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丁宏伟  郭瑞  田刚  康亮  尹政 《甘肃地质》2015,24(2):9-17
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调查测试资料,深入探讨了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的补给来源、补给模式及高大沙山的形成机理。认为沙漠湖泊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不是当地降水和周边雅布赖山—北大山的降水形成的地表洪水,而是南部青藏高原(包括祁连山)现代大气降水、冰雪融水、高原湖水的远源补给。补给模式为:高原富含CO2气体和Ca CO3的入渗水,通过深大导水断裂通道形成的区域地下水流循环系统,源源不断地自南向北运移到沙漠地带。地下水在通过沙漠湖泊区弧形"叠瓦状"垂向导水构造断裂向上越流过程中被广泛分布的岩浆岩加热,沿断层溢出地表形成湖泊群,同时导致水中CO2的释放和Ca CO3的沉积,形成钙华、钙质根管和钙质胶结层。高大沙山的形成机理是:深层地下热水向上越流补给了沙漠覆盖区,在承压水头以下形成鼓丘状的沙漠地下水,承压水头以上,水蒸气继续向上运移并被凝结在沙粒表面,未被吸附凝结的热水蒸气继续向上运移并被吸附在新沉积的沙粒表面,形成湿砂层并接受更新的沙粒沉积。如此反复循环,则沙丘高度不断增加,逐步形成高大的固定沙山。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起源     
地下水起源即指地下水的最初来源。一些学者把地下水起源和地下水形成不加区分;多数水文地质学家认为两者含义不同,地下水形成仅仅指地下水循环中的补给项或收入项。 先前,人们的认识受到当时历史条件及生产实践的限制,对地下水起源同题有过各种不同的假说,诸如渗入说、凝结说、初生说以及沉积说等等。地下  相似文献   

3.
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调查资料, 在综述沙漠湖泊与高大沙山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了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的补给来源、补给模式及高大沙山的形成机理. 结果认为, 沙漠湖泊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不是当地降水和周边雅布赖山-北大山的降水形成的地表洪水, 而是南部青藏高原(包括祁连山)现代大气降水、冰雪融水、高原湖水的远源补给. 补给模式为高原富含CO2气体和CaCO3的入渗水, 通过深大导水断裂通道形成的区域地下水流循环系统, 源源不断地自南向北运移到沙漠地带, 地下水在通过沙漠湖泊区弧形"叠瓦状"垂向导水构造断裂向上越流过程中被广泛分布的岩浆岩加热, 沿断层溢出地表形成湖泊群, 同时导致水中CO2的释放和CaCO3的沉积, 形成钙华体. 高大沙山的形成机理是深层地下热水向上越流补给了沙漠覆盖区, 在承压水头以下形成鼓丘状的沙漠地下水, 承压水头以上, 水蒸汽继续向上运移并被凝结在沙粒表面, 未被吸附凝结的热水蒸汽继续向上运移并被吸附在新沉积的沙粒表面, 形成湿砂层并接受更新的沙粒沉积, 如此反复循环, 则沙丘高度不断增加, 逐步形成高大的固定沙山.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分析全安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划分地下水类型基础上,对盆地西部周地—暖水塘地区地下热水形成原因、赋存环境进行研究,认为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裂隙沟通深部地下热水是盆地热水来源的主要原因;采取地下热水样品并开展氢氧稳定同位素、逸出气体、水化学成份测试,认为地下热水由大气降水补给,长期水动态观测结果也显示大气降水与地下热水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5.
分析济南幅黄泛平原区浅层孔隙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流场形态变化、地下水排泄途径及水化学多年变化特征,并结合区内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引起济南幅黄泛平原区浅层孔隙水动力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与天然补给源的减少。研究表明,局部水位下降甚至产生超采漏斗主要是由于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引起的,并对区域地下水流场形态影响较大,区内已形成地下水分水岭。  相似文献   

6.
人工降雨条件下土柱入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雨水入渗是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实质是地面将雨水进行分配,一部份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分和地下水贮量,另一部份未渗入地下的雨水以坡面径流的形式汇入河道流出。因此它不仅对水资源管理、农作物生长及水土保持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对暴雨径流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地面径流量的大小,是径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虽  相似文献   

