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河南民间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便有“年味儿”了。  相似文献   

2.
岁岁春节,今又春节. 岁月就像一条穿梭往返于河两岸之间的小舟,一次又一次把我们摆渡到季节的尽头. 又该过年了,可萦绕在脑际的感慨总挥之不去:今年的"年"怎么过呢?非常怀念年少时的"年".然而那种扳着手指头数日子等"腊八祭灶新年来到,穿新衣,吃饺子,小姑娘带花、小小子放炮"的心情早已渐行渐远了.  相似文献   

3.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农历新年是春节,俗称"过年",在这期间,劳累了一年的人们几乎都忙着办年货、买年画、贴春联,尽情地享受着欢乐,喜迎新春。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起源于"门神"。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节期间贴年画已成为独特的民俗风情。两汉时期就有《荆梦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民间对年画有着  相似文献   

4.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农历新年是春节,俗称"过年",在这期间,劳累了一年的人们几乎都忙着办年货、买年画、贴春联,尽情地享受着欢乐,喜迎新春。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起源于"门神"。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节期间贴年画已成为独特的民俗风情。两汉时期就有《荆梦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民间对年画有着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新年     
我的故乡在大别山腹地的商城县,唱红《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地方。故乡之于我,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圣地。回故乡过年,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铭刻内心深处的约定。"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故乡一踏进腊八的门槛,年味就渐渐浓稠了,化也化不开,恰似那一锅煎熬缱绻温情、掺杂人间百味的腊八粥。母亲就是这样,把腊月紧紧地攥在手中,一遍遍盘算着我们兄弟几个的归期。  相似文献   

6.
故乡的新年     
<正>我的故乡在大别山腹地的商城县,唱红《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地方。故乡之于我,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圣地。回故乡过年,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铭刻内心深处的约定。"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故乡一踏进腊八的门槛,年味就渐渐浓稠了,化也化不开,恰似那一锅煎熬缱绻温情、掺杂人间百味的腊八粥。母亲就是这样,把腊月紧紧地攥在手中,一遍遍盘算着我们兄弟几个的归期。  相似文献   

7.
雪夜不冷     
今夜有雪. 华灯初上时,雪花舞动着飘逸的身姿纷至沓来,给大地带来满身盛装. 新年将至,钻孔已结束,钻塔也已拆下,正准备搬家,可今夜有雪,难道今年又要让我们在矿区过年吗?  相似文献   

8.
备年     
中国人过年的习俗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这不仅是一种用鞭炮驱走那个曾经横行乡里、骚扰村民的“年兽”的民俗,而且在慢慢成为一种犒劳自己、亲人团圆、分享果实的仪式。于是,一进农历腊月,尤其是过了腊八,闲不住的人们便开始张罗着备年了。  相似文献   

9.
儿时年味浓     
<正>如今的生活条件好,过年似乎失去了它原有的神秘感和诱惑力,而我们小时候则天天盼着过年,也只有在那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不同于往常的热闹场景才随处可见,里里外外都洋溢着欢声笑语。进入腊月,天寒地冻,平时只知埋头苦干的人们才有空闲找些乐子迎接新年,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搭秋千"。搭秋千一般分两种形式。一种公家组织搭建,纯粹就是过年图乐,位置一般选在村口、街口等交通方便、场地开阔的地方。老家的村里有四个  相似文献   

10.
<正>羊年春节,扶沟县国土资源局的同志们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年。说起这不同,给人们留下的是声声感叹、句句赞语。办"年货""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节,家家户户都紧锣密鼓地办起了年货。扶沟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冯存志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为干部职工办起了的"年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力度更大了,国土卫士更应该冲锋在前,人人知法依法,带领群众信法守法,让国土资源管理在阳光下  相似文献   

11.
正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喝的"茶面糊涂",那香喷喷的味儿怎么都忘不掉。"茶面糊涂"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其实是在教育人们喝了"茶面糊涂"年就过完了,可不能犯糊涂,应该勤俭持家了。在我们老家,正月十五一般要吃上一碗"茶面糊涂"。还记得小时候住在老家,每年从正月十一开始,母亲就开始忙着准备做"茶面糊涂"了。俗话说"十一十二不碾米,十三十四大风起",意思就是说正月十一和十二这两天,一定要把"茶面"准备好。从正月十一开始家家户户都要碾点湿小米或玉米,只有略带湿润,才能碾得更细。那时候我们家里没有小米,  相似文献   

