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闽粤滨海地区成矿演化和矿床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晓春  岳书仓 《矿床地质》1999,18(4):372-378
浙闽粤滨海地区中生代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岩浆作用有关,矿床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带性,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迁移性,但这种成矿分带和迁移完全不同于东太平洋安第斯和美国西部平行于俯冲带或垂直海岸线的成矿分带和迁移模式,区域中生代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矿演化明显受着区域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岩浆作用特征,赋矿地层和岩石的含矿性特征以及成岩成矿后的风化剥蚀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胶东西北部金成矿带控矿构造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胶东西北部金矿矿带为例, 试图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探讨区域矿化特征和区域控矿规律。认为深部构造控制了胶东西北部金成矿带的空间展布, 断裂构造不仅控制着矿床的产出、矿体特征及矿床类型, 而且还控制着矿床的丛聚性、似等距性和矿体的侧伏、水平分带。构造成矿系统在空间上具有多层次、多级和相关性的特征, 在时间上具有同源演化的特点。区域构造演化和断裂构造的脆韧性叠加造就了矿化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吉林老岭地区正岔夕卡岩型铅锌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岭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铅锌、铜、金等有色金属成矿区带,正岔铅锌矿是该矿带中具有代表性的夕卡岩型矿床,具有多阶段、成矿物质双重来源等特征.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以及地球物理特征研究,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生代岩浆源和古元古代海相火山-沉积源.而含矿流体中大气水与岩浆水不同比例混合的性质,表明该矿床的“胚胎”可能在元古宙已经形成,并为火山喷发的间隙期或火山喷发向海相沉积转化过程形成.受到中生代岩浆侵位热作用使得原始“胚胎”活化、并进一步富集成矿.综合区域成矿背景,归纳并提取了控矿地质因素,建立了地物化综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生代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中国及邻区中生代地质构造的演化主要表现为欧亚大陆东部增生和中国大陆陆缘及陆内变形作用,受特提斯一古太平洋及太平洋一印度洋两大动力学体系的控制,形成滨太平洋、特提斯和中亚3大构造域。作者在对829个典型矿床及大量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生代成矿环境和成矿特征,将中国中生代矿床划分为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和11个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着重论述了中国中生代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的基本特征,并简要概括了它们的时空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新疆晚古生代裂谷中同生断裂的控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晚古生代裂谷中同生断裂具有明显的控矿作用,体现出"三同一体"和多组断裂构造交会的区域构造特征.以构造的不同级别、期次,对矿带、矿田、矿床予以控制,在构造交会和构造复合地段使矿田或矿床就位.由于构造的近等距性发育,从而制约矿田或矿床的近等距分布,更由于裂谷同生断裂的多次开合和地质动力性质转换,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矿种、多类型、且具有矿种分带性的综合矿产链.  相似文献   

6.
银坑山金银矿床金银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银坑山金银矿床产在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下伏前泥盆纪陈蔡群变质岩系中。其成因和成矿时代尚有争议,根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等综合分析,应属环太平洋成矿带与中生代晚期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热液金银矿床。本文以显微镜观察为基础,并通过其它物理手段和电子探针分析探讨了该矿床矿物系列的共生组合及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7.
