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溪系不是岩石地层单位,也不是年代地层单位或生物地层单位,而是历史形成的一种习惯用法。根据地层单位清理的原则,本溪系一名应废弃,置原太原群下部,一并称太原群。辽东地区太原群下部建山城子组、二里河组两个岩石地层单位;辽东半岛南部建山城子组、三棱山组两个岩石地层单位替代原本溪系。华北地台太原群下部(本溪系)海侵方向,根据地层厚度,生物繁衍、迁移路线,地层的空间展布及海相层分析,海水应由北东太子河流域向南西侵进。  相似文献   

2.
太子河流域是华北地台区本溪组最发育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典型剖面分析入手,对本溪期的沉积相进行分析讨论。本溪的牛心台剖面海相层位出现最早,晚期出现浅水生物碎屑滩沉积,底部之滨海湖沼相中的铝土矿厚度大品位高;大葫芦套村剖面以泥岩广泛发育,且灰岩层数多而薄为特征,代表滨海平原湖泊的沉积;田师付太平沟剖面以下部发育一完整的三角洲沉积而有别于其它地区;在最北部的暖河子剖面,下部为滨岸冲积平原的沉积,代表了近陆环境中的沉积。本溪期沉积可分为两个演化阶段,早期沉积受古地形的制约,为一填平补齐作用,沉积环境主要为滨岸冲积平原、滨海湖泊、沼泽以及三角洲;晚期是随着海侵范围的扩大和地形差异的缩小,基本上为一海湾—泻湖环境,但局部有浅水生物碎屑滩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华北地块西部,自最北部的山西鹅毛口至大同,向南至附城、豫东,石炭纪以海陆交互相为主,边缘出观陆棚。华北地块中部广大地区为海陆交互相。在华北地块东部,碎屑岩比自北而南递减,海相灰岩层数和厚度递增,越向南越呈现扬子型沉积特点。综合这些特征是:1.华北地块南北边缘接近古陆(岛),且陆缘不甚稳定;2.石炭系海相层自北而南逐渐发育,本溪组、太原组的岩石组合特征逐渐接近扬子型,并与苏北滨海县扬子型石炭系呈现连续过渡;3.华北本溪组、太原组(豫东、徐淮地区)与下扬子区黄龙组、船山组共同发育了相同或极相似的(?)带,腕足类等也呈现混生杂处。这些特征显示石炭纪华北海与下扬子海在苏皖地区呈现较广阔的连通。在华北南部和西部,华北海与中、上扬子海及祁连海连通。  相似文献   

4.
古县大南坪铝土矿区赋存的地层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以及第四系全新统。铝土矿赋存于本溪组一段地层中。通过工业指标、矿石品位、厚度、面积等方面计算大南坪矿区铝土矿的储量。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华北台型石炭系拟划分为上统本溪组、太原组,缺失下统。太原组自下而上又可分为一、二、三、四段。本文列举了禹县猪头沟和鹤壁娄家沟两条石炭系代表性剖面。石炭系与下伏中奥陶统至上寒武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二叠系山西组呈整合关系。本溪组厚2-44米,由北向南,自东而西逐渐变薄;太原组厚7-170米,由东南(东)向西北(西)逐渐变薄。本溪组及太原组一、二段,自北而南、由东向西呈超覆,故本溪组与太原组均具穿时性。本溪组的海浸方向由北向南,自东而西太原组三段早期开始、石炭纪海盆沉降中心逐渐由北部转向南部,故自三段早期之后,海浸方向即转变为由东南(东)向西北(西),海退方向也循此路线由西北(西)向东南(东),直至二叠纪末海水撤出华北地台为止,致使我省石炭、二叠纪海相层和可采煤层从西北向东南其层位逐渐抬升,而其地质年代则由早向晚迁移,这种规律在地层研究中应予注意。本文建立了石炭系若干全区性和地方性的标志层。研究了石炭系的沉积特点,即多旋回韵律,多冲刷间断的特征。石炭系赋存铝土矿、镓、钾、耐火粘土、钾、黄铁矿、煤、熔剂灰岩、化工灰岩、铁等十种矿产。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交口县庞子窊铝土矿区位于交口县城北60°、直距约35km处的庞子窊村一带,矿区交通比较便利。矿区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新近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3)和第四系全新统(Q4)。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地层是本区的铝土矿的含矿层,本区矿体有3个矿段,编号为Ⅰ、Ⅱ、Ⅲ,其中Ⅱ矿段最大,南北长约1200m,东西宽约350-665m,Ⅲ矿段最小。矿区矿石类型按照成因,可分为沉积型和风化壳型两类。本区铝土矿资源量649.17万吨。  相似文献   

