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基于遗传算法研究了交会测量布站方法,通过建立优化模型并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得出了合理的布站方式;然后分别从参数精度的选取、落点的散布以及交会角的变化等角度分析了该布站方式在实际测量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参数在一定限度内波动所引起的误差在容许范围内,证明了该方法优化结果在靶场应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行人航位推算算法中误差积累问题,提出并实现了地图匹配方法,辅助惯性测量装置进行自主定位。根据室内几何布局特征划分矢量域,修正方向传感器数据来确定航向角,同时通过投影匹配模型判定界点的最优坐标,最终进行最佳室内位置估计。经实验证明:在保持惯性传感器短时间内自主性强、定位精度高等优点的同时,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抑制误差积累,提高定位算法的精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RSSI定位算法的研究,分析了其定位精度差,响应速度慢等特点,结合北斗定位系统的优点,提出了一种传统无线传感器定位与北斗导航定位相融合的算法,通过卡尔曼滤波,将两种算法的数据进行融合,得到了新的融合定位算法。通过仿真分析可得,新的融合算法在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上,相较于传统单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都有了相应的提高,通过对这一算法的仿真,仿真结果说明该算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高铁的发展,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动态定位技术在列车定位及轨道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精度目前难以满足轨道检测要求。多路径效应是影响GNSS动态定位精度的一个主要误差源,目前已有的多路径误差削弱方法大多适用于静态测量环境,尚无有效的方法削弱动态多路径误差。分别采用传统算法和以轨检几何信息作为约束条件的算法解算GNSS观测数据,并将受到多路径影响的测量结果与轨检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算法分离坐标残差序列中的多路径误差和噪声,得到"干净"的轨道坐标序列。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信息量增加,融合轨检信息的GNSS数据解算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多路径误差和观测噪声;利用小波相关分析能进一步削弱坐标域中的多路径误差,提高GNSS动态定位的精度,满足高铁轨道测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宽带井下定位方法中,信号易受到非视距(NLOS)误差的影响,导致定位算法的精确度与环境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小波去噪和T-Taylor算法的井下定位算法。对原始测距值进行降噪处理,抑制NLOS误差对定位的影响;同时引入三球交会算法,将其作为Taylor算法的初始算法,确保Taylor算法收敛的同时,增强定位算法在井下复杂环境的定位精度与环境适应性;通过蒙特卡罗仿真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融合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测距误差,增强算法对于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提高定位精度,在NLOS环境下较C-Taylor算法有更高的定位精度与抗噪声性能。经实地定位试验验证,融合算法平均定位精度相比于C-Taylor算法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提高了37.3%。  相似文献   

6.
精确且稳定的自主定位是移动机器人在室内环境下实现自主导航的前提,针对室内定位中视觉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存在的累计误差以及环境因素导致超宽带(UWB)定位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LAM/UWB的室内融合定位算法. 首先该算法以扩展卡尔曼滤波(EKF)为基础,将UWB的全局定位坐标和视觉SLAM位移增量进行融合,但考虑到测量噪声易受复杂环境影响,引入阈值检测和自适应测量噪声估计器,以抑制异常值和时变测量噪声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最后使用智能移动小车在不同的室内场地下进行实验. 实验表明:该算法优于单一的UWB或者视觉SLAM定位方式,并且在复杂室内环境下比传统EKF算法拥有更稳定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7.
数字相机校准是进行摄影测量作业的前提条件和精度保障,而对数字相机CCD靶面上光斑中心坐标精确定位是决定数字相机校准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现研究了光斑中心坐标定位精度对数字相机校准精度的影响,得出数字相机校准对光斑中心定位精度的要求为优于0.23像素.在总结分析椭圆拟合算法和灰度加权质心算法的基础上,基于我实验室数字相机校准装臵,对不同尺寸的平行光管星点板,在不同相机视场角情况下分别进行了光斑中心坐标定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算法的定位精度均满足数字相机校准的精度要求,但椭圆拟合算法定位精度优于灰度加权质心算法.  相似文献   

