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地层发育总面貌、沉积类型、古生物组合、变质作用以及地壳运动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河南地层区划可分为华北区和秦岭区两个一级区。其间以栾川—确山—固始深断裂带为界。本文所述北秦岭地层分区,北界与一级区一致,南界为内乡—桐柏—商城深断裂带。秦岭区内由于地质构造复杂,以往在不同区段划分的地层,划分方案各异,地层名称众多,很不统一。这对于研究秦岭地层、认识秦岭地质构造,造成很大困难。笔者等通过近年大区域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秦岭区地层统一划分方案。本文在该方案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北秦岭地层分区前寒武系的划分,供深入研究秦岭地质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我国当前推广应用以岩石地层单位为主的1:5万区调地质组图测制工作涉及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关于多重地层学的含义问题。文中介绍了当今世界上关于“统一地层学”和“多重地层学”的概念及其地质“系图”和“组图”各自的适用范围、存在问题,并强调指出测制“组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意义;其次,讨论了“组”的定义,指出岩相是划分“组”的理论基础,岩相界面是组或段的分界面;第三,关于测制地质组图时,提出如何开展岩石地层单位清理、岩相工作精度、岩组划分中一些具体问题,以及如何使用岩石地层单位符号、命名等问题的处理意见与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胶北隆起区变质地层划分沿革胶北隆起区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广泛发育,很多地质工作者,曾在这里进行过研究工作。1958—1962年长春地质学院师生在该区进行一比二十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将该区变质地层命名为“胶东群”,并自下而上划分为化山、旌旗山两个组,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从而为该区地质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1968年,省局八○五队通过对该区一比二十万区调的修测,将该区(桃村断裂以西,沂沭断裂以东)胶东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蓬夼、民山、富阳三个岩组,并将招平断裂以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松树沟地区航空象片和陆地卫星象片的综合研究,经扎实的野外验证工作,对该区进行了1:5万地质调查,对秦岭群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而对本区秦岭群的地层层序做了重新厘定。 文章以丰富的资料,对松树沟倒转背斜和松树尖向斜进行了重点分析,以充足的论据修正和补充了前人的工作成果。研究的结果表明秦岭群为一受纵、横向断裂破坏和多期变形影响的形态复杂的复式背斜。从而初步恢复了前加里东期秦岭地槽的发展历史。 文章还概要地总结了运用遥感地质方法在古老变质岩和岩浆岩地区进行地质构造分析的方法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9月4日,从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豫西南地区铅锌银矿评价报告评审会上传来消息,经过河南省地调院广大地质队员7年的艰苦努力,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河南省朱阳关—湍源地区铅锌矿评价”取得地质找矿的重大进展,提交新发现板厂、土地庙沟、上庄坪3处大型矿产地和东山洼、双庙2个小型矿产地,估算铅锌资源量187万吨,铜19万吨,银3561吨,金11吨,圈出和发现了一批有较大找矿远景的化探异常和矿点。该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和秦岭造山带结合部,地跨南阳、洛阳两市六县一区,面积15600平方公里。横跨华北地块和秦岭褶皱带,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强烈,地质…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辽东前寒武纪大石桥组是由日人斋藤林次在1938年建立的辽河系大石桥统演化而来的。1958—1961年长春地质学院在本区开展了1:20万区测工作,提出了较系统的划分方案。把大石桥组置于太古界下辽河群的盖县组之下,浪子山组之上。此后至今二十余年,通过区域地质填图,普查找矿以及地层题研究和编制区域地层  相似文献   

7.
亟待开展的秦岭造山带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1993年河南地调三队进行桐柏县幅1:5万区调时,张宗恒、曾宪友等在桐柏县歇马岭原下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河南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9)“蔡家凹大理岩”的结晶灰岩夹层中采获颇为丰富的生...  相似文献   