甘肃西秦岭区域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西秦岭区域成矿特点和区域构造演化阶段的讨论,选择区内主要矿床就控矿地质因素、成矿时代、物质来源等特征进行对比,根据矿床成矿模式概括区域成矿模式。提出新元古代、晚古生代、晚中生代是本区大规模成矿期,对甘肃西秦岭地区成矿环境的分析认识进一步深化,对指导区域矿产评价和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金矿床成矿时代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福建是我国东南沿违法乱纪半区金矿产区之一,既是古特提期成矿域东缘的组成部分,又受中国东部中生代环太平洋成矿带成矿作用的强烈叠加,且与基底变质岩(前寒武系)关系密切。福建金矿床总体具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变质岩,后期岩浆液改造富集,与不同层次的剪切带有关,受区域构造控制等特点。其成矿时代特征则具有“一老一新两期(元古宙和中生代且以中生代为主)成矿”和“成矿物质来源老,矿床定位时代新”等特点,金矿床成矿时代普遍为中生代或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此外,福建与华南地区的金矿床在地质特征上具有比较多的一致性,而与华北和西北地区在成矿时代特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以统计分析为主要手段,通过对鲁西隆起区太古宙地层、中生代岩体以及不同时代金矿化学组成的研究,探索了成矿组分的可能来源、深化和聚集趋势,提出了矿源层(岩)中元素成矿活度的概念及定量计算方法。研究表明:(1)在鲁西隆起区,金的初始矿源是太古宙绿岩带,金在其中具有双成分分布;(2)从太古宙至中生代,虽然成矿时代不同,成矿作用各异,但各类金矿床在成矿组分上对含矿建造具有明显的继承性;(3)含矿建造中成矿组分超量点群与背景点群的比例以及超量点群中成矿组分的平均质量分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后生热液矿床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东昆仑成矿带主要经历了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四个发展期或构造旋回期。其中,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对区域铜金多金属大规模成矿具有重要作用。以区域性深大断裂控矿为主线,研究分析青海东昆仑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主要矿产分布特征,探讨区域成矿规律及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条件,提出了岩浆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的勘查思路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Three global metallogenic belts were formed in the world during Mesozoic and post-Mesozoic times. Two of them are situated along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Pacific margins, and the third one - the Tethyan Eurasian metallogenic belt (TEMB) is related to the domain of Eurasian plate and flanked on the south by the Afro-Arabian and Indian plates. The general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realm where the TEMB was formed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history of Tethys. The emplacement of ore deposi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metallogenic units are related to a definitive time interval and to specific tectonic settings such as: (1) Intracontinental rifting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Gondwana and/or fragments already separated; (2) Oceanic environments (i.e. ophiolite complexes and ocean floor sediments) host podiform chromite deposits, volcano-sedimentary cupriferous pyrite deposits (Cyprus type), stratiform manganese deposits, and sporadically PGE deposits; (3) Subduction related settings involve mainly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hydrothermal massive sulphide polymetallic deposits, and epithermal deposits. So far identified mineralization of porphyry copper exceeds in the TEMB over 100 million tons of copper metal; and(4) Collision and post-collision continent-continent setting includes deposits of lead-zinc, antimony, gold, in some sectors tin deposits, as well. The giant deposits of Li-pegmatite occur sporadically.The TEMB is almost a continuously mineralized belt, but within it, some sectors display specific features of tectonic settings, association of elements, minerals and morphogenetic types of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南天山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系统分析南天山成矿带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特点基础上,划分了5个矿床成矿系列、5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和13个矿床式。南天山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的分布受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制约,具有鲜明的古生代,尤其是晚古生代成矿作用特点。区域构造演化的规律, 决定了矿床成矿系列的分布规律,即构造-岩浆演经随时间推移有由北向南推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西藏冈底斯造山带西段铁铜多金属(金、银)成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地区地质与矿产勘查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果,在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进行初步分析与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冈底斯造山带西段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成矿构造环境、与铜铁铅锌(金、银)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类岩体的成岩时代、岩石类型及其岩石化学和成矿元素含量方面均可与东段进行对比,显示西段同样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和资源远景.