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文章综述了丹霞地貌定义的形成过程。目前国内对丹霞地貌的定义还不统一,基本归纳为3种:一是限于白垩系的陆相红层地貌;二是限于中新生代陆相丹崖赤壁地貌;三是不考虑地质时代、岩相,只要具备赤壁丹崖的红色岩系即可。文章倾向于第三种观点,但是提出在丹霞地貌分类中将其内涵进一步细化,即根据丹霞地貌山顶形态来进行分类,山顶为浑圆形的称为盾丹霞地貌,山顶呈棱角且相对尖锐的形状称为矛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地质遗迹资源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遗产,是地球在46亿年的形成演化历程中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份遗产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矿产资源,另一类就是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3.
地质遗迹是地球46亿年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自然遗产。地质遗迹是大自然中一个鲜活的生命实体,也会像人一样受伤、枯弱、毁灭……1991年,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百余位学者在《国际地球记录保护宣言》中呼吁:“地球的过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人类自身的历史,现在是保护我们地质遗迹的时候了”。——献给第35个世界地球日。  相似文献   

4.
《华北国土资源》2012,(4):34-35
7月1日晚22时30分,从俄罗斯圣彼得堡传来喜讯,经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会议投票表决,云南"澄江化石地"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澄江动物化石地是我国著名国家地质公园和东亚优先一等古生物遗址,是展示5.3亿年前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状况的"窗口"。据了解,这是我国已经入选的9项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唯一的化石产地,填补了中国没有古生物化石自然遗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是保护地学遗产、开展地质科学普及知识,促进地质旅游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绵延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是漫长旷远、瑰丽多变、物产丰饶的海岸带。海洋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地球演化的历史,也是海陆作用的历史;沧海桑田,海岸带是地球历史演化百科全书。探索海岸带地质过程、认知海岸带地质作用,是人类认知自然、享受自然的重要历程,同时也是人类审视自身行为、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介海南省1:5万坝王岭、猴狝岭幅区域地质调查的地球化学简单分段法在地层划分中的应用。根据对下古生界变质岩与白垩系红层两条地层实测剖面的地球化学资料整理,用简单分段法进行划分、其效果较好。它的地球化学组分基本能反映原始沉积物的特点和其沉积环境,且与岩石地层的划分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8.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它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资源.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南八仙木化石地质遗迹的分布情况、出露特征,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2003年10月9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做出安排,由  相似文献   

9.
崀山是丹霞地貌的典范.所谓丹霞地貌.通常是指在大陆湖盆中冲击形成的红色砂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等岩层(通称为"红层"),在地壳缓慢抬升的过程中,由外动力地质作用,特别是地表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而塑造成的方山状、塔状、堡状、柱状或峰状及绝壁、悬崖、洞穴等一系列地貌类型.  相似文献   

10.
陨星撞击是太阳系各行星及卫星演化、地质历史中导致古气候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和新生的主要营力之一,在地球演化早期是一种较为普遍发生的事件。研究陨星撞击作用及其影响是探讨地球演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对于陨星撞击的地学意义研究,主要集中在撞击事件与地球环境灾变、地球生命更替、板块构造动力学、富集成矿(藏)等关系方面。撞击构造是判识陨星撞击事件最明显和最直接的记录,其形态和规模、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构造和地球物理等特征是判识撞击构造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一本破译了20多年的"无字天书"(上)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基本上是按生物的演化来划分的。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生命是不断演化的,它们各个阶段都会在地层中保留下来,有的形成生物化石。化石是生命演化最"忠实"的记录者,通过生物化石,就可以判断它所处的年代,同样也可以划分地层了。在众多  相似文献   

12.
正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东南20公里处的贵溪市境内,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2日,与龟峰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龙虎山整个景区面积220平方公里,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其丹霞地貌景观的类型有23种之多,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且多数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表基础地质调研、GIS流域分析与深部地球物理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选取长江支流湘江沟头的两条具有共同溯源侵蚀点(矮塘村)的水系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两条水系程江和注江相同河长流经区的地形地貌、水位高程、地层、构造背景以及深部电阻率数据, 综合分析两者的侵蚀能力的差异性。其中, 注江流域的基岩易于被侵蚀, 节理较为发育, 使得其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能力较强。预测两条水系的演化趋势会在矮塘村周边发生河流袭夺现象, 从而影响到程江下游的鲤鱼塘镇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此外, 注江的持续下蚀作用会加强对基岩白垩系红层的侵蚀作用, 推测其流域未来可呈现更为壮观的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14.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质活动与生命活动的和谐发展,造就了适宜生命生存的地球环境,遗留了反映地球演化过程的地史记录.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对地球演化进程中形成的重要而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做法.我国目前已建立国家地质公园85个,其中12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我省有国家地质公园4家.  相似文献   

