)试验。试验揭示了饱水裂隙岩样冻融变形过程:冻缩→冻胀→冻缩(冻结阶段)→融胀→融缩→融胀(融化阶段),干燥裂隙岩样冻融变形过程:冻缩(冻结阶段)→融胀(融化阶段)。进一步,选择冻胀量εd为指标,分析了两类岩样冻融循环次数与εd的关系,揭示了裂隙长度、宽度和组数对εr的影响规律;选择残余变形量εr为指标,揭示了千枚岩和砂岩试样在饱水条件下εr随εd的增加规律,获得了εd与εr间的定量关系;分析了干燥和饱水试样单轴抗压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规律,确定了冻融次数与试样劣化间的线性关系。最后,初步讨论了饱水条件、岩性和裂隙条件对岩体冻融循环变形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