区内的优势或潜在优势金属矿种是铜、铁、铅、锌和金(银).它们的成因类型主要是与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包括破碎带蚀变岩型),其次为火山热液型.在总结区内已知矿床(点)成矿特征和进行区域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优选出江巴复式花岗岩基的西缘等7个成矿远景区,并对各远景区提出了进一步勘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辽东-吉南成矿带是2008年确定的首批16个重要成矿带之一,随着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需要对其开展新一轮研究总结。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命名为"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并对其开展成矿作用类型及勘查部署综合研究。该区带范围与III级成矿带辽东(隆起)Fe-Cu-Pb-Zn-Au-U-硼-菱镁矿-滑石-石墨-金刚石成矿带一致,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类型及典型矿床的综合研究,初步建立了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成矿谱系,并将其主要成矿期归纳为三期: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中生代燕山期;在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菱镁矿、火山沉积-变质改造型铜锌矿、沉积变质-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岩浆热液型金矿以及造山带型金矿。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Fe、菱镁矿、Cu、Au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12个远景区,其中10个为重点远景区,2个为远景调查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滇西兰坪盆地中新生代形成了丰富的金属与盐类矿床,是我国著名的热液矿床成矿带。成矿系统时─空结构的统一性是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的前提和指导思想,综合分析兰坪盆地的成矿时代、矿床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地质背景,初步认为: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盆地西缘出现以铜为主的成矿作用;兰坪盆地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早、晚第三纪期间,因盆地东、西部边界向两边地块的俯冲碰撞及中轴断裂带的强烈活动,导致盆地中央地带出现大规模成矿流体活动,成矿流体因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分异、运移,及盆地受挤压隆升,变成山间盆地,出现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流体圈闭,因而形成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矿床;同时,含有挥发性组分汞、锑、砷的流体从深部沿中轴断裂带上升向两侧的次级构造裂隙带扩散,导致盆地东部复式背斜带中出现锑、汞、砷的成矿作用;其后,矿床受到改造和氧化作用。盆地内发育深大断裂;兰坪盆地的成矿作用是在构造流体演化的制约下完成的,同时成矿作用的发生改变了流体的性质和构造环境,促使流体的再次循环,出现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分带性。  相似文献   

16.
北祁连地区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区域成矿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北祁连地区是华北板块和柴达木-祁连板块的对接地带,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构造成矿带,其内已发现铜,铅,锌,铬,钨,铁,金,钴锰等金属矿产地260多处,本文是研究了北祁连地区主要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含矿层位,成矿期,控矿构造等的基础上,结合北祁连构造演化特征,按照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区内主要金属矿划分为9个矿床系列,文中按时代顺序和概述了每一成矿系列矿床的基本特征,区域分布,主要成矿地质作用及产出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受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极为强烈,但在靠近主中央逆冲断裂带(MCT)的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成矿带,目前报道的岩浆岩出露相对较少,而前人研究表明该成矿带内的诸多矿床成因与岩浆岩关系密切。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正是位于该成矿带东部,近期在勘查区内发现众多的侵入岩浆岩体或岩脉/墙,初步研究表明这些岩体具有酸性岩或基性岩的特征,缺失中性岩,具有典型的双峰式岩浆岩特征。这些成果为科研工作者今后探讨勘查区内乃至整个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构造演化以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进而为准确地建立区内新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提供了初始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8.
西藏冈底斯东段南缘桑布加拉辉钼矿Re-Os定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的桑布加拉矽卡岩型铜矿床为冈底斯成矿带南亚带典型多金属矿床之一。该矿床的8件辉钼矿样品Re-Os等时线年龄为(93.3±4.1)Ma,平均模式年龄为(94.5±1.6)Ma,表明桑布加拉矿床形成于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消减阶段。洋壳俯冲消减阶段形成的桑布加拉铜矿床及其新生代不同时期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说明冈底斯成矿带在俯冲消减阶段、主碰撞阶段、晚碰撞阶段和后碰撞阶段均存在大规模成矿作用,并构成完整的成矿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地貌、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区域成矿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论证了黑龙江右岸北西向小兴安岭大型-特大型有色、贵金属成矿带的存在.矿带主体部分为北西向小兴安岭山脉,长达1000 km,宽约500 km,矿带内的控容矿地质构造呈北西向展布,矿床(体)呈北西向带状分布.深部地球物理异常构造趋势揭示,成矿带是一大规模的北西向岩石圈-软流圈构造异常区.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表明,该矿带历经了陆块形成、古亚洲构造域活动大陆边缘造山、滨太平洋活动陆缘造山三大构造-成矿演化阶段.该矿带的确认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国东部构造-岩浆-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