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安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受国内石油资源短缺、石油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石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石油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为科学地评价中国石油安全的程度,先从国内资源禀赋、国内生产能力、国际市场可得性和国家应急保障能力4个方面设计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采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国内原油储采比、国内原油储量替代率、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国内石油进口集中度、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石油储备水平6个要素指标,构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即石油安全度;最后,以石油安全度为工具,对中国近年来石油安全的形势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石油安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受国内石油资源短缺、石油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石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石油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为科学地评价中国石油安全的程度,先从国内资源禀赋、国内生产能力、国际市场可得性和国家应急保障能力4个方面设计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采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国内原油储采比、国内原油储量替代率、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国内石油进口集中度、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石油储备水平6个要素指标,构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即石油安全度;最后,以石油安全度为工具,对中国近年来石油安全的形势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张鹏  李春城  李国玉  王学力  王飞 《冰川冻土》2016,38(5):1325-1331
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物迁移过程和特点、污染定量评价、防治和治理措施研发,都是目前寒区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室内试验对土体温度场分布、水分分布和石油总量分布的监测分析,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对迁移过程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通过影响石油污染物本身的物理性质、土颗粒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和土体内水相的分布和相状态,影响了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过程.原油黏度随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加,使得原油在土体中的迁移能力降低.冻融循环是油水迁移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随着冻融循环的增加,石油污染物和水分向上迁移并聚集,石油随土样高度增加逐渐减小,而水分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且在一定的位置聚集.研究成果可为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迁移过程和定量评价及防治治理提供重要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丽娜 《沉积学报》1991,9(2):99-105
对辽河盆地西部拗陷19个原油和生油岩样品中的卟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辽西剖面岩卟啉的含量随埋藏深度变化的宏观特征与总烃随深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证实了卟啉类化合物是石油低成熟阶段的有效地球化学指标。油/油和油/岩对比表明,高升1-6-14井原油和高升3-7-9井原油可能来自不同的油源区,并揭示高升3-7-9井原油具有国内罕见的以玫红型卟啉为主的特征,以及杜家台油田和高升油田烃源岩沉积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影响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场址条件优劣的因素较多,除了相关的地质环境因素外,同时还应考虑石油运输的经济性和施工的便利性。在我国第一批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地下储备库调研和勘察工作的基础上,从场址工程地质条件、技术经济条件、施工条件方面提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体强度等10个影响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场址优劣性的因素,并确定了它们对应的量化指标;以这10个影响因素为评价指标,确定了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场址优劣等级的评价标准;详细介绍了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和程序,并建立了地下水封油库场址优劣等级可拓评价模型。将这套评价方法在惠州地下水封油库工程中进行应用,验证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可靠性,评价结果表明惠州地下水封油库场址属于优等场址。  相似文献   

6.
石油期货市场机制及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林建  王安建  于汶加  邹愉 《地球学报》2010,31(5):693-698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2003-2008年石油期货市场过度炒作的影响和动因, 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机制的演变, 指出目前的石油期货市场已由以往的价格发现、平抑油价和规避风险的场所, 转变为发达国家和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借以谋利和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 提出目前的石油市场机制使中国的石油安全乃至经济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国应一方面提高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能力, 积极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交易, 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另一方面加快步伐打造中国的石油期货市场, 获得国际石油定价权。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通过分析石油安全的影响因素, 分短期和长期分别建立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估了中国不同阶段的石油安全, 其结果表明: 石油市场(短期)安全随着价格变化而不断波动; 石油战略(长期)安全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量的不断上升, 石油安全状况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陈其慎 《地质与勘探》2018,54(6):1091-1098
从进口集中度、进口来源国稳定性、运输通道风险和进口量占世界比例四个指标入手,构建了海外石油供应风险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了2000年至2017年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过去17年,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整体呈不断增长趋势。通过分析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不断提高的原因,研判未来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趋势,提出了提高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对策建议:一是努力提高核能、太阳能、水电、风能等新能源供应比例,力争到2030年将石油消费量控制在总能源消费的13%以内;二是全力保障中东石油供应安全,持续推进中俄石油资源合作,巩固、提升中亚石油资源供应能力,加强与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地的石油合作;三是平衡多渠道来源,到2025年,力争进口来源实现中东1/4,俄罗斯及中亚1/4,美洲1/4,非洲及东南亚等地1/4,真正实现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俄原油管道原油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淋滤作用下的石油污染物迁移过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石油污染物在冻土区的迁移过程和迁移特征,研究发现:石油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油、水、气三相流体存在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其三者共同占据土样中的孔隙空间;石油污染物在冻土区迁移主要经历3个过程:吸附、迁移和聚集;石油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其各个成分和各烃类化合物迁移能力都有所不同,烃类化合物中碳数和烃类结构影响其迁移速度;冻土层对石油污染物的迁移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可有效防治土壤深层次污染。研究成果为冻土区石油污染物多相流(油、水、气)水热质迁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以及石油污染引起的岩土工程特性变化等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斌 《安徽地质》2006,16(1):9-15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发了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为确保国家石油安全,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作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践者,大力开拓海外石油市场,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文从中东地区某资源国一个石油风险勘探项目入手,通过分析中国石油公司在该资源国实施石油风险勘探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以点带面,重点从国家层面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推动和保证海外风险勘探事业的持续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在我国由引进至发展已有廿多年历史。实践证明这一新兴的地球化学学科对于发展我国陆相生油理论、促进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发挥出重要作用。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工作者在开展国家五十四项油气重大攻关课题的研究中揭示了许多石油成因新概念、新理论,如未成熟原油和低成熟原油的不断发现,煤成油的研究等,不但为扩大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远景评价作出了贡献,同时进一步丰富着我国陆相石油成因新理论,如浅层生油层有机质生油、干酪根热解聚生油,生物聚合物直接成油,非烃、沥青质成油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  相似文献   

12.
