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震发生时刻、震级、极震区烈度评估、烈度衰减关系模型、人员伤亡评估模型、房屋震害矩阵等是影响地震灾害损失计算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存在不确定性,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差距。文中对2019年6月19日四川长宁6.0级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精准性进行分析,探讨极震区烈度评估、地震影响场、烈度衰减关系模型、人员伤亡评估模型、房屋震害矩阵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及与真实结果存在的偏差,结果表明,提高地震影响场评估、人口、房屋建筑等数据空间分布精准性,是提高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系统精准性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
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时,地震发生时刻、震级、极震区烈度评估、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偏离、烈度衰减关系模型、人员伤亡评估模型、房屋震害矩阵等是影响地震灾害损失计算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探讨了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6.4级地震灾害评估中极震区烈度评估、地震影响场、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偏离、烈度衰减关系模型、人员伤亡评估模型、房屋震害矩阵与真实结果的偏差。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本次地震损失快速评估结果存在偏差的主要因素包括地震影响场分布、人口与房屋建筑(对应抗震能力)数量评估的偏差;提高地震影响场评估、人口、房屋建筑等数据空间分布精准性,是提高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系统精准性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基于震源深度的极震区烈度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震后极震区烈度的准确快速评估是地震应急决策与救援的基础性工作。文中首先收集整理了1966—2013年的215条震级5.0的历史震例,基于输入参数可在震后快速获得的原则,通过分析极震区烈度与不同地震参数的相关性关系,通过拟合方法构建了1种面向地震应急的,以中国地震局正式发布的地震震级、震源深度为输入参数的极震区烈度快速评估模型。然后从统计的角度分析了该模型拟合的有效性,同时对2个输入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方法可在震后快速有效地估算极震区烈度。目前该模型在实际地震应急中已得到了初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1900年以来云南地区历史地震灾害人员受伤数据,初步分析了地震受伤人数与震级、烈度、发震时间、人口密度和次生灾害之间的关系;基于云南地震灾害的区域差异突出的特点,选取人口密度、地均GDP、地质灾害易发性作为风险评估指标,运用重分类、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将云南地区地震灾害人员受伤风险分为地震灾害人员受伤高风险区、地震灾害人员受伤中风险区和地震灾害人员受伤低风险区;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建立了各风险区地震受伤人数关于震级和极震区烈度的评估模型,并通过2008年以来26次地震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地震受伤评估模型均具有一定可靠性,可用于震后1~2 h内快速评估地震受伤人数。  相似文献   

5.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了M6.8级地震.泸定地震震区城市乡村聚集、人口稠密,本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快速地震烈度及灾害损失评估对震后应急救援、科学抗震部署、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泸定地震发生后,本文对泸定地震烈度及地震灾害做了初步快速评估.地震烈度表征地震灾害分布及地表破坏程度,是由地震动数据直接转化而来.为了获取更符合真实情况的地震动结果,充分结合基于观测数据反演得到的符合此次地震实际情况的有限断层震源模型,并考虑复杂的三维地质环境及地形地貌,对泸定地震开展了强地震动模拟.随后对比了模拟地震动与实际观测结果,显示二者具有一致性,表明了此次模拟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此外,将地表峰值地震动转化为地震烈度,得到了基于物理过程的泸定地震烈度分布.烈度分布显示本次地震最大烈度为Ⅸ度,与中国地震局震后烈度调查结果相一致.基于泸定地震烈度分布、历史地震损失信息数据库、历年地震影响区内人口和固定资产价值分布模型及由此开发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快速评估了此次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经济损失.模拟结果显示,此次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最大概率区间为50~300人,数学评...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阶段地震人员死亡评估模型在评估特定区域地震时评估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 结合中国地震灾害特点、 人口分布情况等,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西北、 西南和大陆东部三个地区, 并对各区域按照人口密度进行分级。 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 选取震中烈度、 震区面积、 抗震设防烈度参数建立分区域的地震灾害人员死亡评估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该模型在西北、 西南地区的验证结果较好, 适用于中国地震灾害情况, 可以用于震后快速盲评估,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评估不同震级、 相同震中烈度和人口密度的地震时, 出现相同结果的情况; 虽然该模型在震例较少的大陆东部地区以及城市直下型地震中评估结果需要进一步改进, 但为解决特定区域地震死亡评估中误差较大问题提供了思路, 能够为震后应急指挥和救援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郭少文  雷奇果  周坤 《华南地震》2022,42(1):140-146
为了建立地震后极震区烈度快速预测方法,收集了2013年以前多次5级以上地震案例,以震级、震源深度作为输入参数,以极震区烈度作为输出参数,建立了ELM预测模型并分析震级和震源深度的信息熵和权重,该模型与现有广义线型模型预测精度提高约20%,主要结论如下:震级和震源深度与极震区烈度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性关系;震级的信息熵比...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模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王景来  宋志峰 《地震研究》2001,24(2):162-167
利用云南发生的100多次地震的等震线资料作为不同烈度等震线的长、短轴统计模型。使用近10多年来的20多次地震灾害现场考察资料作成经济损失统计模型。把GIS与这两个模型结合进来进行快速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能有效地减少地震后的工作强度并提高评估效率。  相似文献   