7.
太子河流域西部竹蜓类动物群,以本溪—牛心台地区为最发育,一般可划分为一个共存延限带,一个组合带,后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组合亚带。ⅡFusulina-Fusulinela组合带3Fusulinacylindrica-F.quasicylindrica组合亚带2Fusulinelaprovectu-Fusulinapseudokonnoi组合亚带1Fusulinaschelwieni-F.mayiensis组合亚带ⅠProfusulinelaparva-Eostafelasubsolana共存延限带Profusulinelaparva系作者等研究辽南竹蜓类并建带的带分子,Eostuffelasubsolana为盛金章教授建立的辽东本溪群下部竹蜓带的带分子,时代为中石炭世早期。Fusulina-Fusulinela组合带代表本区及东北南部最发育的竹蜓类动物群。该带属于中石炭世中—晚期,也是太子河流域最大海侵期。以上二个竹蜓类生物带总体应属于Moscovian阶,时代为中石炭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锦屏山石炭系本溪组铝土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及铝土矿成矿机制研究,总结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为今后的勘查和开发提供依据,也有利于开展外围及邻区相似条件下的类比找矿,为生产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平陆县前河铝土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体赋存特征、矿石特征等的综合分析,认为该铝土矿主要位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下段上部,矿体与上下岩层呈渐变过渡关系,厚度受奥陶系古侵蚀面控制。对铝土矿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该铝土矿成因类型为沉积型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本区大量钻探、取样分析及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铝土矿床是赋存于石炭系本溪组的大型铝土矿床,具有埋藏浅、品位高、规模大、易开采、易加工的特征,属滨海-泻湖-沼泽相,低硫低铁-沉积型铝土矿,是河南省大型优质富铝矿床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矿床地质特征矿区位于嵩箕隆起的东南缘,属庄头、方山、鸠山铝土矿带的北段。为一中型矿床,矿层产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的侵蚀面之上,石炭系本溪组的中上部。区内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10-30°,倾向100-120°,倾角15-30°。 (一)含铝岩系特征 1.地层特征:本溪组为一套含铝沉积岩系,厚4.88-25.54米,平均12.71米,含铝土矿1-3层,厚3.31米,含矿系数14%;含粘土矿1-3层,厚1.17米,含矿系数9.21%。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西部煤下铝土矿勘查前景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土矿主要赋于石炭系本溪组中,在河南省西部分布较广,资源量较大.随着近年我国铝工业的快速发展,本地浅部及中深部的矿产资源已得到快速的开发和利用,为了缓解当前资源瓶颈的约束、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河南省西部煤层深部铝土矿床将是近期及未来主要勘查和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隆冬的辽东大地白雪皑皑,冰封万里。1月16日,当记者再次踏上本溪这片熟悉的热土时,不觉眼前一亮:蓝天白云与地上的积雪相映成辉,雾霾早已不见踪影;太子河晶莹剔透的冰层让人联想起清澈无边、鱼翔浅底的一泓碧水;抖落一身枯叶的层层山林,仿佛正在积蓄更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14.
太子河流域下寒武统馒头组可划分4个相带,即潮上膏云岩相,潮上白云岩相,潮间灰岩白云岩相,潮下云斑灰岩相,属障壁海碳酸盐潮坪沉积。石膏形成于潮上带萨布哈,是干旱、燥热环境下的产物。成矿有利的古地理环境是古岛的前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辽宁腕足动物化石在地层上的分布作以统计,试图找出规律和意义。寒武系中、下统开始出现无铰纲的Obolacea,Lingulacea,Patycrinacea,Siphotretacea 和Acrotretacea,到了上统出现有铰纲EoorthidaeBillingsellidae 及Huenellidae.奥陶系下统Orthidiellidae,Eoorthidae,Finkelnburgiidae,Tritoechiidae 和Tetra-lobulidae 科为主,中统以Strophomenidae Ra-fincsquinidae Dalmaenllidae 科为主。石炭系腕足动物化石有三个特点:(1) 无典型的下石炭统腕足动物化石的代表;(2) 本溪组和太原组中的腕足动物无明显的演化转折;(3)本溪组以含Choristites,Linoprodactus 为主,太原组以含Dictyoclostus,Chonetes 为主。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中只含Chonetes,说明山西组有海相地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宁武县西红河铝土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可知:铝土矿为位于奥陶系碳酸盐岩侵蚀面上的一水硬铝石沉积铝土矿矿床,即我国华北地区统称的G层铝土矿;含矿岩系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一段;铝土矿成因类型为碳酸盐岩古风壳钙红土沉积的矿床;西红河铝土矿床为一矿体厚度中等、品位较好的中型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17.
多重地层划分是测制岩石地层地质图的理论基础。在地层学研究中,首先建立岩石地层单位序列,然后才有可能详细地研究各个岩石单位在不同地点以及在整个延展范围内的古生物学特征和时限。作者依据这一原则,重新讨论了辽宁东部以往划分的一些岩石地层单位——上前寒武系兴民村组;寒武系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以及辽北上前寒武系凡河群——的重新划分和命名。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汝州地区铝士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汝州地区的铝土矿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铝土矿床是赋予石炭系本溪组的水硬铝石型沉积铝土矿,具有较典型的溶斗状特征.区内铝土矿资源储量虽然不算太大,但有相当数量的富铝土矿,这些铝土矿资源若能得到合理的勘查开发利用,本区将成为豫西又一个较为重要的铝土矿资源产地.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厚 0~ 6 0 0m ,属潮坪三角洲相。从鄂尔多斯沉积特征出发 ,由地表露头结合井下剖面讨论了该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特点。识别出两类层序界面。依层序界面特征划分出两个层序 ,分属于本溪期及太原期 ,每个层序由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 ,缺失低水位体系域。讨论了凝缩段及体系域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一、地质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位于东南地洼区干桂地洼系中段的东南侧,地层有元古界板溪群及震旦系浅变质岩系,由砂岩、砂质千枚岩、绢云母片岩夹钙质层及细碧石英角斑岩,火山喷发岩组成。寒武系为砂岩、长石砂岩、千枚岩及绢云母页岩夹少量灰岩,属地槽型沉积,广泛出露于北部及南部。泥盆系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寒武系之上。下泥盆统莲花山组至中泥盆统应堂组为砾岩、石英砂岩、页岩、局部夹泥质灰岩,属滨海——浅海相沉积。中泥盆统东岗岭组至石炭系,为灰岩、白云岩夹硅质岩。二迭系为砂页岩。二迭纪至三迭纪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