8.
“八五”广西1∶5万区调取得的新进展广西地质调查研究院黄志强“八五”期间,广西所承担的1∶5万区调工作中,在地层、岩石、构造等方面取得许多新进展,现分述如下。1地层1.1中—晚元古代1.桂北三防—滚贝地区,进一步查明了岩石地层序列,中元古界四堡群可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山东省德州市东南部深覆盖区的矽卡岩型铁矿勘查工作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相继发现了李屯、大张、潘店铁矿床;该区找矿工作中使用的“地质—磁法—重力—电法—地震—钻探—测井—综合研究”等找矿方法效果明显。大张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即该区奥陶纪碳酸盐岩地层广泛分布,燕山晚期中基性侵入岩发育,构造活动显著。以往大张异常西半环地区勘查工作取得了良好找矿成果,而对该异常东半环则尚未进行异常查证。本次研究在总结大张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在大张异常东半环开展了异常查证工作,施工的DZK2钻孔虽未见矿,但井中三分量磁测工作在该孔揭露的奥陶纪地层和岩体接触带处发现了矿致异常,推断其为一盲矿体,由此表明大张异常东半环亦有较好的铁矿找矿潜力。井中三分量磁测工作成果表明该勘查手段在矽卡岩型铁矿勘查工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由河南省地勘一院承担的"游河幅、长台关半幅、浉河港幅、信阳市幅、五里店半幅、谭家河幅、李家寨幅、涩港幅、蔡家河幅、大新店幅、宣化店幅1∶50000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圈定出磁异常点28个,新圈出综合地球化学异常61处,新发现矿(化)点30处,使信阳游河—宣化店一带的基础地质及矿产情况的研究程度均有较大提高。工作区处于秦岭造山带南北秦岭结合部,总面积3244平方千米。项目人员通过1∶50000区域地质填图和资料综合整理,基本查明了测区构造特征,建立了测区构造格架;对测  相似文献   

11.
对西秦岭吴家山群4件样品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研究,限定地层沉积时代并示踪沉积物源。锆石U-Pb年龄介于(399±3)~(2 858±43)Ma,主要集中分布在0.40~0.50、0.70~1.05Ga两个年龄段,少量分布在1.10~1.40、1.45~1.85、2.35~2.65Ga等年龄区间。其中两粒锆石的最小年龄为399 Ma和401 Ma,限定了吴家山群地层沉积的最大年龄约为400Ma,由此推断沉积地层形成于早—中泥盆世。吴家山群碎屑锆石U-Pb年龄谱与北秦岭地体、华北地块、南秦岭地体、华南(扬子)地块岩浆活动U-Pb年龄对比结果表明:0.40~0.50Ga锆石碎屑源区应主要为北秦岭地体;0.70~1.05Ga锆石主体应来自北秦岭地体,有少量南秦岭地体或扬子地块物质的加入;1.10~1.85Ga锆石应来自北秦岭地体;而2.35~2.65Ga锆石来自南秦岭地体或扬子地块,也可能来自华北地块。总体来看,吴家山群源区主要为北秦岭地体,少量来自南秦岭地体或扬子地块。结合吴家山群地层时代及陆源物质源区的示踪结果,秦岭早古生代洋盆在西秦岭地区闭合时间应不晚于泥盆纪。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来,鲁东地区先后开展并全面完成了新一轮1:20万区调修测工作,1∶5万区调覆盖面积已达60%以上。与此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和成果总结.由于广泛应用了区调工作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的技术手段,因此使得该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大大提高,地质图件面貌发生了重大改观。本文依据这些新成果,对鲁东地区十多年来基础地质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作一初步总结。内容涉及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及中生代陆相地层的划分、变质变形花岗质片麻岩(体)及玲珑复式岩体、区域变形构造及鲁东碰撞带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地处中国大陆中部的秦、祁造山带、华北地台南缘及扬子地台西北缘区,中、晚元古宙可能存在一个由两个三联点构成的复合“三叉”裂谷系。其中一个位于东秦岭以商南为三联点,其北东支为熊耳裂谷,西支和东南支分别为宽坪和红安裂谷。另一个位于西秦岭以天水为三联点,其北西支为中、祁连地轴南缘朱龙关群分布一线,西南支为扬子西北缘盐边—碧口群分布一线;二者曾发育成洋盆。东支仍为宽坪裂谷,其与东秦岭“三叉”系之西支为复合臂。构成的构造格局很象大西洋与其东侧几内亚海湾附近贝努埃—楚马“三叉”系构成之格局。  相似文献   