石油地质学是国家石油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石油安全的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石油地质学来源于实践。但随着石油勘探开发实践的不断深入,仅仅依靠归纳和总结来自实践的认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石油地质学在科学层面的理解和掌握。从沉积层获得的有关构造、生油、储层方面的知识无法全面解释在结晶基底和火山岩中发育油气藏的事实,而最新揭示出金属、非金属矿床、油气藏与深部构造和深部流体存在密切关系,为我们发展石油地质学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欧洲惠更斯号探测器发现土卫六上存在甲烷湖的事实告诉我们,石油地质学的不仅仅是地质学问题,更是天文学问题。所以,及时吸收消化各学科最新成果,创新发展中国石油地质学,已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封油库以其经济、环保、安全、便捷、适合战略储备等优点, 成为国家石油储备的首选形式。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库建设方兴未艾, 与众多大型地下洞室一样, 水封油库的选址对其顺利建设及安全运营均起着决定性作用。论文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域, 在分析地下水封油库储油原理及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选取地震烈度、活动断裂、最大水平地应力、地层岩性、地下水埋深、年均降雨量、与大型码头距离、与大型炼油厂距离等8个评价指标构建用于地下水封油库建造适宜性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的地下水封油库建造适宜性进行研究, 得到了中国东部沿海区域地下水封油库建造适宜性分区评价成果, 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封油库科学选址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姜志豪  钟维琼  韩梅 《地球学报》2023,44(2):387-394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及地缘政治影响下石油贸易新格局, 保障新时代、新格局下中国石油安全, 本文以全球石油贸易新格局为背景, 对中国、俄罗斯、印度、沙特阿拉伯四国石油贸易进行建模。由于沙特阿拉伯与中国、印度石油贸易长期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本次实验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中国与印度的能源竞争以及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印度持续增加俄罗斯石油进口将对我国石油安全造成威胁, 在印度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占比达到16.5%时, 将改变四国石油贸易结构, 成为我国的重要威胁。2)俄罗斯出口意愿对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在俄罗斯出口意愿持续降低时, 仿真结果产生变化, 对我国石油安全造成威胁。在世界石油贸易格局变化后的新时代, 本研究对保障中国石油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污染土壤石油生物降解与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钟毅  李广贺  张旭  金文标  杜譞 《地学前缘》2006,13(1):128-133
为考察修复过程中土壤石油降解效应,选用中国北方某油田区现场的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投加除油菌、调节氮磷营养含量和水分含量等强化措施的修复试验。经过180d修复,结果表明,土壤石油污染物去除率达70·6%,去除速率达0·15g·kg-1·d-1,与自然条件相比,石油污染物半衰期由929d减少为103d。饱和烃去除率占总石油去除的75%以上,主要为十八烷、二十七烷、二十九烷、三十一烷与三十四烷。初期投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具有快速启动作用,但后期多次投菌对生物修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氮磷营养水平的适当调节有利于生物修复进行,本试验中对除油菌生长和石油去除最有利的有效态碳氮比为C∶N=100∶1~50∶1。在石油去除过程中,土壤石油去除速率的变化与除油菌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微生态环境调控对于污染土壤中的石油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土壤碳酸盐△C测量法已成为国内石油化探的一个主要方法,已在地表油气化探不同测量阶段(概查,普查,详查)中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发现该法在某些地区测量时地球化学异常不明显.为提高△C测量法的效果使其在不同景观区均获得好的显示,我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基础性实验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研究结果,指出了△C法效果差的原因,并提出了在不同景观区采用不同热相态碳酸盐作为有效指标,代替过去仅用△C一个指标进行测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崇忠 《地球化学》1982,(4):376-383
为探讨华北地区生油岩系石油卟啉地球化学问题,笔者以东营盆地第三系沙河街组为对象,研究了沙三段不同埋藏深度(剖面Ⅰ)和不同沉积相带(剖面Ⅱ)。另外,还在济阳、临清两坳陷选作了120个岩样和225个原油样品,通过分析研究,从沉积条件、有机质转化、生油岩卟啉特征等方面,探讨石油卟啉的若干地球化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企业科技进步指标体系包括宏观描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科技投入与产出和科学地评价经济管理水平两个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石油科技进步指标,是推进企业科技进步的一大手段,对推动石油共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石油沥青质的吸附、沉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原油中石油沥青质的存在状态尚无统一认识,存在多种石油胶体体系理论模型。沥青质有两种方式从石油中分离出来,即吸附和沉淀,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机理。吸附的沥青质不能被溶解,要通过解吸才能消除,且解吸过程相对溶解而言很慢。沉淀是由于石油胶体体系的变化引起的,而吸附则是由石油胶体体系以及体系外的水介质环境和周围岩石矿物特征等所控制的。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矿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矿物质表面水层的性质、原油组成。影响沉淀的因素主要有:原油的组成、温度和压力、石油所处的状态、孔隙特征。低渗储层比高渗储层更容易导致沥青质的沉淀。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66个国家的原油生产历史,这些国家实际上提供了全世界所有的原油。我们用历史生产数据按非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方法自动确定哈伯特模型参数。我们将所有国家原油产量趋势的拟合好坏简单地分成三类(拟合好,拟合中等,拟合差)。无因次最小均方根D≤14.49%为“拟合好”(14.49%是所有无因次最小均方根的平均值)。67个国家中42个国家的开发生产趋势属于“拟合好”。14.49%〈D〈24%为“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