7.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研究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大部分都超过饮用水标准,氟离子主要来源于沙漠中含氟量较高的矿物,高氟水的分布与其干旱的气候、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及地下水流径流条件有关。此外,当地下水中(K++Na+)/(Ca2++Mg2+)比值小时,水中F-含量也相应较少,反之当水中(K++Na+)/(Ca2++Mg2+)比值大时,F-含量就会增多。  相似文献   

8.
南芬铁矿2号排土场在长期的堆放过程中,由于废岩石堆受到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矿渣溶滤水自谷底河床渗出并流淌至下游.在这一过程中,表水时而潜入地下,时而流出地表.由于这一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补排关系极为密切,溶滤水所携带的溶质成分也随着表水对地下水补给渗入到地下含水层中.那么,2号排土场废岩石堆的矿渣溶滤水已经对下游地区地下水的原有化学成分产生改变或使其遭受污染,本文通过水质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阿拉善西部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很低,关于地下水的来源和流向仍然存在各种不同的认识,需要在沙漠腹地补充钻探资料加以验证。本研究在前人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的4个控制点进行了水文地质钻探,获得关键性的含水层分布和地下水位数据,对地下水流向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分析结果表明,阿拉善西部广泛发育厚度50 m以上的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与新近系和白垩系砂岩含水层一起构成主要的地下水渗透介质,使区域地下水流具有连续性。地下水总体自东向西、自南向北流动,水力梯度介于0.8‰与7.9‰之间。在区域尺度上,断裂带对浅层地下水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凡是位于地面以下的水都叫做地下水,它也是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自然财富。地下水的来源是雨水和雪水,它们从地面向下渗透,存在于土壤和石头的孔隙或裂缝里,就形成了地下水。地下水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岩浆活动时分离出来的水蒸气,也往往在地下岩石的孔隙中凝结为地下水。地下水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情况:①在疏松土壤中存在的水,叫壤中水;②在岩石孔隙或裂缝中的水,叫裂隙水;③在石灰岩,白云岩等特殊岩石分布的地区,由于地下水对这些岩石的溶解作用而形成了地下渠道,地下水在其中潛流,叫潛流水。我国广西桂  相似文献   

11.
黑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陈建生 《地球学报》2005,26(Z1):309-311
张掖、高台和临泽沿着黑河一带泉水总量在(10-13)×108m3/a之间,泉水对张掖地区的农业生长、生态环境、工业和人民生活极为重要,近年来虽然泉水量在减少,但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对于泉水的补给来源基本被认为是由黑河等地表径流转换而来的,认为河流在山区排泄地下径流,进入山前平原以后,变成河水补给地下水,而在适当条件下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溢出地面,因此构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的复杂过程。很多人认识这种过程是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为河水渗漏-溢出-再渗漏-再溢出等,是一种反复转化过程,并称此过程为水资源相互转化多巡回性。笔者结合同位素分析对这种地表水-地下水-泉水-地下水-泉水的多次转换模式产生一定质疑。  相似文献   

