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本质是转化物质资源形态的过程,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物质资源基础,其开发利用可持续性对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起决定性作用.我国矿产资源的相对不足和前些年的高强度消费以及过度开发,导致矿产资源的保障形式日益严峻.通过分析矿产资源特征和我国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现状,指出我国矿业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和需求增加的矛盾,突破资源约束的瓶颈不能完全采用市场机制或者价格管制的手段.在当前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一要建立储备,逐步渐进缩小实际价格和均衡价格差距;二是推动技术创新,克服资源短缺瓶颈;三要加大管理创新,保障矿产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支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紧缺问题也日趋严重,资源的相对不足已成国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矿产资源成本、价格、收益及资源经济指数的分析,对矿产资源紧缺问题的测评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并从价格扭曲产权关系等几个方面对矿产资源相对紧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焦诚中 《吉林地质》2000,19(2):4-14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其现代化进程能否持续下去,进而最终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趋势及矿产资源的严重匮乏将导致我国现代化中断的现实,突显出我国矿产资源战略必须实行大的调整这一紧迫的问题,改变目前现行的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开源节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保障格局, 向利用国外资源为主兼顾利用国内资源为辅的资源保障战略。本文对国内帮产资源的现状及战  相似文献   

4.
杨昌明  洪水峰 《地球科学》2001,26(2):213-216
建立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焦点问题法评价准则为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矿业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引进了一些新的动态指标:资源竞争力,资源消耗力,资源承载力,资源结构力,资源破坏力,资源环保力和矿业发展力,从而可以动态地考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2007,34(3):11-11
国土资源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煤炭、铀、铁、铜、铝等25种矿产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目的是全面掌握矿产资源现状,科学评价未查明矿产资源潜力,建立真实准确的矿产资源数据库,满足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与整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喜霖 《西北地质》2003,36(C00):80-83
黑龙江省地质环境得天独厚,矿产资源极其丰厚,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开发利用前景乐观。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的矿产资源状况及其利用现状,分析开发矿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了黑龙江矿产开发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矿产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它贯穿于矿产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全过程。从4个方面阐述了把握和理解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重要性。提出要大胆探索,深化改革,建立有效的储量动态核查监督机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矿产资源政策研究水平;强化服务,全面推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齐亚彬撰文指出,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要积极采取各种手段,促进矿产资源集约利用。政府管理的主要手段如下。1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探,强化矿产资源集约利用基础矿产资源集约利用的特征之一是集团规模化,即各种生产要素要相对集中,经营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省凤县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为典例,利用战略管理理论,分析了地处我国西部贫困山区的凤县在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中的产业结构、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资本良性循环等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通过演绎推理,提出了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开展一轮、二轮成矿区划的基础上,中国目前正在开展全国新一轮固体矿产资源评价,目标是通过3~5年,对全国25种固体矿产运用先进的成矿理论和评价技术方法科学地圈定成矿远景区,并估算出近地表1 km范围内的未发现的矿产资源量,为国家地区矿产资源的战略勘查和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由于目前矿产资源勘查形势相比十年前有了显著的变化,因此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也相应有一些调整。文章论述了此轮矿产资源评价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技术设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述了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总结了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对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分析,提出了加强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彦岭 《吉林地质》2011,30(4):52-54,6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硅藻土就是很重要的一种矿产资源,作为生物成因的硅质沉积岩,其用途十分广泛,主要作助滤剂和功能填料。吉林省白山市的硅藻土矿产资源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位于世界前列,文章从白山市的硅藻土资源的现状入手,阐述并分析其存在问题,并对硅藻土矿产勘查和开发提出建议,在此基...  相似文献   

13.
李文光 《湖南地质》1996,15(3):187-189
我国化工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除个别矿种蕴藏丰富外,大部分矿种储量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应加强化工矿产的地质勘查和开发投入,为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好资源准备。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不能走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老路。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确立适度利用的对策,以促进和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地质构造背景,已探明的和潜在的矿产资源,投资环境及可供我国利用的矿产资源。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是我国的近邻,其金,铀,钾盐,银,铜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优势和矿产资源,尤其是金和铀的储量与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应当在我国矿产资源的全球战略中占据它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张照志 《地质与勘探》2023,59(1):188-210
矿产资源储量家底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根基,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含重要工业产品)是一个国家实施工业化及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要以科学的精神,评价矿产资源。有多少家底,办多大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支撑国家经济建设。本文在回顾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70余年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基础上,对自1952年以来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历史进行系统评价,经综合集成研究,总结提出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演变规律,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与认识对于推进我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认为:矿产资源在我国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体制及职能的变化,以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核心,将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演变阶段划分为5个时期:启动期(1952~1965年)、规范期(1966~1993年)、改革期(1994~2006年)、发展期(2007~2017年)与深化期(2018年-),阐述了各时期的特点与发展演变规律,以及查明资源储量和矿产品的变化规律。在每个时期,我国均依靠国家力量,组织...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昌明  黄孝林 《地球科学》1999,24(5):545-548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公正,客 分析:(1)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2)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3)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4)矿产资源的代陆均衡;(5)矿产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6)矿产资源资产评估;()7)矿产资源开发对瓣影响,同时对研究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董庆禄 《矿产与地质》2003,17(6):709-712
文章简要地介绍了辽宁省某县某地矿产资源开发所面临的危机局面,并对我国有色金属矿山资源管理现状作了分析和评论,认为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流通及资源储备等方面的现状都是不容乐观的。讨论了矿产资源对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指出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在耗尽之前找到替代这种资源的新资源。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对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从社会经济发展、法律建设及法规实施和社会效益、所有者利益及资源管理等方面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昌明  黄孝林 《地球科学》1999,24(4):355-358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特点和形势分析了研究矿产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详细地探讨了通过利用矿产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5条途径:(1)正确进行了矿产资源区划;(2)制定合理的区域矿业发展战略;(3)改革矿权制度,实现两权流转;(4)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矿业发展;(5)进一步加强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