8.
ZigBee室内定位系统利用优化的参数化算法计算位置坐标。由于信号传输距离影响定位精度,实验利用不同的定位网络布设方式来确定信号传输距离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程度,从而找出最佳的布设方式。建立定位系统来满足在商场中对人和物品的定位,进而节约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复杂环境下卫星观测数不足情况下的定位问题,并结合"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无线信号资源日益丰富这一背景,本文提出了典型泛在无线WiFi信号辅助下的卫星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WiFi定位获得概略二维位置信息,在此基础上附加先验高程,然后建立坐标搜索格网,应用最小距离误差算法来获得最后的定位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WiFi定位得到的初始概略坐标相比,基于格网搜索的卫星定位精度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可以避免由于卫星分布过于集中而产生的观测方程系数矩阵的病态问题;另外,先验高程误差也会对最后定位结果产生影响,总体趋势是高程误差越大,定位精度越低,但是合理范围内的高程偏差(例如10m以内)仍然可以满足普通导航定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水下声学定位设备,其定位精度有限,且基阵阵型的设计对目标的定位精度存在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数据融合改进超短基线系统定位精度的方法。系统仅经过一次测量,通过各基本阵列构型对目标进行初步定位,再将定位结果进行有效的数据融合,得到最终的结果。仿真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低信噪比情况下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的可靠性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重复观测的方法,即对每个测量点重复m次的方法,组建新的数对(xi,■),建立改进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β0 β1xi ■■~N(0,σ2/m),对残差平方和Qε进行分解为误差平方和QE和重复观测变异平方和QL。从而给出不同的检验方法确定回归方程拟合的好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工程控制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的布设原理、精度设计及其计算公式;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供工程控制网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机载SAR图像几何纠正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在SAR图像多年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国际上2种常用的SAR图像正射纠正数学模型——F.Leberl模型、Konecny模型,同时试验了SAR图像多项式纠正模型,分析了这3种模型的特点,利用中国自制的机载SAR图像和美国的GEM SAR图像分别进行了数字几何纠正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为SAR图像应用于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实时监测和评估,推荐了一种形成较为简单、适应性较好的正射纠正模型。  相似文献   

14.
精密测距三角水准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T2000测距三角高程的各项误差,提出了按跳点法观测的垂线偏差影响公式和精度达0.2毫米的量高方法,讨论了减弱大气垂直折光影响的措施。通过150公里的比较试验,得出了S≤500米,α≤10°按跳点法观测或S≤1公里、α≤8°按对向测距三角高程均能达到二等水准精度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韩丽蓉 《测绘科学》2007,32(6):154-156
本文结合实例讨论了小地区平面控制测量中多条图根支导线测角中误差m角平的三种计算方法,其中方法二全面考虑多条图根支导线的测量误差,其计算测角中误差m角平的公式也是最值得推广的。按照方法二可计算出各条图根支导线的测站点圆周角闭合差是否超过±40″,各条支导线的角度闭合差fβj是否超过40 n1″,测角中误差m角平是否超过21.2″,由此可以判断测角精度是否合格,在测量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古建筑测绘的原则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志  郭志奇 《北京测绘》2007,(2):51-53,61
古建筑测绘是进行古建筑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引入现代测绘技术,解决古建筑测绘中产生的误差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建立科学的古建筑测绘体系,探索古建筑测绘新途径,保护和开发古建筑遗迹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测量实习中的测量任务量的确定是关系到实习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应用<心理学>的普遍原理并结合本校学生进行测量实习实际情况,通过<心理学>中关于注意、记忆、感知等思维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同学在不同时期时所学知识理解的问卷调查,并与教师完成任务量所用时间的比较.得到以教师所完成的工作量为参照,来探讨确定同学测量实习的最佳任务量的科学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综合了模糊推理与神经网络的优点,本文探讨了其在湿地遥感信息提取中的应用。首先阐述了ANFIS分类方法的特点、原理以及分类流程;然后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湿地为实验区,分析了基于ANFIS的湿地遥感信息提取;最后将由该方法得到的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该方法所得的分类总正确率与各地物正确率都有较好表现。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of a cartometric analysis of a number of Portuguese and Spanish charts of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are presented and conclusions are drawn concerning the length of the degree of latitude adopted in the Iberian nautical cartography of the Renaissance. Under the light of what we know about the navigational and charting methods of the tim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ual and cartographic sources is proposed. Rather than being the result of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or precise measurements, the adoption of the various standards during this long period appears to be no more than the echoes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s of the Earth and of the political disputes between Portugal and Spain.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区域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进程,其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城市空间扩张。研究采用面向对象最近邻分类以及概率神经网络分类的方法,从Landsat TM影像中提取我国东(广州)、中(合肥)、西部(西宁)城市主城区建设用地信息,应用皮尔逊卡方检验、香农熵模型以及城市扩张速度等计算3个城市相同时间段内的城市扩张自由度、蔓延度、感观优劣度等,对研究区1995—2010年期间的扩张特征进行时空综合度量。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扩张特征不尽相同,东(广州)、中部(合肥)城市相较西部(西宁)扩张自由度及蔓延度偏高,区域差异明显;2)东(广州)、中部(合肥)城市扩张感观优劣度相对较低,应努力构建并完善城市扩张监管体系,统筹协调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东(广州)、中部(合肥)相较西部(西宁)近15年扩张明显,扩张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