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及其工程地质特性为黄土区地质灾害提供了物质基础,黄土斜坡的坡型、坡度、坡高、阶地等地形地貌因素为地质灾害提供了边界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为黄土区地质灾害提供了触发条件。黄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等为粘黄土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为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西宁市区开展的钻探工作,获得了河谷平原区第四系的分布及沉积特征。通过对沉积厚度最大部位的2个钻孔岩芯的地层岩性、年代测试、孢粉组合及粒度分析等,探讨了西宁河谷平原区晚第四纪沉积与环境的关系。认为现今西宁市河谷平原内的主体沉积——低阶地沉积及上覆黄土堆积主要是末次间冰期旋回形成,在暖湿气候条件下沉积河流相砂砾石层,在干冷气候期接受风成黄土堆积,推测T3阶地形成于距今7.4万年前后气候由暖湿向干冷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兰州段黄河Ⅱ和Ⅲ级阶地剖面的地层岩性、粒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等,认为剖面中被普遍界定为河漫滩沉积的一套厚几米至几十米具水平层理的细粒砂土层是以冲、洪积与黄土互层的交互式沉积,其开始沉积的时期与气候进入冰期或冰阶相对应。据此可将兰州段黄河阶地剖面地层划分为三部分,即:河流砂砾石层、加积层与风成黄土层,分析了这一地层结构的发育过程,指出沉积相的识别和划分对于阶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年大量的长江漫滩勘察实际资料,结合地势、地貌和沉积特征,从空间分布、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系统研究总结了岩土工程地质特性,分析了场地地震效应,并从场地建筑持力层的选择、地摹的处理和基础类型的确定、基坑开挖与支护等方面进行了工程对策分析讨论,以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地质环境的充分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河南新密溱水流域全新世人类文化演化的环境背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溱水流域新石器至夏商时期人类文化发达,且持续发展,是中原地区乃至全国新石器至夏商时期人类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本文在详细野外考察和多个地层剖面分析基础上,初步阐明了区域地貌特征及演化历史.对区域内的柿园仰韶遗址外的自然沉积剖面(34°29.409′N,113°36.933′E)进行了连续采样,并对样品进行了14C年代测定和粒度、磁化率、孢粉等古环境指标分析,结合考古遗存资料,探讨了区域全新世气候演变历史.在上述古环境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全新世环境与人类文化演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在地形上,处于嵩山以东至黄淮平原以西的黄土丘陵台地地形区.溱水流域共发育了3级河流阶地:第三级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期;第二级阶地形成于大致6000~4000cal.aB.P.时期,下游阶地形成时代较上游早;第一级阶地形成于历史时期晚期.溱水流域全新世早期(8500 ~ 7000cal.aB.P.)气候的暖湿程度与现在相当,仰韶文化时期(7000 ~5000cal.aB.P.)的气候是该地区全新世最为暖湿的时期,龙山文化时期(5000 ~ 4000cal.aB.P.)以来气候的暖湿程度呈波动下降,4000cal.aB.P.以后气候逐渐变干凉.整体上较为暖湿的气候是该地区全新世人类文化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广阔平坦的多级黄土台地和第三级阶地以及广泛分布的黄土沉积物质为新石器以来逐渐发展的旱作农业提供了有利的地貌和土地资源条件.仰韶早期及之前的人类文化遗址分布在第三级阶地和地势更高的黄土台地之上;仰韶中期以后,由于区域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的发展,人类聚落有向沿河阶地和下游地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特殊岩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总结了我国特殊岩土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内容涉及湿陷性黄土,软土膨胀岩土,红土,软岩和特殊土的结构性,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对特殊土的研究方法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前人对三峡工程库区地壳运动与阶地类型的研究结果认为是间歇性抬升和基座阶地。文章从滑坡研究入手,对奉节白衣庵滑坡前沿深切古河湾中保存良好阶地的第四纪不同岩性沉积物的沉积关系、沉积年代、沉积气候等进行了重点研究;对云阳宝塔—鸡扒子滑坡及其附近的汤溪河口阶地与类型、阶(台)地沉积关系、沉积年代与成因、岩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另外,对奉节白衣庵和云阳宝塔—鸡扒子两滑坡与河谷发育、深切河槽的发育关系、形成时代进行了讨论;同时还对旧县坪、故陵滑坡的发生年龄与其上阶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峡区西云阳—奉节一带T1和T2阶地均为内叠(嵌入)阶地,地壳运动在最近50万年期间有4次上升,3次下降,在总体呈上升的背景下,近12万年期间升降幅度较前降低,频度则增加。此外,还讨论了与地壳运动、阶地形成有关的滑坡与河谷发育关系,发现深切河槽的形成时间是30万年前的MIS9早中期;白衣庵、宝塔、旧县坪等大滑坡均是河谷深槽形成后发生的;证实“40~30kaB·P.的高温大降水”时期是古洪水发生期外,还存在更早期的古洪水沉积。  相似文献   

8.
根据野外剖面观测及古地磁资料,将会宁黄土地层与兰州、洛川黄土地层进行对比。在孢粉分析的基础上,把该区约66万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演变历史划分为13个阶段,并将其与深海沉积氧同位素阶段及冰期旋回进行了对比。约66万年以来,该地植被变化于温性针阔叶混交林与荒漠草原之间,气候变化于温暖半湿润-寒冷干旱之间。  相似文献   