14.
依据西秦岭地区泥盆纪古生物及沉积相资料,本文将这一地区泥盆系划分为北秦岭生物区、华南生物区两个古生物区系,提出了北秦岭区沉积发展史以“D_m”事件为标志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和古地理演变的四个期次,并认为大草滩群属华北大陆边缘沉积。  相似文献   

15.
“八五”广西1∶5万区调取得新进展广西地质调查研究院黄志强“八五”期间,广西所承担的1∶5万区调工作中,在地层、岩石、构造等方面取得许多新进展,现分述如下。1地层(续)1.7层序地层“八五”期间在沉积岩类(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运用层序地...  相似文献   

16.
一、熊耳群历史沿革豫西的熊耳群火山岩系广布。1959年由秦岭区测队创名于栾川、洛宁交界的熊耳山,划分为下、中、上三个亚群,分别代表由中基性—酸性—中性三套熔岩。 1964年,河南区测队又将豫、晋交界处相当的火山岩系建名为“西阳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四个组:大古石组、许山组、鸡蛋坪组和马家河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在海南省坝王岭地区进行1:5万区调花岗岩单元、超单元填图时,采用放射性测量(简称“放测”)方法试验,效果明显。根据“花岗岩类的岩石成分、结构和形成时代的不同,其含放射性物质亦存在差异”的理论,在测区内首先开展剖面实测,放测与地质工作同步进行,其成果可建立测区岩石谱系及其放射性特征值;然后放测扫面工作先行,其成果进行地质解译,提出花岗岩单元、超单元划分意见,再进行填图验证。通过实践,将坝王岭大岩基解体为70余个侵入体,划分出14个单元、5个超单元,提高了填图质量与工作效率,证明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河南秦岭—大别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广泛发育。本文从变质作用的侧面提出地层划分的意见。一地层划分由北而南,依次有栾川—方城—新安店;朱阳关—夏馆—大河、信阳—龟山—梅山;西官庄—镇平—西黄棚:木家垭—内乡—桐柏—商城等断裂带,长达数百公里,控制区内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带状展布(见图和表)。根据地层的变质作用类型和期次,划分为四个变质亚区。  相似文献   

19.
秦岭地处我国南北两大不同构造单元衔接地带。长期以来是地学界十分瞩目的地区。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多已变质,基础地质方面存在着不少“老大难”问题。近年来笔者在区调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认识。主要有:(1)首次在卢氏官坡、兰草一带被前人划归为下元古界“陶湾组”的地层中,采获了古生代动物化石,时代可能为志留纪。(2)发现前人原划分的下元古界“下宽坪组(即二郎坪群)”与宽坪群並非一套地层,属早古生代产物。(3)前人在西峡地区原划分的一部分“宽坪群”(即小寨组、抱树坪组)与卢氏魏王坪一带的上三迭统可能同属一套地层。(4)安坪—丹矾窑断陷带是个长期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十分独特的地质构造单元。过些问题关系重大,有必要提出讨论,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有许多地质工作者将我省小秦岭地区的太华群定为太古代绿岩带。因小秦岭太华群中蕴藏着丰富的金矿资源,故又将金矿床与太古代绿岩带联系起来。笔者根据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成果,对小秦岭太华群是太古代绿岩带的论点提出质疑,并希望进一步探讨。一、太古代绿岩带浅释太古代绿岩带,《地质辞典》解释为:“是发育在太古宙克拉通范围内的变质火山岩和沉积岩的特殊组合。……平面形态呈长条状或树枝状,剖面形态一般呈向斜状。规模不等,一般长几十公里,宽几公里,大者断续延伸达七百公里以上。地层由独特的三位一体的岩石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