12.
古尔班通古特、腾格里和鄂尔多斯三个沙漠不同粒级组分的风成沙具有不同的εNd(0)和87Sr/86Sr 比值: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分别为-3~-5.3 和0.712452~0.716895;腾格里沙漠中分别为-9.9~-12.3 和0.716753~0.723033;鄂尔多斯沙漠中分别在-13.1~-18 和0.714028~0.71678。三个沙漠不同的Sr-Nd 同位素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有各自的物质源区。Nd 同位素主要受各沙漠所处的地质、地貌单元所控制,Sr 同位素还要受气候变化诱导的矿物差异风化与粒度分选作用的影响。同位素组成在古尔班通古特、腾格里沙漠风成沙不同粒度组分中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但在鄂尔多斯沙漠中明显不同。鄂尔多斯沙漠风成沙粗、细颗粒组分有不同的物质来源,细颗粒组分,特别是<2μm 组分可能有沙漠区外远源的贡献,而其他沙漠各自的风成沙不同颗粒组分则来自相同的物源区,沙漠区外远源输入的可能性较小。这一研究对深入认识北方沙漠物质的成因机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晓红 《新疆地质》2008,26(2):180-183
阐述了中新生代山间坳陷盆地--新疆和什托洛盖盆地的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盆地具有完整独立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系统,为正向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分带的渗入型盆地.盆地经历了长期的水文地质淋滤作用,存在含铀含氧水不断渗入补给,认为在地下水交替缓慢的水动力区有利于形成砂岩型铀矿,分析了盆地的铀成矿条件,并优选出铀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4.
胡安焱  付稳东  苏强  刘玥彤  李子乐 《地下水》2022,(3):132-133+306
沙漠地区空气中有宝贵的水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水汽收集与输送是沙漠中生物生存面临的主要问题。选择沙漠中常见的甲虫、蜘蛛、仙人掌、针茅等生物为例,归纳了不同生物的水汽收集特点及原理,总结了主要的仿生材料。以仿生物结构法为基础,分析了具有天然材料相似功能的仿生超级亲水和超级疏水材料的应用,介绍了多种仿生材料结合的新型水分收集方式。基于仿生原理的干旱沙漠地区空气中水汽收集研究成果,对仿生材料水汽收集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李琍  兰艇雁 《地质科学》1989,(3):297-301
清泉洞穿过坝体,是大坝工程的隐患,搞清楚清泉洞流量的主要补给来源,是水库漏水还是左岸地下水的渗水可为加固工程提供重要依据。所以,从清泉洞、水库和左坝肩附近地区各取水样,用同位素δD和占δ18O进行对比分析。从分析结果看出,清泉洞水的流量主要是由水库水补给的,但也有一小部分从左岸渗入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月牙泉多年动态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依据最新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和编绘的月牙泉周围年丰水期、枯水期地下水等水位线图,从地下水流场和含水介质的角度分析研究了月牙泉形成原因。月牙泉上游地下水基本呈自西南向东北径流,在地势低洼的沙漠丘间地带出露形成月牙泉;地下水补给来源为上游党河右岸黑山咀子东侧浅层地下潜水的侧向径流,黑山咀子至月牙泉之间的地下水水力坡度在丰水期为4. 813‰,枯水期为 4. 622‰;月牙泉泉水与周边地下水是统一的水力系统;月牙泉附近含水层是党河冲洪积层的连续的过渡关系,泉水出露形成是含水层与特殊地形地貌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北调江水调蓄对石家庄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是我国北方利用地下水程度较高的城市,也是水资源危机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利用北调江水对其地下水进行补充调蓄,将极大缓解这种水危机压力.本文根据北调江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多年水质变化情况,结合受水区石家庄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质特点,对其利用北调江水实施调蓄地下水后的水环境变化作了相关探讨.认为若以石家庄地下水降落漏斗为库容进行补充调蓄,将有效增加石家庄市的地下水资源量,提升其城市供水与储水能力.同时,还可明显改善其地下水质,提高地下水的自净化能力,恢复地下水的原始自然流向.为石家庄市的水资源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作者南北向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水文地质科学考察,沿线采集了33组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水样。通过分析与研究表明沙漠腹地地下水矿化度大多为4g/l ̄6g/l,其地下水的主体是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由南部河流补给而形成的,沙漠腹地大气降水仅在利于地表水汇集的垄间洼地且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地区,对地下水才具有一定意义的补给作用,由此而形成的地下水体漂浮在地下水的表层,对沙漠地区油田供水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自流盆地地下水来源争议问题讨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建生  王婷  刘晓艳 《地质论评》2013,59(5):900-908
本文讨论了鄂尔多斯自流盆地地下水来源存在争议的两种学术观点,指出了前人关于鄂尔多斯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模型所存在的问题:①在四水转化过程中缺少了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土壤水的运动,通过概念模型得到的地下水循环模型不能解释地下水分水岭与基底断裂带重合的事实.②部分学者在进行地球化学反向模拟的的研究中,没有对白云石、方解石中的同位素进行对比分析,碳同位素不支持模拟分析结果.③采用14C测定地下水年龄中受到深部CO2的干扰,在中国北方地区不适合采用14C测定地下水的年龄.笔者等通过黄土剖面土壤水中的氘—氧同位素与Cl-分布特征,指出鄂尔多斯盆地的降水非但不能补给到地下水中,而且土壤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鄂尔多斯自流盆地的主要补给源是外源水,深大断裂带是导水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卡乌留克塔格矿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矿区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其补给来源一是降雨,二是地表水,三是山区地下暗流。矿山开采后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主要会引起地面沉陷,地下水位下降。应采取先探后采.边采边探的生产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