15.
溆浦地区15万区调,运用构造-岩性-岩相填图法研究了陆相红盆的内部结构和构造界面、岩性、岩相特征,建立了红盆的地层系统,填制了新一代的溆浦陆相红盆地质图,提高了"红层"的地质工作程度与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16.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时期,由内、外地质动力作用所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第二版),我国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包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崀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新宁县,其地质遗迹丰富多样,有相当一部分地质遗迹颇具观赏以及地学研究与科普价值。笔者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8月参与了由新宁县国土资源局委托省物勘院承担完成的新宁崀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工作对分布于该地质公园108km2规划区原已发现和这次新发现的共计152个地质遗迹点进行了较系统的描述、定位、定名和照相。通过对野外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笔者对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其基本特征有了初步认识。崀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其发育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观最为著名,同时也分布和发育一些较为典型的地质构造形迹,有重要意义的水体资源以及较为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分布...  相似文献   

17.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多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河南省大地构造位置跨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形成并遗留的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其中不乏世界级的珍贵地质遗迹,国家级、大区级地质遗迹也为数不少,省级、市级地质遗迹更是不胜枚举。对河南省地质遗迹进行系统调查、重点研究、适度开发、合理保护,将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社会意识、环保观念及当地科学品位,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地质遗迹的系统调查河…  相似文献   

18.
大陆动力学是在当代板块构造新的发展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科学问题和研究领域。它从大陆尺度研究大陆形成演化和动力学机制等基本问题,其核心是把大陆作为一个独立的动力学系统来研究,通过研究大陆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等各种基本问题来阐明大陆与整个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这里强调的是把大陆的研究放到演化的视野上来观察和认识。地球最早的物质以及之后的演化都记录在大陆岩石上,因此,大陆的物质演化无疑是解开大陆动力学之谜的基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专项基金项目"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发展战略研究"的支持下,提出了大陆动力学的物质演化研究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地球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切在流,一切在变。"地球运动的思想恐怕最早出现在中国。《诗经·十日之交》有"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认识,出现在2700多年前;"沧海桑田"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距今也1600多年的历史了。现代地质学诞生在欧洲,如从赫顿(旧译郝屯)时代算起的话,也不过200多年的时间。从认识地球运动现象的感性阶段,到形成大地构造学的系统理论阶段,人类经历了2500多年的探索。大地构造学是地质学科的基础学科,是研究地球岩石圈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运动的科学,属于广义构造地质学、传统构造地质学组成部分;而构造地质学是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受地壳运动而变形的各种构造类型,两者有着发展史上的源渊关系。在研究对象上同时研究岩石圈地质体的形成和形变之构造作用,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其所不同的是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大型的、乃至全球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承的。从历史上说,1850-1854年德国地质学家瑙曼在《记录地质学教程》中所述,是作为同义语而广为流行。1936年克鲁斯对两者专门做过论述和分工,他认为: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壳构造和运动的科学,而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大型大区域,乃至全球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20.
鲁西南地区是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油气资源调查工作及相关沉积环境分析开展较少。鲁页参1井的实施证实山西组下部和太原组上部及中下部发育的暗色泥页岩具有生油岩特征。通过XRF高精度元素扫描方式对鲁页参1井晚古生代泥页岩层段进行连续扫描,获得以主、微量元素含量为主的配套数据300个,结合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鲁西隆起晚古生代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鲁页参1井为代表的晚古生代泥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大部分烃源岩达到中等级别以上,干酪根以利于生气的Ⅲ型为主;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晚古生代沉积环境整体呈现由海相向陆相转变的趋势,属海陆过渡相沉积,地化指标和粘土矿物特征对沉积环境及其变化趋势指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