12.
过年     
正不知不觉,又到了新年。在我的记忆里,儿时常盼着过年,能穿新衣,有好吃的,还有鞭炮放,父母还给压岁钱。在今天看来,那时过年所盼望的,已不叫奢侈。可在过去艰苦的岁月里,小孩过年奢望最基本的物质满足,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快乐蕴在除夕帮父亲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的喜庆里,幸福蓄在母亲在屋内升起一盆旺旺的炉火里。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温暖着全家人的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年夜饭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临近的新年期望的美好。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吃着团圆饭,心中充满欢乐和喜悦。  相似文献   

13.
过年     
<正>不知不觉,又到了新年。在我的记忆里,儿时常盼着过年,能穿新衣,有好吃的,还有鞭炮放,父母还给压岁钱。在今天看来,那时过年所盼望的,已不叫奢侈。可在过去艰苦的岁月里,小孩过年奢望最基本的物质满足,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快乐蕴在除夕帮父亲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的喜庆里,幸福蓄在母亲在屋内升起一盆旺旺的炉火里。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温暖着全家人的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年夜饭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临近的新年期望的美好。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吃着团圆饭,心中充满欢乐和喜悦。  相似文献   

14.
<正>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喝的"茶面糊涂",那香喷喷的味儿怎么都忘不掉。"茶面糊涂"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其实是在教育人们喝了"茶面糊涂"年就过完了,可不能犯糊涂,应该勤俭持家了。在我们老家,正月十五一般要吃上一碗"茶面糊涂"。还记得小时候住在老家,每年从正月十一开始,母亲就开始忙着准备做"茶面糊涂"了。俗话说"十一十二不碾米,十三十四大风起",意思就是说正月十一和十二这两天,一定要把"茶面"准备好。从正月十一开始家家户户都要碾点湿小米或玉米,只有略带湿润,才能碾得更细。那时候我们家里没有小米,  相似文献   

15.
旧岁脚步声已远,新年钟声响起来.值此2007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向全省各界关心和支持河南国土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新年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  相似文献   

16.
雪夜不冷     
今夜有雪。 华灯初上时,雪花舞动着飘逸的身姿纷至沓来,给大地带来满身盛装。 新年将至,钻孔已结束,钻塔也已拆下,正准备搬家,可今夜有雪,难道今年又要让我们在矿区过年吗?今夜我和老李看家,我满怀心事地跟在老李的身后,走入深山,雪越下越大,冷飕飕的北风呼啸着,裹着雪花,落在树上,落在四周的远山上,落在我和老李的身上。  相似文献   

17.
新年贺词     
正黄河奔腾不息,时序更替前行。当新年的曙光跃出东方地平线,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0年。值此元旦佳节之际,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向关心支持河南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向全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和家属,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河南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开启河南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新纪元的  相似文献   

18.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最西部,辖区面积4004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37万,是河南省辖域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山区县.全县山大林密,沟壑纵横,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河南小西藏"之称.2005年11月,借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东风,卢氏土地局对乡镇土地管理队伍进行了收编和"改造".  相似文献   

19.
野菜记忆     
正对我这样在农村长大的这代人来说,野菜始终是个永恒的话题,它不仅带给我们味蕾的享受,更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白蒿"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只能当柴烧。"这句民间俗语形象概括了白蒿的生长性状。白蒿是草是菜也是药,具有清热除湿、保肝利胆的功效。正月里,先从根部萌发的嫩苗叫"茵陈",药效最佳,只是多分布于荆棘丛生的向阳处,不易采挖;二月里天气渐暖,散落田间地头的种子破土而出且生长迅速,幼苗多被人当作菜肴食用。  相似文献   

20.
"安铺八音"是流传于广东省廉江市古镇安铺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它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八音"乐器,结合佛教法器清磐、法铃、木鱼,形成了一种新的器乐配置方式,带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其"八音队"表演融入民俗传统仪仗道具,以其"仪仗礼俗"式的"行乐"演奏为主,反映了当地文化特色和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