9.
孤山川属黄河一级支流,全长79.4 km,流域面积1272 km2.流域内地貌为沙盖黄土丘陵沟壑、黄土丘陵沟壑,基岩沟谷丘陵与河流阶地等,岩土侵蚀类型有五:一是风力侵蚀-风沙侵蚀;二是降雨对谷坡面的面状冲刷-坡面侵蚀;三是地表径流对谷底的侧蚀-沟谷侵蚀;四是滑塌对谷坡坡体的破坏-重力侵蚀;五是人力侵蚀.本文根据上述侵蚀类型提出了不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昔格达地层岩土特性对溯源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溯源侵蚀是河流侵蚀的一种类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根据汉源县喇嘛溪沟昔格达地层岩土体试验数据,从颗粒粒度、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影响该地层溯源侵蚀发育的内在原因,明确岩土特性对溯源侵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新时代背景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推动着岩土工程学科的繁荣和蓬勃发展。土动力学、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与环境岩土工程是未来土力学的重点研究方向,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本文从土工动力测试技术、动本构关系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方面对土动力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释,然后从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非饱和土本构模型及黄土力学特性方面对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垃圾填埋处置和水土污染等环境岩土工程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土力学学科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系列核心问题的解决,必将为全面提升岩土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国明  音俊峰 《安徽地质》2011,21(3):231-234
简要介绍了环境岩土工程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从大环境和小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河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岩土工程,并探讨了河港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倒数第二次冰期气候不稳定性的黄土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格陵兰冰芯的氧同位索曲线发表以来,有关“轨道”以下尺度(即千年级)气候变化历史的研究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已做了许多。这些工作较为一致地证明,尽管不同区域内短尺度气候变化的特点不一定相互一致,但冰期气候不稳定性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但是,迄今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末次冰期,因此,气候不稳定性是否存在于第四纪的其它冰期尚不得而知。最近,我们对会宁李家源剖面黄土沉积的S。~LZ段落做了详细的采样和粒度分析,样品间距为2cm,粒度分析结果如图l。会宁李家源剖面位于黄土高原西部,S。~S。的总厚度为4…  相似文献   

14.
对环境岩土工程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近年来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状况,从环境岩土工程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方向几个方面比较系统地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对环境岩土工程的定义提出了看法,分析了环境岩土工程所面临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认为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应以系统论为指导,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互补;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潜力很大,有待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一步得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兴建了许多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是高度大、重心高、基底压力大及基础埋深大等。而武汉地区的地质条件又比较复杂,就第四纪地层而言,从最新沉积的各类软土如人工填土、淤泥类土、软塑状粘性土等,到全新世(Q4)沉积的各类砂土与卵砾石,直至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老粘土均有分布。各类土层的厚度、深度及性质均变化较大。因此武汉地区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问题就显得复杂与多样,在众多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中,本文主要分析了比较突出的基础持力层与基础类型的确定,深基坑开挖中的边坡滑移、基坑涌水、流砂、突涌以及基坑防护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从中可以得出一些规律,对今后高层建筑的兴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中国黄土气候旋回划分,气候变化周期,黄土地层气候划分与深海沉积氧同位素曲线的对比,传统第四纪冰期划分与黄土地层气候旋回差异的原因,介绍了红褐色古土壤淀积层和古土壤类型研究的新成果,黄土形成与演变的新模型,评述了黄土石植被研究的新进展和今后黄土环境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梁文君  何颖  肖传桃 《江苏地质》2015,39(2):218-224
对祁连山北麓祁青地区河流阶地进行野外测量和调查,获得了北大河、朱陇关河、小柳沟河阶地的拔河高度、结构、发育及沉积特征等资料。探讨了祁青地区河流阶地类型,为进一步研究北祁连河流阶地的发育成因及对古气候的沉积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分析得出该地区河流阶地发育有基座阶地T4,堆积阶地T3、T2、T1,其年龄分别为70.00、30.00、10.78、5.77 ka BP。结合古构造运动、古气候环境以及对阶地沉积特征的观察,认为基座阶地T4主要受白杨河运动形成,而堆积阶地T3、T2、T1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南部砒砂岩侵蚀内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内蒙古南部砒砂岩分布地区的岩土侵蚀非常强烈,外界原因是当地的气候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而内在根源是当地有大量易于侵蚀的物质-砒砂岩。本文从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性组合、颗粒密度、岩体构造和工程性质等方面对砒砂岩易于侵蚀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19.
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面对环境破环时出现的,在第九届国际土力学会议上首次提出,并逐渐被各国接受和完善。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建筑业飞速发展,开始对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从地下开挖、建(构)筑物承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地下水、固体废弃物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孙建中  李虎侯 《沉积学报》1989,7(1):109-116
马兰黄土平均沉积速率为0.078毫米/年.但又可分为三个沉积速率层段,即上部中等,中部最大,下部最小.沉积速率的变化与黄土颗粒粒径有关.粒度粗,分选好.沉积速率最小.反之.沉积速率则大.更重要的是,沉积速率受控于古气候的演化.气候愈旱干、寒冷.沉降黄土的次数增多.沉积速率就愈大.相反.暖湿气候则不利于黄土沉积.黄土-古土壤系列反映了这期间气候韵律和黄土沉积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