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引言 黄河中游流域.考古界指的是陕西、河南、山西三省; 黄河上游流域,考古界指的是甘肃、青海、宁夏以及内蒙古 托克县河口以西的广大地区。从裴里岗文化、表观台文化、 大地湾文化、磁山文化,到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带庙底 沟因素文化、中原龙山文化早期、客省庄文化早期,在距今 8200-4100年的是时间间隔中,即使在红山文化和良诸文化 玉器高度辉煌时,即使在其周边的大汶口文化、凌家滩遗 址、石家河文化玉器对她先后影响时,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先 民们也极少使用玉器。该区甚少出土玉器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为什么在距今8200-4100年间甚少使用玉器?其实这种状 况一直延续到商晚期之前。这是解不开的心结。国中有玉, 玉器何以几千年不进入中原?  相似文献   

2.
1、夏朝的玉龙 据杨伯达,在内蒙昭乌达盟夏家店文化下层,在内蒙昭乌达盟夏家店文化下层(距今4100~3500年,相当于夏朝)出土了如图1的玉猪龙二件.由于距红山文化时代久远,因此,不排除前代流传下来的可能性.但山西襄汾陶寺文化(距今4500~3900年)出土的彩绘纹陶盘,说明中原已从仰韶2500文化(距今7000~4500年)彩绘人格化鱼演化为鱼头、鳄嘴、角状耳、蛇身的龙.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机械革命在距今七千年由中华先民完成”一中,我们论证了距今9000~7800年裴里岗化层中微型石锛是有夹具的车刀;论证了距今8500~7000年磁山化微形石锛和敲砸器为有夹具的车刀和和刨刀;论证了距今7000年马家浜化层微型石锛为有夹具车刀。在“新石器时代有琢玉的砣机,砣在何处,”一中.我们论证了距今8200~7400年兴隆洼化层中的玉块是最早的砣,砣实际上是集磨床、锯床、镗床刀具于一身的刀具。  相似文献   

4.
一、山顶洞人怎样钻孔 这是一块小小的鹅卵石,长3.96cm、宽2.83cm、厚1.18cm,在卵石近中心处有一小孔,很圆,一面孔径为0.84cm,另一面孔径为0.88cm.这是一块不起眼的卵石,如果你在路边看到,可能不会为它弯腰,但是,这是中国文物之精华,这就是距今18000年前,我们的先祖、北京山顶洞人的耳坠.请对着图1仔细看看,于是问题来了,这么漂亮的圆孔,是怎么钻出来的?你问一下中学生,多半答不出.我们请距今5300-4100年的古良渚人来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玉器上雕琢的图案称为"纹",由图案本身构成玉器称为"形",玉器的"纹"和"形"是判断玉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与辽宁红山文化玉器以"形"为主相比,浙、江、沪良诸文化玉器是以"纹"为主."纹"是良诸文化有别于红山玉文化的重要特征,但玉璧却是良诸文化玉器中数量最多而纹最少的玉器.这为它的断代带来异常困难.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据考古学家们研究:距今8200—7000年的跨湖桥遗址先民不仅种植水稻、养猪、采集野生植物,还结网,养狗进行大规模的渔猎活动,渔猎的动物多达34种。从早期到晚期,渔猎所获肉食在肉食来源比例中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明显增加,说明渔猎技术有很大提高。最引人注意的是在遗址中发现了虎骨。跨湖桥遗址先民竟然能将百兽之王当食物,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事。这些勇士们是如何杀虎的?  相似文献   

7.
一、开发历史 浙江省观赏石开发历史可以追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的距今7000年前的浙东北余姚市河姆渡镇古人类遗址文化层中,就出土有石珠和简单加工的玉器;在距今4000—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镇古人类文化层中,又出土了玉琮、玉壁、玉钺等玉石制作的礼器,是史前时期浙江观赏石开发历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 龙——鳞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粗,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1、夏朝的玉龙 据杨伯达,在内蒙昭乌达盟夏家店文化下层,在内蒙昭乌达盟夏家店文化下层(距今4100-3500年,相当于夏朝)出土了如图1的玉猪龙二件。由于距红山文化时代久远。因此,不排除前代流传下来的可能性。但山西襄汾陶寺文化(距今4500-3900年)出土的彩绘纹陶盘。说明中  相似文献   

9.
一、玉材的线切割 考古界早就确定,在新石器时代,玉料的剖开常用线切割的方式.图1为距今5900-5300年崧泽文化玉璜.玉璜高3 4cm、宽7.1 cm、厚0.2-0.3cm.在玉璜上可以见到4条切割弧.这是典型的线切割留下的痕迹.线切割原理很简单,也是用解玉砂.工艺是将一根紧绷的麻绳压在欲剖开的玉石上,单向或来回运动,同时在麻绳上加水和砂,利用绳带动砂来磨被加工的玉料,最后将玉料剖开.这种线切割工艺在大汶口文化中也有.  相似文献   