9.
董治平  陈玉华  王平  陈瑶  代炜 《中国地震》2007,23(2):157-165
1954年2月11日,中国西部河西走廊发生山丹7.3级强烈地震,这是建国以来发生在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大地震。地震造成47人死亡,332人受伤,数万人无家可归;房屋损坏7277间,估计财产损失远高于2003年山丹6.1级地震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极震区烈度达Ⅺ度,红寺湖盆地、山丹县城破坏最重,山丹地区受灾面积4800km2。本文简要介绍了山丹地震参数、地震烈度及震区环境;重点描述了房屋建筑物破坏,分析了地震灾害特点及其经济损失估计。最后探讨了这次地震震害的成因、防震减灾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我国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的发展过程,以我国1990年~2013年间261次破坏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数据为样本,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了基于震中烈度、震级、震中烈度与震级等3种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模型,通过实例证明基于震中烈度与震级的评估模型更加合理可靠,可为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21年8月26日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38.88°N, 95.50°E)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5 km,震中烈度为Ⅶ度,震区总面积为1 352 km2,距震中30 km处存在烈度异常点。本次地震震害较轻,未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较轻。本文从地震应急响应、现场震害调查、建筑物破坏情况调研、烈度评定、灾害损失评估等方面对本次地震震害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对造成震害的致灾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震害经验和相应的防震减灾启示,以便本地区查找防震减灾不利因素,进而采取属地化措施,尽可能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2.
WEI Ben-yong  SU Gui-wu 《地震地质》2016,38(4):1082-1094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ssessment of disaster loss is the basic work for disaster relief and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Indirect economic loss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scientific assessment for disaster influence.Taking the stricken area of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analyzed the sections-related indirect economic loss resulting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by the methods of input-output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sections-related indirect economic los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reached up to 2 545.32 billion Yuan,which is as much as 3 times the direct economic loss in Sichuan Province.The direct economic loss does not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completely,and the indirect economic loss is an inseparable part for the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disaster influence.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losses are not the same among different sectors in Sichuan.The indirect economic losses of industry and other services are the biggest in all sectors of Sichuan.However,the ratios of indirect and direct economic loss in industry,agriculture,construction are the highest,which is over 14.60,8.70 and 7.11,respectively.3) Although the uncertainty exists in the assessment result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input-output model,input-output analysis is still the most wildly used method to assess the indirect economic loss of natural hazard.Furthermore,the data accuracy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economic loss assessment of natural hazard.  相似文献   

13.
管友海  冯启民  王耀 《地震》2010,30(4):82-88
本文提出了城市抗震设防标准的优化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建筑结构的易损性分析理论, 初始造价与设防烈度的关系, 地震设防时增加的经济投入与设防烈度的关系, 地震经济损失与设防烈度的关系等, 根据抗震设防增加的经济投入与地震经济损失之和最小的模型得到经济最优设防烈度, 并以按经济最优烈度设防时地震中的人员伤亡率小于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为限制条件, 求得最优设防烈度。  相似文献   

14.
The pre-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damage based on field surveys and grid dataset in 1km resolution is very helpful for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mitigation of earthquake disaster losses.In this paper,w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ontents,principles,methods and the results of software assessment as well as the revised results after field surveys.In addition,the emergency supplies and manpower requirements after the outbreak of earthquake are discussed.The assessment contents include the earthquake affected area and population,the amount of casualties,injuries,economic losses,and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 to be resettled.Scenario earthquake is set with an interval of 50 kilometers along the major faults and the losses induced by earthquake are outputted by the software.After that,the software outputs are revised based on field surveys.In addition,according to the earthquake cases happening between 2008 and 2015,the growth curve model used to estimate the demand of rescue supplies and teams is also proposed in this study.Based on this model and the software named earthquake emergency disaster rapid assessment and dynamic visualized software (NIE Gao-zhong,2014),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statistical data such as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ocio-economic situations,earthquake losses are pre-assessed by taking Dehong Dai-Jingpo Autonomous Prefecture as an example.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actual losses are nearly the same as the software outputs.However,due to the ignorance of the casualties caus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s,the revised casualties are more than the software output.Not only the study area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earthquake loss assessment method can also be used to other region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将地震灾害等级划分为巨灾、大灾、中灾、小灾、微灾等5个等级,给出每个灾害等级的灾度下限Di。选取地震灾害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相对值作为计算灾度的2个指标,采用“直接经济损失/年人均GDP”处理方法对直接经济损失进行无量纲化,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地震灾害灾度大小对比奠定基础。采用椭圆方程作为相邻灾害等级之间的分界线,给出相应参数以确定分界线方程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地震灾度模型计算公式。利用假设值和中国部分实际地震灾例验证了本文给出的地震灾度模型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比性,给出的地震灾害灾度计算模型可以推广到其他灾害。最后,比较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计算灾度值,认为唐山地震的灾度大于汶川地震,并对这一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2017年5月11日,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发生5.5级地震。地震造成8人死亡、31人受伤以及财产损失,属于典型的“小震大灾”。按照一般的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别较大。为探讨评估结果偏离的原因,本文对不同地震损失评估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地震致灾性(地震影响场分布)、承灾体(人口)分布等因素对地震损失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次地震快速评估中,基于宏观震中确定的地震影响场较微观震中更接近实际分布;地震烈度衰减的平均估计模型给出的地震烈度区面积明显小于实际面积;极震区存在抗震能力相对低的土木、砖木结构房屋,是造成该地震震级相对小而生命损失相对大的“小震大灾”的重要原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高人口、房屋建筑等风险暴露数据的空间精准性,改善地震震中定位与地震影响场估计的准确性,将有助于提高地震应急损失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