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刘国昌先生是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的创始人、我国工程地质教育事业的一代宗师、矿产资源开发的先行者、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践行者。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响应“找矿救国”的号召,从事野外矿产勘察10余年。1951年应俞德渊先生邀请,到东北地质学院任教,创办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任系主任、教授,从此开启了中国工程地质教育事业,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工程地质专业研究生,开办了首批工程地质进修班,奠定了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基础。1981年,调西安地质学院工作,建设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84年,在刘国昌先生的主持下,西安地质学院获批我国首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博士点,1985年开始培养博士生,为该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国昌,河北省饶阳县人,著名工程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同年入湖南地质调查所,先后任技佐、技士、技正.1945年借调到中央地质调查所,1946年后任南京资源委员会矿产勘测处工程师.1952年调长春地质学院任教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并任系主任.1981年调西安地质学院,先后任副院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11,(4):F0003-F0003
2011年12月3日,四川省地质学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水力学会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在眉山市彭山县联合举办了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4.
刘玉海,男,1933年1月25日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95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61年硕士研究生 毕业 后留校任教,1982年调入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直至2000年11月25日去世。   刘玉海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他先后培养了10名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和数以千计的 本科生。   刘玉海教授一生著作颇丰,先后完成了《延安城市工程地质》、《大同城市地质研究》、《 地震工程地质学》、《大同机车工厂及邻区地裂缝研究》等学术专著,并与他人合作完成了 《黄河大柳树坝址区工程地质研究》、《中小型水电工程地质》、《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质》 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在病重期间仍在主编《中国城市工程地质》 专著。   刘玉海教授曾是中国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地质研究会理事,西安地质学会常 务理事,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会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等。   刘玉海教授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为 我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和地质教育事业,为长安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刘玉海教授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5.
《中国勘察设计》2011,(7):96-97
戴一鸣,1956年出生,198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工系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现任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专家、全国和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评审组专家,兼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勘察与岩土分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6.
李学礼     
李学礼男,1936年12月生于山东济南,教授,现任华东地质学院院长、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工业铀矿地质与开采教材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铀矿地质》编委。1961年毕业于乌克兰第聂泊尔彼德洛夫斯克矿业学院  相似文献   

7.
徐嘉炜教授1931年12月21日生于浙江温州市,1953年毕业于长春东北地质学院矿产勘查系,曾任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东部构造研究室主任,兼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全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震旦亚界工作组成员、安徽省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地质学会常委、国际构造地质与大地构造学家协会委员、联合国科教文IGCP224项大地构造顾问、国际地学杂志《岛弧》编委等,至今已献身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的教学与研究55周年。  相似文献   

8.
姜达权,江西鄱阳县人.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1943年在前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后,人四川省地质调查所工作.1946年任前中央地质询查所技士.解放后历任官厅水库工程地质队队长,地质部水文地质土程地质局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9.
中国黄金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下属的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1991年11月6日在西安举行了成立大会。黄金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王成方宣读了黄金学会的批准书,黄金学会副理事长兼地质学术委员会主任朱奉三宣布了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的组成名单。建立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的目的在于,团结广大黄金矿山地质工作者,开展技术协作、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进行技术咨询、服务和培训。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的主要方向是:为增加金矿山资源储备,延长矿山寿命;为促进资源合理开发,提高矿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1月在西安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地矿部环境地质研究所、西安地院、陕西水力电力学会五个单位联合主持。会议共收到文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质学院于去年春季毕业了第一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的研究生,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城市供水,灌溉水文地质和矿山水文地质等方面,成绩优异,获得专家好评。去年冬季长春地质学院也毕业了一批研究生,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刘家峡、新安江等坝址工程地质的研究,水库岸边再造问题的研究,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张咸恭教授(1919年生)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第33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工程地质课指委顾问,中国科学自然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研究开发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我国工程地质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张咸恭教授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兰州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历任工程地质教研室  相似文献   

13.
28年的地裂缝研究之旅 我涉足汾渭盆地地裂缝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8年前.那是1988年,当时我国著名工程地质学家刘国昌教授已从长春地质学院移教于西安地质学院8年多,开创了西安地质学院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博士点学科建设.其间,先生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安市环境地质研究"和陕西省科技项目"渭河盆地活动断层及其对工...  相似文献   

14.
软弱岩层及软弱夹层专题学术讨论会 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托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办。第三季度在湖北宜昌召开。 全国地面沉降学术讨论会 由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第四季度在上海市召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兰州大学地质系、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五单位联合组织的“工程地质学科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于今年4月14、15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天津市土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桥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建设部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黄大健大师江西省萍乡市人,一九五三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水利工程专业,一九九四年被授予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相似文献   

17.
晓生 《地质学刊》2008,32(4):344-344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如皋人。1942年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毕业,1943年-1945年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后赴美留学,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1950年回国,历任中国矿业学院煤田地质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学科煤田地质勘探学术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煤炭部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发明奖委员会评审委员,中国煤炭学会泥炭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8.
张之一 《地质论评》1981,27(3):283-284
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地质学会于1980年11月24—30日在上海联合召开了全国地面沉降学术讨论会。早在1964年5月地质部和上海市人委就联合召开过“上海地面沉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会议”专题讨论上海地面沉降问题,证实了大量开采地下水是导致地面沉降的  相似文献   

19.
本刊编委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原任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现任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高等学校安全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主任,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同时还兼任中国煤炭劳动保护协会安全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俄罗斯斯科琴斯基矿业研究院学术委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已六十周年了。而云南省地质学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还仅三年。解放前,由于云南的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没有专门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机构和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专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的展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开始从无到有、兴旺发达。五十年代初,云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到20人,五十年代末就发展到300余人。截至目前为止,全省有水文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