10.
一、玉材的线切割   考古界早就确定,在新石器时代,玉料的剖开常用线切割的方式.图1为距今5900-5300年崧泽文化玉璜.玉璜高3 4cm、宽7.1 cm、厚0.2-0.3cm.在玉璜上可以见到4条切割弧.这是典型的线切割留下的痕迹.线切割原理很简单,也是用解玉砂.工艺是将一根紧绷的麻绳压在欲剖开的玉石上,单向或来回运动,同时在麻绳上加水和砂,利用绳带动砂来磨被加工的玉料,最后将玉料剖开.这种线切割工艺在大汶口文化中也有.   ……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Z_(37-2)孔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地区,自全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三次较大的波动,先是气候开始转暖,气温不高,温凉半湿润;二是气候继续升高,达到“最适宜”气候期,温暖湿润;最后是气候再度下降,降水减少,温凉偏干.本区气侯变化规律,与北京地区基本符合.依据气侯地层学的观点,并结合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本区的全新世地层可以划分为三期:即全新世早期(距今11000~7500a),全新世中期(距今7500~2500a),全新世晚期(距今2500a至今).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20~2022年在沿黄九省(区)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改进补偿资金分配办法,规范补偿资金使用。《方案》明确,试点期间,中央财政紧紧围绕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互融合,密不可分。河南沿黄地区是黄河流经区域地形地貌特征最为特殊区域,如何在全流域中率先破解流域资源性缺水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守住“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3月1日,记者从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获悉,《2020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简称《要点》)印发,提出要抓实抓细抓落地,把握沿黄地区生态特点和资源禀赋,从过去的立足“要”向立足“干”转变、向先行先试转变,引领沿黄生态文明建设,在全流域率先树立河南标杆。  相似文献   

14.
信息共享的关键是信息的标准化,建立完善、合理的流域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对于建立流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及基于数据库的信息存储、管理、使用和共享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数字黄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黄河流域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方案的制定为例,尝试探讨流域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夷到彝的传说 祖国西南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广大区域,是古人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翻开人类从原始古猿到人的进化史,可以从这个古老而神秘的高原地表里,阅读到一页页精彩绝伦的人类编年史.犹如高原上层叠错落的山体,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出土了众多赫赫有名的古化石.它们是距今1500万年的云南开远小龙潭腊玛古猿化石,距今800万年的禄丰古猿化石,距今400万年的元谋蝴蝶岭猿人岔科化石,距今250万年的"东方人"化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化石,距今数十万年的"丽江人"和"西畴人"化石,距今3~5万年前的"昆明人"化石……这每一块沉甸甸的古化石,就像是一个个"人"的雕像,依次排列在恒古的高原上.  相似文献   

16.
1、充满玄机的璇玑 北斗七星中呈斗形的四颗星称为璇玑,斗转星移,因此,形象地将古代观测天象的混天仪中司运转的部件,称为璇玑.在古代玉器中,有些玉璧、玉瑗或玉环外侧,有朝同一方向的三个或四个三角形璇刃,考古界称为齿牙,使玉璧(或玉瑗、玉环)有很强的旋转动感,称为玉璇玑.有人认为它是原始的观天仪器;也有人根据它有锋利的刃口,认为它是飞旋镖;夏鼐先生根据它发现于墓主人胸部,认为它是玉饰.  相似文献   

17.
一、<周礼>说,裸圭是瓒的柄 在夏商周出土玉器中,常见玉柄形器,并且以商周时更常见.玉柄形器上常有精美纹饰,从而广泛引起考古学者的重视,但玉柄形器究竟是何用处?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一般认为是祭祀玉礼器,但没有在<周礼>上找到出处.玉柄形器最早现于夏代,一开始出现就很精美,但历经三代后,到春秋已芳踪难觅.  相似文献   

18.
正黄河干流流经新乡市174公里,横跨平原示范区、原阳县、封丘县、长垣市等地,流域面积4100平方公里,占新乡市总面积的49.5%。其中黄河滩区总面积121.15万亩,涉及21个乡镇504个行政村,人口52万人,其区域面积和人口均居河南省黄河滩区之首。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是承担的重任,也是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为此,我局提出"四个围绕""五个为主",实现"生态保护优先、黄河安澜为重、集约节约用水为要、高质量发展为核、传承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为魂"。  相似文献   

19.
黄河冲积形成的一套沉积物以黄色色序为主,具黄土特征,颗粒较粗,粉土质含量高,松散,多含分散钙。岩性为亚砂土、亚粘土,富含砂层,为典型的冲积型。它与更新世早期冰碛、冰水及河湖相堆积物具显著差别。通过大量孢粉、微体古生物、重矿物、古地磁等测试资料综合分析,结论与宏观标志基本吻合,即黄河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距今约73万年。通过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分析,认为黄河在华北平原形成以来,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不同时期,它的发育过程、影响范围、沉积速率均不相同。特别是有历史记载以来。黄河改道与泛滥十分频繁。本文对不同时段、不同年代的冲积扇范围进行了描绘。  相似文献   

20.
1910年印第安人殷福布族所指的“浮桥岛”即现在的白令海峡。该海峡两岸最窄处为86km,晴天雨后可以隔海相望,水深只有30~50m,中间还有2个小岛(大、小代奥米德岛)。这时先民们徒徙到美洲与古海平面变迁,即第四纪晚期大陆冰川不断溶化,海平面不断上升有关。大约距今14000年左右,海平面回升到-100m,从亚洲到美洲在白令海峡确实存在阿拉斯加陆桥;到了距今12000年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到-60m时,该陆桥仍然存在;到了距今9000年左右,海平面上升到-25m时,陆桥开始沉没,但水很浅,特别是冬季结冰,两岸徒徙也并非难事;到距今7000年以后,处于人类文明的前夜时,海平面至少比现在低5~6m,只要依靠简单工具如“筏”、“独木舟”就可以到达美洲,因此,中国许多先民从这时开始到达了美洲,这在中国古书也都有专门的记载和描述。足见,中国很早以前也是一个航海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